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熊胆保肝酒的配制方法

文档序号:447205阅读:24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熊胆保肝酒的配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营养保健酒的配制方法,特别是熊胆保肝酒的配制方法。
现有的曲酒中由于酒精的作用,常人饮酒后,人体肝脏需处理酒精,供血量需相应增加,但此时胃肠道也需大量的血液促进消化,酒精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对肝脏及胃肠道的刺激,其结果既影响肝脏对酒精的解毒功能,也易引起胃肠道充血,至使肝脏的供血量相应减少,导致对肝细胞的损害,引发肝肿大等,甚至代谢障碍。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对肝细胞没有损害的曲酒,熊胆保肝酒的配制方法。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一种熊胆保肝酒的配制方法,将熊胆粉加入曲酒浸泡4天以上,再去掉不溶物,其配比为每公斤酒精度33度-65度的曲酒配0.10-0.35克的熊胆粉。多次实验证明,上述用量可利用熊胆成份解毒保肝,避免酒精对人体的伤害。
上述的熊胆保肝酒的配制方法,将熊胆粉先用少量曲酒浸泡4天以上,然后将不溶物过滤掉,再将得到的熊胆液配入曲酒中混匀。这样,可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的熊胆保肝酒的配制方法,将何首乌置于适量的曲酒中加热至沸腾后,再炖两小时以上,过滤去渣,与熊胆成份共同加入曲酒。加强保肝健胃的作用。
上述的熊胆保肝酒的配制方法,将山奈置于适量的曲酒中加热至沸腾后,再炖两小时以上,过滤去渣,与熊胆成份共同加入曲酒,然后将勾兑好的曲酒敞口置于无菌的环境中存放10天以上,其用量按重量比,熊胆粉∶山奈为1∶1-2。以去掉熊胆的苦涩腥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曲酒中加入了熊胆粉,利用其特有成份熊去氧胆酸对肝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及增加肝脏的血流量,阻止胆固醇在肝内存积,从而改善肝细胞的营养,增强其对酒精的解毒功能,籍此达到保肝、营养、健身的目的。而何首乌可强壮神精,促进肠管蠕动,并辅助和增强熊去氧胆酸的功能。再侧,采用了山奈和本发明的方法,既没有常用药酒的苦、腥、涩味,也克服了曲酒的焦辣味。使熊胆保肝酒具有浓郁的复合香气,口感醇正,微苦回甜,绵甜爽净,余味悠长,清亮透明,饮后不头晕,不口干。既附合感官要求,又附合理化指标。


图1为本发明的简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全程流程示意图。
实施例一图1中显示了一种熊胆保肝酒的配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配的酒是酒精度为53度的曲酒,将17.5克的熊胆粉先用4公斤曲酒浸泡7天,然后将不溶物过滤掉,再将得到的熊胆酒液配入46公斤的曲酒中混匀,灌装出厂。
实施例二图2中显示了一种熊胆保肝酒的配制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所配的酒是酒精度为35度的曲酒,将10克的熊胆粉先用2公斤曲酒浸泡7天,然后将不溶物过滤掉;将50克何首乌、10克山奈一起置于5公斤曲酒中加热至沸腾后,再炖4小时,过滤去渣,再与浸泡好的熊胆酒液共同加入43公斤曲酒中混匀,然后将勾兑好的曲酒敞口置于常温10℃左右无菌的环境中存放30天,再灌装出厂。
权利要求
1.一种熊胆保肝酒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熊胆粉加入曲酒浸泡4天以上,再去掉不溶物,其配比为每公斤酒精度33度-65度的曲酒配0.10-0.35克的熊胆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熊胆保肝酒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熊胆粉先用少量曲酒浸泡4天以上,然后将不溶物过滤掉,再将得到的熊胆液配入曲酒中混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熊胆保肝酒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何首乌置于适量的曲酒中加热至沸腾后,再炖两小时以上,过滤去渣,与熊胆成份共同加入曲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熊胆保肝酒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山奈置于适量的曲酒中加热至沸腾后,再炖两小时以上,过滤去渣,与熊胆成份共同加入曲酒,然后将勾兑好的曲酒敞口置于无菌的环境中存放10天以上,其用量按重量比,熊胆粉∶山奈为1∶1-2。
全文摘要
一种熊胆保肝酒的配制方法。现曲酒酒精损害肝,本发明将熊胆粉加入曲酒浸泡,去掉不溶物,其配比为每公斤酒精度33度—65度的曲酒配0.10—0.35克的熊胆粉。或将熊胆粉用少量曲酒浸泡后将不溶物过滤掉,再配入曲酒中混匀。将何首乌、山奈置曲酒中炖两小时以上,过滤加入曲酒,敞口在无菌环境中存10天以上。用熊胆、何首乌保护肝胞膜,提高对酒精的解毒功能。山奈可去苦腥味。使口感和理化指标具佳。
文档编号C12G3/00GK1092658SQ9311073
公开日1994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25日
发明者孟云, 张庆慈, 张磊 申请人:孟云, 张庆慈, 张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