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咖啡碱黄茶的初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425206发布日期:2020-10-02 09:5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涉及减少茶叶生物碱含量的技术,具体为一种低咖啡碱黄茶的初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其品质独特,汤色杏黄,滋味甘醇,与不发酵的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了一道独有的闷黄工艺,属于轻发酵茶,特殊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独特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三黄品质特征,近年来,我国茶产业持续发展,黄茶消费正悄然兴起。

咖啡碱是茶叶生物碱的主要组分,是茶树内重要的二级代谢产物之一,占茶叶生物碱总量超过70%,约占茶叶总量的2%-5%,是茶汤苦的主要呈味物质。咖啡碱对大脑有兴奋作用,对心脏有一定的刺激性,这使得一些对咖啡碱敏感的人群产生对饮茶的抗拒。茶树在核酸、蛋白质代谢最旺盛的嫩叶中,咖啡碱含量最多,随着芽叶老化代谢强度减弱,咖啡碱含量有所降低。现有的黄茶嫩叶原料分为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多叶等,并未对嫩叶原料的芽和叶不同程度生长状态进行分选。

2019年,唐贵真的硕士论文《在中国典型黄茶感官品质及滋味品质成分研究》中提到,对不同产区黄茶样品滋味化学组分含量研究对比,无论是芽型黄茶,还是芽叶型、多叶型黄茶,湖南茶样的生物碱总量均始终高于其他地区,普遍达到4%-7%,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传统的黄茶茶叶产品分级简单有效,但是却忽视了产品滋味品类的架构,低咖啡碱茶叶可以满足对咖啡碱敏感的消费群体和喜好清新口味人群对饮茶的需求,同时又可以细分茶叶市场,推广口味清新甘醇黄茶类型,提高黄茶加工水平,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了一种低咖啡碱黄茶的初加工方法,解决了现有黄茶中未对嫩叶生长的状态分选和湖南产区黄茶高咖啡碱含量的问题,加工成本较低,能够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采收嫩叶、摊放、杀青、闷黄、初烘、一次理条、压棒、理条足干工序,具体步骤如下:

(1)采收嫩叶:选取春季已摘取过单芽的茶树,摘取剩余1~3个单嫩叶,每叶留叶柄1~2mm;

(2)摊放:将选取好的新鲜嫩叶原料薄摊于室内筛网或萎凋槽上,摊叶厚度为2~4cm,摊叶量为1.0~2.0kg/m2,摊放时间8~16小时,中途每隔4~8小时翻动一次;

(3)杀青:将摊叶翻覆1~2次、通风30~60min,投入连续式高温热风杀青机,投入厚度2~4cm,杀青时间为1~3min,杀青热风温度210~230℃;

(4)闷黄:趁热将杀青叶片装入恒温闷黄箱,闷黄时间6~8小时,闷黄叶温40~50℃;

(5)初烘:使用连续翻板烘干机,温度102~105℃,频率1~2min/次,时间6~8min;

(6)一次理条:将初烘叶投入多功能理条机理条,理条温度设置102~105℃,控制频率120~140次/min,理条时间13~15min;

(7)压棒:理条过程中压棒1~2min,倒出茶叶,摊放回水30~60min;

(8)理条足干:再次投入多功能理条机,理条温度设置80~85℃,控制频率60~70次,直至茶叶足干为止,即得初加工成品黄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1)中所述的茶树为岳阳华容胜峰茶场茶树。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1)中单嫩叶摘取时间控制在摘芽后的3~7天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1)中采摘前采用随机抽样测试茶树1号嫩叶咖啡碱含量,要求其平均含量小于3.2%,即表示叶片代谢程度合格可以采摘,其测试方式是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2)中所述的室内为温度控制在25~32℃,相对湿度60~70%,无阳光直射入内的空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4)中在恒温闷黄箱上接入充氧装置,充入量为2~4l/m3,每隔2小时充入一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5)中根据初烘前后减重率来控制初烘时间,减重率为13~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简单的工艺,实现了对嫩叶原料的生长状态分选,并且对降低黄茶咖啡碱含量效果控制较好,加工成本较低,能够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加工的低咖啡碱黄茶感官品质特征独特,外形扁平光直黄匀,汤色嫩黄明亮,香气甜香清鲜,滋味鲜醇回甜,叶底黄尚亮。成品黄茶干叶中咖啡碱平均含量可控制到2.0~2.5%,既明显的降低黄茶中咖啡碱含量,又保留一定量的咖啡碱融入茶汤中,与茶叶其他呈味物质形成鲜醇回甜的清新口味,形成风格独特的新产品,因此本发明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加工方法,适合推广运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其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采收嫩叶:选取胜峰茶场清明节前已摘取过单芽的茶树,摘取剩余3个单嫩叶,每叶留叶柄1~2mm;

(2)摊放:将选取好的新鲜嫩叶原料薄摊于室内筛网或萎凋槽上,摊叶厚度为3cm,摊叶量为1.5kg/m2,摊放时间12小时,中途每隔4小时翻动一次;

(3)杀青:将摊叶翻覆2次、通风60min,投入连续式高温热风杀青机,投入厚度3cm,杀青时间为2min,杀青热风温度220℃;

(4)闷黄:趁热将杀青叶片装入恒温闷黄箱,闷黄时间7小时,闷黄叶温45℃;

(5)初烘:使用连续翻板烘干机,温度105℃,频率2min/次,时间8min;

(6)一次理条:将初烘叶投入多功能理条机理条,理条温度设置105℃,控制频率130次/min,理条时间15min;

(7)压棒:理条过程中压棒2min,倒出茶叶,摊放回水60min;

(8)理条足干:再次投入多功能理条机,理条温度设置85℃,控制频率70次,直至茶叶足干为止,成品含水量小于7%,即得初加工成品黄茶。

实施例2

其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采收嫩叶:胜峰茶场清明节摘取单芽5天后,采收摘取过单芽的茶树剩余3个单嫩叶,每叶留叶柄1~2mm;

(2)摊放:将选取好的新鲜嫩叶原料薄摊于室内筛网或萎凋槽上,室内温度控制在28℃,相对湿度65%,并且没有阳光直射入内,摊叶厚度为3cm,摊叶量为1.5kg/m2,摊放时间12小时,中途每隔4小时翻动一次;

(3)杀青:将摊叶翻覆2次、通风60min,投入连续式高温热风杀青机,投入厚度3cm,杀青时间为2min,杀青热风温度220℃;

(4)闷黄:趁热将杀青叶片装入恒温闷黄箱,闷黄时间7小时,闷黄叶温45℃;

(5)初烘:使用连续翻板烘干机,温度105℃,频率2min/次,时间8min;

(6)一次理条:将初烘叶投入多功能理条机理条,理条温度设置105℃,控制频率130次/min,理条时间15min;

(7)压棒:理条过程中压棒2min,倒出茶叶,摊放回水60min;

(8)理条足干:再次投入多功能理条机,理条温度设置85℃,控制频率70次,直至茶叶足干为止,成品含水量小于7%,即得初加工成品黄茶。

实施例3

其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采收嫩叶:胜峰茶场摘取单芽后,随机采摘茶树1号嫩叶10~20片测试咖啡碱含量,其平均含量小于3.2%,即可采收嫩叶,采收摘取过单芽的茶树剩余3个单嫩叶,每叶留叶柄1~2mm;

(2)摊放:将选取好的新鲜嫩叶原料薄摊于室内筛网或萎凋槽上,室内温度控制在28℃,相对湿度65%,并且没有阳光直射入内,摊叶厚度为3cm,摊叶量为1.5kg/m2,摊放时间12小时,中途每隔4小时翻动一次;

(3)杀青:将摊叶翻覆2次、通风60min,投入连续式高温热风杀青机,投入厚度3cm,杀青时间为2min,杀青热风温度220℃;

(4)闷黄:趁热将杀青叶片装入恒温闷黄箱,闷黄时间7小时,闷黄叶温45℃;

(5)初烘:使用连续翻板烘干机,温度105℃,频率2min/次,直至初烘减重率达到15%;

(6)一次理条:将初烘叶投入多功能理条机理条,理条温度设置105℃,控制频率130次/min,理条时间15min;

(7)压棒:理条过程中压棒2min,倒出茶叶,摊放回水60min;

(8)理条足干:再次投入多功能理条机,理条温度设置85℃,控制频率70次,直至茶叶足干为止,成品含水量小于7%,即得初加工成品黄茶。

实施例4

其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采收嫩叶:选取胜峰茶场清明节前已摘取过单芽的茶树,摘取剩余3个单嫩叶,每叶留叶柄1~2mm;

(2)摊放:将选取好的新鲜嫩叶原料薄摊于室内筛网或萎凋槽上,室内温度控制在28℃,相对湿度65%,并且没有阳光直射入内,摊叶厚度为3cm,摊叶量为1.5kg/m2,摊放时间12小时,中途每隔4小时翻动一次;

(3)杀青:将摊叶翻覆2次、通风60min,投入连续式高温热风杀青机,投入厚度3cm,杀青时间为2min,杀青热风温度220℃;

(4)闷黄:趁热将杀青叶片装入恒温闷黄箱,闷黄时间7小时,闷黄叶温45℃,在恒温闷黄箱上接入充氧装置,充入量为2~4l/m3,每隔2小时充入一次;

(5)初烘:使用连续翻板烘干机,温度105℃,频率2min/次,直至初烘减重率达到15%;

(6)一次理条:将初烘叶投入多功能理条机理条,理条温度设置105℃,控制频率130次/min,理条时间15min;

(7)压棒:理条过程中压棒2min,倒出茶叶,摊放回水60min;

(8)理条足干:再次投入多功能理条机,理条温度设置85℃,控制频率70次,直至茶叶足干为止,成品含水量小于7%,即得初加工成品黄茶。

本发明及实施例中提到的咖啡碱检测方法采用gb/t8312-2013《茶咖啡碱测定》中规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的检测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uv-2600(日本岛津),检测结果采用三次随机抽样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下面结合实施例1~4具体的实施数据对比传统工艺统计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及实施例黄茶感官品质采用gb/t23776-2018《茶叶感官评审方法》评价,本发明加工的低咖啡碱黄茶感官品质特征独特,外形扁平光直黄匀,汤色嫩黄明亮,香气甜香清鲜,滋味鲜醇回甜,叶底黄尚亮。

上述说明呈现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该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以适应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对其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