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87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阳部件装卸自如地连结在阴部件上的带扣。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如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由阳部件与阴部件构成的带扣。在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构成带扣的阳部件上以从基部延伸的方式设有彼此相对的一对臂。在一对臂的各个中与另一臂相对的面上形成有互相连结一对臂的U字形状的桥梁,以免一对臂彼此过度离开。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1149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3132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带扣中,如上所述,与利用U字形状的桥梁互相连结一对臂相应地相对于一对臂互相离开的外力确保臂的牢固性。另一方面,在连结U字形状的桥梁与臂的部位,以桥梁的靠近臂的连结部位与臂的侧面所成的角度为锐角的方式连结桥梁与臂。因此,当一对臂互相离开的外力施加在臂上时,在连结桥梁与臂的部位上产生剪切力。其结果,当过度地施加上述外力时,难以维持臂与桥梁的连结,也难以确保臂的牢固性。因此,在提高臂的牢固性方面,上述带扣依然具有改进的余地。本发明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提高阳部件的牢固性的带扣。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带扣,其具备从基部延伸设置有具有挠性且彼此相对的一对臂的阳部件、以及通过与上述一对臂的配合而与上述阳部件连结的阴部件,上述阳部件具有连结上述一对臂的挠性的桥梁,上述桥梁连结在上述一对臂的各个与另一臂相对的相对面上,连结上述一对臂的各个与上述桥梁的连结部位以下述方式形成在该臂的可动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上述桥梁沿以该臂的基端为中心、以从该基端到上述连结部位的距离为半径的圆的切线方向从该臂的上述相对面朝向上述另一臂突出。当使一对臂相互离开的力施加在臂上时,一对臂的各个的各部位在以该臂的基端为中心的圆上移动。并且,连结桥梁与臂的连结部位也在这种圆上移动。根据方案一记载的本发明,由于在这种连结部位移动的范围的至少一部分,桥梁沿该移动的方向突出,因此能够抑制连结部位的剪切力,进而能够提高带扣的牢固性。优选在本发明中,上述一对臂的各个的上述半径彼此相等。
根据该优选的方式,相对于一方的连结部位的拉力通过桥梁也作用在其他连结部位上。并且,在一对臂的各个的上述半径相互不同的结构中,由于一对臂的各个的上述切线方向有较大不同,因此根据上述连结部位间的相互作用,剪切力更大。关于这一点,根据该优选的方式的带扣,由于一对臂的各个的上述半径彼此相等,因此与上述半径相互不同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以相对于一方的连结部位的拉力作用在另一方的连结部位上为起因的剪切力。优选在本发明中,上述一对臂在靠前端具有与上述阴部件卡定的被卡定部,上述连结部位在相对于上述被卡定部的上述基部侧。根据该优选的方式,作用在被卡定部上的卡定力作用在一对臂的靠前端,另一方面,作用在连结部位上的拉力作用在与上述卡定力的作用部位不同的部位。因此,这些卡定力与拉力未作用在相同的部位,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带扣的牢固性。优选在本发明中,在俯视包含上述一对臂的平面时,上述桥梁是朝向上述基部弯 曲为凸状的Ω字状。根据该优选的方式,能够对桥梁赋予弹力。因此,能提高桥梁其本身的牢固性。优选在本发明中,上述桥梁具有根据上述臂的前端部相互接近及离开的动作而变形的弯曲部分,在上述一对臂的各个上设有限制部,该限制部突出设置在上述相对面的上述桥梁的上述基部侧,通过与上述桥梁的弯曲部分抵接,限制上述桥梁的变形量。根据该优选的方式,通过限制部与桥梁接触,臂彼此难以过度地接近或离开,因此能够限制施加在连结部位上的压缩力及拉力的范围。


图I是对本发明的带扣的一个实施方式表示从其表侧观察的平面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带扣的背侧观察的平面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带扣的表侧观察的将带扣分解为阳部件与阴部件的立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带扣的背侧观察的将带扣分解为阳部件与阴部件的立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阳部件的表侧观察的平面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阳部件的背侧观察的平面结构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从另一实施方式的阳部件的表侧观察的平面结构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从另一实施方式的阳部件的背侧观察的平面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带扣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I及图2对带扣I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在带扣I的阳部件2的基部21上以从该基部21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具有挠性的一对臂22。另外,带扣I的阴部件3形成为扁平的筒状,具有在扁平方向(在图I及图2中与纸面平行的方向)上扩展的彼此相对的表壁31和背壁32。在该阴部件3的一方的筒端(图I及图2的右侧的筒端)形成有供一对臂22插入的插入口 3P,另外,在另一方的筒端形成有与插入口 3P相对的开放口 3D。下面,将从插入口 3P朝向开放口 3D的方向作为插入方向(参照图中横向箭头),将一对臂22排列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参照图中纵向箭头)。另外,将带扣I的表壁31侧作为表侧,将带扣I的背壁32侧作为背侧。如图3及图4所示的纸面的右侧所示,阳部件2具有的左右一对臂22的各个在与包含该一对臂22的平面相对的俯视中形成为靠近前端扩展。另外,右侧臂22的右侧外侧面及左侧臂22的左侧外侧面在与相同的包含一对臂22的平面相对的俯视中,形成为以作为其插入方向的中间部分的臂卡定部22S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在具有上述那样的外形的一对臂22的靠近前端分别形成有被卡定部23。被卡定部23由突出设置在臂22的表面的一对表侧凸部23F和突出设置在臂22的背面的背侧凸部23B构成。另外,在一对臂22的靠近前端以从该臂22的表侧贯通到背侧的方式形成有臂孔24,该臂孔24的截面呈菱形且在臂22延伸的方向(上述插入方向)上延伸。并且,以相对于包含一对臂22的平面面对称的方式、即从表侧观察的一对臂22的结构与从背侧观察的一对臂22的结构相同的方式形成阳部件2。另外,由于在一对臂22的各个上设有上述那样的臂孔24,因此能确保臂22的强度,并且在例如通过树脂成形来形成阳部件2时,可避 免产生凹痕。另外,在臂22的靠基端的表面及背面分别配设有基端定位肋27,另外,在臂22的靠前端的表面及背面分别配设有前端定位肋28。在形成有这种定位肋的结构中,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时,一对臂22的外表面与阴部件3的内表面的距离在形成有基端定位肋27及前端定位肋28的部位、即一对臂22的基端与前端特别短。因此,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能在带扣I的厚度方向上抑制阳部件2相对于阴部件3的位置偏移(晃动)。在一对臂22中彼此相对的内侧面形成有相互连接一对臂22的具有挠性的带状的桥梁25,该桥梁25形成在臂22的靠前端,并且比被卡定部23靠基端。该桥梁25的两连结部位25a的各个形成为从一方的臂22朝向另一方的臂22延伸。另外,在相对于基部21与臂22相反侧架设有带保持部26,该带保持部26保持为利用带扣I连结的带的长度可变。如图3及图4的纸面的左侧所示,阴部件3的表壁31从表侧观察呈X字状,并且由向内侧弯曲的四个边缘包围。另外,阴部件3的背壁32从背侧观察呈X字状,并且由向内侧弯曲的四个边缘包围。在这些构成阴部件3的表壁31的四角与背壁32的四角利用靠插入口 3P的一对插入侧连结壁WP与靠开放口的一对开放侧连结壁WD连结。另外,在一对插入侧连结壁WP的内表面形成有在阳部件2和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与一对臂22的基端的外侧面一致的导向面WPa。并且,在阴部件3的插入方向的一方的筒端,从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为矩形的插入口 3P形成为利用上述表壁31、背壁32及插入侧连结壁WP形成其四边的形式。另外,在阴部件3的插入方向的另一方的筒端,从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为矩形状的开放口 3D形成为利用上述表壁31、背壁32及开放侧连结壁WD形成其四边的形式。在阴部件3具有的插入口 3P的开口边缘包括在表壁31是靠插入口 3P的边缘的表侧插入边缘31p ;以及在背壁32是靠插入口 3P的边缘的背侧插入边缘32p。这些表侧插入边缘31p及背侧插入边缘32p分别具有以朝向开放口 3D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并形成为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及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互相重合。另外,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及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以表侧插入边缘31p及表侧开口边缘31d与一对臂22的外形相似的方式形成表壁31及背壁32的外形。并且,以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相对于包含上述一对臂22的平面为面对称的方式形成插入口 3P。另外,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以上述一对臂22不从插入口 3P露出的方式形成表壁31及背壁32 (参照图I及图2)。根据这种结构,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提高由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功能的一体感带来的美观。另外,根据由这种结构构成的插入口 3P,由于阴部件3的插入口 3P与一对臂22的前端部互相面对称,因此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时,容易将一对臂22插入到插入口 3P。另一方面,在阴部件3具有的开放口 3D的开口边缘包括在表壁31作为靠开放口 3D的边缘的表侧开口边缘31d ;以及在背壁32作为靠开放口 3D的边缘的背侧开口边缘32d。并且,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以相对于包含上述一对臂22的平面非对称的方式形成开放口 3D。若详细叙述,则上述表侧开口边缘31d具有以朝向插入口 3P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形 状。另外,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以表侧插入边缘31p及表侧开口边缘31d与一对臂22的外形相似的方式形成表壁31的外形。并且,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以上述一对臂22不从开放口 3D露出的方式形成表壁31 (参照图I及图2)。根据这种结构,与上述插入口 3P相同地,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提高由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功能的一体感带来的美观。另外,背侧开口边缘32d也与上述表侧开口边缘31d相同地具有以朝向插入口 3P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并且,背侧开口边缘32d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具有比上述表侧开口边缘31d更向插入口 3P凹陷的卡定边缘32S。该卡定边缘32S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由作为最接近插入口 3P的边缘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底边缘、和从该底边缘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边缘构成。并且,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上述一对臂22从开放口3D露出相当于形成上述卡定边缘32S的量。另外,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构成上述卡定边缘32S的底边缘与上述一对背侧凸部23B抵接,并且背壁32形成为只有上述一对背侧凸部23B从卡定边缘32S露出(参照图I及图2)。并且,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上述一对臂22具有的背侧凸部23B与卡定边缘32S的底边缘抵接,该背侧凸部23B难以向插入口 3P侧移动。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开放口 3D的一部分作为相对于背侧凸部23B的卡定部起作用,因此与另外形成有这种卡定部的结构相比,能使阴部件3的结构更简单。另外,卡定边缘32S的背壁32的厚度形成为比背侧凸部23B的厚度大。根据这种结构,在背侧凸部23B与卡定边缘32S配合的状态下,该背侧凸部23B不会从背壁32的外表面突出。因此,形成在一对臂22上的背侧凸部23B与形成在背壁32上的卡定边缘32S的配合难以受到来自外部的干涉。其结果,能够抑制因出乎意料的原因而解除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连结。如图4的纸面的左侧所示,在表壁31的内表面形成有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的表侧引导槽36。表侧引导槽36具有形成为槽宽从表侧插入边缘31p朝向开放口 3D以一定的比例变窄的表侧插入槽36a ;以及向上述表侧插入槽36a的开放口 3D侧扩开的卡定槽36S。构成该卡定槽36S的槽侧壁形成为,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与上述卡定边缘32S重合。并且,在将阳部件2插入阴部件3时,上述一对臂22具有的表侧凸部23F与表侧插入槽36a的槽侧壁滑动接触并被引导到卡定槽36S。并且,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上述一对臂22的表侧凸部23F与卡定槽36S的槽侧壁抵接,该表侧凸部23F难以向插入口 3P侧移动。另外,如图3的纸面的左侧所示,在背壁32的内表面形成有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的背侧引导槽37。背侧引导槽37形成为槽宽从背侧插入边缘32p到卡定边缘32S变窄。构成该背侧引导槽37的槽侧壁形成为,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与上述表侧插入槽36a重合。并且,在将阳部件2插入阴部件3时,上述一对臂22具有的背侧凸部23B与背侧引导槽37的槽侧壁滑动接触并被引导到卡定边缘32S。另外,在阴部件3上除了上述插入口 3P以及开放口 3D外,还形成有在与上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臂插通孔SH。一对臂插通孔SH从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形成为由表壁31、背壁32、插入侧连结壁WP、及开放侧连结壁WD形成四边的矩形状。另外,一对臂插通孔SH的开口边缘形成为与上述一对臂22具有的臂孔24的内周面24a相似的形式。这一对臂插通孔SH形成为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一对臂·22的各个臂孔24向阴部件3的外侧露出,并且一对臂插通孔SH的各个由臂22堵塞的形式。根据这种结构,臂孔24的内周面24a的形状与臂插通孔SH的开口形状相似(参照图I及图2)。因此,确保由带扣I的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功能的一体感带来的美观,并能够抑制异物从一对臂插通孔SH进入阴部件3的内部。另外,在阴部件3的内部以沿插入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连结上述表侧引导槽3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与上述背侧引导槽37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的隔板38。通过形成由这种结构构成的隔板38,抑制阴部件3的表壁31弯曲或背壁32弯曲。另外,在阴部件3的插入方向的端部设有以由带扣I连结的带不能改变其长度的方式安装的带安装部39。为了实现带扣I的轻量化,在该带安装部39上设有三个有底孔。并且,如图I及图2所示,当将一对臂22从插入口 3P沿插入方向插入时,首先,臂22的外侧面与导向面WPa滑动接触,并且一对臂22的前端进入阴部件3的内部。接着,突出设置在臂22的表面的一对表侧凸部23F沿表侧插入槽36a被引导到卡定槽36S。另外,突出设置在臂22的背面的一对背侧凸部23B沿背侧引导槽37被引导到开放口 3D。此时,一对臂22的各个的外表面具有在臂卡定部22S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形状。并且,一对插入侧连结壁WP的导向面Wpa具有与一对臂22的基端的外侧面一致的形状。因此,在将一对臂22插入阴部件3时,臂22的外侧面被导向面WPa向左右方向的中央按压,按压量相当于一对臂22的各个的外侧面比导向面WPa向外侧突出的量。其结果,在臂卡定部22S位于导向面WPa时,一对臂22在左右方向的靠中央弯曲得最大。并且,当臂卡定部22S通过导向面WPa时,解除导向面WPa相对于臂22的外表面的按入,一对臂22的弯曲追随表侧插入槽36a及背侧引导槽37的引导。另外,表侧插入槽36a及背侧引导槽37的槽宽以从插入口 3P朝向开放口 3D以一定比例变窄的方式形成。因此,当通过上述表侧插入槽36a及背侧引导槽37的引导而插入一对臂22之前,首先,一对臂22向左右方向的靠中央以一定的比例弯曲且进入阴部件3的内部。根据这种结构,在臂卡定部22S通过导向面WPa时,由于施加在臂22上的外力暂时增加,因此通过臂卡定部22S与导向面WPa的配合,能将一对臂22暂时固定在阴部件3上。并且,当继续将一对臂22插入阴部件3时,表侧凸部23F到达卡定槽36S,背侧凸部23B到达开放口 3D。于是,由于卡定槽36S从表侧插入槽36a扩开,并且卡定边缘32S从背侧引导槽37扩开,因此向左右方向的中央弯曲的一对臂22根据这些卡定槽36S的形状及卡定边缘32S的形状而相互向左右方向的外侧扩展。由此,表侧凸部23F与卡定槽36S的槽侧壁抵接,该表侧凸部23F难以向插入口 3P侧移动。另外,背侧凸部23B与卡定边缘32S的底边缘抵接,该背侧凸部23B难以向插入口 3P侧移动。并且,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接着,根据图5及图6详细地说明上述桥梁25的结构。如图5及图6所示,将从位于图5的纸面上侧、图6的纸面下侧的右侧的臂22的基端的旋 转中心22a朝向将桥梁25连结在该右侧的臂22上的连结部位的第一连结部位25c的方向作为方向Al。另外,将桥梁25从第一连结部位25c突出的方向作为方向A2,并且以旋转中心22a为中心,将从旋转中心22a到第一连结部位25c的距离作为半径,将通过第一连结部位25c的圆弧作为圆弧Cl。此时,方向A2被规定为在第一连结部位25c与圆弧Cl相切的切线方向、换言之,在包含一对臂22的平面中与方向Al正交的方向。同样地,将从位于图5的纸面下侧、图6的纸面上侧的左侧的臂22的基端的旋转中心22b朝向桥梁25在该臂22上的连结部位的第二连结部位25d的方向作为方向BI。另夕卜,将桥梁25从第二连结部位25d突出的方向作为方向B2,并且以旋转中心22b为中心,将从旋转中心22b到第二连结部位25d的距离作为半径,将通过第二连结部位25d的圆弧作为圆弧C2。此时,方向B2被规定为在第二连结部位25d与圆弧C2相切的切线方向、换言之,在包含一对臂22的平面上与方向BI正交的方向。S卩,桥梁25从一对臂22的各个的相对面突出的方向与该臂22的连结部位以一对臂22的各个的基端为中心描绘的各圆弧的切线方向一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圆弧Cl与圆弧C2的半径彼此相等的方式连结一对臂22和桥梁25。另外,桥梁25的中间部25b形成为在一方的臂22与另一方的臂22的中间朝向基部21弯曲为凸状的形式。并且,桥梁25在与包括一对臂22的平面相对的俯视中形成为Ω字状。根据由这种结构构成的桥梁25,即使是过度的外力施加在扩大一对臂22的间隔的方向上,该外力也相对于第一连结部位25c作用在方向A2的方向上,该外力相对于第二连结部位25d作用在方向B2的方向上。S卩,由于外力作用在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的方向A2、B2与突出设置桥梁25的方向一致,因此难以在这些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上产生剪切力。另外,也能对桥梁25其本身赋予弹力。另外,当在一对臂22中上述半径相互不同的情况下,相对于一方的连结部位的拉力通过桥梁25作用在其他连结部位上的情况少。另外,在一对臂22的各个的上述半径相互不同的结构中,一对臂22的各个的上述切线方向有较大不同。因此,当在一对臂22中上述半径相互不同的情况下,根据上述连结部位间的相互作用,各连结部位的剪切力更大。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的一对臂22中,圆弧Cl与圆弧C2的半径彼此相等。因此,相对于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的拉力即使彼此作用在第二连结部位25d及第一连结部位25c上,也由于彼此的拉力相等,因此作用在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上的力也相等,并且,该拉力进行作用的方向相互为大致相反方向。因此,能在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抑制以上述相互作用为起因的剪切力。并且,由于将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设在臂22的离开被卡定部23的位置,因此被卡定部23受到的配合力不会作用在这些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上。因此,能有效地维持臂22的桥梁25的各连结部位的强度,进而能提高阳部件2的刚性。另外,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形成为比一对臂22中彼此相对的内侧面的被卡定部23靠基端,因此与形成在臂22的前端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圆弧Cl及圆弧C2的半径。因此,能够使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的位移量更小,换言之,能够减小相对于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的拉力,因此能进一步提高阳部件2的刚性。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扣,能得到以下所列的效果。(I)连结一对臂22的挠性的桥梁25将一对臂22的各个连结在与另一臂22相对的相对面上。另外,在桥梁25与臂22的连结部位25a,以臂22的基端为中心沿以从该基端到连结部位25a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弧C的切线方向,从臂22的上述相对面朝向另一臂22突出设置桥梁25。即,沿连结桥梁25与臂22的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移动的方向突出设置桥梁25。因此,能够抑制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的剪切力,进而能提高带扣I的牢固性。(2) 一对臂22的各个的上述半径彼此相等。由于一对臂22的各个的上述半径彼此相等,因此即使是相对于一方的连结部位的拉力作用在另一方的连结部位上的情况下,与上述半径互相不同的结构相比,能抑制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的剪切力。(3)在一对臂22中,卡定在阴部件3上的被卡定部23形成在靠前端,连结部位相对于被卡定部23形成在基部21侧。由此,作用在被卡定部23上的卡定力作用在一对臂22的靠前端,另一方面,作用在各连结部位25a上的拉力作用在与作为上述卡定力的作用部位的被卡定部23不同的部位。因此,这些卡定力与拉力未作用在臂22的相同的部位上,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带扣I的牢固性。(4)在与包含一对臂22的平面相对的俯视中,桥梁25为朝向基部21弯曲的Ω字状。由此,能对桥梁25赋予弹力。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以以下的方式实施。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桥梁25当臂22的前端部互相接近时,以稍微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变形。另外,以臂22的前端部互相稍微在左右方向上扩展的方式变形。因此,为了限制这种桥梁25的变形量,可以是形成有限制部的结构,该限制部在一对臂22的各个的相对面中,突出设置在与桥梁25相对的基部21侧,通过与作为桥梁25的弯曲部分的中间部25b抵接,限制桥梁25的变形量。例如,如图7及图8所示,可以是在桥梁25的基部21侧形成具有越靠近一对臂22的前端在左右方向上越宽的倾斜面的一对三角板状的限制部29的结构。根据由这种结构构成的限制部29,当臂22的前端部互相接近且桥梁25以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变形时,桥梁25的中间部25b与限制部29的上述倾斜面抵接。并且,通过限制部29限制桥梁25的插入方向的变形量的结果,能抑制臂22彼此过度接近。另外,当臂22的前端部互相离开且桥梁25以在左右方向上扩展的方式变形时,这些桥梁25的中间部25b与限制部29的上述倾斜面抵接。并且,通过限制部29限制桥梁25的左右方向的变形量的结果,能抑制臂22彼此过度离开。进而臂22彼此难以过度接近或离开。因此,能够抑制施加在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上的压缩力及拉力。如图3 图8所示,形成为使桥梁25的中间部25b在一方的臂22与另一方的臂22中间朝向基部21弯曲为凸状。可以改变该结构,形成在一方的臂22与另一方的臂22中间朝向臂22的前端弯曲为凸状。但是,伴随于此,也适当改变配置与桥梁25接触的限制部29的位置。即,在如上述那样朝向前端弯曲为凸状的形状的情况下,在比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靠臂22的前端形成限制部29。另外,需要形成在阴部件3上的隔板38与这些桥梁25及限制部29不干涉。
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在相对于被卡定部23的基部21侧。可以改变该结构,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可以相对于被卡定部23在臂22的前端侧。即使是这种结构,也能得到上述(I) (3)的效果。或者,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可以是在插入方向上与被卡定部23相同的位置。即使是这种结构,也能得到上述(I) (2)所述的效果。一对臂22的各个的上述半径彼此相等。可以改变该结构,是一对臂22的各个的上述半径彼此不同的结构。即使是这种结构,也能够得到上述(I)所述的效果。在连结前的阳部件2中,桥梁25与臂22的连结部位25a形成在圆弧C的切线方向上。另一方面,在臂22与桥梁25的刚性互相不同的情况下,在将阳部件2插入阴部件3的过程中,臂22的变形量与桥梁25的变形量相互不同的情况较多。因此,在上述那样的结构中,连结部位25a的延伸设置方向在连结过程中有时也改变。因此,不限于上述结构,只要是以例如在连结过程的至少一部分、即臂的可动范围的至少一部分,桥梁25沿上述圆弧C的切线方向从相对面朝向另一臂22突出的方式形成连结部位25a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是在连结前的状态下,将连结部位25a突出设置在相对于一方的相对面的法线方向上的结构,总之,只要是在连结过程的至少一部分,以连结部位25a沿圆弧C的切线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桥梁25的结构即可。即使是这种结构,只要具有桥梁25沿连结部位25a移动的方向突出的机会,就能抑制连结部位25a的剪切力,进而能提高带扣I的牢固性。如图3及图4的纸面的右侧所示,带扣I的厚度方向的桥梁25的宽度比该厚度方向的臂22的厚度小,在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上形成台阶。可以改变该结构,做成使带扣I的厚度方向的桥梁25的宽度与该厚度方向的臂22的厚度相等,在第一连结部位25c及第二连结部位25d上不形成上述台阶的结构。或者,也可以使带扣I的厚度方向的桥梁25的宽度比该厚度方向的臂22的厚度大。由此,能够自如地选择带扣I的厚度方向的桥梁25与该厚度方向的臂22的厚度的关系,因此能够根据产品样式适当设定臂22的刚性及桥梁25的弹簧常数等。在臂插通孔SH的靠插入口 3P的外边缘,可以卡定臂22的左侧及右侧的外侧面。总之,只要是将阳部件插入阴部件且连结的带扣,并且是将设在阳部件上的一对臂的基端部分及前端部分包含于阴部件内即可。也可以是在一对臂22中省略臂孔24的结构。即使这样,也能够利用臂22抑制异物从形成为扁平筒状的阴部件3的筒侧面、即臂插通孔SH进入。
设置了隔板38,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省略隔板38的结构。
在带安装部39上设置有三个有底孔,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设置任意数量的有底孔,或者不设置有底孔。
也可以在阴部件3上形成由带扣I连结的带能改变其长度地被保持的带保持部 26,在阳部件2上形成不能改变该带的长度地安装的带安装部39。即使这样,也能够改变带扣I连结时的带的长度。
在此引用了 2010年6月7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第2010-130559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内容而录入。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扣,其具备阳部件,该阳部件从基部延伸设置有具有挠性且彼此相对的一对臂;以及 阴部件,该阴部件通过与上述一对臂的配合而与上述阳部件连结, 上述带扣的特征在于, 上述阳部件具有连结上述一对臂的挠性的桥梁, 上述桥梁连结在上述一对臂的各个与另一臂相对的相对面上, 连结上述一对臂的各个与上述桥梁的连结部位以下述方式形成 在该臂的可动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上述桥梁沿以该臂的基端为中心、以从该基端到上述连结部位的距离为半径的圆的切线方向从该臂的上述相对面朝向上述另一臂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臂的各个的上述半径彼此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臂在靠前端具有与上述阴部件卡定的被卡定部, 上述连结部位在相对于上述被卡定部的上述基部侧。
4.根据权利要求I 3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包含上述一对臂的平面时,上述桥梁是朝向上述基部弯曲为凸状的Ω字状。
5.根据权利要求I 4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桥梁具有根据上述臂的前端部相互接近及离开的动作而变形的弯曲部分, 在上述一对臂的各个上设有限制部,该限制部突出设置在上述相对面的上述桥梁的上述基部侧,通过与上述桥梁的弯曲部分抵接,限制上述桥梁的变形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扣,其具备阳部件,该阳部件从基部延伸设置有具有挠性且彼此相对的一对臂;以及阴部件,该阴部件通过与上述一对臂的配合而与阳部件连结,阳部件具有连结一对臂的挠性的桥梁,桥梁连结在一对臂的各个与另一臂相对的相对面上,在连结一对臂的各个与桥梁的连结部位,桥梁沿以臂的基端为中心、以从基端到连结部位的距离为半径的圆的切线方向从臂的相对面朝向另一臂突出设置。
文档编号A44B11/25GK102933112SQ20118002823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7日
发明者川口学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