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发明涉及造纸法再造烟叶
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涂布液固含量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再造烟叶主要是以在卷烟加工过程中的烟草废弃料如烟末、烟梗、烟碎片等为原料,用水浸泡后,将可溶物与不可溶物提取分离,再将不可溶物烟草纤维,或加上称为外纤的部分木浆纤维,一起进行磨浆处理,然后抄造成为基片;可溶物萃取液浓缩后进行加料调制处理,施涂还原到基片上,经干燥、分切制成再造烟叶。涂布液是再造烟叶可溶性成分及香气成分的最主要载体,固含量是涂布液的重要指标之一。生产中通常采用烘箱法检测涂布液的固含量,每次检测需2-3小时,不利于生产过程中技术指标的及时收集和对生产的及时指导。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方便、准确的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涂布液固含量的测定方法。本发明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涂布液固含量的测定方法的技术方案按以下步骤进行:(1)取生产线上某一牌号产品的新鲜涂布液,均匀搅拌,按照一系列不同体积份数比配置溶液;(2)按编号将步骤(1)配置的溶液采用烘箱法检测液体的固含量Y;(3)按编号将步骤(1)中的溶液采用阿尔贝折光率仪检测液体的折光率X;(4)以固含量Y为纵坐标,折光率X为横坐标,绘制固含量-折光率关系图,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得到关系方程式:Y=aX+b,其中Y为固含量,X为折光率,a、b为常数;(5)采用阿尔贝折光率仪检测待测对应该牌号涂布液的折光率,代入步骤(4)中的关系方程式计算得出待测涂布液的固含量。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和步骤(5)均在同一温度下进行测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和步骤(5)在温度22.5℃下进行测试。本发明优点在于:方法合理,操作步骤简单,检测时间短,准确率高,有利于生产过程中技术指标的及时收集和对生产的及时指导。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检测某一牌号涂布液的固含量-折光率关系图;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检测另一牌号涂布液的固含量-折光率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根据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折光率和固含量存在着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实验对工作曲线进行描绘和验证,通过折光仪快速读出涂布液折光率,依据工作曲线计算得出涂布液的固含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1:一种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涂布液固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生产线上某一牌号产品的新鲜涂布液,均匀搅拌,按照一定体积份数比(50%、60%、70%、80%、90%和100%)配置溶液;(2)按编号将步骤(1)中的溶液采用烘箱法检测液体的固含量;(3)在温度22.5℃下,按编号将步骤(1)中的溶液采用阿尔贝折光率仪检测液体的折光率,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1(4)以固含量为纵坐标,折光率为横坐标,绘制固含量-折光率关系图(见图1),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得到关系方程式:Y=533.92X-713.61(Y-固含量,X-折光率),相关系数R2=0.9948>0.99;(5)在温度22.5℃下,采用阿尔贝折光率仪检测待测对应该牌号涂布液的折光率,代入步骤(4)中的方程式计算得出待测涂布液的固含量,与烘箱法检测的固含量相比,如表2所示。表2序号折光率本发明结果/%烘箱法结果/%绝对偏差/%11.405036.5536.900.3521.421845.5244.810.7131.395631.5332.250.72经验证,本发明方法检测结果与烘箱法检测结果偏差在1.0%以内,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涂布液的固含量,数据模型可用。实施例2:一种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涂布液固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生产线上另一牌号产品的新鲜涂布液,均匀搅拌,按照一定体积份数比(40%、50%、60%、80%、90%和100%)配置溶液;(2)按编号将步骤(1)中的溶液采用烘箱法检测液体的固含量;(3)在温度22.5℃下,按编号将步骤(1)中的溶液采用阿尔贝折光率仪检测液体的折光率,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表3(4)以固含量为纵坐标,折光率为横坐标,绘制固含量-折光率关系图(见图2),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得到关系方程式:Y=459.46X-609.53(Y-固含量,X-折光率),相关系数R2=0.9992>0.99;(5)在温度22.5℃下,采用阿尔贝折光率仪检测待测对应该牌号涂布液的折光率,代入步骤(4)中的方程式计算得出待测涂布液的固含量,与烘箱法检测的固含量相比,如表2所示。表4序号折光率本发明结果/%烘箱法结果/%绝对偏差/%11.41138.7738.400.3721.418942.4042.810.4131.41540.6139.750.86经验证,本发明方法检测结果与烘箱法检测结果偏差在1.0%以内,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涂布液的固含量,数据模型可用。同时,本发明方法合理,操作步骤简单,检测时间短,准确率高,有利于生产过程中技术指标的及时收集和对生产的及时指导。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