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65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它包括三种肠杆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二种假单胞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二种微球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及一种链球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
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依据,只有对自病灶分离出的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才可选择出对该菌敏感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才可保证和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果不对自病灶分离出的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而盲目选择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既不能保证治疗效果,又不能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还可造成药物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当患者发生重度细菌感染,此时如果不对自病灶分离出的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而滥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将延误患者的抢救时机,造成因抗生素选择不当而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此外,由于不对自病灶分离出的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而滥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使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和在临床上广泛流行,已经对人类和生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造成了抗生素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对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必要前提,是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阻止其临床上广泛流行的有效措施。目前,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的常用方法有纸片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纸片扩散法即将抗生素浸于纸片上,然后将浸有抗生素的纸片贴在涂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进行细菌培养,当试验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时,即在纸片周围形成较大的抑菌圈,如果试验菌株对抗生素耐药,则纸片周围的抑菌圈较小或没有抑菌圈。该法具有使用方便和操作简单的特点,但是由于其系间接测定方法,因而抗生素在琼脂平板上的扩散常受琼脂的厂牌和批号,琼脂平板的琼脂浓度和平板的厚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测定结果有一定的波动范围;由于吸附抗生素纸片的厂牌和批号不同,其吸附抗生素的量亦不尽相同,因而测定结果有一定的误差;由于在测定操作过程中,细菌涂布的方式有多种,因而每次测定结果都有偏差;由于其系间接扩散测定法,因而只能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不能测定抗生素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肉汤稀释法系将抗生素用肉汤稀释成不同的浓度,然后将细菌加于其中进行培养,当肉汤中无细菌生长时即为敏感,如果肉汤中有细菌生长则为耐药。肉汤稀释法测定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具有检测结果准确、可以检测抗生素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等特点。但是,由于该法在每次测定前需将抗生素稀释成多种不同的浓度,因而操作繁琐;由于抗生素系生物活性物质,因而其经稀释后的有效期短,不能长期使用。为简化操作、延长有效期、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并兼具检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和抗生素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国外学者相继发明了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如VITEK、ATB、API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在公知的VITEK、ATB、API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中,它们系将含不同浓度抗生素的试验培养基加入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卡片的孔中,并经干燥处理,使用时将细菌悬液加入孔内进行培养,培养后即可判断测定结果。该法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测定卡有效期长、测定结果准确,可同时检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和抗生素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等特点。但是由于该卡对抗生素种类的选择不合理,因而有部分抗生素对细菌的耐药率高;由于有部分抗生素对细菌的耐药率高,因检测的效率低,有一定浪费;由于测定卡之间抗生素的种类有重叠,因而配套使用即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测定卡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抗生素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时的卡片浪费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它包括三种肠杆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二种假单胞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二种微球×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及一种链球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首先根据各种抗生素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或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的调查结果和实验检测数据,选择出对细菌杀菌效果强或对细菌抑菌浓度低的抗生素,尔后将各种抗生素用试验培养基配成所需浓度,分别加入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片基的孔中,然后经干燥处理,包装后即为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其中各类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所加入的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培养基的种类分别为(1)肠杆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卡是菌得清、氟嗪酸、菌克单、四环素、庆大霉素、头孢唑肟、妥布霉素、头孢雷定、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敏感性试验培养基;
(2)肠杆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卡是复达欣、呋喃坦啶、头孢唑啉、头孢替坦、环丙氟哌酸、亚胺硫霉素、氯头孢菌素、羧噻吩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棒酸敏感性试验培养基;
(3)肠杆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是氟哌酸、先锋必、菌必治、恶噌星、头孢孟多、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羧噻吩青霉素、头孢呋肟-钠敏感性试验培养基;
(4)假单胞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是氟哌酸、菌必治、氟嗪酸、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咪唑青霉素敏感性试验培养基;
(5)假单胞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卡是菌得清、复达欣、先锋必、菌克单、氯霉素、亚胺硫霉素、环丙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羧噻吩青霉素、羟羧氧酰胺霉素敏感性试验培养基;
(6)微球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是红霉素、氟哌酸、氟嗪酸、庆大霉素、呋喃坦啶、苯唑青霉素、氯林可霉素、亚胺硫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敏感性试验培养基;
(7)微球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是氯霉素、四环素、利福平、青霉素G、妥布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氟哌酸、羟氨苄青霉素敏感性试验培养基;
(8)链球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是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氟哌酸、氟嗪酸、青霉素G、呋喃坦啶、氨苄青霉素、环丙氟哌酸、氯林可霉素敏感性试验培养基。
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片基的孔数为抗生素种数的2倍,即每一种抗生素高、低两种浓度各加一孔,其中高浓度为各种抗生素对该类细菌耐药浓度区间的下限,低浓度为各种抗生素对该类细菌敏感浓度区间的上限。
本发明由于将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培养基加于一次性使用的PVC材料的卡片上,因而使用方便;由于一块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可以检测验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因而操作简单,可以同时检测数株细菌的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由于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培养基经干燥处理,因而有效期长,可以长期使用;由于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系直接测定法,因而测定结果准确,并可同时检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和抗生素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由于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对抗生素种类的选择合理,因而测定卡中的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率高;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率高,因检测的效率高,浪费小;由于每类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之间抗生素的种类无重叠,因而配套使用即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测定卡测定每类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抗生素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时的卡片无浪费,临床对抗生素的选择范围大。
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实施例
将含有抗生素的细菌液体培养基配好后,分别加入经吸塑机械吸塑成型的PVC材料卡片的孔中,经干燥处理即为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其中各类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中的抗生素种类与说明书中所叙述的一致。PVC材料卡的片基中的孔数为抗生素种数的2倍,即每一种抗生素高、低两种浓度各加一孔,其中高浓度为各种抗生素对该类细菌耐药浓度区间的下限,低浓度为各种抗生素对该类细菌敏感浓度区间的上限。
权利要求
1.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其特征在于测定卡片基的孔中加入的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培养基的种类为下列8组中的一种(1)肠杆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卡是菌得清、氟嗪酸、菌克单、四环素、庆大霉素、头孢唑肟、妥布霉素、头孢雷定、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敏感性试验培养基;(2)肠杆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卡是复达欣、呋喃坦啶、头孢唑啉、头孢替坦、环丙氟哌酸、亚胺硫霉素、氯头孢菌素、羧噻吩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棒酸敏感性试验培养基;(3)肠杆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是氟哌酸、先锋必、菌必治、恶噌星、头孢孟多、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羧噻吩青霉素、头孢呋肟-钠敏感性试验培养基;(4)假单胞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是氟哌酸、菌必治、氟嗪酸、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咪唑青霉素敏感性试验培养基;(5)假单胞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卡是菌得清、复达欣、先锋必、菌克单、氯霉素、亚胺硫霉素、环丙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羧噻吩青霉素、羟羧氧酰胺霉素敏感性试验培养基;(6)微球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是红霉素、氟哌酸、氟嗪酸、庆大霉素、呋喃坦啶、苯唑青霉素、氯林可霉素、亚胺硫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敏感性试验培养基;(7)微球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是氯霉素、四环素、利福平、青霉素G、妥布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氟哌酸、羟氨苄青霉素敏感性试验培养基;(8)链球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是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氟哌酸、氟嗪酸、青霉素G、呋喃坦啶、氨苄青霉素、环丙氟哌酸、氯林可霉素敏感性试验培养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其特征在于卡的片基为吸塑成型的PVC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其特征在于卡的片基为一次性使用的卡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它包括三种肠杆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二种假单胞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二种微球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及一种链球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卡。利用该卡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一次可检测数株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及抗生素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各种测定卡之间抗生素的种类无重叠,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低,临床对抗生素的选择范围大。该卡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准确,有效期长。
文档编号C12Q1/10GK1081718SQ9310693
公开日1994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14日
发明者何林, 刘秋鸣, 梁宝铎, 王金良 申请人:何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