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58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一 种具备雄构件和雌构件的带扣。详细地说,
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分开带的至少一端、或者2根带彼此之间
的带扣。
背景技术
金属制带扣具有重量感,表面看来给人非常结实的印象, 并且也感觉很高级。因此,为了给皮包等带来附加价值,期望 一种金属制的带扣。
作为对应这样的期望的带扣,公知有公开于文献l (韩国 公开实用新型97—26659号公报)中的带扣。该带扣由雄构件 和雌构件构成。雄构件由下述构件构成在底板上突出设置了 卡合销的主体部,可向相互接近、远离的方向移动地设置于该 主体部两侧、并且具有与卡合销进行动配合的卡合孔的一对卡 合构件,对该一对卡合构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施力的一对螺旋 弹簧,将上述一对卡合构件以及一对螺旋弹簧保持于主体部上 的盖构件,将该盖构件固定于主体部上的止动螺钉。
为了将雄构件卡合于雌构件上,将雄构件插入到雌构件内。 于是,雄构件的一对卡合构件抵抗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相互向 内侧移动之后插入到规定位置,此时,雄构件向外侧移动卡合 到雌构件中。
为了解除雄构件和雌构件的卡合,使一对卡合构件抵抗螺 旋弹簧的作用力而相互向内侧移动,在解除了雄构件与雌构件 的卡合之后,将雄构件从雌构件拔出。由此可以解除卡合。
上述文献1所记载的带扣的雄构件由主体部、 一 对卡合构
件、 一对螺旋弹簧、盖构件和止动螺钉构成,因此,零件数量 较多。
因此,在组装时,需要进行下述作业在主体部两侧配置 一对卡合构件,并且,在使各卡合构件的卡合孔与主体部的卡 合销进行动配合之后,在这些卡合构件之间配置 一 对螺旋弹簧, 对一对卡合构件向相互远离方向的方向施力,最后,在上述构 件上覆盖盖构件,用止动螺钉将盖构件固定到主体部上,因此, 存在组装工序较多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可以减少零件数量以及减少组装工序的带扣。
本发明的带扣具有筒状的雌构件和插入到该雌构件内并与 该雌构件卡合的雄构件;上述雄构件具有主体部、卡合构件和 弹性构件;上述主体部由金属或者混入了金属粉的树脂材料形 成,且具有带安装部以及从该带安装部突出的基部;上述基部 具有容纳上述卡合构件的一部分的容纳部、使上述卡合构件从 该容纳部露出的开口 ;上述卡合构件由金属或者混入了金属粉 的树脂材料形成,且可向上述基部的上述容纳部内外方向移动 地被容纳,并且该卡合构件具有可与上述雌构件卡合的卡合部;
容许上述卡合构件向内侧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构件容 纳到上述容纳部2 5内且具有与上述基部的 一 部分卡定的防脱部。
采用该结构,由于弹性构件具有与基部的一部分卡定的防 脱部,因此,当将弹性构件容纳到容纳部内时,弹性构件的防 脱部卡定于基部的一部分上。于是,弹性构件对卡合构件朝向
容纳部的外侧施力,并且容许卡合构件向内侧移动,因此,通 过使卡合构件向内外方向移动,可以使雄构件与雌构件卡合以
及解除卡合。
采用本发明的带扣,若将弹性构件容纳到容纳部内,则弹
的带扣相比,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因此,也可以减少组装工序。 在本发明的带扣中,优选在上述卡合构件向上述容纳部的
内夕卜方向移动时,上述弹性构件可与上述卡合构件的移动连动
而进行移动地保持在上述卡合构件上。
采用该结构,弹性构件可与卡合构件的移动连动而进行移
动地保持在卡合构件上,因此,卡合构件能正确地向内方移动
以及向外方移动。
保持部保持的被保持部、设于该被保持部的上述雄构件插入方 向端以及.反插入方向端的 一对防脱部,上述一对防脱部卡定在
采用该结构,在卡合构件上设置保持弹性构件的保持部, 在弹性构件上设置被卡合构件的保持部保持的被保持部,因此, 通过使被保持部保持在保持部上,可以简单地将弹性构件保持 在卡合构件上。
另外,由于在弹性构件的被保持部两端、即雄构件插入方 向端以及反插入方向端分别设有防脱部,因此,当将保持了弹
性构件的卡合构件容纳到基部的容纳部内时,弹性构件的一对
件可以为下述构造夹着保持了弹性构件的保持部,利用插入 方向端以及反插入方向端两端的防脱部卡定到基部的卡定部
上,因此,可以使卡合构件以稳定的姿势卡定到基部上,并且,
卡合构件不易简单地从基部脱落。
在本发明的带扣中,优选上述一对防脱部由随着从上述4皮 保持部朝向上述卡合构件的反容纳方向去而向相互远离的方向
倾斜的倾斜片形成。
采用该结构,当将保持了弹性构件的卡合构件从基部开口 容纳到容纳部内时,通过基部开口 一边^f吏形成一对防脱部的倾 斜片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一边将卡合构件收容进去。不 久,当倾斜片通过开口时,倾斜片产生弹性回复,卡定到基部 的开口缘上,由此能防止卡合构件从基部脱落。因此,仅将保 持了弹性构件的卡合构件从基部开口容纳到容纳部内,便可以 将卡合构件组装到基部内,因此,也可以非常简单地进行组装作业。
在本发明的带扣中,优选上述弹性构件在上述一对防脱部 之间具有弹性变形部,上述基部包括在内部具有上述容纳部的 上板以及下板,这些上板以及下板由壁部连接,上述弹性构件 的弹性变形部可与该壁部相抵接。
采用该结构,基部具有上板以及下板,这些上板以及下板 由壁部连接,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部与该壁部相抵接,从而被 施加有弹性力,并且,该弹性变形部位于防脱部之间,从而当 卡合构件向内侧移动时,可以使卡合构件以稳定的姿势向内侧 移动,另外,若作用于卡合构件上的朝向内侧的力消失,则通 过弹性构件的弹性回复力使卡合构件以稳定的姿势回复到原来 的位置。
部与上述壁部相抵接时,上述防脱部与上述基部的上述开口周
缘相抵接。
采用该结构,当弹性变形部与壁部相^^接时,防脱部与基 部的开口周缘相抵接,即,卡合构件在被向外侧施力的状态下 定位在基部的规定位置,因此,可以维持稳定的卡合状态。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雄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构成雄构件的卡合构件与 弹性构件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装入卡合构件与主体部之 前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装入卡合构件与主体部之 后的分解立体图。
上的状态的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使卡合构件向内侧移动的 状态的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上述变形例的局部剖3见图。
图10为表示使卡合构件从图9所示的状态向内侧移动的 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l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表示构 成本实施方式的带扣的雄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表示装入 构成雄构件的卡合构件和弹性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带扣l用于连接、分离带2(例如,书包的肩
带等)的端部2A、 2B,该带扣1具有雌部件B和可插入到该凹 部件B内且可乂人该处,部件B内#犮出的力,部件A 。
雄构件A具有主体部IO、 一对卡合构件30和一对弹性构件 50。其中,主体部10和一对卡合构件30通过金属压铸成型而形 成, 一 对弹性构件5 0通过对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进行注射模塑 成型而形成。
作为金属,可以举出例如铝、不锈钢、^:、钛、铁、铜、 锌或者上述物质的合金等金属。其中,优选由铝、镁、钛等轻 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形成。
作为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可以举出例如聚缩醛、聚酰 胺、聚丙烯等合成树脂。
主体部10
主体部10具有带安装部ll、从该带安装部ll突出的基部21。
带安装部ll由下述构件构成两侧的侧框12,将该两侧侧 框12的两端之间连接起来的2根连接杆13、 14,在该2根连接杆 13、 14之间架设于侧框12上的中间连接杆15。因此,通过绕着 中间连接杆15配置带2的端部2A,可以调节带2的长度。
基部21呈平板状,其具有从带安装部11的连接杆14向雄 构件A的插入方向突出成形的上板2 2以及下板2 3 、连接该上板 22和下板23的前端之间的端面板24,且在由上述构件包围的内 部具有容纳卡合构件30的 一部分的容纳部25。
在此,雄构件A的插入方向是指与侧框12相对于带安装部 11的连接杆14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图l中上方向)。另外, 反插入方向是指侧框12相对于连接杆14延伸的方向(图l中下 方向)。另外,内侧是指朝向带扣l的宽度方向中心的一侧,外
侧表示与该内侧相反的方向。
如图4所示,在上板22以及下板23之间的、与插入方向正 交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设有连接上板2 2以及下板2 3之间、 从连4妄杆14向端面板24延伸的2个壁部26,通过该2个壁部26 左右分割容纳部25。而且,该侧壁也可以为l个壁部26。在各
部容纳到容纳部25A、 25B内的开口27。开口27在上板22和下 板23之间、跨整个带安装部11和端面板24之间而形成。在此, 在带安装部11侧和端面板24侧的容纳部25内具有用于卡合下
从开口27露出,该露出的部分形成为卡合部33。
各壁部26形成为随着从连接杆14朝向端面板24去向外侧 弯曲而在接近开口27的周缘之后远离该周缘地延伸。即,成形 为中间部向外侧突出的山脊形形状。从各壁部26的最突出端向 开口 27 —体地形成有作为导向部的导向突条28。如图4所示,
卡合构件30由未图示的形成在上板22上的导向突条引导。另 外,导向突条也可以形成在上板22以及下板23两板上。 卡合构件
卡合构件30可向基部21的容纳部25A、 25B内外方向移动 地被容纳,当卡合构件30向内方移动时,卡合构件30进入到容 纳部25内,当从该状态向外侧方向移动时,从开口27露出的卡 合构件30的比例增大。卡合构件30具有卡合构件主体31、与 该卡合构件主体31的内表面侧为 一体且呈板状延伸设置的支 承片34、用于保持一体成形于该支承片34上的弹性构件50的保 持部35。
卡合构件主体31的外侧面形成为随着朝向插入方向去而
向内侧弯曲成弧状的操作面32,并且,在反插入方向端形成有
可与雌构件B的被卡合部7 2卡合的卡合部3 3 。
支承片34在卡合构件30的 一 侧面上的在向卡合构件主体 31的内表面插入方向端以及反插入方向端,朝向向容纳部25内 容纳时的容纳方向(面对开口 27的内表面侧)突出形成为比卡 合构件主体31的厚度薄的矩形板状。插入方向端及反插入方向 端的支承片34也可以相互连续。
保持部35由设于各支承片34上、向与插入方向以及与容纳 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2个保持轴36形成。保持轴36在被容纳 到容纳部25A、 25B内的状态下,向基部21的上板22或者下板 23延伸,保持轴36和卡合构件主体31的内表面形成有间隔,将 下述弹性构件50的一部分插入并卡定到该间隔内。
弹性构件50
弹性构件50具有防脱部52 ,对卡合构件30朝向容纳部 25A、 25B的外侧施力,并且,容许卡合构件30向内侧移动, 当该防脱部25保持于卡合构件30上,并且卡合构件30从基部21 的开口 27容纳到容纳部25A、 25B内时,该防脱部25卡定到基 部21的 一 部分—匕。
具体地说,该弹性构件50具有由卡合构件30的保持部35 保持的被保持部51,设于该被保持部51的插入方向端以及反插 入方向端的一对防脱部52,在一对防脱部52的大致中间位置、 设于被保持部5l上的弹性变形部53。
被保持部51具备保持于卡合构件主体31的内表面和保持 部35之间的第l被保持片51A,从该第l被保持片51A的两端向 内侧(与卡合构件主体31相反的一侧)弯曲延长的第2被保持 片51B。
在被保持部51保持于保持部35上的状态下,保持轴36的顶
端和上板22或者下板23的间隔小于弹性构件50的高度,因此, 在容纳到容纳部2 5内的状态下,弹性构件5 0不会从保持轴3 6脱落。
一对防脱部52由倾斜片52A构成,该倾斜片52A从被保持 部51的第2被保持片51B的顶端向卡合构件30侧弯曲延长、并 随着朝向卡合构件3 0的反容纳方向去而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倾 斜。在将卡合构件30从基部21的开口 27容纟内到容纟内部25A、25B 内时,上述倾斜片52A—边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产生弹性变形一 边容纳到容纳部25A、 25B内,然后通过弹性回复使其顶端卡 定到基端21的开口 27的周缘上。因此,弹性构件50的插入方向 的长度比开口27长。当倾斜片52A产生弹性变形时,根据变形 的程度,第2被保持部51B也产生变形。
弹性变形部53由一对弹性夹持片53A构成,该一对弹性夹 持片53A位于被保持部51的第l被保持片51A的中间位置,随着 从2个保持轴36之间朝向内侧去而逐渐向分离的方向倾斜。该 一对弹性夹持片5 3 A的顶端成形为大致球形状,并且分别与基 部21的壁部2 6的山脊形倾斜面相抵接。
在倾斜片52A的顶端位置卡定到开口 27的卡定部27A上的 状态下,从保持轴36的内侧端延伸到卡合构件主体31侧,使保 持轴36和弹性构件50的第l被保持片51A位于容纳部25A内。在 此,为了维持卡合构件30与弹性构件50的卡合,弹性构件50 的第l被保持片51A与保持部35卡合的面位于开口 27的端缘的 内侧,即位于容纳部25内。
雌构件B
雌构件B通过金属压铸而形成,其具有表壁61、背壁62、 在两侧具有将表壁61以及背壁62连接起来的侧壁63的扁平四 方筒状的筒体64。另外,在此使用的金属与形成雄构件A的主
体部IO、卡合构件30的金属相同,但也可以不是相同材料。
在筒体64的一端形成有用于插入雄构件A的卡合构件30的 插入口65,在另 一端形成有带安装部66,在筒体64的内部从插 入口 65朝向另一端形成有容纳雄构件A的容纳空间67。带安装 部66由供带2的端部2B穿过的带穿插孔形成。
在侧壁63上形成有使雄构件A的操作面32向雌构件B的外 部露出的开口部71,该开口部71朝向表壁61以及背壁62的内部 切口为矩形。在开口部71的反插入方向端形成与雄构件A的卡 合部33卡合的一皮卡合部72。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为了组装雄构件A,首先,如图4所示,使弹性构件50保持 在卡合构件30上。为此,使弹性构件50的第l被保持片51A嵌 入卡合构件30的卡合构件主体31和保持部35之间。于是,通过
容纳方向的移动,并且,通过使第2被保持片51B与保持部35 相抵接而限制弹性构件50向插入方向移动。即,通过使弹性构 件50不远离卡合构件主体31来限制弹性构件50向容纳方向的 移动;通过使弹性构件50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反插入方向侧、 与反插入方向相反的插入方向侧分别与卡合构件3 0的保持部 35卡合来限制弹性构件50向插入方向的移动。由此,弹性构件 50在限制了相对于卡合构件30的移动的状态下被保持。
因此,在卡合构件30上设置用于保持弹性构件50的保持部 3 5,在弹性构件5 0上设置由卡合构件3 0的保持部3 5保持的被保 持部51,因此,通过使被保持部51保持在保持部35上,可以简 单地将弹性构件5 0保持在卡合构件3 0上。
在此,预先使卡合构件30的支承片34位于弹性构件50的下 侧(图4的右侧),以及位于上侧(图4的左侧)。通过这样做,
不需要在左右准备不顺手的构件,也不易产生组装错误。
21的开口 27容纳到容纳部25A、 25B内。
当将卡合构件30从基部21的开口 27容纟内到容纳部25A、 25B内时,通过基部21的开口 27—边使弹性构件50的形成一对 防脱部5 2的倾斜片5 2 A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一 边将 卡合构件30收容进去。不久,如图6所示,当倾斜片52A通过开 口 27时,倾斜片52A产生弹性回复卡定到设于基部21的开口 27 周缘上的卡定部27A_ETT —在,口 27的周缘,卡定部27A具有比 开口 27处的插入方向的长度长的空间,弹性构件50的倾斜片 52A的顶端与开口 27的周缘抵接而卡合。
此时,作为弹性构件50的弹性变形部53的 一对弹性夹持片 53A在已经夹持了基部21的壁部26的山脊形斜面的状态下与基 部21相抵接,因此,优选通过该一对弹性夹持片53A对弹性构 件5()施加朝向外侧的弹性力。因此,通过该弹性力,倾斜片52A 以紧密接触基部21的开口 27周缘的状态被卡定,因此,能防止 卡合构件30从基部21脱落。
在该状态下,将弹性构件50保持在卡合构件30上,弹性构 件50的防脱部52以紧密接触开口 27周缘的卡定部27A的状态 被卡定,因此,弹性构件50的防脱部52能防止脱落,卡合构件 3()不易从基部21脱落。
而且,在弹性构件50的被保持部51的两端、即雄构件A的 插入方向端以及反插入方向端分别设置有防脱部52,因此,弹 性构件5 0的 一 对防脱部5 2卡定于基部21的开口 2 7的边缘。即, 卡合构件30可以为下述构造夹着保持了弹性构件50的保持部 35,利用插入方向端以及反插入方向端两端的防脱部52卡定到 基部21的开口 27的周缘上,因此,可以使卡合构件30以稳定的
姿势卡定到基部21上,并且,使卡合构件30难以简单地从基部
21脱离。
因此,在组装雄构件A时,仅将保持了弹性构件50的卡合 构件30从基部21的开口 27容纳到容纳部25A、 25B内,便可以 将卡合构件30组装到基部21中,因此,也可以非常简单地进行 组装作业。
另外,如图7所示,若使卡合构件30向内侧移动时,则卡 合构件30在弹性构件50的 一 对弹性夹持片53A沿着壁部26的 对称的山脊形倾斜面扩张的状态下移动,因此,可以使卡合构 件30平行移动,可以使卡合构件30以稳定的姿势向内侧移动, 另外,若作用于卡合构件30上的朝向内侧的力消失,则通过弹 性构件50的一对弹性夹持片53A的弹性回复力,使弹性夹持片 r)3A回复到原来的形状, 一边与山脊形倾斜面滑动接触一边使 卡合构件30向原来的位置移动,因此,卡合构件30以稳定的姿 势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因此,可以在稳定的姿势下可靠地进行 卡合构件30的移动。
在卡合构件30移动时,形成于上板22或者下板23上的导向 突条与一对弹性夹持片53A之间滑动接触地进行引导。 如上所述,在使组装完的雄构件A卡合到雌构件B上时,将 雄构件A的基部21以及卡合构件3 0从雌构件B的插入口 6 5插入 到容纳空间67内。于是,当卡合构件30向容纳空间67内插入时, 卡合构件30利用雌构件B的侧壁63—边向内侧产生弹性变形一 边被插入。不久,当卡合构件30的卡合部33插入到越过了雌构 件B的侧壁63的位置时,卡合构件30向外侧产生弹性回复。于 是,卡合构件30的卡合部33卡合到雌构件B的被卡合部72上。 即,雄构件A卡合到雌构件B上。在图5中,用虚线表示卡合后 的状态的雌构件:B。
另外,在解除雄构件A与雌构件B的卡合时,向内侧按压从
雌构件B的开口部71露出的雄构件A的操作面32。于是,卡合
该状态下从雌构件B中抽出雄构件A,则可以解除两者的卡合。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带扣中,雄构件A由主体部IO、 一对卡 合构件3()和一对弹性构件50构成,因此,与以往的带扣相比, 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即,与以往的带扣相比,由于不需要盖构 件、止动螺钉等,因此,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因此,仅将保持
25A、 25B内,便可以组装雄构件A,因此,也可以实现减少组
装工序。
当然,由于雌构件B、雄构件A中的主体部10以及一对卡合 构件30由金属形成,因此,可以形成金属制的带扣。因此,可 以提供 一 种可给人带来重量感的印象的带扣。
变形例
另夕卜,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结构的带扣, 也包括下述变形例。
例如,也可以为图8、图9、图10所示结构的带扣。这些图 所示的带扣中的弹性构件50、卡合构件30、基部21以及雌构件 B分别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 元件采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对于弹性构件50,虽然被保持部51以及防脱部52与上述实 施方式相同,但弹性变形部53的形状不同。该弹性变形部53形 成为具有弯曲片53B和台座片53C的形状,该弯曲片53B从被保 持部51的一端(插入方向端)朝向反插入方向与第l被保持部 51A大致平行地延伸,随着从第1被保持部51A的大致中间点位 置朝向反插入方向去而向内侧弯曲,该台座片53C从该弯曲片
53B的顶端朝向插入方向与第l被保持片51A大致平行地延伸。 台座片53C具有跨过第l被保持片51A的中间位置的长度,其两 端形成为圆弧面。
基部21形成为在2个壁部26之间具有狭缝29的形状。即, 上板22、下板23以及端面板24在宽度方向大致中间位置被分 割。另外,壁部26形成为从连接杆14朝向端面板24的直线状, 弹性变形部53的台座片53C的两端与该壁部26相抵接。
在雌构件B的容纳空间67内,从插入口 65向带安装部66附 近一体成形有隔壁68。由于隔壁68为连4姿〗难构件B的表壁61以 及背壁62的结构,因此,可以加强上述构件,并且也兼具有作 为引导雄构件A的功能。即,当雄构件A插入到雌构件B内时, 雄构件A的狭缝29以隔壁68为引导而被插入,因此,可以防止 雄构件A在倾斜的状态下插入。
另外,卡合构件30的支承片34形成在插入方向端以及反插 入方向端,其间的槽部可与设置在基部21上的导向突条28滑动 接触,由此^皮引导。
采用该变形例所说明的带扣,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即在 卡合构件30容纳到基部21的容纳部25A、 25B内的状态下,若 使卡合构件30向内侧移动,则如图10所示,弹性变形部53的弯 曲片53B弹性变形为接近台座片53C并且与台座片53C大致平 行的姿势,因此,可以防止卡合构件30倾斜移动。即,台座片 53C在与壁部26抵接的状态下不会大幅度移动,只有弯曲片 53B弹性变形为与台座片53C大致平行的姿势,因此,可以防 止卡合构件30倾斜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为弹性构件50的防脱部52卡定到 基部21的开口 2 7的周缘的结构,但也可以不是弹性构件5 0的防 脱部52卡定到基部21的开口27的周缘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为
在基部21的容纳部25内设置作为卡定部的突起,在该突起卡定
弹性构件50的防脱部52的结构。保持部35的保持轴36也可以为
承片34突出的保持轴36的构成以外,在支承片34上设置沿表背 方向贯通的作为保持部的孔部,在弹性构件50上设置与该孔部 卡合的作为被保持部的突起,使上述构件卡定地进行保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一对防脱部52分别产生弹 性变形,j旦也可以例如只有一方防脱部产生弹性变形的结构。 在该情况下,可以首先使另一方防脱部卡定之后,以其为中心 转动,使一方防脱部52变形而卡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雄构件A的结构为在主体部10的 两侧具有卡合构件30的结构,但也可以为仅在主体部IO的单侧 具有卡合构件30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构成雄构件A的构件中,虽然主体 部1()以及卡合构件30为金属制,但不限于金属制,也可以由混 入了铝、不锈钢、镁、钛、铁、铜、锌或者上述合金等的金属 粉等的树脂材料形成。若在树脂材料中混入金属粉,则可以将 表面状态做成为与金属相同的质感、重量感,因此,可以获得 与金属制品相同的产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雌构件B也为金属制,但不限制构成 雌构件B的材质。例如,也可以由混入了与形成力,构件A的主体 部10、卡合构件30的材料等相同的金属粉、或者不同种类金属 粉的树脂材料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弹性构件 50,但具有弹性的材料即可,不限于树脂材料。例如,也可以 通过弯曲金属制带板来形成该弹性构件5 0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为雄构件A的卡合部33与设在雌
构件B的开口部71端部的被卡合部72卡合的结构,但不限于此, 也可以为其它结构。例如,也可以为i殳置向i^构件A的表背方 向突出的卡合部,使该卡合部在雌构件B的容纳空间67内部与 设于表壁61和背壁62上的被卡合部卡合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fe,构件A以及雌构件B上分别形成带 安装部ll、 66,但雌构件B上也可以没有带安装部。即,也可 以为将雌构件B直接固定在其他构件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带2不限于带状的带,也可以为宽度 窄的细绳。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扣,其具有筒状的雌构件(B)和插入到该雌构件(B)内并与该雌构件(B)卡合的雄构件(A),上述雄构件(A)具有主体部(10)、卡合构件(30)和弹性构件(50),上述主体部(10)由金属或者混入了金属粉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具有带安装部(11)以及从该带安装部(11)突出的基部(21),上述基部(21)具有容纳上述卡合构件(30)的一部分的容纳部(25)、使上述卡合构件(30)从该容纳部(25)露出的开口(27),上述卡合构件(30)由金属或者混入了金属粉的树脂材料形成,且可向上述基部(21)的上述容纳部(25)的内外方向移动地被容纳,并且具有可与上述雌构件(B)卡合的卡合部(33),上述弹性构件(50)对上述卡合构件(30)朝向上述容纳部(25)的外侧施力,并且容许上述卡合构件(30)向内侧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构件(50)容纳到上述容纳部(25)内,且具有与上述基部(21)的一部分卡定的防脱部(5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卡合构件(30)向上述容纳部(25)的内外方向移动时,上述弹性构件(50)可与上述卡合构件(30)的移动连 动而进行移动地保持在上述卡合构件(30)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构件(30)具有保持上述弹性构件(50)的保持部(35),上述弹性构件(50)具有被上迷卡合构件(30)的上述保 持部(35)保持的被保持部(51)、设于该被保持部(51)的 上述ill构件插入方向端以及反插入方向端的一) 十防脱部(52), 上述一对防脱部(52 )卡定在形成于上述基部(21 )的上述容 纳部(25)内的卡定部(27A)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防脱部(52)由随着从上述^皮保持部(51)朝向上述卡合构件(30)的反容纳方向去而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 的倾斜片(52A)形成。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构件(50)在上述一对防脱部(52)之间具有弹性变形部(53 ),上述基部(21)包括在内部具有上述容纳部(25)的上板 (22)以及下板(23),上述上板(22)以及下板(23)由壁 部(26)连接,上述弹性构件(50)的弹性变形部(53)可与 该壁部(26 )相4氐4妾。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弹性构件(50)的上述弹性变形部(53)与上述壁部(26)相接触时,上述防脱部(52)与上述基部(21 )的上 述开口 ( 27)的周缘相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扣。其中,雄构件(A)具有主体部(10)、一对卡合构件(30)和一对弹性构件(50)。主体部具有带安装部(11)和基部(21),基部具有容纳卡合构件一部分的容纳部(25A、25B)、使卡合构件露出的开口(27)。卡合构件可向基部的容纳部的内外方向移动地被容纳,且具有可与雌构件卡合的卡合部(33)。弹性构件容纳到容纳部内,对卡合构件朝向容纳部的外侧施力,且弹性构件具有与基部的开口周缘卡定的防脱部(52)。
文档编号A44B11/25GK101361608SQ20081013076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8日
发明者加藤久典, 金子仁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