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馅面条机上的十二生肖饺子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640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馅面条机上的十二生肖饺子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带馅面食品的加工机械。
中国人喜欢吃馅大皮薄的饺子。目前已有的包饺子机,包出的饺子皮很厚,人们不喜欢吃。因此,大多数饺子馆和饭店仍延用手工包饺子的落后生产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在带馅面条机上的可生产出带有十二生肖图案的薄皮饺子的十二生肖饺子机。
本人设计了一种多功能带馅面条机,该机可生产出空心面、实心面、回头皮和带馅面条(专利号为95230958.0)。本人又研制了一种十二生肖包饺子机。这种包饺子机不仅可以生产出人们爱吃的馅大皮薄的饺子,而且在饺子皮上带有十二生肖图案,可作为馈赠亲友生日庆典的礼品。这种包饺子机通过合页与带馅面条机的机架联结,带馅面条机的聚合头(合成并输出带馅面条的装置),通过饺子坯入口托板,对着饺子机的饺子成型装置。这种自动包饺子机与带馅面条机连用,即可生产出皮薄馅鲜的饺子。当生产带馅面条时,可将包饺子机搬离带馅面条机的聚合头,即可生产带馅面条,在带馅面条机上增设包饺子机,还增加了带馅面条机的功能。
带馅面条机上的十二生肖饺子机,包括离合器拉杆1、传动机构、撒布面粉装置、饺子成型装置和壳体,壳体由下壳体30和上壳体构成,上壳体由支承隔板31分隔成饺子成型室32和上传动机构室33,壳体通过合页55与带馅面条机的机架G联结,其要点是A、饺子成型装置,包括饺子坯入口托板27、上压辊28、下压辊29,上压辊28固定在上压辊轴18上,下压辊29固定在下压辊轴15上,饺子坯入口托板固定在壳体上,在上压辊28上,交错设置2排凹陷的饺子型模10,在每一个凹陷的饺子型模10的内壁上,有十二生肖中的一种生肖的凹陷图案;B、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2,锥齿轮3,锥齿轮4,轴承套5,轴承盖6,轴承7、8、9,轴承盖11,立轴12,锥齿轮13,锥齿轮14,下压辊轴15,直齿轮16、17,上压辊轴18,绳齿轮19、20,皮带21;传动轴2的前端固定有锥齿轮3,其后端与带馅面条主机的离合器C键连接,立轴12穿过壳体底板34上的轴孔,在立轴12位于下壳体30内的部分上,套装上轴承7、轴承8和轴承套5,固定上轴承盖6,锥齿轮4固定在立轴12的下端,且与锥齿轮3啮合,在立轴12位于上传动机构室33内的部分上,套装有轴承9后,再装上轴承盖11,轴承盖11固定在壳体底板34上,锥齿轮13固定在立轴12的上端;在上壳体的左侧板35、支承隔板31、右侧板36上,分别设置有轴套37、38、39,在轴套37、38、39内,分别装有轴承40、41、42,下压辊轴15依次穿过轴承40、41、42,下压辊轴15位于上传动机构室33内的部分上,固定有锥齿轮14和直齿轮16,锥齿轮14与锥齿轮13啮合;在上壳体的右侧板36和支承隔板31上分别设置有方座23和方座24,在方座23、24内装有轴承,上压辊轴18的两端分别穿过方座23和方座24内的轴承,上压辊轴18的右端固定有绳齿轮19、左端固定有直齿轮17,直齿轮17与直齿轮16啮合;面斗毛刷轴22穿过面斗45上的左右2个轴孔,其右端固定有绳齿轮20,绳齿轮20与绳齿轮19通过皮带21联结;C、撒布面粉装置,包括面斗45、面斗毛刷46,面斗45底部有小孔,面斗毛刷46设置在面斗45内,固定在面斗毛刷轴22上,面斗45通过支架47固定在壳体的顶板54上;D、离合器拉杆1的后端与带馅面条机的离合器C的拨叉连接。
上述的2排凹陷的饺子型模10,可采用每1排有6个凹馅的饺子型模。
带馅面条机上的十二生肖饺子机,包括离合器拉杆、传动机构、撒布面粉装置、饺子成型装置和壳体。壳体由上壳体和固定在上壳体底板上的下壳体构成。为了使包出的饺子洁净和支承上压辊轴、下压辊轴,在上壳体内设置支承隔板,将上壳体分隔成饺子成型室和上传动机构室。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立轴、4个锥齿轮、2个直齿轮、2个绳轮、上压辊轴、下压辊轴和面斗毛刷轴辊轴。在上壳体的2个侧板和支承隔板上,分别设有上压辊轴孔和下压辊轴孔。饺子成型装置,包括饺子坯入口托板、上压辊和下压辊。在上压辊上有2排凹陷的饺子型模。在每一个凹陷的饺子型模的内壁上,有十二生肖中的一种生肖凹陷图案。撒布面粉装置,包括面斗、面斗毛刷。面斗底部有小孔。
装配时,上压辊套装且固定在上压辊轴上,上压辊轴的两端穿过支承隔板和壳体的右侧板上的上压辊轴孔,并分别套装上直齿轮和绳轮。下压辊套装且固定在下压辊轴上,下压辊轴穿过壳体的左、右侧板和支承隔板上的下压辊轴孔。下压辊轴的后部分别装有锥齿轮和直齿轮,该直齿轮与上压辊轴上的直齿轮啮合。在壳体的底板上有立轴通孔,立轴穿过立轴通孔,立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锥齿轮,固定在立轴上端的锥齿轮与下压轴上的锥齿轮啮合,固定在立轴下端的锥齿轮与固定在传动轴前端上的锥齿轮啮合,传动轴的后端与离合器键连接。离合器拉杆的后端与离合器拨叉联结。面斗通过支架固定在壳体上。面斗毛刷设置在面斗内,并套装在面斗毛刷轴上,面斗毛刷轴的前端固定有绳齿轮,该绳齿轮通过三角带与上压辊轴上的绳齿轮联结。设置面斗毛刷既可防止面斗底部的小孔堵塞,又能使面斗内面粉均匀撒出,落在饺子坯入口托板上的饺子坯上。包饺子机壳体通过合页与带馅面条机的机架联结。使用状态时,带馅面条机的聚合头,对着饺子成型室。
包饺子时,向后推离合器拉杆,使离合器合上。启动设置在带馅面条机的机架内的减速机G,这时包饺子机的传动轴旋动,其前端的锥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立轴上的锥齿轮转动,并带动下压辊上的锥齿轮转动,该锥齿轮转动,又带动下压辊轴上的直齿轮和下压辊转动,下压辊轴上的直齿轮又带动与之啮合的上压辊轴上的直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上压辊转动和上压辊轴端的绳齿轮转动,并通过皮带,带动毛刷轴前端的绳齿轮转动,从而使面斗毛刷转动。与此同时,启动带馅面条机,从聚合头处输出与设定饺子大小相适应的饺子坯(实质上是一种粗的带馅面条),并通过入口托板进入饺子成型装置的上、下压辊之间,进入上压辊上的饺子型模内,被挤压成饺子,从两辊之同输出,即成为带有十二生肖中的一种生肖图案的饺子。饺子坯内馅的多少,通过设置在带馅面机机架内的,用以调节带馅面条馅多少的无级调速器F予以调节。生产带馅面条时,将包饺子机搬离带馅面条机的聚合头,向前拉离合器拉杆,使离合器脱开,包饺子机不运行,可只生产带馅面条,空心面等。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生产出带有十二生肖图案的馅大皮薄的饺子,而且使带馅面条机增加了功能。


图1是固定在带馅面条机的机架上的包饺子机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B-B视图,图3是合页联结部位的E向视图。图4是带有生肖图案的压辊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带馅面条主机上的包饺子机,包括离合器拉杆1、传动机构、撒布面粉装置、饺子成型装置和壳体。传动装置包括传动轴2,锥齿轮3,锥齿轮4,轴承套5,轴承盖6,轴承7、8、9,轴承盖11,立轴12,锥齿轮13,锥齿轮14,下压辊轴15,直齿轮16、17,上压辊轴18,绳齿轮19、20,皮带21,面斗毛刷轴22,方座23,方座24,轴承25和轴承26。包饺子装置,包括饺子坯入口托板27、上压辊28、下压辊29。在上压辊28上交错设置2排凹陷的饺子型模10,每一排有6个饺子型模。在每一个凹陷的饺子型模10的壁上,有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中的一种生肖的凹陷图案。另一种实施办法,是在上压辊28上交错设置的2排凹陷饺子型模10的壁上都有十二生肖中相同生肖的凹陷图案。在生产时,可采用更换上压辊28的办法,来生产需要的具有生肖图案的饺子。壳体由下壳体30和上壳体构成,上壳体由支承隔板31分隔成饺子成型室32和上传动机构室33。撒布面粉装置,包括面斗45,面斗毛刷46,面斗45底部有孔。
装配时,在带馅面条主机的机架G的下面设置有减速机Z和离合器C。离合器拉杆1的后端与离合器C的拨叉连接。传动轴2的前端固定有锥齿轮3,立轴12穿过壳体底板34上的轴孔,在立轴12位于下壳体30内的部分上,套装上轴承7、轴承8和轴承套5后,再固定上轴承盖6。锥齿轮4固定在立轴12的下端,锥齿轮4与锥齿轮3啮合。在立轴12位于上传动机构室33内的部分上,套装上轴承9后,再装上轴承盖11,轴承盖11固定在壳体底板34上。锥齿轮13固定在立轴12的上端。在上壳体的左侧板35、支承隔板31、右侧板36上分别设置有轴套37、轴套38、轴套39,在轴套37、38、39内分别装有轴承40、41、42。下压辊轴15依次穿过轴承40、41、42,下压辊轴15位于上传动机构室33内的部分上固定有锥齿轮14和直齿轮16,锥齿轮14与锥齿轮13啮合。在下压辊轴15位于饺子成型室32内的部分上固定有下压辊29。在上壳体的右侧板36上和支承隔板31上分别设置有方座23和方座24,在方座23、24内装有轴承。上压辊轴18套装上,上压辊28后,其两端分别穿过方座23和方座24内的轴承。上压辊轴18的右端固定有绳齿轮19,左端固定有直齿轮17,直齿轮17与直齿轮16啮合。饺子入口托板27固定在壳体上。面斗45通过支架47固定在壳体的顶板54上。面斗毛刷46设置在面斗45内,面斗毛刷46套装且固定在面斗毛刷轴22上。面斗毛刷轴22穿过面斗45上的左右2个轴孔,在其左端出轴上加背帽43,在其右端固定有绳齿轮20。绳齿轮19和绳齿轮20通过皮带21联结。壳体通过合页55,固定在带馅面条主机的机架G上。带馅面条主机的聚合头44对着饺子成型室32。
在生产带馅面条时,将该十二生肖饺子机搬离带馅面条机的聚合头44。在生产饺子时,将该十二生肖饺子机搬过来,使聚合头44对着饺子成型室。起动带馅面条主机,并通过带馅面条主机的无级调速装置F,调节从聚合头出来的带馅饺子坯(实际上是一种粗的带馅面条),落入饺子坯入口托板27,并进入上、下压辊之间,与此同时,将离合器拉杆1向后推,使离合器C合上,传动轴2带动锥齿轮3转,该锥齿轮又带动与之啮合的锥齿轮4转,锥齿轮4又带动与之啮合的锥齿轮13转,锥齿轮13又带动与之啮合的锥齿轮14转、直齿轮16、下压辊轴15及下压辊29转。而直齿轮16又带动与之啮合的直齿轮17、上压辊轴18和上压辊28转动。上压辊28与下压辊29的逆向转动,使饺子坯进入两辊之间,并挤入上压辊28上的饺子型模10内,构成饺子后,通过滑板48滑下,供销售。滑板48的前端固定在壳体的底板34上。为了使上、下压辊保持清洁,分别设置有上刮板49和下刮板50。上刮板49的上端固定在壳体的顶板51上,下刮板50的下端固定在壳体的底板34上。上刮板49的下端和下刮板50的上端分别与上压辊28和下压辊29接触。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的饺子馅大、皮薄。
为了能使上、下压辊之间的间隙可调,设置了由2个滑块51,2个调整螺丝52构成的辊隙调整机构。在壳体的右侧板36和支承隔板31上有滑块槽53。滑块51设置在滑块槽53内,其下端面与方座接触。滑块51在滑块槽53内可上下滑动。在壳体的顶板54上有调整螺丝孔,调整螺丝52旋入调整螺丝孔,其下端顶在滑块51上。通过旋转调整螺丝52可调整上、下压辊之间的间距。
权利要求1.带馅面条机上的十二生肖饺子机,包括离合器拉杆(1)、传动机构、撒布面粉装置、饺子成型装置和壳体,壳体由下壳体(30)和上壳体构成,上壳体由支承隔板(31)分隔成饺子成型室(32)和上传动机构室(33),壳体通过合页(55)与带馅面条机的机架G联结,其特征在于A、饺子成型装置,包括饺子坯入口托板(27)、上压辊(28)、下压辊(29),上压辊(28)固定在上压辊轴(18)上,下压辊(29)固定在下压辊轴(15)上,饺子坯入口托板固定在壳体上,在上压辊(28)上,交错设置2排凹陷的饺子型模(10),在每一个凹陷的饺子型模(10)的内壁上,有十二生肖中的一种生肖的凹陷图案;B、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2),锥齿轮(3),锥齿轮(4),轴承套(5),轴承盖(6),轴承(7)、(8)、(9),轴承盖(11),立轴(12),锥齿轮(13),锥齿轮(14),下压辊轴(15),直齿轮(16)、(17),上压辊轴(18),绳齿轮(19)、(20),皮带(21);传动轴(2)的前端固定有锥齿轮(3),其后端与带馅面条主机的离合器C键连接,立轴(12)穿过壳体底板(34)上的轴孔,在立轴(12)位于下壳体(30)内的部分上,套装上轴承(7)、轴承(8)和轴承套(5),固定上轴承盖(6),锥齿轮(4)固定在立轴(12)的下端,且与锥齿轮(3)啮合,在立轴(12)位于上传动机构室(33)内的部分上,套装有轴承(9)后,再装上轴承盖(11),轴承盖(11)固定在壳体底板(34)上,锥齿轮(13)固定在立轴(12)的上端;在上壳体的左侧板(35)、支承隔板(31)、右侧板(36)上,分别设置有轴套(37)、(38)、(39),在轴套(37)、(38)、(39)内,分别装有轴承(40)、(41)、(42),下压辊轴(15)依次穿过轴承(40)、(41)、(42),下压辊轴(15)位于上传动机构室(33)内的部分上,固定有锥齿轮(14)和直齿轮(16),锥齿轮(14)与锥齿轮(13)啮合;在上壳体的右侧板(36)和支承隔板(31)上分别设置有方座(23)和方座(24),在方座(23)、(24)内装有轴承,上压辊轴(18)的两端分别穿过方座(23)和方座(24)内的轴承,上压辊轴(18)的右端固定有绳齿轮(19)、左端固定有直齿轮(17),直齿轮(17)与直齿轮(16)啮合;面斗毛刷轴(22)穿过面斗(45)上的左右2个轴孔,其右端固定有绳齿轮(20),绳齿轮(20)与绳齿轮(19)通过皮带(21)联结;C、撒布面粉装置,包括面斗(45)、面斗毛刷(46),面斗(45)底部有小孔,面斗毛刷(46)设置在面斗(45)内,固定在面斗毛刷轴(22)上,面斗(45)通过支架(47)固定在壳体的顶板(54)上;D、离合器拉杆(1)的后端与带馅面条机的离合器C的拨叉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馅面条机上的十二生肖饺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排凹陷的饺子型模(10),为每1排有6个凹馅的饺子型模。
专利摘要带馅面条机上的十二生肖饺子机,包括壳体,由上、下压辊和饺子坯入口托板构成的饺子成型装置和包括传动轴,上、下压辊轴,2组锥齿轮,1组直齿轮的传动装置。上、下压辊分别固定在上、下压辊轴上,在上压辊上有2排饺子型模,在每一个饺子型模的内壁上有十二生肖中的一种生肖的凹陷图案。传动轴后端与带馅面条主机的离合器键连接,壳体通过合叶与带馅面条机联结。本实用新型与带馅面条机联用,可生产出十二生肖饺子。
文档编号A21C11/00GK2276719SQ9623880
公开日1998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18日
发明者吴振武 申请人:吴振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