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腹带的黏扣带收合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048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束腹带的黏扣带收合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束腹带的黏扣带收合构造,属于生活用品类。
背景技术
传统的束腹带结构,请参考图1所示,其主要是由一侧端设有母黏扣B的本体1、位于本体1一侧,且侧端设有公黏扣A的外侧带2所组成,使得公母黏古A、B恰可相互黏合;此一结构虽可达成束腹带的功能要求,然却也因其结构的既有弊病,衍生诸多实用上的缺失,仍有待业界更进一步的修正与改进,将其列出于后因习式的束腹带拆下后,其公黏扣A的钩部是露于外侧,使得束腹带于收合时,其公黏扣的钩部容易钩合到使用者的物品或束腹带本体1,而发生起毛的现象。
因此,本实用新型者有鉴于习式产品上揭的实用弊端,乃积极地研发设计,期间历经多次的试做与修正,终于成功地发展出能完全革除上述习式产品的种种缺失,且更能大幅增进其莫大实用功效的本实用新型束腹带的黏扣带收合构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避免黏扣带钩合衣物而产生起毛现象的束腹带的黏扣带收合构造,其主要是由一侧端设有母黏扣的本体、位于本体侧端,且侧端设有公黏扣的外侧带、以及位于外侧带内缘,且侧端亦设有公黏扣的内侧带所组成;其中,该本体的母黏扣是呈一絮部状的区块结构,配合外侧带以及内侧带的公黏扣是呈一钩部状的区块结构,使得公母黏扣恰可相互黏合;其特征在于该各公黏扣于侧边位置均预先缝制有一预收区块,且预收区块是呈一絮部状的块体结构,供收合时,可预先将公黏扣直接与预收区块折合贴收,以避免公黏扣的钩部外露钩到衣物束腹带本体,而发生起毛的现象。
本发明的上述和另外的特征、优点可以通过
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得到进一步的理解。


图1是习式束腹带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束腹带的立体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束腹带收合的实施例图;图3B是本实用新型束腹带收合的实施例图(一);图3C是本实用新型束腹带收合的实施例图(二)。
附图标记本体1;公黏扣A;外侧带2;母黏扣B;内侧带3;预收区块C。
具体实施方式
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可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一侧端设有母黏扣B的本体1、位于本体1一侧,且侧端设有公黏扣A的外侧带2、以及位于外侧带2内缘,且侧端设有公黏扣A的内侧带3所组成;其中,该本体的母黏扣B是呈一絮部状的区块结构,配合外侧带2以及内侧带3的公黏扣A是呈一钩部状的区块结构,使得公母黏扣A、B恰可相互黏合;其实用新型特征在于该各公黏扣A是呈一钩部状的区块结构,使得公母黏扣A、B恰可相互黏合;其特征在于该各公黏扣A于侧边均预先缝制有一预收区块C,且预收区块C是呈一絮部状的区块结构。
请再配合参阅图3所示,为避免收合时,公黏扣的钩部钩到衣物或束腹带,而发生起毛的现象,是以收合时,可预先将公黏扣的钩部与预收区块的絮部折合贴收,使得公黏扣的钩部,可被隐藏黏合于束腹带内侧如图3B所示,而不会外露于外,造成钩部钩到使用者的衣物或束腹带本体1,以确切达成避免发生起毛现象的原创目的要求。
应当理解,以上结合实施例的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许多变更和修改,其都将落在由下列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束腹带的黏扣带收合构造,由一侧端设有母黏扣的本体、位于本体侧端,且侧端设有公黏扣的外侧带、以及位于外侧带内缘,且侧端亦设有公黏扣的内侧带所组成;其中,该本体的母黏扣是呈一絮部状的区块结构,配合外侧带以及内侧带的公黏扣是呈一钩状的区块结构,使得公母黏扣恰可相互黏合;其特征在于该各公黏扣于侧边位置均预先缝制有一预收区块,且预收区块是呈一絮部状的块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指一种收合时,可避免勾拉衣物,而发生起毛现象的束腹带的黏扣带收合构造,其主要是由一侧端设有母黏扣的本体、位于本体侧端,且侧端设有公黏扣的外侧带、以及位于外侧带内缘,且侧端亦设有公黏扣的内侧带所组成;其中,该本体的母黏扣是呈一絮部状的区块结构,配合外侧带以及内侧带的公黏扣是呈一钩状的区块结构,使得公母黏扣恰可相互黏合者;其实用新型特征在于该各公黏扣于侧边位置均预先缝制有一预收区块,且预收区块是呈一絮部状的块体结构,供收合时,可预先将公黏扣直接与预收区块折合贴收,以避免公黏扣的钩部外露钩到衣物或束腹带本体,而发生起毛现象。
文档编号A41C1/14GK2824605SQ200520114348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2日
发明者洪士超 申请人:洪士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