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皮克林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6412026发布日期:2023-12-19 03:5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皮克林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具体地,涉及一种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皮克林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绿叶山蚂蝗(desmodiumintortum(mill)urb)是豆科山蚂蝗属多年生热带草本植物,又名旋钮山绿豆,具有易种植、适应性广、产量高、固氮力强、粗蛋白含量高和极少受病虫侵害的特点,是一种优质的绿肥和高蛋白饲料作物。绿叶山蚂蝗干物质含量为22%~27%,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8%~20%,粗脂肪4%~4.5%,粗纤维30.5%~32.5%,无氮浸出物36%~37%,粗灰分7.2%~7.5%。其中粗蛋白质含量会收到生长地区、条件和时期等因素的影响,含量为9.9%~24%,甚至超过24%;绿叶山蚂蝗中富含粗蛋白,是低成本、可再生优质植物蛋白的新兴潜在来源,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高蛋白饲草资源。然而关于绿叶山蚂蝗的研究仅仅局限于用作绿肥和饲草,其中的蛋白质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深加工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皮克林乳液是一种仅由位于油水界面的固体颗粒稳定的乳液,用于稳定该乳液的颗粒被称为皮克林颗粒或稳定剂。皮克林乳液与传统乳液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皮克林乳液使用吸附在界面上的固体颗粒作为稳定剂,而传统乳液通常使用具有两亲特性的低分子量乳化剂(如表面活性剂)来降低界面张力,通过空间位阻或液滴间静电排斥来稳定乳液。因此,形成皮克林乳液的关键在于固相颗粒,固相颗粒作为皮克林稳定剂的主要原则包括:(1)固相颗粒应被两相部分浸润,不应溶解于任何一相;(2)颗粒应具适当润湿性以保证足够的界面吸附率;(3)粒径应比目标乳液液滴小至少一个数量级,以在液滴周围形成保护层防止聚结。其中,由三相接触角(θ)定义的颗粒润湿性是形成和稳定皮克林乳液的关键参数,它主要调节油水界面处颗粒的分布,对于皮克林颗粒,当30°<θ<150°,颗粒可保持在油水界面上,当θ≈90°,颗粒具有最高的解吸能,理论上可以在界面上实现最牢固的吸附,当θ小于30°或大于150°时,颗粒会分别完全溶解在水相和油相中,从而无法稳定乳液。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皮克林乳液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2、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皮克林乳液的制备方法。

3、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皮克林乳液。

4、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上述分离蛋白皮克林乳液作为包埋载体在递送生物活性物质和/或食品功能性成分中的应用。

5、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埋生物活性物质的皮克林乳液。

6、本发明的第五目的是提供上述皮克林乳液在制备缓释所述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物中的应用。

7、本发明的第六目的是提供上述皮克林乳液在制备延缓油脂降解速度的药物中的应用。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9、一种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皮克林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s1.以绿叶山蚂蝗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制备得到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

11、s2.将步骤s1得到的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分散于水中得到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质量体积浓度为1%~5%的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分散液,充分水合后,固液分离去除沉淀,将上清液置于90~100℃反应25~35min,反应结束后冷却得到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聚集体分散液;

12、s3.将步骤s2得到的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聚集体分散液与水混合,调节ph值至5.0~7.0,使用氯化钠调节离子强度至145~155mm,得到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聚集体的质量体积百分浓度为1%~5%的蛋白水相;

13、s4.将步骤s3得到的蛋白水相和油相按照体积比为2:3~8充分混合,得到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皮克林乳液;所述油相为植物油脂。

14、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的具体制备方法为:

15、将绿叶山蚂蝗干燥后粉碎并脱脂,得到脱脂粉末,将脱脂粉末与水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35~40充分混匀得到混合溶液,并调节混合溶液ph为9.5~10.5,固液分离收集上清液,将上清液使用脱色剂充分脱色后,调节ph值为1.5~2.5,静置收集沉淀并将其溶解于水中,调节ph至中性,充分透析,冷冻干燥即得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

16、更优选地,所述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的具体制备方法为:

17、将绿叶山蚂蝗干燥后粉碎并利用石油醚脱脂,得到脱脂粉末,将脱脂粉末与水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37充分混匀得到混合溶液,并调节混合溶液ph为10.0,固液分离收集上清液,将上清液使用30%(v/v)的h2o2充分脱色后,调节ph值为2.0,静置收集沉淀并将其溶解于水中,调节ph至中性,充分透析,冷冻干燥即得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

18、优选地,步骤s2中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分散液的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质量体积浓度为5%。

19、优选地,步骤s2中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分散液充分水合为:在4℃充分水合。

20、优选地,步骤s2中将上清液置于95℃反应30min。

21、优选地,步骤s3中调节离子强度至150mm。

22、优选地,步骤s3中得到的蛋白水相中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聚集体的质量体积百分浓度为5%。

23、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步骤s3得到的蛋白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为3:7。

24、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充分混合具体为:以19000~21000转/分的速度充分混合。

25、更优选地,以20000转/分的速度充分混合。

26、本发明还请求保护上述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皮克林乳液。

27、本发明还请求保护上述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皮克林乳液作为包埋载体在递送生物活性物质和/或食品功能性成分中的应用。

28、优选地,所述生物活性物质为β-胡萝卜素。

29、一种包埋生物活性物质的皮克林乳液,按照上述制备方法中的步骤s1~s3制备得到蛋白水相,将蛋白水相与有生物活性物质的油相按照体积比为2:3~8充分混合,得到包埋生物活性物质的皮克林乳液;

30、所述油相为植物油脂;所述生物活性物质在油相中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1~0.5%。

31、优选地,所述生物活性物质为脂溶性物质,所述油相溶解有生物活性物质;所述生物活性物质为非脂溶性物质,所述油相为含有生物活性物质的乳浊液或悬浊液。

32、优选地,所述乳浊液或悬浊液为油包水型乳浊液或悬浊液。

33、优选地,所述生物活性物质为β-胡萝卜素。

34、本发明还请求保护上述皮克林乳液在制备缓释所述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物中的应用。

35、本发明还请求保护上述皮克林乳液在制备延缓油脂降解速度的药物中的应用。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皮克林乳液的制备方法,利用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皮克林乳液具有优异的包封效果。当包封的生物活性物质为β-胡萝卜素时,包封率能够达到97.3±0.8%,且包封β-胡萝卜素后的皮克林乳液能够稳定保存至少30天;利用所述绿叶山蚂蝗分离蛋白皮克林乳液递送β-胡萝卜素时,β-胡萝卜素的生物接受率能够达到37.1±0.77%,且能够延缓油脂降解速度,能够起到缓释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