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发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5602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性发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品,特别是一种由高韧性的塑料材质制成的弹性发夹,或称为水滴型发夹。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18961号「一体成型之发夹」、中国台湾专利公 告第224210号「一体成型之波浪型发夹」、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28084号「发夹之改良结 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75198号「具发梳使用的弹性发夹结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 294019号「弹片发夹之构造改良」、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08013号「发夹之改良构造」、中国 台湾专利公告第324910号「发夹之枢接构造改良」、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46794号「弹片 发夹之构造改良追加(一)」、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21599号「一体式发夹构造」、中国台湾 新型专利第M249539号「防脱弹片发夹」及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250585号「具梳子之弹片 发夹」。等上述习知者,虽均为弹性发夹,及所谓的水滴型发夹,并各习知者均具有夹框及夹 片,夹框均由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组成,并于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之间设结合端与开放端, 惟该开放端均设铆钉孔,最后再以铆钉将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开放端进行铆合固定,并 形成完全固定状,让原本的开放端亦变成结合端,以完成弹性发夹的制造与加工。惟上述各习知者,将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开放端直接以铆钉铆合,形成夹框的 两端均为结合端,且为永久固定的结合端,其目的乃是要让夹框产生弯曲状态,让夹框具有 弹性,以配合夹片夹合头发,因此,该种弹性发夹,均由金属材质制成,因为金属材质,即使 该夹框的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两端均为永久结合端,亦不影响其弹性效果。但若是由塑 料材质制成的夹框,且长期被固定于一定的形状,将失去应有的弹性,让夹框形成无弹性并 定型的形状,而此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发夹,主要是以塑料材质一体成型制成本弹 性发夹,并为维持夹框应有的弹性,以发挥弹性发夹夹合头发的效果,乃利用结合组件将第 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开放端结合,以让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之间形成适当的弯曲形状,而 具备弹性,如此,得让夹框与夹片可以夹合头发,并保持夹框的弹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弹性发夹,主要包含有夹框,夹框由第一夹 框与第二夹框组成,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一端为一体成型的结合端,另一端则为开放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发夹,设结合组件,于用户要使用该发夹时,得利用结合组件将 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开放端组合成一体,以让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之间形成适当的弯曲 形状,而具备弹性,如此,得让夹框与夹片可以夹合头发,并保持夹框的弹性。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发夹,其中结合组件可与夹框为一体结构;或分离状。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发夹的夹片设置于前述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之间,夹片长度稍 小于前述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且夹片的一端并与前述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一端结合端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当发夹平时未使用时,得让夹框的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开放端呈分离状,需要使用时,再将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开放端以结合组件将开放端结 合,以让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之间形成适当的弯曲形状,而具备弹性,如此,得让夹框与夹 片可以夹合弹发,并可长久保持夹框的弹性,确保发夹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视图。图2是结合组件的第一种实施例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运用前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立体视图。图6是结合组件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是结合组件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合剖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分解视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分解视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合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夹框1、第一夹框10、 末端100、第二夹框11、末端110、结合端12、开放端13、夹片14、一端140、另一端141结合组件2、槽20、下壁面21、开口 22结合组件2A、槽20A、下壁面21A、凹槽210A、贯穿孔211A、开口 22A结合组件2B、突柱23B结合组件2C、槽20C、下壁面21C、开口 22C辅助结合组件3、 辅助结合组件3A、延伸面30A、辅助结合组件3B第二结合组件4、 槽40、下壁面41、开口4具体实施方式
如此,为使贵审查员得以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与进步性设计,特依据图式解说如下如图1 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发夹之实施例一,本弹性发夹,至少包含夹框1,是由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组成,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的一端 为一体成型的结合端12,另一端则为开放端13,所谓开放端乃谓该第一夹框10的末端100 与第二夹框11的末端110,平时为不相结合状。夹片14,设置于前述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 框11之间,夹片14的长度稍小于前述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且夹片14的一端140并 与前述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结合端12为一体结合状;惟当前述夹框1的第一夹框10与 第二夹框11的开放端13结合后,即可让夹片14的另一端141位于夹框1的另一侧(如图 3所示),以让夹框1与夹片14共同运作形成弹性发夹。结合组件2,如图1所示,结合组件2是与夹框1为一体的构造,所谓一体构造,指 该结合组件2与夹框为一体成型制成,或于结合组件2与夹框1分别成型后,再以加工方 式,将两者固设为一体。若为一体构造时,则可如图1及2所示,结合组件2可设于前述夹 框1的第一夹框(或设于第二夹框亦可,图中未示),该结合组件2设槽20,以形成下壁面 21,并于前述槽20设开口 22。如此,得以为前述夹框的第一夹框或第二夹框的末端110自该开口 22置入于结合 组件2的槽20中,即可让前述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的开放端13结合,让夹框1形成 弯曲形状(如图3所示),而形成弹性发夹,若要使用时,使用者只要稍微按压夹片14,即可 让夹框1往上翘(如图4所示),让夹框与夹片之间形成大开口,使用者即可用用以夹合头 发。并于不使用本发夹夹合头发时,得将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的开放端分离,即可长 久保持夹框的弹性,确保发夹的使用寿命。如图5 7所示为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二之夹框 1,亦与前述实施例一之夹框1相同,由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组成,惟于第二夹框11 之末端110设辅助结合组件3 (辅助结合组件3或设于第一夹框10亦可,图中未示)。结合组件2A,是与夹框1为一体的构造,结合组件2A设于前述夹框1的第一夹框 (或设于第二夹框亦可,图中未示),该结合组件2A设槽20A,以形成下壁面21A,且于下壁 面21A的上方设凹槽210A(如图6所示)或设贯穿孔211A(如图7所示),及于前述槽20A 并设开口 22A,当要将夹框1的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的开放端13结合时,可利用下壁 面21A所具有的材质弹性适当张闭,再将前述夹框1的第二夹框11 (或设于第一夹框亦可, 图中未示)末端110自前述开口 22A置入于结合组件2A的槽20A,并让夹框1的第二夹框 11末端110的辅助结合组件3 (辅助结合组件3或设于第一夹框亦可,图中未标示)与前述 凹槽210A或贯穿孔211A结合,即可让前述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的开放端13结合, 让夹框1形成弯曲形状(如图3所示),而形成弹性发夹。并于不使用本发夹夹合头发时, 将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的开放端分离,即可长久保持夹框的弹性,确保发夹的使用 寿命ο如图8及9所示为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三的夹框1,亦与前述实施例一的夹框1相 同,由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组成,惟于第二夹框11的末端110设辅助结合组件3A (辅 助结合组件3A或设于第一夹框亦可,图中未标示)。辅助结合组件3A下方设延伸面30A。 结合组件2A,则与图7相同。如此,得以辅助结合组件3A与前述结合组件2A结合,并让辅助结合组件3A的延 伸面30A抵设于前述结合组件2A的下壁面21A下方,以将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的开放端13结合,让夹框1形成弯曲形状(可参阅图3所示),而形成弹性发夹。并于不使用本 发夹夹合头发时,将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的开放端分离,即可长久保持夹框的弹性, 确保发夹的使用寿命。如图10及11所示为实施例四,本实施例四的夹框1,亦与前述实施例一的夹框 1相同,由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组成,惟于第二夹框11的末端110设辅助结合组件 3B(辅助结合组件3B或设于第一夹框亦可,图中未标示),辅助结合组件3B为一贯穿孔。结合组件2B设于前述夹框1的第一夹框10末端(或设于第二夹框亦可,图中未 示),结合组件2B设突柱23B。如此,得以前述辅助结合组件3B的孔与前述结合组件2B的突柱23B结合,以将第 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的开放端13结合,让夹框1形成弯曲形状(可参阅图3所示),而 形成弹性发夹。并于不使用时,将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的开放端分离,即可长久保持 夹框的弹性,确保发夹的使用寿命。如图12所示为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五夹框1,亦与前述实施例一的夹框1相同,由 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组成。结合组件2C与夹框1为分离式构造,结合组件2C设槽20C,以形成下壁面21C,并 于前述槽20设开口 22C。如此,得以结合组件2C直接套设于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的开放端13,即可 将夹框1的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的开放端13结合,让夹框1形成弯曲形状,具备弹 性。并于不使用时,将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的开放端分离,即可长久保持夹框的弹性, 确保发夹的使用寿命。如图13及14所示为实施例六,本实施例五的夹框1,亦与前述实施例四的夹框1 相同,由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组成,于第二夹框11的末端110设辅助结合组件3B,辅 助结合组件3B为一贯穿孔。结合组件2B,设于前述夹框1的第一夹框10末端(或设于第二夹框亦可,图中未 示),结合组件2B设突柱23B。第二结合组件4,与夹框1为分离式构造,第二结合组件4设槽40,以形成下壁面 41,并于前述槽40设开口 42。如此,得以前述辅助结合组件3B的孔与前述结合组件2B的突柱23B结合,再以第 二结合组件4套设于第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的开放端13,即可将夹框1的第一夹框10 与第二夹框11的开放端13结合,让夹框1形成弯曲形状,具备弹性。并于不使用时,将第 一夹框10与第二夹框11的开放端分离,即可长久保持夹框的弹性,确保发夹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发夹,结合组件可与前述夹框1为一体构造或分离状,其中以 一体构造较为理想,得以防止使用者使用过程中遗失该结合组件,但若能克服分离式结合 组件的遗失问题,当然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下,亦无妨,其目的乃是要让利用结合组 件,于用户要使用该发夹时,得与将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自行组合成一体,以让第一夹框与 第二夹框之间形成适当的弯曲形状,而具备弹性,如此,得让夹框与夹片可以夹合头发,并 保持夹框的弹性。
权利要求一种弹性发夹,其特征在于包含夹框,由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组成,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一端为结合端,另一端为开放端;夹片,设于前述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之间,夹片一端并与前述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结合端成一体;结合组件,结合组件将前述夹框的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开放端结合;或放开前述夹框的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开放端,以配合使用者使用需求,并保持夹框的弹性。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发夹,其特征在于结合组件与夹框为一体构造,该结合组 件得与夹框为一体成型制成,或于结合组件与夹框分别成型后,再以加工方式,将两者固设 为一体。
3.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发夹,其特征在于结合组件可与夹框为分离式构造。
4.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发夹,其特征在于结合组件设槽,以形成下壁面,前述槽设 开口,夹框的第一夹框或第二夹框的末端自前述开口置入结合组件的槽,即可让夹框形成 弯曲形状,而具备弹性。
5.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发夹,其特征在于于结合组件的下壁面设凹槽。
6.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发夹,其特征在于结合组件的下壁面设贯穿孔。
7.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发夹,其特征在于夹框的第一夹框或第二夹框设辅助结合 组件。
8.依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发夹,其特征在于辅助结合组件设延伸面。
9.依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发夹,其特征在于辅助结合组件设孔。
10.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发夹,其特征在于结合组件的结合组件设突柱。
11.一种弹性发夹,其特征在于包含夹框,由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组成,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一端为结合端,另一端为开 放端;夹片,设于前述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之间,夹片一端并与前述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 结合端成一体;结合组件,设槽,以形成下壁面,并于前述槽设开口 ;得利用结合组件将前述夹框的第 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开放端结合;或放开前述夹框的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开放端,以配 合使用者使用需求,并保持夹框的弹性。
12.一种弹性发夹,其特征在于包含夹框,由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组成,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一端为结合端,另一端为开 放端;夹片,设于前述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之间,夹片一端并与前述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 结合端成一体;结合组件,结合组件将前述夹框的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开放端结合;或放开前述夹 框的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开放端,以配合使用者使用需求,并保持夹框的弹性;第二结合组件,直接套设于前述夹框的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已结合开放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发夹,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夹框,由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组成,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一端为结合端,另一端为开放端;夹片设于前述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之间,夹片一端与前述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结合端成一体;结合组件将前述夹框的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开放端结合;或放开前述夹框的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开放端,以配合使用者使用需求,并保持夹框的弹性。本实用新型在发夹未使用时,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开放端呈分离状,需要使用时再将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的开放端以结合组件将开放端结合,让第一夹框与第二夹框之间形成适当的弯曲形状而具备弹性,让夹框与夹片可以夹合弹发,并可长久保持夹框的弹性,确保发夹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A45D8/14GK201700624SQ200920266370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2日
发明者杜瑞铭 申请人:琮大兴业有限公司;福格铭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