一种揉捻机转臂结构以及茶叶揉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5571发布日期:2020-11-25 14:4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揉捻机转臂结构以及茶叶揉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揉捻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揉捻机转臂结构以及茶叶揉捻机。



背景技术:

茶叶揉捻机是一种可保持茶叶纤维组织不致破坏,且能确保茶叶品质均一的设备。它主要设有一莲花座,一传动组,及一卷布杆,莲花座设有数片莲花片由传动组带动莲花片做开、合之动作,对茶叶进行揉捻及压缩,并由另一驱动马达带动莲花座旋转,并配合卷布杆,将布质袋自动绕卷成结,令布质袋之容置空间逐渐缩小,达到对茶叶双重揉捻及缩小体积之功能。现有技术中的茶叶的揉捻方式主要有手工揉捻和机器揉捻两种,两者揉捻过程中的揉捻压力一般为先轻后重,轻重交替进行,至最后松压、解团即可,但总的来讲,用揉捻机器进行操作,在保证产品质量时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现有盘式揉捻机由于揉捻盘与茶叶接触面积有限,一部分茶叶未能很好的加压揉捻,限制了揉捻机的工作效率、揉捻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揉捻机转臂结构以及茶叶揉捻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揉捻机转臂结构,其特征在于:转臂通过转臂轴与框架连接,转臂轴的上端位于框架内,框架的连接端活动卡合在转臂上,转臂、框架和转臂轴之间设置轴承b,转臂轴与框架的连接端之间设置含有轴承a。

一种具有新型转臂结构的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该茶叶揉捻机包括电动机、三角皮带、蜗轮、蜗轮轴、转臂、框架、揉桶、压盖、大手轮、弯架、小伞齿轮、大伞齿轮、丝杆;其中,电动机通过三角皮带带动蜗轮,蜗轮通过蜗轮轴与转臂连接;

其中,转臂通过转臂轴与框架连接,转臂轴的上端位于框架内,框架的连接端活动卡合在转臂上,转臂、框架和转臂轴之间设置轴承b,转臂轴与框架的连接端之间设置含有轴承a;

其中,揉桶整体位于框架内,压盖通过弯架支撑在揉桶内,压盖上部连接丝杆,丝杆穿插在大伞齿轮中,压盖通过丝杆活动置于弯架上;大伞齿轮与小伞齿轮啮合,小伞齿轮与大手轮连接成整体,并支撑在弯架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所述一种具有新型转臂结构的茶叶揉捻机,改进之后本专利采用全金属结构,产品外形美观,结构合理,使用可靠,运转平稳,噪音小操作方便,工效快,茶叶紧细圆浑,茶叶碎断少,可提高制品的内在品质。由于该机手摇加压部分采用浮动压盖,系统刚性好,适应性强。鲜叶等分等级付制,采用36转/分的转速,适合制备高档绿茶。电动机通过三角皮带一级减速,带动蜗杆运动,蜗杆通过蜗轮作二级减速,使蜗轮轴及装在其上的转臂一起旋转,转臂再通过与之连接的框架驱动揉桶对揉盘作偏心回转运动,从而使揉桶内的茶叶在加压机构、浮动压盖的联合作用下达到揉捻成条的目的。压力传动机构系摇动手轮,通过圆锥齿轮使丝杆和压盖上升或下降,实现工艺的加压或减压。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程序简单,效率高,实现了快速揉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转臂对应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图4是本专利中转臂结构示意图。

其中:电动机1,三角皮带2,蜗轮3,蜗轮轴4,转臂5,框架6,揉桶7,压盖8,大手轮9,弯架10,小伞齿轮11,大伞齿轮12,丝杆13,转臂轴14,轴承a15,轴承b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揉捻机转臂结构,转臂5通过转臂轴14与框架6连接,转臂轴14的上端位于框架6内,框架6的连接端活动卡合在转臂5上,转臂5、框架6和转臂轴14之间设置轴承b16,转臂轴14与框架6的连接端之间设置含有轴承a15。

改进之后本专利采用全金属结构,产品外形美观,结构合理,使用可靠,运转平稳,噪音小操作方便,工效快,茶叶紧细圆浑,茶叶碎断少,可提高制品的内在品质。由于该机手摇加压部分采用浮动压盖,系统刚性好,适应性强。

一种具有新型转臂结构的茶叶揉捻机,如图1-图4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该茶叶揉捻机包括电动机1、三角皮带2、蜗轮3、蜗轮轴4、转臂5、框架6、揉桶7、压盖8、大手轮9、弯架10、小伞齿轮11、大伞齿轮12、丝杆13;其中,电动机1通过三角皮带2带动蜗轮3,蜗轮3通过蜗轮轴4与转臂5连接;

其中,转臂5通过转臂轴14与框架6连接,转臂轴14的上端位于框架6内,框架6的连接端活动卡合在转臂5上,转臂5、框架6和转臂轴14之间设置轴承b16,转臂轴14与框架6的连接端之间设置含有轴承a15;

其中,揉桶7整体位于框架6内,压盖8通过弯架10支撑在揉桶7内,压盖8上部连接丝杆13,丝杆13穿插在大伞齿轮12中,压盖8通过丝杆13活动置于弯架10上;大伞齿轮12与小伞齿轮11啮合,小伞齿轮11与大手轮9连接成整体,并支撑在弯架10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具有新型揉盘的茶叶揉捻机,改进之后本专利采用全金属结构,产品外形美观,结构合理,使用可靠,运转平稳,噪音小操作方便,工效快,茶叶紧细圆浑,茶叶碎断少,可提高制品的内在品质。由于该机手摇加压部分采用浮动压盖,系统刚性好,适应性强。鲜叶等分等级付制,采用36转/分的转速,适合制备高档绿茶。电动机通过三角皮带一级减速,带动蜗杆运动,蜗杆通过蜗轮作二级减速,使蜗轮轴及装在其上的转臂一起旋转,转臂再通过与之连接的框架驱动揉桶对揉盘作偏心回转运动,从而使揉桶内的茶叶在加压机构、浮动压盖的联合作用下达到揉捻成条的目的。压力传动机构系摇动手轮,通过圆锥齿轮使丝杆和压盖上升或下降,实现工艺的加压或减压。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程序简单,效率高,实现了快速揉捻的效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揉捻机转臂结构,其特征在于:转臂(5)通过转臂轴(14)与框架(6)连接,转臂轴(14)的上端位于框架(6)内,框架(6)的连接端活动卡合在转臂(5)上,转臂(5)、框架(6)和转臂轴(14)之间设置轴承b(16),转臂轴(14)与框架(6)的连接端之间设置含有轴承a(15)。

2.一种具有新型转臂结构的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该茶叶揉捻机包括电动机(1)、三角皮带(2)、蜗轮(3)、蜗轮轴(4)、转臂(5)、框架(6)、揉桶(7)、压盖(8)、大手轮(9)、弯架(10)、小伞齿轮(11)、大伞齿轮(12)、丝杆(13);其中,电动机(1)通过三角皮带(2)带动蜗轮(3),蜗轮(3)通过蜗轮轴(4)与转臂(5)连接;

其中,转臂(5)通过转臂轴(14)与框架(6)连接,转臂轴(14)的上端位于框架(6)内,框架(6)的连接端活动卡合在转臂(5)上,转臂(5)、框架(6)和转臂轴(14)之间设置轴承b(16),转臂轴(14)与框架(6)的连接端之间设置含有轴承a(15);

其中,揉桶(7)整体位于框架(6)内,压盖(8)通过弯架(10)支撑在揉桶(7)内,压盖(8)上部连接丝杆(13),丝杆(13)穿插在大伞齿轮(12)中,压盖(8)通过丝杆(13)活动置于弯架(10)上;大伞齿轮(12)与小伞齿轮(11)啮合,小伞齿轮(11)与大手轮(9)连接成整体,并支撑在弯架(10)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揉捻机转臂结构以及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转臂通过转臂轴与框架连接,转臂轴的上端位于框架内,框架的连接端活动卡合在转臂上,转臂、框架和转臂轴之间设置轴承B,转臂轴与框架的连接端之间设置含有轴承A。本改进之后本专利采用全金属结构,产品外形美观,结构合理,使用可靠,运转平稳,噪音小操作方便,工效快,茶叶紧细圆浑,茶叶碎断少,可提高制品的内在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甘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夹江县天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3
技术公布日:2020.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