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炭焙工艺及炭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4814发布日期:2022-11-03 02:5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茶炭焙工艺及炭焙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茶叶烘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茶炭焙工艺及炭焙设备。


背景技术:

2.红茶在发酵后需要进行烘焙以将茶叶中多余的水分去除。茶叶烘焙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采用茶叶烘干设备对茶叶进行机烘,二是采用炭火进行炭焙,传统炭焙制作的红茶有利于提高的茶香和口感,具体操作是,在烘焙炉内均匀铺设炭灰,在炭火上均匀铺设炭火,在炭火上再次均匀铺设炭灰,将装有茶叶的焙笼放置于烘焙炉上,利用炭火的余温将茶叶缓慢烘干,在烘焙过程中,需要每隔1到1.5小时对茶叶进行翻堆,其操作不便,翻堆操作劳动强度大,且由于传统炭焙是依靠人工翻堆,无法实现频繁翻堆,使得翻堆间隔周期过长,导致茶叶烘焙不均匀,烘焙效果差。另外椰子作为海南的特色产品之一,在当前红茶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环境下,为提高五指山红茶的市场竞争力,本发明解决在传统炭焙过程中翻堆操作不便,无法实现频繁翻堆,导致翻堆不均匀的同时,提供一种红茶炭焙工艺,充分利用了椰子壳和椰子肉作为原料,制作一种具有椰子味的红茶,进而提高红茶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茶炭焙工艺及炭焙设备,本发明解决在传统炭焙过程中翻堆操作不便,无法实现频繁翻堆,导致翻堆不均匀的同时,提供一种红茶炭焙工艺,充分利用了椰子壳和椰子肉作为原料,制作一种具有椰子味的红茶,进而提高红茶的市场竞争力。
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5.一种红茶炭焙工艺及炭焙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6.1)采摘结果11-12个月的椰子,将椰子去皮后对半切开并放水,得到附带椰子肉的椰子壳,在椰子壳上均匀开设多个通气孔,对椰子壳烘干至椰子肉的水分含量9%-10%;
7.2)将发酵后的茶叶烘干25-30分钟,烘干温度保持70℃至75℃;
8.3)将茶叶和重力搅拌机构置入椰子壳内,茶叶和重力搅拌机构的总体积占椰子壳内体积为1/2至2/3,利用装夹机构将两半相匹配的椰子壳全拢装夹于炭焙设备内的上部;
9.4)在炭焙设备内的底部均匀铺设炭灰,在炭火上均匀铺设炭火,在炭火上再次均匀铺设炭灰,通过控制上层炭灰的厚度,使上层炭灰的上表面温度为50℃至55℃,每1小时至1.5小时检测上层炭灰的上表面温度并均匀刮去适量的炭灰,直至上层炭灰的上表面温度为50℃至55℃,炭焙持续时间6小时至7小时,利用装夹机构带动椰子壳慢速旋转。
10.进一步的,步骤1)还包括将切除的椰子皮破碎并制成椰棕,对椰棕进行烘干直至椰棕的水分含量为2%-3%。
11.进一步的,步骤3)还包括在重力搅拌机构内填入的椰棕,椰棕与茶叶的质量比为1:1,在炭焙前对炭焙设备进行封合。
12.进一步的,装夹机构带动椰子壳旋转速度为20rpm。
13.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孔的孔径为4-5mm,相邻通气孔边缘间的距离为5-6mm。
14.一种红茶炭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烘焙炉和装夹机构,所述烘焙炉顶部上拆卸式设有炉盖,所述烘焙炉内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装夹机构和储炭箱;
15.所述装夹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烘焙炉的侧壁上,所述电机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有被动齿轮,所述被动齿轮连接有支撑套一,所述支撑套一转动穿设于所述烘焙炉侧壁上,所述支撑套一的端部通过压缩机构一连接有夹持部,所述支撑套一通过连杆依次支撑套二和支撑套三,所述支撑套二靠近所述支撑套一的一端上设有夹持部,其另一端通过压缩机构二连接有夹持部,所述支撑套三转动穿设于所述烘焙炉侧壁,所述支撑套三端部上设有夹持部;
16.两个所述相匹配的夹持部间夹持有两个对半切开的椰子壳,所述椰子壳内具有椰子肉,所述椰子壳上均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椰子壳内设有重力搅拌机构,重力搅拌机构包括两个相匹配的钢丝网罩,所述钢丝网罩上间隔设有多个搅拌杆,所述钢丝网罩的边缘处设有边框,两个所述边框间通过螺栓连接,使两个钢丝网罩合拢构成用于储存椰棕的封合空间。
17.进一步的,压缩机构一包括相对设于所述支撑套一侧壁上的滑槽和滑动穿设于所述支撑套一前侧壁上的滑杆,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滑杆端部上,所述滑杆另一端设有拨杆,所述拨杆两侧活动设于两个相对的滑槽内,所述滑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抵接于所述夹持部与支撑套一前侧壁间。
18.进一步的,压缩机构二包括相对设于所述支撑套二侧壁上的滑槽和滑动穿设于所述支撑套二前侧壁上的滑杆,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滑杆端部上,所述滑杆另一端设有拨杆,所述拨杆两侧活动设于两个相对的滑槽内,所述滑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抵接于所述夹持部与支撑套二前侧壁间。
19.进一步的,所述储炭箱前端设有封板,所述烘焙炉侧壁上设有轮轴,所述轮轴上设有滑轮,所述储炭箱通过多个滑轮滑动插设于所述烘焙炉内的底部,使所述封板贴合于所述烘焙炉前侧壁上。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1、通过采摘11-12个月接近成熟的椰子,椰子壳经初步烘并开设多个通气孔后,将椰子壳作为茶叶炭焙的装载容器,在椰子壳内放置重力搅拌机构和茶叶,利用装夹机构带动椰子壳旋转,在重力搅拌机构和椰子壳带动下,使茶叶在椰子壳内慢速均匀翻转并松散,使茶叶均匀靠近炭火,使茶叶整体炭焙均匀,炭焙效果好,且在烘焙过程中,茶叶与椰子肉充分接触,有利于椰子肉中的营养物质渗入茶叶中,使茶叶具有清甜的椰子味,进而提高红茶的市场竞争力。
22.2、本发明采用电机带动椰子壳旋转,同时利用重力搅拌机构搅拌动茶叶松散,不需要人工翻堆,其操作方便,翻堆操作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23.图1为炭焙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25.图3为图1中的b处放大图;
26.图4为图1中的c处放大图;
27.图5为搅拌件;
28.图中:1、烘焙炉;2、炉盖;3、封板;4、轮轴;5、电机;6、滑槽;7、拨杆;8、支撑套一;9、连杆;10、椰子壳;11、通气孔;12、椰子肉;13、夹持部;14、支撑套二;15、边框;16、螺栓;17、椰棕;18、钢丝网罩;19、搅拌杆;20、弹簧;21、滑杆;22、被动齿轮;23、主动齿轮;24、支撑套三;25、炭灰;26、炭火;27、储炭箱;28、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30.参见图1至5,对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
31.实施例一:
32.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茶炭焙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3.1)采摘结果11-12个月接近成熟的椰子,将椰子去皮后再对半切开并排尽椰子水,得到附带椰子肉12的两半椰子壳10,在椰子壳10上均匀开设多个通气孔11,通气孔11的孔径为4-5mm,相邻通气孔11边缘间的距离为5-6mm,对椰子壳10烘干至椰子肉12的水分含量为9%-10%;
34.2)将完全发酵后的茶叶烘干25-30分钟,烘干温度保持70℃至75℃,使茶叶的水分含量烘干至9%-10%;
35.3)将茶叶和重力搅拌机构置入椰子壳10内,茶叶和重力搅拌机构的总体积占椰子壳10内体积为1/2至2/3,利用装夹机构将两半相匹配的椰子壳10在合拢的状态下装夹于炭焙设备内的上部,对炭焙设备进行封合;
36.4)在炭焙设备内的底部均匀铺设炭灰25,在炭火25上均匀铺设炭火26,在炭火26上再次均匀铺设炭灰25,通过控制上层炭灰25的厚度,使上层炭灰25的上表面温度为50℃至55℃,每1小时至1.5小时检测上层炭灰25的上表面温度并均匀刮去适量的炭灰25,直至上层炭灰25的上表面温度为50℃至55℃,炭焙时间6小时至7小时,利用装夹机构带动椰子壳10慢速旋转,装夹机构带动椰子壳10旋转速度为20rpm;
37.本实施例的烘焙是在烘焙设备顶部敞开的状态下进行的,使得茶叶和椰子肉12的挥发物质挥发于烘焙设备外,经10位长期习惯淡泡红茶饮用人员品尝,评价结果为:该茶叶具有椰子清香和椰子淡甜味,红茶品味清爽,适于饮用。
38.实施例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39.步骤1)中还包括从椰子上切下的椰子皮破碎并制成椰棕17,对椰棕17进行烘干直至椰棕17的水分含量为2%-3%,步骤3)中还包括在重力搅拌机构内填入的烘干后的椰棕17,椰棕17与茶叶的质量比为1:1,在炭焙前对炭焙设备进行封合;
40.在此实施例的烘焙工艺中是在烘焙设备顶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茶叶和椰子肉12的挥发物质均流向椰子壳10中间处被椰棕17吸收,使椰子肉12的挥发物与茶叶的充分接触,有利于提高茶叶的椰子浓度,经10位长期习惯浓泡红茶饮用人员品尝,评价结果为:认为茶叶具有较高的椰子香味和椰子甜味,红茶品味良好,适于饮用。
41.本发明提供两种浓度椰子味红茶,可适用于淡泡和浓泡人员饮用,大大提高了红
茶市场竞争力。
42.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茶炭焙设备,包括烘焙炉1和装夹机构,烘焙炉1顶部上拆卸式设有炉盖2,炉盖2盖上烘焙炉1上时对红茶进行封合烘焙,烘焙炉1内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装夹机构和储炭箱27,储炭箱27用于旋转炭灰25和炭火26;
43.装夹机构包括电机5,电机5固定安装于烘焙炉1的右侧壁上,电机5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减速电机5或伺服电机5以实现慢转旋转输出,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23,主动齿轮23啮合有被动齿轮22,被动齿轮22固定连接有支撑套一8,支撑套一8转动穿设于烘焙炉1左侧壁上,支撑套一8右端通过压缩机构一连接有夹持部13,支撑套一8右端通过连杆9固定连接有支撑套二14,连杆9为u型结构,支撑套二14左端上固定设有夹持部13,支撑套二14的右端通过压缩机构二连接有夹持部13,支撑套二14通过连杆9固定连接有支撑套三24,支撑套三24转动穿设于烘焙炉1右侧壁,支撑套三24左端上固定设有夹持部13,支撑套一8、支撑套二14和支撑套三24的轴线重合,电机5通过主动齿轮23和被动齿轮22带动支撑套一8在烘焙炉1左侧壁上旋转,支撑套一8通过连杆9依次带支撑套二14和支撑套三24在烘焙炉1内旋转,进而带动被夹持于两个相对的夹持部13间的椰子壳10旋转,且支撑套三24在烘焙炉1的右侧壁上旋转;
44.两个相匹配的夹持部13间夹持有两个对半切开的椰子壳10,椰子壳10内具有椰子肉12,椰子壳10上均匀设有多个通气孔11,椰子壳10内设有重力搅拌机构,重力搅拌机构包括两个相匹配的钢丝网罩18,钢丝网罩18上间隔设有多个搅拌杆19,钢丝网罩18的边缘上固定设有边框15,两个边框15间通过螺栓16连接,两个钢丝网罩18为半球形结构,使两个钢丝网罩18构成用于储存椰棕17的封闭空间,可选择的在钢丝网罩18内放置干燥的椰棕17,使椰子肉12和茶叶挥的水分等挥发物质穿过钢丝网罩18被椰棕17吸附,椰子壳10在旋转烘焙时,茶叶和重力搅拌机构在重力作用下在椰子壳10内滚动,搅拌杆19搅动茶叶并使之松散,使茶叶整体炭焙均匀,炭焙效果好,且使得椰子肉12挥发的水分、椰子油等营养物质穿过茶叶后被椰棕17吸附,大大提高了茶叶对椰子肉12挥发物质的吸附效果,有利于提高茶叶对椰子肉12中营养物质的融合。
45.具体的,压缩机构一包括相对设于支撑套一8侧壁上的滑槽6和滑动穿设于支撑套一8前侧壁上的滑杆21,夹持部13固定设于滑杆21右端上,滑杆21右端设有拨杆7,拨杆7两侧活动设于两个相对的滑槽6内,滑杆21上套设有弹簧20,弹簧20抵接于夹持部13与支撑套一8前侧壁间,通过拨动拨杆7在滑槽6内向左侧滑动,拨杆7带动滑杆21在支撑套一8内滑动,支撑套一8带动夹持部13向左侧移动,将两半合拢的椰子壳10放置于两个相对的夹持部13间,松开拨杆7后,在弹簧20的回弹力作用下,弹簧20通过夹持部13带动滑杆21在支撑套一8内向右侧滑动,使得两个相对的夹持部13将两半椰子壳10夹紧,方便于椰子壳10的装夹。
46.具体的,压缩机构二包括相对设于支撑套二14侧壁上的滑槽6和滑动穿设于支撑套二14前侧壁上的滑杆21,夹持部13设于滑杆21右端上,滑杆21右端设有拨杆7,拨杆7两侧活动设于两个相对的滑槽6内,滑杆21上套设有弹簧20,弹簧20抵接于夹持部13与支撑套二14前侧壁间,通过拨动拨杆7在滑槽6内向左侧滑动,拨杆7带动滑杆21在支撑套二14内滑动,支撑套二14带动夹持部13向左侧移动,将两半合拢的椰子壳10放置于两个相对的夹持部13间,松开拨杆7后,在弹簧20的回弹力作用下,弹簧20通过夹持部13带动滑杆21在支撑
套二14内向右侧滑动,使得两个相对的夹持部13将两半椰子壳10夹紧,方便于椰子壳10的装夹。
47.具体的,储炭箱27前端设有封板3,烘焙炉1侧壁上设有轮轴4,轮轴4上设有滑轮28,储炭箱27通过多个滑轮28滑动插设于烘焙炉1内的底部,使封板3贴合于烘焙炉1前侧壁上,通过推拉封板3使储炭箱27在滑轮28上滑动,方便于更换储炭箱27内的炭火26和炭灰25。
4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