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帮机的夹爪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367阅读:15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帮机的夹爪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鞋机具,尤其是一种前帮机的夹爪调整结构,其以移动前帮机夹爪,改变夹爪与撑台相对距离,改变鞋面半成品及中底与撑台的相对位置,据以调整撑台于中底底面的注胶位置,使鞋面半成品与中底得以确实粘合。
背景技术
目前鞋子的制做,如图1,其鞋面与中底的结合通过前帮机及后帮机完成。关于前帮机,其最主要结构包括一与鞋型雷同的撑台1、注胶盘11、数个围设在撑台1及注胶盘11周围的夹爪2以及一组扫刀3。请参考图2,将中底4及预制成半立体状的鞋面半成品5及楦头模设于该撑台1上,以夹爪2依鞋面形状调整间距及弧度并夹住鞋面半成品周边,撑台1及注胶盘11往上顶撑,鞋面半成品5因夹爪2的抓束固定以往上顶撑的反力作用故依着楦头形状撑平,形成鞋品的楦头。在注胶盘11往上顶撑的同时于中底4前部底面周边打印胶着料(热融胶)6。此时扫刀3往鞋面半成品5方向进刀,同时注胶盘11下降一预定高度,在中底4与注胶盘11之间腾出一个让扫刀3扫入的空间。扫刀3扫入时,夹爪2适时的放开鞋面半成品5,让鞋面半成品5的周边被扫刀3扫入中底4下方,并藉扫刀3的施压令中底4与鞋面半成品5的周边粘合。
相同鞋型通常使用同一个撑台1及注胶盘11,而夹爪2则可依据鞋品预定尺寸做间距及曲度调整。因此中底的注胶位置是相当重要的课题,必需配合鞋面半成品5周边决定注胶位置6与中底4周边的距离。若注胶位置6与中底4周边的距离过短于鞋面半成品5的包边宽度,将使鞋面半成品5的包边超过注胶位置6而造成晃动的边缘,影响后续程序进行及成品完美。若注胶位置6与中底4周边的距离过长于鞋面半成品5的包边宽度,使鞋半成品5的包边无法完全被注胶粘住,影响鞋面半成品与中底的粘合稳定性。
传统的调整中底注胶位置的方案先调整中夹爪2’与撑台1的相对距离,而其他的夹爪2再依据中夹爪2新位置重新调整。由于所有夹爪2、2’一一地锁制固定于前帮机机台上,因此必需一一地调动其位置及彼此间距,技术甚为繁琐,调整却未能精确。
为此,业者另一解决方案将撑台1及注胶盘11做前后的微幅移动调整,但应注意的是,撑台1及注胶盘11一旦移动位置,其与扫刀3进刀并配合下降的时点也应调整。举例而言,撑台1往鞋尖方向移动,其与扫刀配合的下降时点应该提早,否则将发生撞刀情形。但是,操作者往往着重调整撑台、注胶盘与夹爪的间距,却常常忽略撑台下降时点的调整,因此使扫刀撞刀的问题层出不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帮机的夹爪调整结构,用以解决先前技术中调整撑台及注胶盘改变中底胶着料注胶位置却发生扫刀撞刀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是一种前帮机的夹爪调整结构,主要包括一基座,组设于前帮机的机台上;该基座中央设一撑台座;一承板,设于该基座边部,其上组设一中爪座;一移动块,组设于承板下方,并设于基座的滑动槽中;一曲杆,其杆身活转枢设于该基座;该曲杆的第一端活动枢连于该移动块底部,该曲杆的第二端延伸出该基座;一曲杆调动结构,设于该曲杆的第二端,控制该曲杆的第一端摆动;二活动爪盘,设于该基座上,其一端活转枢设于该承板端部;鞋中底以及预制成半立体状的鞋面半成品连同楦头模设于该撑台及注胶盘上,所有夹爪夹住鞋面半成品的周边,因此当夹爪整组被上述的调整结构驱移时,即形成鞋面及楦头模的移动,该鞋中底也应随鞋面而适当调移,据此调整鞋中底与撑台、注胶盘的相对位置,使注胶盘能于鞋中底的适当处打印热融胶,以供鞋面包边得以确实粘合。
因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进步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以移动夹爪的方式取代先前技术中移动撑台及注胶盘的技术,其优点在由于保持撑台及注胶盘恒于固定位置,其与扫刀进刀配合下降的时点即不需另行调整,解决因操作人员疏忽调整时点,致生撞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以夹爪调整结构将中夹爪及侧夹爪整组同步调移,可避免先前技术需一一调动各夹爪位置及彼此间距,技术繁琐但调整却未能精确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优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习用前帮机的撑台、夹爪及扫刀的配置平面图。
图2习用鞋面半成品、鞋中底及打印胶着料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调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4本实用新型调整结构的组合图。
图5本实用新型活动爪盘的调整示意图(一)。
图6本实用新型活动爪盘的调整示意图(二)。
图7本实用新型活动爪盘的摆动示意图(一)。
图8本实用新型活动爪盘的摆动示意图(二)。
图9夹爪配合活动爪盘摆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本实用新型前帮机的夹爪调整结构,主要包括一基座20,组设于前帮机的机台上;该基座20中央设一撑台座21,该撑台座21上方即为先前技术所述的撑台1及注胶盘11。
一承板30,设于该基座20边部,其上组设一中爪座31,该中爪座31为组设先前技术所述位于中央位置的中夹爪2’;该承板30相对于该撑台座21的端部底面组设一活动元件32(例如滑套轴承),该活动元件32可滑动地穿枢于基座20所预设的前滑动孔22中;该承板30远离该撑台座21的一端设一横半弧孔33。
一移动块40,设于承板30下方基座20所预设的滑动槽23中,一枢合元件41透过该横半弧孔33与该移动块40的中央部结合,构成移动块40与承板30的连动关系;该枢合元件41穿伸于横半弧孔33的身部另套设一活动元件42;该移动块40相对该撑台座21的端部底面组设一活动元件43,该活动元件43可滑动地穿枢于该基座20预设的后滑动孔24中。
一移动块驱动组件50,用以驱动该移动块40前后移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揭露一曲杆51及一曲杆调动结构53。该曲杆51约中央处以一枢合元件511活动枢设于该基座20;该曲杆51的第一端51A延伸于该移动块40的底部,并设一长孔512以及一枢合元件513透过该长孔512枢合于该移动块40,该枢合元件513穿伸于长孔512的身部套设一活动元件52,使曲杆51的第一端51A得以该活动元件52为圆心绕转;该曲杆51的第二端51B延伸出该基座20外与该曲杆调动结构53连接。该曲杆调动结构53包括一活转枢设于该曲杆51第二端51B的螺杆穿块54,该螺杆穿块54供一水平向的螺杆55穿合,该螺杆55的另端连接一转轮56,以旋动该螺杆55。为使该螺杆55获得平衡支持,于螺杆55接近该转轮56的端部设一平滑段57供一枢转穿块58穿合,该枢转穿块58固定于一基座20边部的固定块25上。通过该平滑段57使螺杆55得以于该枢转穿块58中空转。
二活动爪盘60、61,设于该基座20上,供先前技术所述的数个侧夹爪2组设其上,该承板30相对于撑台座21的端部设数个孔位35供该活动爪盘60、61的端部活转组设,而活动爪盘60、61依中夹爪2’的宽度选择枢设于适当孔位35中。
请参阅图5、图6,转动该转轮56令螺杆55转动,与螺杆55穿合的螺杆穿块54顺着该螺杆55移动。往螺杆55的末端移动时,将曲杆51的第二端51B往远离基座10的方向拉移,曲杆51的第一端51A即往近接基座20的方向移动,将移动块40、承板30以及活动爪盘60、61均往撑台座21方向推移,先前技术中所述的中夹爪2’及数个侧夹爪2即同时往撑台1及注胶盘11的方向移动。反之,当螺杆穿块54往近接转轮56的方向移动,该曲杆51即将移动块40、承板30以及活动爪盘60、61往远离撑台座21的方向移动,据此,先前技术中所述的中夹爪2’及数个侧夹爪2即同时往远离撑台1及注胶盘11的方向移动。当承板30及移动块40移动时,通过其下的活动元件32及43于前、后滑动孔22、24中滑移,以确保移动的稳定性。
依先前技术所述,鞋中底4以及预制成半立体状的鞋面半成品5连同楦头模设于该撑台1及注胶盘11上,所有夹爪2、2’夹住鞋面半成品5的周边,因此当夹爪2、2’被本实用新型的调整结构驱移时,即形成鞋面半成品5及楦头模的移动,该鞋中底4也应随鞋面而适当调移,据此调整鞋中底4与撑台1的相对位置,使注胶盘11能于鞋中底4的适当处打印热融胶,供鞋面包边粘合。
本实用新型以移动夹爪的方式取代先前技术中移动撑台1及注胶盘11的技术,其优点在由于保持撑台1及注胶盘11恒于固定位置,其与扫刀3进刀配合下降的时点即不需另行调整,解决因操作人员疏忽调整时点,致生扫刀3与注胶盘11撞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以夹爪调整结构将中夹爪2’及侧夹爪2整组同步调移,调移后的各夹爪仍维持原来的间距及排列模式,可避免先前技术需一一调动各夹爪位置及彼此间距,技术繁琐却又未能精确调整的问题。
另外,该移动块驱动组件50也可为直接作用在移动块40以驱使其前、后移动的任何机具、组件或装置。由于可达该目的的技术繁多,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未一一具体说明,而以曲杆51及曲杆调动结构53为实施例代表。另外,该曲杆调动结构53的转轮56可由操作者徒手转动,或以驱动机具(马达)驱转;或者该曲杆51的第二端51B以一压力缸带动及控制移行距离。总而言之,该移动块驱动组件50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图式所绘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7、图8、图9,本实用新型的承板30以横半弧孔33与移动块40构成摆动式的连接关系,亦即当承板30被一侧推动装置(图中未示出)所控制时,该承板30得以左右摆动,以改变其上中爪座31及中央夹爪2’的倾斜角度,而摆动改变角度的承板30也使二活动爪盘60、61同方向摆动,而组设于活动爪盘60、61上的各夹爪2也随之摆动而与中央夹爪2’左右两侧的间距与倾斜度相合,因此,无须通过人工逐一调整各爪爪2的间距与倾斜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以一个最佳实施例做说明,但精于此技艺者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内做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举凡不违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前帮机的夹爪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基座(20),组设于前帮机的机台上;该基座中央设一撑台座(21);一承板(30),设于该基座(20)边部,其上组设一中爪座(31);一移动块(40),组设于承板(30)下方,并设于基座(20)的滑动槽(23)中;一移动块驱动组件(50),控制该移动块(40)以朝向该撑台座(21)或远离该撑台座(21)的方向直线前后移动;二活动爪盘(60)(61),设于该基座(20)上,其一端活转枢设于该承板(30)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帮机的夹爪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块驱动组件(50)包括一曲杆(51)及一曲杆调动结构(53);该曲杆(51)的杆身活转枢设于该基座(20);该曲杆(51)的第一端(51A)活动枢连于该移动块(40)底部,该曲杆(51)的第二端(51B)延伸出该基座(20)与该曲杆调动结构(53)连接,该曲杆调动结构(53)控制该曲杆(51)的第一端(51A)摆动,以控制该移动块(40)及承板(30)直线前、后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帮机的夹爪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曲杆调动结构(53)包括一活转枢设于该曲杆(51)第二端(51A)的螺杆穿块(54),该螺杆穿块(54)供一水平向的螺杆(55)穿合,该螺杆(55)的另端连接一转轮(5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帮机的夹爪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螺杆(55)接近该转轮(56)的端部设一平滑段(57)供一枢转穿块(58)穿合,该枢转穿块(58)固定于一基座(20)边部的固定块(25)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帮机的夹爪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曲杆(51)的第一端(51A)设一长孔(512),一枢合元件(513)透过该长孔(512)枢合于该移动块(40),且该枢合元件(511)穿伸于长孔(512)的身部套设一活动元件(52)。
6.如权利要求2所述前的帮机的夹爪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曲杆调动结构(53)以一压力缸带动该曲杆(51)第二端(51B)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帮机的夹爪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承板(30)相对于该撑台座(21)的端部底面设一活动元件(32),该活动元件(32)可滑动地穿枢于基座(20)所预设的前滑动孔(22)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帮机的夹爪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块(40)底面设一活动元件(43),该活动元件(43)可滑动地穿枢于该基座(20)预设的后滑动孔(24)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帮机的夹爪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承板(30)远离该撑台座(21)的一端设一横半弧孔(33),一枢合元件(41)透过该横半弧孔(33)与该移动块(40)结合,且该枢合元件(41)穿伸于横半弧孔(33)的身部套设一活动元件(4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帮机的夹爪调整结构,主要包括一基座,组设于前帮机的机台上;该基座中央设一撑台座;一承板,设于该基座边部,其上组设一中爪座;一移动块,组设于承板下方,并设于基座的滑动槽中;一移动块驱动组件,控制该移动块以朝向该撑台座或远离该撑台座的方向直线前后移动;二活动爪盘,设于该基座上,其一端活转枢设于该承板端部。本实用新型以移动夹爪改变夹爪与撑台及注胶盘的相对距离,调整中底上胶位置。
文档编号A43D11/00GK2626289SQ0325061
公开日2004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4日
发明者廖聪年 申请人:廖聪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