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抹茶苦荞麦酥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0948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抹茶苦荞麦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糖抹茶苦荞麦酥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茶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苦荞麦又名乌麦、花麦、三角麦,寥科(Pofygomiceae)荞麦属CFagopynm Mill)一年生草本植物。现代科研分析,苦荞麦营养成分极高,非常丰富,含有生物类黄酮、多种维生素、18种氨基酸、粗蛋白、叶绿素及其砸、锌、镁、铬、钙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其独特的营养成分是黄酮类物质,其主要成分为芦丁。芦丁又名芸香甙、维生素P,含量占总黄酮的70% -90%,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0003]抹茶是近几年在超微粉碎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茶制品,它是将覆盖的、蒸青绿茶用超微粉碎机在低温下碾磨成超微粉状。抹茶中的茶多酚能清除机体内过多的有害自由基,能够再生人体内的a -VE、VC、GSH、S0D等高效抗氧化物质,从而保护和修复抗氧化系统,对增强机体免疫、对防癌、防衰老都有显著效果。经常喝绿茶能降低血糖、血月旨、血压,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可以消食解腻、减肥健美去痘。因抹茶具有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滋味鲜醇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茶食品之中。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抹茶和苦荞麦作为原料的抹茶荞麦酥及其制备方法,该抹茶荞麦酥色泽翠绿,口感酥脆,具有荞麦的清香和浓郁的茶香,并且还兼有抹茶和苦荞麦的营养保健功效,是一种老少皆宜风味独特的休闲食品。
[0005]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0006]一种抹茶苦荞麦酥,其特点是按重量其组成如下:
[0007]苦荞麦55-65g,抹茶粉2-3g,麦芽糖浆15_25g,果葡糖浆25_35g,精盐0.5-1.5g,小苏打粉0.2-0.5g,鲜奶油2-5g,水适量;
[0008]所述苦荞麦是将去壳的苦荞麦经炒制成金黄色,去除60目筛下物,然后装在密闭容器中,并于阴凉处保存备用;
[0009]所述超微绿茶粉是以蒸青绿茶为原料,将茶叶烘干后经超微粉碎机粉碎,获得粒径在200目以下的超微绿茶粉;
[0010]一种低糖抹茶荞麦酥的制备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11](I)苦荞麦、抹茶粉的制备
[0012]将去壳的苦荞麦经炒制成金黄色,去除60目筛下物,与阴凉处密封保存备用;以蒸青绿茶为原料,将茶叶烘干后经超微粉碎机加工得到粒径为200目以下的抹茶粉,与低温密封保存备用;
[0013](2)抹茶与苦荞麦混匀
[0014]称取抹茶粉2-3g、苦荞麦55-65g、鲜奶油2_5g,将其混合搅拌均勾,使抹茶粉均勾地粘结在苦荞麦上;
[0015](3)麦芽糖浆、果葡糖浆熬制
[0016]称取麦芽糖浆15-25g,果葡糖浆25-35g,精盐0.5-1.5g,将麦芽糖浆、果葡糖浆和食盐一起放入锅内,向锅内加40-60克清水后进行加热至沸腾并蒸发水分(温度在100-120°C ),用手勺轻轻地搅拌至起白色泡沫时,不断搅拌,并调低熬糖温度至90-100°C,继续低温熬至拔丝;
[0017](4)抹茶荞麦酥的成型
[0018]待糖浆熬到拔丝后,加入0.2-0.5g的小苏打,充分搅拌至小苏打完全膨胀后,停止加热;将步骤(I)混匀的苦荞麦与抹茶迅速倒入锅内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将其转移至涂有薄薄一层植物油的砧板上,用食品器具抹平压紧,待其稍冷却凝固后再用刀切块成型;经冷却、杀菌后真空包装即得抹茶苦荞麦酥。
[0019]本发明制备方法中待糖浆拔丝并颜色深红时再加入小苏打。
[0020]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1]1、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抹茶苦荞麦酥色泽翠绿,香味浓郁,口感良好,具有营养丰富、酥脆可口的特点,同时抹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质,具有杀菌排毒、促进新陈代谢、抗癌、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重保健功效。苦荞麦中含有丰富的芦丁、维生素、可溶性膳食纤维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菌消炎、降低血糖等多重保健功效。抹茶中的茶多酚属于类黄酮物质,其由儿茶素类、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组成,苦荞麦中含有的芦丁也属于黄酮类物质,类黄酮和黄酮类物质化学结构相似,功能相近,放在一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另外,翠绿的抹茶在金黄色的苦荞搭配下色泽亮丽,外观色泽良好;同时烘焙后甜香的苦荞麦能够恰到好处的掩盖抹茶的青草气,而苦荞的微苦感增强了抹茶的味觉体验;此外,加入的糖浆能够降低苦荞麦的苦味,从而提高产品的适口感,使得抹茶苦荞酥外观色泽翠绿,口感酥脆甜润,具有抹茶特有的香味和苦荞麦的香脆感。长期食用本发明的抹茶荞麦酥能够因产品富含的茶多酚和芦丁而增强抵抗力,降血压和胆固醇等作用,保健养生,同时本发明抹茶苦荞麦酥很好解决了苦荞麦单独食用苦味较重且不方便、抹茶冲泡较为繁琐的缺点,符合现代人营养、保健、方便、天然的健康饮食需求,适宜男女老少品尝。
[0022]2、本发明的抹茶是在制酥过程中加入的,抹茶受热时间短,同时本发明是将抹茶和鲜奶油、苦荞麦一起混合,鲜奶油包裹抹茶后,有效的避免抹茶因受高温过程引起的叶绿素脱镁及焦糖化反应、美拉德反应等导致的黄变、红变,并且货架期品质稳定;
[0023]3、本发明是将传统的酥糖加工工艺与现代食品加工工艺手段相结合,食材中选用的抹茶选用蒸青绿茶,采用超微粉碎加工技术加工而成,产品有效保留了茶叶的原有色泽和风味,其同经过焙炒后具有良好色泽、风味和营养的苦荞麦相结合,加工成低甜度、高营养、天然的休闲食品,满足现代人的食品多样化需求,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0025]图2是本发明抹茶苦荞麦酥产品外观图。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7]1、抹茶粉的制备:是以覆盖、蒸青绿茶为原料,先将茶叶烘干后经球磨机粉碎,过200目筛后即可获得粒径范围在200目以下的超微绿茶粉,低温密闭保存备用。
[0028]2、苦荞麦的制备:是将去壳的苦荞麦经炒熟至金黄色,去除60目筛下物,装在密封容器中,并于阴凉处保存备用。
[0029]3、抹茶苦荞麦酥的制备:
[0030]制备中原料配比关系为:苦荞麦55-65g,超微绿茶粉2-3g,麦芽糖浆15_25g,果葡糖浆25-35g,精盐0.5-1.5g,小苏打粉0.2-0.5g,鲜奶油2_5g。
[0031]4、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0032](I)抹茶与苦荞混合:按如上所述比例称取抹茶粉、苦荞麦、鲜奶油,将其混合搅拌均匀。
[0033](2)熬糖:将麦芽糖浆、果葡糖浆和食盐一起放入锅内,向锅内加40-60克清水后进行加热熬制至沸腾并蒸发水分,熬制温度100-12(TC,用手勺轻轻地搅拌炒至起白色泡沫时,不断搅拌,降低温度至90-10(TC,继续熬化至拔丝。
[0034](3)制酥:待糖浆熬到拔丝后,加入一定量的小苏打,充分搅拌至小苏打完全膨胀后,停止加热。将超微茶粉、熟荞麦和奶油混匀后迅速倒入锅内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将其转移至涂有薄薄一层植物油的砧板上,用铲勺抹平压紧,待其稍加凝固后再用刀切块成型。
[0035](4)冷却:成型的抹茶苦荞麦酥经室温下自然冷却。
[0036](5)包装:将抹茶苦荞麦酥经紫外杀菌后用真空包装机进行独立包装。
【主权项】
1.一种抹茶苦荞麦酥,其特征是按重量其组成如下: 苦荞麦55-65g,抹茶粉2-3g,麦芽糖浆15-25g,果葡糖浆25_35g,精盐0.5-1.5g,小苏打粉0.2-0.5g,鲜奶油2-5g,水适量; 所述苦荞麦是将去壳的苦荞麦经炒制成金黄色,过60目筛,去除细碎粉末和焙炒过程中的形成的焦粉,然后装在密闭容器中,并于阴凉处保存备用; 所述超微绿茶粉是以蒸青绿茶为原料,将茶叶烘干后经超微粉碎机粉碎,获得粒径在200目以下的超微绿茶粉。
2.一种低糖抹茶苦荞麦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苦荞麦、抹茶粉的制备 将去壳的苦荞麦经炒制成金黄色,去除60目筛下物,与阴凉处密封保存备用;以蒸青绿茶为原料,将茶叶烘干后经超微粉碎机加工得到粒径为200目以下的抹茶粉,与阴凉处密封保存备用; (2)抹茶与苦荞麦混勾 称取抹茶粉2-3g、苦荞麦55-65g、鲜奶油2-5g,将其混合搅拌均匀,使抹茶粉均匀地粘结在苦荞麦上; (3)麦芽糖浆、果葡糖浆熬制 称取麦芽糖浆15-25g,果葡糖浆25-35g,精盐0.5-1.5g,将麦芽糖浆、果葡糖浆和食盐一起放入锅内,向锅内加40-60克清水后进行加热至沸腾并蒸发水分,用手勺轻轻地搅拌炒至起白色泡沫时,不断搅拌,并调低熬糖温度,继续低温熬至拔丝; (4)抹茶苦荞麦酥的成型 待糖浆熬到拔丝后,加入0.2-0.5g的小苏打,充分搅拌至小苏打完全膨胀后,停止加热;将步骤(I)混匀的苦荞麦与抹茶迅速倒入锅内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将其转移至涂有薄薄一层植物油的砧板上,用食品器具抹平压紧,待其稍冷却凝固后再用刀切块成型;经冷却、杀菌后真空包装即得低糖抹茶荞麦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糖抹茶苦荞麦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待糖浆拔丝并颜色深红时加入小苏打粉。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抹茶苦荞麦酥,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得:苦荞麦55-65g,抹茶粉2-3g,麦芽糖浆15-25g,果葡糖浆25-35g,精盐0.5-1.5g,小苏打粉0.2-0.5g,鲜奶油2-5g。其制备方法包括抹茶粉和苦荞麦的制备、抹茶与苦荞麦混匀、麦芽糖浆与果葡糖浆的熬制,抹茶荞麦酥的成型等制备工艺。本发明是将保健功能丰富的苦荞麦与营养价值丰富且色彩翠绿的抹茶相结合,制成既含有荞麦的清香,又含有抹茶独特风味的休闲保健食品,满足广大消费者对营养、保健、方便的需求,是一款老少皆宜的新产品。
【IPC分类】A23G3-48, A23G3-36
【公开号】CN104522278
【申请号】CN201510036676
【发明人】刘政权, 杨丽红, 张正竹, 梁进
【申请人】安徽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