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扒窃拉链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593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扒窃拉链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头,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扒窃拉链头。
背景技术
现在拉链头使用得很广泛,但是大多数拉链头本身几乎全无防盗设施,需要借助 外加装设备才能凑效,例如行李需要使用密码锁或外加挂锁才能达到防盗效果。至于普通 的手袋、腰袋、背囊等等同样有类似缺陷,以致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开启,从而盗取袋内的贵 重物品。虽然现有技术已公开具有防盗设施的拉链头,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即在密码锁不 能正常使用时,仍然可能存在轻易拉开拉链的取走袋中物品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拉链头的防盗措施可靠性不
够高,在密码锁不能正常使用时,不具有辅助防盗装置等缺陷,提供一种防扒窃拉链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防扒窃拉链头,包括
拉头和设置在所述拉头上的拉柄,在所述拉头上设置有用于与拉链卡接的拉沟,在所述拉
头上内设置有单向锁定弹片,在所述拉柄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单向锁定弹片伸入或脱出
所述拉沟的推钮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中,所述推钮开关通过牵引线与所述单向锁定 弹片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中,所述牵引线是不锈钢线或尼龙丝线,或其 他任何物质材料制成的细线。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中,所述单向锁定弹片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拉 头内,所述锁定弹片具有两个位置,其中一个位置伸入所述拉沟内,另一个位置脱出所述拉 沟。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中,所述推钮开关为弹性设置在所述拉柄上的 滑块,所述单向锁定弹片的端部为倾斜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中,还包括子拉头,所述子拉头可拆卸地与所 述拉柄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中,在所述子拉头上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安装 位上设置有一通孔,在所述拉柄内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配合插销组件,在所述推钮开关上 设置有与所述插销组件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插销组件进出所述通孔以锁定或解锁所述子 拉头的传动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中,所述插销组件包括插销件和推动件,所述 插销件弹性连接在所述拉柄内,在所述插销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配合的锁销,所述推 动件套装在所述锁销上,所述传动件抵靠在所述推动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中,在所述插销件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其弹性连接在所述拉柄内的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中,在所述拉柄内还设置有用于锁定或解锁所 述推钮开关的密码锁。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防扒窃拉链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无需外加锁定装置,拉链头 本身已有锁定功能,可以将拉链头单向锁定在拉链上的任何位置,在不使用密码锁进行锁 定时,都能顺着关闭拉链的方向滑动,如需开启则要使用推动开关进行开启驱动,从而可防 止别人轻易开启拉链,即小偷不能借助外物,例如吊钩、长杆等物件去勾开或拨开拉链,如 果使用密码锁上锁后,需要开启便必须知道密码,才能开启,因此增强了该拉链头防盗效果 和可靠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A是本实用新型防扒窃拉链头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B是图1A所示防扒窃拉链头的主视图; 图1C是图1A所示防扒窃拉链头的仰视图; 图1D是图1A所示防扒窃拉链头的后视图; 图1E是图1A所示防扒窃拉链头的右视图; 图1F是图1A中拉头和拉柄第一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G是图1A中拉头和拉柄第二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H是图1A所示防扒窃拉链头应用于手袋、腰包和背囊的示意图; 图2A是图1A在A-A方向单向锁定弹片锁定时的剖视图; 图2B是图1A在A-A方向单向锁定弹片解锁时的剖视图; 图2C是图2B在B-B方向密码锁解锁推钮开关的剖视图; 图2D是图2B在B_B方向密码锁锁定推钮开关的剖视图; 图2E是图2B在B-B方向密码锁解锁推钮开关的剖视图; 图2F是图2B在C-C方向的剖视图; 图2G是图2B在D-D方向的剖视图; 图2H是图2B在E-E方向的剖视图; 图21是图2B的拉头的局部放大图; 图2J是图21在I-I方向的剖视图; 图2K是图21在J-J方向的剖视图; 图2L是图21中使用另一单向锁定弹片的示意图; 图2M是图1F的截面图; 图2N是图1G的截面图; 图20是图2A中密码锁正常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2P是图2A中密码锁转换新密码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2Q是图21中单向锁定弹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R是图2L在K-K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A的爆炸图;[0043] 图4A是本实用新型防扒窃拉链头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中子拉头与拉柄连接上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C是图4A的仰视图; 图4D是图4B的左视图; 图5A是图4A所示的防扒拉链头的截面示意图; 图5B是图5A在G_G方向上拉柄未与子拉头连接上的剖视图; 图5C是图5A在G-G方向上拉柄与子拉头连接上且密码锁锁定后的剖视图; 图5D是图5A在G-G方向上通过推钮开关解锁子拉头的剖视图; 图5E是图5A在F-F方向上拉柄未与子拉头连接上的剖视图; 图5F是图5A在F-F方向上拉柄与子拉头连接上且推钮开关锁定子拉头的剖视
图; 图5G是图5A在F_F方向上拉柄与子拉头连接上且推钮开关解锁子拉头的剖视 图; 图5H是图5A在F-F方向上子拉头脱离拉柄时的剖视图; 图6是图4A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A 1H和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防扒窃拉链头第一实施例中,主要包括拉 头1和设置在拉头1上的拉柄12,如图1F所示,拉头1和拉柄12是通过一软喉管连接,该 软喉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颈套,同时在拉头1的顶部设置有与软喉管一端的颈套相匹配的 套管,在拉柄12的端部收口并形成与软喉管的另一端的颈套相匹配的套管,从而通过该软 喉管将拉头1和拉柄12连接在一起;如图1G所示的连接方式中,现在拉头1的顶部设置有 连接头,再将图1F所示的软喉管与该连接头连接,如图1A所示与普通的拉链头类似,在拉 头1上设置有用于与拉链卡接的拉沟114,本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点在于对拉头1进行双 重锁定,其中第一重锁定是通过拉柄12上的推钮开关2锁定拉头1在拉链上的位置,使得 该拉头被锁定时只能朝着关闭拉链的方向滑动,而不能向打开拉链的方向滑动,如图ic所 示,第二重锁定是通过在拉柄上设置密码锁锁定推钮开关2,使得推钮开关2在锁定的情况 下不能对拉头1进行解锁,如图1C和1D所示,在一具体设置中,在拉柄12上设置有两个密 码锁。 如图2A 2R和3所示,推钮开关2对拉头的单向锁定是通过在拉头1上内设置 有单向锁定弹片IO,该单向锁定弹片IO在拉头1内具有两个位置,其中第一位置是位于拉 沟114内,从而当拉头1位于拉沟114内时,可插入拉链齿中,从而将拉链齿卡住,使得拉头 1不能滑动,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为了实现单向锁定,将单向锁定弹片10的端部设 计为倾斜斜面,从而使得在向关闭拉链的滑动方向上,该倾斜端部与拉链平行,可以自由滑 动,而在打开拉链的滑动方向上,该倾斜端部将竖起插入拉链齿,将拉链齿卡住,使得拉头1 不能滑动;单向锁定弹片10的第二位置是脱出拉沟114,由此拉头1可以在拉链上自由滑 动;在该实施例中,推钮开关2的作用就是控制该单向锁定弹片IO处于第一位置或是第二 位置,从而实现对单向锁定弹片10的锁定或解锁;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推钮开关2对单 向锁定弹片10的控制,是通过使用牵引线9将推钮开关2和单向锁定弹片10连接在一起,从而当推钮开关2在拉柄12上滑动时,可带动单向锁定弹片10以达到控制单向锁定弹片 10的位置,在具体设计时,该牵引线9可以是不锈钢线或尼龙丝线。 如图3所示,推钮开关2可以简单实施为一滑块,而单向锁定弹片10可以是弹弓 片,将该弹弓片设置在拉头1中并在其上放置压片16,以用来压稳该单向锁定弹片10的四 周,以免受力时该单向锁定弹片10翘起或脱离原位置,推钮开关2通过牵引线9带动单向 锁定弹片10。为了实现推动推钮开关2的过程中,推钮开关2有一定的回复力,在推钮开 关2中设置弹簧,使得推钮开关与拉柄12是弹性连接。对于锁定推钮开关2的密码锁,其 包括号码转盘4、凹轮8、弹簧19、垫片20、上锁摇杆6、"T"字形滑动杆7、扭力弹弓5和解 锁开关3,其中垫片20、弹簧19、凹轮8和号码转盘4从里到外同轴套装在拉柄12内的安 装板上,同时上锁摇杆6、"T"字形滑动杆7、扭力弹弓5和解锁开关3也同样套装在安装板 上,并号码转盘4、凹轮8、弹簧19、垫片20、上锁摇杆6、"T"字形滑动杆7、扭力弹弓5和解 锁开关3安装为机械联动形式,并且在推钮开关2的底部向下延伸出以凸起,从而使得"T" 字形滑动杆7可驱动垫片20、弹簧19、凹轮8和号码转盘4形成的齿轮组合带动上锁摇杆6 去抵靠推钮开关2的底部凸起或脱出对该凸起的抵靠,由此实现对阻止或让路给推钮开关 2,实现对推钮开关2的解锁或锁定。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动号码转盘4输入两个正确的 号码,便能实现对推钮开关2的解锁,同样通过随意转动一个或两个转盘号码,便会实现对 推钮开关2的上锁,也可通过按压解锁开关3便可解除密码锁的上锁状态,如果出力长压解 锁开关3,然后在强行拨动号码转盘4,便可自选新密码(如图20和2P所示)。扭力弹弓5 使得解锁开关3常压贴拉柄12的壳体,以免阻碍"T"字形滑动杆7的工作;上锁摇杆6可 以左右摆动,以抵靠推钮开关2的底部凸起或与该凸起相分离,钢珠11通过弹簧进行套装, 并设置"T"字形滑动杆7内。在该实施例中,还可在安装板上设置通气孔13,从而可防止空 气被困而妨碍推钮开关2的开放或关闭。 如图4A 4D、5A 5H和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扒窃拉链头第二实施例中,其实 用新型点在于增设子拉头lll,该子拉头111可拆卸地与拉柄12卡接。其具体连接方式可 以是,在子拉头111上设置有安装位112,并在该安装位112上设置有一通孔113,在拉柄12 内设置有与通孔113相配合插销组件,在推钮开关2底部的凸起向下再延伸形成一传动件, 其与该插销组件连接(抵靠在插销组件上)以用于驱动插销组件进出通孔113以锁定或解 锁子拉头111。在具体设计时,该插销组件包括插销件和推动件,该插销件可以设计成"山" 字形插销件14,并弹性连接在拉柄12内的安装板上,而推动件可以设计成L形推块15,在 "山"字形插销件14上设置有与通孔113相配合的锁销,L形推动件15套装在锁销上,传动 件抵靠在L形推动件15的底部斜面上,从而在推动推钮开关2的过程中由其底部的传动件 推动L形推动件15,从而进一步推动"山"字形插销件14,由此就实现其上的锁销插入或脱 出通孔113。对于"山"字形插销件14的弹性连接,可以是在"山"字形插销件14的底部设 置有两根弹簧,从而弹性连接在安装板上。在该实施例中单向锁定弹片18可以是强化金属 锁片,其材质更加坚硬,不易被人破坏,在该实施例中,压片16、弹簧片17和单向锁定弹片 18从上到下依次叠放。 总之在本实用新型的防扒窃拉链头中通过转动一个或两个号码转盘4并可实现 对推钮开关2的锁定,然后将号码转盘4转到正确密码后,按一下解锁开关3便可推动推钮 开关2。在解锁状态时,出长力按压解锁开关3,使得"T"字形滑动杆7压实凹轮8,令凹轮8无法转动,再强行拨动号码转盘4.使得凹轮8与号码转盘4之间被迫分离,于是号码转盘 4便可自由转动(如图20和2P所示),以进行新密码选择,选好新密码后,放手不再按压解 锁开关3,于是凹轮8与号码转盘4又重新组合,连成一体并一起转动,就可实现自选密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 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 特定情形或具体情况,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 全部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一种防扒窃拉链头,包括拉头和设置在所述拉头上的拉柄,在所述拉头上设置有用于与拉链卡接的拉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头上内设置有单向锁定弹片,在所述拉柄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单向锁定弹片伸入或脱出所述拉沟的推钮开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钮开关通过牵引线与所 述单向锁定弹片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是不锈钢线或尼龙 丝线。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锁定弹片可旋 转地设置在所述拉头内,所述锁定弹片具有两个位置,其中一个位置伸入所述拉沟内,另一 个位置脱出所述拉沟。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钮开关为弹性设置在所 述拉柄上的滑块,所述单向锁定弹片的端部为倾斜斜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子拉头,所述子 拉头可拆卸地与所述拉柄卡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子拉头上设置有安装位, 所述安装位上设置有一通孔,在所述拉柄内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配合插销组件,在所述推 钮开关上设置有与所述插销组件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插销组件进出所述通孔以锁定或解 锁所述子拉头的传动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组件包括插销件和推 动件,所述插销件弹性连接在所述拉柄内,在所述插销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配合的锁 销,所述推动件套装在所述锁销上,所述传动件抵靠在所述推动件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销件底部设置有用于 将其弹性连接在所述拉柄内的弹簧。
10. 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防扒窃拉链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柄内还设置 有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推钮开关的密码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扒窃拉链头,包括拉头和设置在所述拉头上的拉柄,在所述拉头上设置有用于与拉链卡接的拉沟,在所述拉头上内设置有单向锁定弹片,在所述拉柄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单向锁定弹片伸入或脱出所述拉沟的推钮开关。无需外加锁定装置,拉链头本身已有锁定功能,可以将拉链头单向锁定在拉链上的任何位置,在不使用密码锁进行锁定时,都能顺着关闭拉链的方向滑动,如需开启,则要使用推钮开关进行开启驱动,从而可防止别人轻易开启拉链,即小偷不能借助外物,例如吊钩、长杆等物件去勾开或拨开拉链,如果使用密码锁上锁后,需要开启便必须知道密码,才能开启,因此增强了该拉链头防盗效果和可靠性。
文档编号A44B19/26GK201468197SQ20092013592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5日
发明者张宝珠 申请人:张宝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