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拉头、使用该拉链拉头的拉链及使用该拉链的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20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链拉头、使用该拉链拉头的拉链及使用该拉链的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拉头、使用该拉链拉头的拉锁以及使用该拉锁的物品。
背景技术
以往的作为带有锁定功能的拉链的拉头,在日本平4_3四74实用新型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带有锁定功能的拉链的拉头,如图14,15所示,该拉链的拉头包括主体、拉手120,该主体包括滑座101、拉鼻105、锁定构件107、弹簧125、能沿上述滑座101的上表面滑动地安装的阻塞构件128以及用于将锁定构件107和拉鼻105安装在上述滑座101上的销111。 上述拉鼻105具有前侧部116和后侧部,在上述拉鼻105的前侧部116具有朝下开口的收容部106。上述锁定构件107具有基部123和从该基部123伸出上片和下片,在上述上片与下片之间具有用于容纳上述拉手120的轴部121的间隙122,在上述下片的后端设有向下突出的锁定爪部119,通过使该锁定爪部119从上述滑座101的上板102上的通孔117伸入到上述滑座101的链牙通道中来将拉头相对于链带锁定。上述拉鼻105的前侧部设有沿其宽度方向贯通的用于贯穿上述销113的通孔114,上述收容部106用于收容上述锁定部件107 的上述基部123、从上述滑座101的上表面向上立起的立柱(安装片)109、110和上片的一部分,上述锁定构件的基部123位于上述立柱(安装片)109、110之间的间隙中,上述拉鼻 105的前侧部嵌套在上述立柱109、110上,上述销113穿过设在上述立柱109、110上的相互同轴的通孔111、上述锁定构件107上的上述通孔112以及设在上述拉鼻105上的通孔 114而将拉鼻105和锁定构件107安装在滑座101上,上述拉鼻105的前侧部116的整个下侧面与滑座101的上表面相接触,从而使得拉鼻105不能转动地相对于滑座101固定。锁定构件107能够绕上述销113转动。在滑座的前端部的上表面上设有弹簧安装孔124,弹簧 125以预压缩状态装该在该弹簧安装孔124中,弹簧125的上端面与锁定构件107的基部 123的位于销113前侧的部位的下侧面抵接,始终对锁定构件107施加弹力。在滑座101的后部的上侧面上设置有能沿前后方向滑动的阻塞构件128,在向主体101安装拉手120时, 通过朝前推阻塞构件1 使阻塞构件128向前滑动至将由拉鼻的后端部下侧面和滑座101 的与上述拉鼻的后端部下侧面相面对的上侧面之间的间隙构成的拉手安装通道打开的通道打开位置,使拉手120的轴部121通过上述拉手安装通道进入到锁定构件107的上片与下片之间的间隙以及拉鼻的中间部与滑座101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中,然后,阻塞构件1 在对其施加向后的弹力的弹簧145的作用下,向后滑动而回到将上述拉手安装通道堵塞的安装通道堵塞位置,使得在使用拉链时,拉手120不会从拉头的主体101脱出。上述拉头,由于其主体由滑座101、拉鼻105、锁定构件107、弹簧125、沿上述滑座 101的上表面滑动的阻塞构件、销13以及弹簧145构成,因此,该拉头存在零件数量多、结构复杂,由此带来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确保具有锁定功能的情况下,零件数量少、结构简单的拉链拉头、使用该拉头拉链以及使用该拉链的物品。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的拉链拉头,包括主体、拉手,该主体由滑座、锁定构件、拉鼻、施力构件以及用于将该锁定构件和该拉鼻安装在上述滑座上的销构成,该拉鼻被固定在上述滑座上,上述滑座具有从该滑座的上表面突出的柱部,上述锁定构件具有基部和从该基部突出的上片和下片,在该下片的端部具有能够进入形成在上述滑座的内部的链牙通路中的爪部,在上述上片的端部具有用于阻挡上述拉手的轴部而防止上述拉手从上述主体脱出的向上述滑座的上表面突出的突部,上述拉鼻的前侧部具有向下开口的用于收容上述柱部以及上述锁定构件的上述基部的收容部,在上述拉鼻的后侧部下表面与上述滑座的上表面之间具有可以通过上述拉手的上述轴部的间隙,在上述柱部、上述锁定构件的基部、上述拉鼻的前侧部形成有用于穿插上述销的销孔,上述锁定构件可绕上述销转动地被安装在上述滑座上,上述施力构件始终对上述锁定构件施加使上述锁定构件的上述上片和下片往上述滑座一侧靠近的力。该第一技术方案的拉链拉头的主体仅由滑座、拉鼻、锁定构件、作为施力构件的压缩螺旋弹簧以及销组成,不用设置日本平4-32974实用新型的拉链的拉头中的阻塞构件和对阻塞构件施力的弹簧就能实现带有锁定功能的拉链拉头,相对于上述现有技术减少了零件的数量,从而能够减少拉链拉头的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的拉链拉头,是在上述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拉鼻的后侧部的下表面和上述滑座的与上述拉鼻的后侧部的下表面面对的上表面均是朝向后下方倾斜的斜面。该第二技术方案的拉链拉头,通过将拉鼻的后侧部下端面设计成向后下方倾斜的斜面,并将滑座的上表面的后侧部设计成向后下方倾斜的斜面,由此,在拉鼻的后侧部的下端面与滑座的上表面的后侧部之间形成了用于安装拉手的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间隙,因此,在从滑座卸下拉手时,必须将拉手的轴部沿着上述向后下方倾斜的斜面移动,因此,轴部的移动方向、也就是将拉手卸下方向为向后下方倾斜的方向。在拉动拉链拉头时,一般是如图所示将拉手向前上方或后上方拉拉手的。因此,在向后上方拉拉头时,其牵引方向与拉手的上述卸下方向错开角度θ,因此,不容易将拉头从滑座卸下。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技术方案的拉链拉头,上述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滑座的上表面上设有供上述锁定构件的上述突部的下端部进入的凹槽。该第三技术方案的拉链拉头,由于在滑座的上表面上设有供锁定构件的上片的突部的下端部进入的方槽,在锁定构件的上片的突部的下端部进入凹槽的状态下,即使在拉动拉手而对突部施加了宽度方向的力时,进入凹槽中的突部的端部与凹槽宽度方向侧面相抵接,由凹槽侧面承接对突部侧面施加的力,因此,能够防止上片的突部因拉手的牵拉而变形,进而进一步增大了拉手的轴部从在拉鼻的后侧部的下端面与滑座的上表面的后侧部之间的间隙中脱出的难度。另外,与在上述拉手被向上拉起而使上述轴部与上述拉鼻的下侧面接触时的上述上片的下端与上述滑座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相比,上述拉手的上述轴部的直径大于该间隙。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其使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拉链拉头。本实用新型的物品,其使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拉链。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拉链拉头的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拉链拉头的上述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拉链拉头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局部剖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拉链拉头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图3的A-A剖视图。图5、图6、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拉头的往滑座上安装拉手的过程的侧剖视图或局部剖侧剖视图。图8是将本实用新型的拉链拉头的拉手向前上方拉时的侧剖视图。图9是将本实用新型的拉链拉头的拉手向后方拉时的侧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拉头的拉手向宽度方向拉时的局部横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拉头的一变形例的侧剖视图。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拉头的另一变形例的局部侧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拉头的又一变形例的局部侧剖视图。图14是表示以往的拉链拉头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表示以往的拉链拉头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上”、“下”、“前”、“后”、“宽度方向”以说明书附图的图1 中所标示的为准。其中,以拉链通常缝制于箱包、衣物等上使用时,朝向该箱包、衣物等的外侧,即供使用者操作的一侧为“上”(即图1纸面的正上方);以拉链通常缝制于箱包、衣物等上使用时,朝向上述箱包、衣物等的内侧,即使用者无法操作的一侧为“下”(即图1纸面的正下方);以通常闭合拉链时的操作方向为“前”(即图1纸面的大致左上方);以通常拉开拉链时的操作方向为“后”(即图1纸面的大致右下方);以通常拉链的一对链带所在的两侧为“宽度方向”(即图1纸面的大致左下一右上方向)。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拉链拉头,包括主体1和拉手 2,该拉手2具有用于与上述主体1连接的轴部13,在使用者手持拉手2牵引主体1相对于链带(未图示)滑动时,可以将一对链带上的链牙相互啮合或将相互啮合的链牙的啮合打开。上述主体1由滑座3、拉鼻4、锁定构件5、作为施力构件的压缩螺旋弹簧6以及销 7构成,在滑座3的上表面上设有纵孔9、爪部通过槽孔沈、凹槽11、两个柱部8、8,该两个柱部8、8设置在滑座3前侧部,从滑座3的上表面向上竖立设置,该两个柱部8、8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滑座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在该两个柱部8、8的宽度方向侧面上设有供上述销7穿入的沿宽度方向贯通两个柱部8、8而成的销孔38。爪部通过槽孔沈沿前后方向延伸地设置在滑座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且设置在滑座3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 并从两个柱部8、8之间之处向后延伸,该爪部通过槽孔沈的大致前半部有底,供后面将要说明的锁定构件5的下片22的爪部23以外的部分的下侧面抵接,来限制爪部23向链牙通路12中的伸出长度。该底的上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向后下方倾斜的斜面,但并不定于是斜面,也可以是水平面。该爪部通过槽孔沈后半部沿上下方向贯穿滑座3的上板27,供锁定构件5的爪部23通过而伸入到滑座3的链牙通路12中,该爪部通过槽孔沈的宽度与两个柱部8、8之间的间隔大致相同,且与上述锁定构件5的宽度相同或稍大于上述锁定构件
55的宽度,以供上述锁定构件5在爪部通过槽孔沈中上下自由移动。如图1和图3以及图4所示,纵孔9设置在滑座3的上表面的爪部通过槽孔沈的正前方的附近位置,该纵孔9沿上下方向延伸,为一向上开口的有底圆孔,该纵孔9用于容纳安装上述压缩螺旋弹簧6。如图1 图4所示,滑座3的上表面的后侧部为向后下方延伸的倾斜面。在滑座的上板27和下板观之间形成有链牙通路,上板27和下板观之间由设在链牙通路前端的连接立柱35相连接。该连接立柱35设在滑座35的宽度方向中央。上述纵孔9设置于连接立柱;35处。如图1 图4所示,上述锁定构件5包括基部19和从基部19向大致后方伸出的上片21以及从基部19向大致后下方伸出的位于上述上片21的下方的下片22,在上片21 和下片22之间具有规定间隔,该间隔被设定成稍大于上述拉手2的轴部13的直径。在上述上片21的端部设有向下即向滑座的上表面突出的突部M,下片22的端部向下弯曲而形成锁定用爪部23,该锁定用爪部23位于突部M前下方。另外,在锁定构件5的基部19上设有沿宽度方向贯通基部19的销孔20。如图1 图4所示,在滑座3的上表面的爪部通过槽孔沈的正后方的附近位置设置有向上开口的凹槽11,凹槽11供上述锁定构件5的突部M的下端部插入,在突部M的下端部插入到凹槽11中时,凹槽11两宽度方向侧面通过与突部M宽度方向侧面抵接而限制突部M在宽度方向上晃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11的俯视为方形、侧视为倒梯形的形状,但也可以是俯视为方形、侧视为方形的形状。如图1 图4所示,上述拉鼻4沿宽度方向观看时呈大致倒U字状,具有前侧部 17、中间部16和后侧部15,在前侧部17设有沿宽度方向贯通的销孔18。如图1、图3及图10所示,拉鼻4形成为由宽度方向两侧壁四和上壁30a、前壁30b、后壁30c构成的下表面形成向下开口的凹槽的U字状槽形部件,由此在前侧部17下侧面形成有用于容纳锁定构件5的基部19、滑座3的柱部8、8的容纳部32,并且如图7所示在中间部16和后侧部15 形成锁定构件5的上片21能局部进入的凹部。该凹部构成收容部沈,前侧部17的下端面 (两侧壁四的位于前侧部17的部分的下端面和前壁30b的下侧面)构成为水平面。两侧壁四在拉鼻4的中间部16处向上凹,从而形成拉手2的轴部13的规定活动空间。两侧壁四、四在拉鼻4的后侧部15处与后壁30c的下侧面共同形成为向后下倾斜的斜面14,在将拉鼻4安装在滑座3的上表面上的状态下,如图2和图4所示,斜面14与滑座3的斜面25 之间大致平行,斜面14与斜面25之间形成有间隙G,该间隙G的大小大于拉手2的轴部13 的直径,以便在将拉手2往滑座3上安装时,拉手2的轴部13能够通过斜面14与斜面25 之间而进入拉鼻4的中间部16与滑座3的之间的空间中。在将拉鼻4安装在滑座3的上表面上的状态下,如图2和图4所示,前侧部17的整个下端面与滑座3的前侧部的上表面接合,从而使得拉鼻4不能绕销7的中心线转动。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中所称的拉鼻的下侧面实际上是指由两侧壁四、四下侧面和前壁30b、后壁30c的下侧面构成的面。如图3和图4以及图10所示,在主体1中,锁定构件5的基部19被夹在滑座3的两柱部8、8之间,与两柱部8、8之间为动配合,拉鼻4的前侧部被扣在两柱部8、8上,使得两柱部8、8进入到拉鼻4的前侧部的上述容纳部32中,如图3所示,在锁定构件5的基部19被夹在滑座3的两柱部8、8之间、并且拉鼻4的前侧部被扣在两柱部8、8上的状态下, 销7被贯穿在滑座3的销孔18、两柱部8、8的销孔38以及锁定构件5的销孔20中,销7的长度与拉鼻4宽度相同,通过凿紧或焊接或其他固定手段将销7的两端相对于拉鼻4固定, 锁定构件5的销孔20与销7为动配合,因此锁定构件5能够绕销7转动。压缩螺旋弹簧6 以预压缩状态设置在纵孔9中,压缩螺旋弹簧6的一部分从纵孔9伸出,压缩螺旋弹簧6的上端面与锁定构件5的基部19的位于销孔20前方的部分的下侧面抵接,如图4所示,始终对锁定构件5施加有顺时针方向的力、也就是使锁定构件5的上片21和下片22靠近滑座 3的方向的力。如图5 图7所示,在往主体1上安装拉手2时,首先使拉手2的轴部13进入斜面14和斜面25之间的间隙G中,沿间隙G向前移动拉手2的轴部13,使得轴部13与锁定构件5的上片21的突部M的后侧面接触,由于如图4和图5所示,突部M的后侧面形成为从上往下向前下方倾斜的斜面,而且突部M的下端形成为圆头状,因此,在向前方推轴部13时,轴部13会如图6所示克服压缩螺旋弹簧6的弹力使将锁定构件5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将突部M抬起,直至将突部M抬起到突部M的下端与斜面25之间间隙等于轴部 13的直径时,再进一步往前方推动轴部13,则如图8以及图9所示,轴部13通过突部M进入到突部M前方的上片21与下片22之间的空间中,进入到位于拉鼻4的中间部16与滑座3的上表面之间的、由拉鼻4、突部M、滑座3围成的允许轴部13在其中活动的轴部活动空间55中,这时,在压缩螺旋弹簧6的弹力的作用下,锁定构件5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9 所示使得锁定构件5的上片21的突部M进入凹槽11中,从而将拉手2安装在主体1上。通过设定锁定构件5的突部M的高度以及锁定用爪部23的长度,设定拉鼻4的中间部与滑座3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大小,如图8所示,使得在向上方或后上方或前上方拉拉手2使得拉手2的轴部13与拉鼻4的中间部下端面(拉鼻4的侧壁四、29的中间部的下侧面)接触时,锁定构件5的突部M与滑座3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H小于轴部13的直径D,同时使得锁定用爪部23从链牙通路中退出,从而,使得拉手2不会从主体1上脱出, 并且在向后上方或前上方拉拉手2想要拉动拉链拉头时,锁定用爪部23会从链牙通路中退出,解除拉链拉头相对于链带的锁定,而变成能够拉动拉头的状态。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拉链拉头的作用和效果。在拉链拉头的拉手2未被拉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锁定构件5在压缩螺旋弹簧6 的弹力的作用下,锁定构件5的下片22的爪部穿过爪部通过槽孔沈而进入到链牙通路12 中并进入到相邻的链牙(未图示)之间将拉链的拉头相对于链带(未图示)锁定而处于不能相对于链带滑动的状态,防止拉链意外被拉开。在向前上方或后上方拉拉手2而想要拉动拉链的拉头拉开拉链或闭合拉链时,在向前上方或后上方拉拉手2而克服了压缩螺旋弹簧6对锁定构件5施加的顺时针方向的转矩时,如图8所示,将锁定构件5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压缩螺旋弹簧6被压缩,使得锁定构件 5的下片22的爪部从链牙通路12退出,从而使拉动拉链的拉头处于能相对于链带滑动的状态而能相对于链带滑动来进行拉开拉链或闭合拉链的动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拉链拉头的主体1仅由滑座3、拉鼻4、锁定构件5、作为施力构件的压缩螺旋弹簧6以及销7组成,不用设置日本平4-3四74实用新型的拉链的拉头中的阻塞构件以及阻塞构件用弹簧就能实现带有锁定功能的拉链拉头,相对于上述现有技术减少了零件的数量,并简化了拉链拉头的结构,从而能够减少拉链拉头的制造成本。另外,通过将拉鼻4的后侧部15的下端面设计成从前向后朝后下方倾斜的斜面 14,并将滑座3的上表面的后侧部设计成从前向后朝后下方倾斜的斜面25,由此,在拉鼻4 的后侧部15的下端面与滑座3的上表面的后侧部之间形成了用于安装拉手2的从前向后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间隙G,因此,在从滑座3卸下拉手2时,必须将拉手2的轴部13沿着向后下方倾斜的斜面14或斜面25移动,因此,轴部13的移动方向也就是将拉手2卸下方向是向后下方的方向。在拉动拉链拉头进行拉链的闭合或打开时,一般是如图8所示将拉手向前上方或后上方(虚线所示)拉拉手2。因此,在后上方拉拉头时,如图8所示其牵引方向S与拉手的上述卸下方向错开角度θ,因此,不容易将拉手2从滑座卸下。由于在滑座3的上表面上设有供锁定构件5的上片21的突部M的端部进入的凹槽11,在锁定构件5的上片21的突部M的端部进入凹槽11的状态下,即使如图10所示在拉动拉手2而对突部M施加了宽度方向的力时,进入凹槽11中的突部M的端部与凹槽 11侧面36相抵接,由凹槽11的侧面36承接对突部M施加宽度方向的力,因此,能够防止上片21的突部M因拉手2的牵拉而变形,进而进一步增大了拉头2的轴部13从在拉鼻4 的后侧部15的下端面与滑座3的上表面的后侧部之间的间隙G中脱出的难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施力构件采用的是螺旋压缩弹簧,这样,可以选用市场上销售的合适的弹簧,从而能够比自己制作弹簧降低费用。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11所示,用板簧31替换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压缩螺旋弹簧6,相应地在滑座3上不用设纵孔9,该板簧31的前端被嵌合固定在拉鼻4的前部内侧面上,板簧31的后端部压靠在锁定构件5的上片21的上侧面上。其它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锁定构件5的上片21的突部抵接在滑座3 的上表面上时,也对锁定构件5的上片21施加有一定的按压力。如图1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锁定构件5的上片21被向上摆动地提起时,反抗板簧31的弹压力而使板簧31向上弯曲,在解除了对上片21的向上的拉力时,板簧31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将锁定构件5 推动到图11的实线所示的位置。本变型例的作用和功能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如图12所示,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在上述滑座3的斜面25上没有设凹槽11。其余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当然,其余结构也可以与上述变形例相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又一变形例,如图13所示,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拉鼻4的后侧部15的下端面34和滑座3的上表面的后侧部35均是水平面,因此,后侧部15的下端面34和滑座3的上表面的后侧部35之间的间隙也是水平延伸的间隙。其余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当然,其余结构也可以与上述变形例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拉手0),该主体(1)由滑座(3)、锁定构件(5)、拉鼻0)、施力构件(6) 以及用于将该锁定构件(5)和该拉鼻(4)安装在上述滑座(3)上的销(7)构成,该拉鼻(4)被固定在上述滑座C3)上,上述滑座(3)具有从该滑座(3)的上表面突出的柱部(8,8),上述锁定构件( 具有基部(19)和从该基部(19)突出的上片和下片(22),在该下片0 的端部具有能够进入形成在上述滑座C3)的内部的链牙通路(1 中的锁定用爪部(23),在上述上片的端部具有用于阻挡上述拉手的轴部(1 而防止上述拉手 (2)从上述主体(1)脱出的向上述滑座(3)的上表面突出的突部04),上述拉鼻⑷的前侧部(17)具有向下开口的用于收容上述柱部(8、8)以及上述锁定构件(5)的上述基部(19)的收容部(32),在上述拉鼻的后侧部(1 的下表面与上述滑座(3)的上表面之间具有可以通过上述拉手的上述轴部(1 的间隙,在上述柱部(8、8)、上述锁定构件(5)的基部(19)、上述拉鼻的前侧部(17)形成有用于穿插上述销(7)的销孔(18、20、38),上述锁定构件(5)可绕上述销(7)转动地被安装在上述滑座(3)上,上述施力构件(6)始终对上述锁定构件( 施加使上述锁定构件( 的上述上片和下片0 往上述滑座C3) —侧靠近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上述拉鼻的后侧部的下表面和上述滑座的与上述拉鼻的后侧部下表面面对的上表面均是朝向后下方倾斜的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滑座的上表面上设有供上述锁定构件的上述突部的下端部进入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上述施力构件是压缩螺旋弹簧,该压缩螺旋弹簧被以压缩状态装在设在上述滑座前侧部的上表面上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孔中,该压缩螺旋弹簧的上端与上述锁定构件的基部的位于上述销前侧方的部分的下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上述施力构件是板簧,该板簧被设置在上述拉鼻与上述锁定构件之间,上述板簧前端被安装固定在上述拉鼻的前端部的内侧面上,上述板簧的后侧部压靠在上述锁定构件的上片的上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与在上述拉手被向上拉起而使上述轴部与上述拉鼻的下侧面接触时的上述上片的下端与上述滑座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相比,上述拉手的上述轴部的直径大于该间隙。
7.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 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拉链拉头。
8.一种物品,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链。
专利摘要一种拉链拉头,包括主体、拉手和施力构件,该主体由滑座、锁定构件、拉鼻以及用于将锁定构件和该拉鼻安装在滑座上的销构成,锁定构件具有基部和从该基部突出的上片和下片,在下片的端部具有能够进入形成在滑座的内部的链牙通路中的爪部,在上片的端部具有用于阻挡拉手的轴部而防止拉手从主体脱离的向上片上表面突出的突部,拉鼻的前侧部具有向下开口的用于收容柱部以及锁定构件的基部的收容部,在拉鼻的前侧部下表面与滑座的上表面之间具有可以通过拉手的上述轴部的间隙,在柱部、锁定构件的基部、拉鼻的前侧部形成有用于穿插销的销孔,施力构件始终对上述锁定构件施加使上述锁定构件的上片和下片往主体一侧靠近的力。
文档编号A44B19/30GK201995749SQ20102055643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
发明者徐献祥, 米丘守正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