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用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33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拉链用拉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用拉头,能够提高拉头的外观性,并且能够改善手感,另外,能够防止弹簧部的变形,另外,能够简化拉头的构造而使其小型化及轻质化。拉链用拉头包括:具有第1及第2拉攀安装柱(20、21)的拉头主体(11);安装在第1及第2拉攀安装柱(20、21)上的拉攀(12);配置在第1及第2拉攀安装柱(20、21)之间且在一端具有停止爪(13a)的弹簧部(13);和安装在拉头主体(11)上并将第1及第2拉攀安装柱(20、21)和弹簧部(13)覆盖的罩体(14),拉头还具有限制部(46、34),在拉攀(12)中,当使拉攀(12)从平伏于拉头主体(11)的一侧的平伏状态向立起状态转动时,利用形成在拉攀(12)的轴部(41)上的凸轮部(45),通过弹簧部(13)的弹力对拉攀(12)向使其返回平伏状态的方向施力,由此阻止拉攀(12)从立起状态的进一步转动,阻止拉攀(12)平伏于拉头主体(11)的另一侧。
【专利说明】拉链用拉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拉链用拉头,更具体而言,涉及平时即不进行拉头的滑动时,拉攀相对于拉头主体保持平伏状态的拉链用拉头。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以往的拉链用拉头,公知有如下拉头,具有:拉头主体;安装在左右一对的拉攀安装柱上的拉攀,其中,该左右一对的拉攀安装柱立起设置在拉头主体的上翼板的上表面;和配置在左右一对的拉攀安装柱之间且在一端具有停止爪的弹簧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另外,以往,公知有使拉攀相对于拉头主体保持平伏状态的拉链用拉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拉链用拉头中,经由拉攀将销嵌插到从拉头主体的上翼板突出的轴承中,并在该销上设置铰链弹簧,由此,通过铰链弹簧的弹力将拉攀始终维持于平伏状态。另外,拉头主体具有:带有弹簧的停止爪、设有凸轮面的拉攀、对凸轮面赋予弹力的板簧、以及嵌合在拉头主体上并收纳板簧的罩体,通过作用于凸轮面的板簧的弹力,将拉攀始终维持于平伏状态。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70744号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2955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拉链用拉头中存在如下技术课题:由于拉攀安装柱和弹簧部露出于外部,所以降低了拉头的外观性,并且导致手感恶化。而且,在弹簧部露出于外部的情况下,弹簧部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等的可能性升高,可能导致弹簧部受到损伤。
[0009]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拉链用拉头构造复杂,并且,为了能够设置铰链弹簧,拉头大型化而重量大,难以使其小型化。另外,该拉链用拉头不是考虑到自动组装的形状,需要通过人手进行组装作业,因此难以大量生产。另外,由于是停止爪收纳在拉头主体的上翼板中的构造,所以导致重量较大。另外,关于罩体的具体安装构造没有任何记载,当对拉攀施加强力时,可能导致罩体脱落。
[0010]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用拉头,能够提高拉头的外观性,并且能够改善手感,另外,能够防止弹簧部变形,另外,能够简化拉头的构造而实现小型化及轻质化。
[0011]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能够通过下述结构而实现。
[0012](I) 一种拉链用拉头,包括:拉头主体,其具有:上翼板、下翼板、将上翼板及下翼板连结起来的引导柱、和立起设置在上翼板的上表面的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该拉头主体用于使一对拉链链牙啮合、分离;拉攀,其安装在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上;弹簧部,其配置在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之间且在一端具有停止爪;以及罩体,其安装在拉头主体上并将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和弹簧部覆盖,该拉链用拉头的特征在于,拉攀具有凸轮部,当使拉攀从平伏于拉头主体的一侧的平伏状态向立起状态转动时,利用凸轮部,通过弹簧部的弹力对拉攀向使其返回平伏状态的方向施力,拉头还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阻止拉攀从立起状态的进一步转动,从而阻止拉攀平伏于拉头主体的另一侧。
[0013](2)如(I)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限制部由以下部分构成:形成在拉攀上的拉攀侧限制部;和形成在罩体上的罩体侧限制部,通过拉攀侧限制部和罩体侧限制部的抵接,阻止拉攀从立起状态的进一步转动。
[0014](3)如(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拉攀具有:轴部、与轴部连结的一对连结杆、和与一对连结杆连结的操作部,拉攀侧限制部设置在拉攀的连结杆上。
[0015](4)如(I)?(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构成罩体的至少引导柱侧的前端部的轮廓与构成上翼板的前端部的轮廓形成为相同形状。
[0016](5)如(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罩体具有:配置在前端部的宽幅部;和从宽幅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窄幅部,罩体侧限制部设置在比窄幅部更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宽幅部的肩部。
[0017](6)如(5)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宽幅部具有:比窄幅部更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前侧顶板;从前侧顶板的前端缘向下方延伸的前面板;从前侧顶板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前侧侧面板;和比窄幅部更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且分别从前侧顶板的后端缘向下方延伸的侧方后面板,肩部形成在侧方后面板上。
[0018](7)如(5)或(6)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在窄幅部的侧面设有能够供拉攀的轴部穿插的穿插孔,在拉攀处于平伏状态时,拉攀的至少连结杆的上表面的位置为拉攀的轴部的上端以上、罩体的上表面以下。
[0019](8)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拉攀侧限制部为设置在连结杆的上表面的突起部,罩体侧限制部为设置在罩体的肩部且从拉头主体的前端部向后端部延伸的倾斜面。
[0020](9)如⑴?⑶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限制部使弹簧部与凸轮部的接触位置在凸轮部的凸轮面的从起点到终点的范围内,来阻止拉攀的转动。
[0021](10)如⑴?(9)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凸轮部具有鼓出部,该鼓出部比具有中心轴的轴部更向操作部侧鼓出,鼓出部具有在从拉攀的上表面侧到下表面侧的范围内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凸轮面处于倾斜面的范围内。
[0022](11)如⑴?(10)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凸轮部具有:形成在拉攀的上面侧的平坦面;和形成在与操作部相对的面上的倾斜面,通过弹簧部仅对平坦面的凸轮面侧弹性施力。
[0023]发明效果
[0024]根据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具有:拉头主体;配置在拉头主体的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之间且在一端具有停止爪的弹簧部;和安装在拉头主体上并将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和弹簧部覆盖的罩体,因此,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和弹簧部不会露出于外部。由此,能够提高拉头的外观性,并且能够改善手感,另外,能够防止弹簧部的意外变形。
[0025]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拉攀具有凸轮部,当使拉攀从平伏于拉头主体的一侧的平伏状态向立起状态转动时,利用凸轮部,通过弹簧部的弹力对拉攀向使其返回平伏状态的方向施力,该拉链用拉头还具有限制部,其阻止拉攀从立起状态的进一步转动,从而阻止拉攀向拉头主体的另一侧平伏,因此,在除操作拉攀时以外,能够始终保持使拉攀平伏于一侧、例如后口侧的状态。另外,能够防止拉攀向相反侧、例如向肩口侧倾倒,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而且,由于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上述功能,所以能够使拉头小型化及轻质化。另外,也能够通过自动组装装置来组装拉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第I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27]图2是图1的拉链用拉头的俯视图。
[0028]图3是图1的拉链用拉头的分解立体图。
[0029]图4是图3的拉攀的凸轮部的放大纵剖视图。
[0030]图5是图1的拉链用拉头的安装罩体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1]图6是图1的拉链用拉头的拉攀为平伏状态时的侧视图。
[0032]图7是图6的拉链用拉头的纵剖视图。
[0033]图8是图1的拉链用拉头的拉攀为立起状态时的侧视图。
[0034]图9是图8的拉链用拉头的纵剖视图。
[0035]图10是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36]图11是图10的拉链用拉头的安装罩体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7]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第2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0038]图13是图12的拉链用拉头的拉攀为平伏状态时的侧视图。
[0039]图14是图13的拉链用拉头的纵剖视图。
[0040]图15是图12的拉链用拉头的拉攀为立起状态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将拉头宽度较宽的一侧且拉链链牙分离而出的一侧作为肩口侧,将拉头宽度较窄的一侧且拉链链牙啮合而出的一侧作为后口侧。另外,以肩口侧为前,以后口侧为后,以拉头的滑动方向为前后方向,以与前后方向正交且与未图示的拉链带平行的方向为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以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为上下方向。
[0042](第I实施方式)
[0043]首先,参照图1?图9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第I实施方式。
[0044]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 (以下,也仅称作拉头)具有:拉头主体11、拉攀12、弹簧部13、和罩体14。
[0045]如图3、图6及图7所示,拉头主体11具有: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且并行配置的上翼板16及下翼板17 ;和将该上下翼板16、17连结起来的引导柱19。在上下翼板16、17上形成有沿其左右侧缘设置且由上凸缘和下凸缘构成的左右一对的凸缘18,其中,上凸缘形成在上翼板16上,下凸缘形成在下翼板17上。引导柱19在肩口侧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将上下翼板16、17连结起来,在上下翼板16、17之间,形成有以引导柱19为分支点的Y字形的链牙引导路23。
[0046]如图3及图5所示,拉头主体11的上翼板16具有:第I拉攀安装柱20及第2拉攀安装柱21,其立起设置在上翼板16的上表面的大致中央部,并将后述的拉攀12的轴部41可转动自如地保持;插入槽22,其形成在上翼板16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供弹簧部13插入;左右一对的铆接部24,其在上翼板16的上表面的前端部以隔着插入槽22的方式立起设置;和前侧固定柱25及后侧固定柱26,其分别立起设置在上翼板16的上表面的iu端部及后端部,用于将罩体14柳接固定。
[0047]在前侧固定柱25的前表面的左右两端部及后侧固定柱26的后表面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形成有用于铆接固定罩体14的铆接凹部25a、26a。
[0048]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20、21分别具有在插入槽22的左右两侧突出设置的沿前后方向形成的一对铆接突起27,在该前后的铆接突起27之间插入拉攀12的轴部41后,使前后的铆接突起27向彼此接近的方向弯曲而铆接,由此,拉攀12的轴部41转动自如地安装在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20、21上。
[0049]为了能够稳定地插入弹簧部13,插入槽22具有与弹簧部13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相同的槽宽、或比弹簧部13的宽度尺寸稍大的槽宽。另外,如图7所示,在插入槽22的底面,沿插入槽22的长度方向呈阶梯状地设有与弹簧部13的形状对应的层差。而且,在插入槽22的后端部,以沿上下方向贯穿上翼板16的方式形成有爪孔28,该爪孔28能够在将弹簧部13配置于插入槽22内时供后述的弹簧部13的停止爪13a穿插。
[0050]如图1?图3所示,罩体14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T字状,具有:配置在前端部的宽幅部31 ;和从宽幅部3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窄幅部32,罩体14将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20、21和弹簧部13覆盖。
[0051]宽幅部31具有:比窄幅部32更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前侧顶板31a ;从前侧顶板31a的前端缘向下方延伸的前面板31b ;从前侧顶板31a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前侧侧面板31c ;和从比窄幅部32更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宽幅部31的左右的肩部33处的前侧顶板31a的后端缘分别向下方延伸的侧方后面板31d。另外,在俯视观察时,构成宽幅部31的轮廓与构成上翼板16的前端部的轮廓形成为相同形状。在此,上翼板16的前端部是指在左右形成的上下凸缘18的前方侧端部之间的部分。
[0052]窄幅部32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后侧顶板32a ;从后侧顶板32a的后端缘向下方延伸的后面板32b ;和从后侧顶板32a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后侧侧面板32c。
[0053]另外,如图3及图5所示,在后面板32b的下端缘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突起32d,该突起32d嵌合于在后侧固定柱26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形成的凹部26b中。另外,在左右的后侧侧面板32c的前端部分别形成有能够供拉攀12的轴部41穿插的穿插孔32e。另外,在后侧顶板32a的内表面形成有槽部32f,用于避开通过后述的拉攀12的凸轮部45而被抬升的弹簧部13。由此,能够使罩体14尽可能地薄。
[0054]另外,如图5所示,在肩部33的左右的侧方后面板31d上分别形成有防止拉攀12过度转动的罩体侧限制部34,该罩体侧限制部34形成为从拉头主体11的前端部向后端部延伸的朝向后下方的倾斜面。
[0055]而且,在将罩体14覆盖于上翼板16的前侧固定柱25及后侧固定柱26后,将前面板31b铆接在前侧固定柱25的左右的铆接凹部25a中,并且将后面板32b铆接在后侧固定柱26的左右的铆接凹部26a中,由此将罩体14固定在上翼板16上。
[0056]如图3及图4所示,拉攀12具有:具有中心轴的圆柱状的轴部41 ;一端与轴部41连结的左右一对的连结杆42 ;和与左右一对的连结杆42的另一端连结的操作部43,通过轴部41、左右一对的连结杆42及操作部43而划分出大致矩形的拉攀开口部44。
[0057]另外,在没有对拉攀12施加外力的状态下,拉攀12通过弹簧部13的弹力而位于与上翼板16的上表面为平行状态的位置、即处于平伏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拉攀12向后口侧倾倒的状态作为平伏状态进行说明,但不必是向后口侧倾倒,例如,也能够成为使拉攀12向肩口侧倾倒的结构,并将该状态作为平伏状态。
[0058]另外,在轴部41的轴向中央,延伸设置有比具有中心轴的轴部41更向操作部43鼓出的凸轮部45,该凸轮部45具有:形成在拉攀12的上表面侧的平坦面45a ;和形成在与操作部43相对的面上的倾斜面45b。换言之,在构成拉攀12的开口部44的内壁的面上具有倾斜面45b。该倾斜面45b形成为,在拉攀12的平伏状态下,从拉攀12的上表面侧朝向拉攀12的下表面侧而向下方倾斜。在此,倾斜面45b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能够与弹簧部13接触的凸轮面45c而发挥功能。凸轮面45c与后述的弹簧部13协作,对拉攀12向使其返回平伏状态的方向施力。另外,凸轮面45c处于倾斜面45b的起点SP与终点EP的范围内,起点SP是指,当使拉攀12转动时停止爪13a开始上升的点,终点EP是指,使拉攀12转动而使各限制构件34、46彼此接触,从而拉攀12无法进一步转动的点。此外,倾斜面45b可以是弯曲面也可以是直线状的面。
[0059]另外,在左右的连结杆42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在从侧面观察时呈三角形的突起部即拉攀侧限制部46。另外,拉攀侧限制部46的向前下方倾斜的前表面连续地形成至连结杆42的前端部。而且,拉攀侧限制部46与罩体侧限制部34 —起构成限制部,通过拉攀侧限制部46与罩体侧限制部34的抵接来防止拉攀12的过度转动。
[0060]弹簧部13通过对不锈钢等的弹簧板材冲压成型而制成,如图3及图7所示,弹簧部13具有:形成在弹簧部13的后端部且经由拉头主体11的爪孔28能够在链牙引导路23中出入的停止爪13a ;形成在弹簧部13的前端部且嵌入在拉头主体11的插入槽22中的钩部13b ;和形成在停止爪13a与钩部13b之间且从上方将拉攀12的轴部41及凸轮部45覆盖的罩部13c。
[0061]而且,在弹簧部13插入到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20、21之间及插入槽22中后,使上翼板16的左右的铆接部24向内侧弯曲而铆接,由此将弹簧部13固定在上翼板16上。另夕卜,当拉攀12受到外力时,例如,当被人手以捏持操作部43向上方拉起的方式操作时(立起状态),通过凸轮面45c顶推弹簧部13,停止爪13a从链牙引导路23脱出而允许拉头10的移动,当拉攀12倾倒时(平伏状态),停止爪13a进入到链牙引导路23中,并且进入存在于链牙引导路23内的未图示的拉链链牙之间,从而阻止拉头10的移动。另外,如图7所示,弹簧部13利用钩部13b的弹力,通过罩部13c将凸轮部45的平坦面45a的凸轮面45c侧向上翼板16侧弹性施力,从而保持拉攀12的平伏状态。
[0062]在这样构成的拉链用拉头10中,如图6及图7所示,在拉攀12倾倒于后口侧的平伏状态下,凸轮部45的平坦面45a的凸轮面45c侧被弹簧部13的罩部13c向上翼板16侧推压,因此,拉攀12维持平伏于后口侧的平伏状态。尤其优选在凸轮部45的平坦面45a中,仅使比前后方向中间位置靠后方侧的部分与弹簧部13的罩部13c接触,通过这样地构成,能够可靠地将弹簧部13的弹力赋予拉攀12,因此,能够抑制拉攀12的晃动。另外,设定成,当拉攀12像上述那样处于平伏状态时,拉攀12的连结杆42重叠在上翼板16的上表面,拉攀12的至少连结杆42的上表面的位置为拉攀12的轴部41的上端以上、上翼板16的上表面以下。另外,此时,弹簧部13的停止爪13a经由上翼板16的爪孔28进入到链牙引导路23中,阻止拉头10的移动。
[0063]另外,如图8及图9所示,当操作平伏状态的拉攀12使其以轴部41为中心转动(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而成为立起状态时,反抗弹簧部13的弹力而通过凸轮部45的凸轮面45c将弹簧部13向上方顶推。由此,弹簧部13的停止爪13a从链牙引导路23脱出,从而允许拉头10的移动。而且,拉攀12的转动范围为直至拉攀侧限制部46与罩体侧限制部34抵接的范围。
[0064]此时,由于弹簧部13的弹力作用于拉攀12的凸轮面45c,所以拉攀12始终被向拉攀12最初平伏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方侧)施力。因此,当释放拉攀12时,拉攀12从立起状态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返回到平伏于后口侧的平伏状态。
[0065]在此,假设,设计成拉攀12能够转动至弹簧部13与凸轮面45c的接触位置越过凸轮面45c的终点EP且也越过倾斜面45b的状态,则导致拉攀12呈平伏于与最初平伏的位置相反一侧、即肩口侧的状态,或者拉攀12保持立起状态而不向任何方向倾倒。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止拉攀12转动的限制部设定为,使弹簧部13与凸轮面45c的接触位置收纳在倾斜面45b的一部分即凸轮面45c的从起点SP到终点EP的范围内。因此,即使欲使拉攀12从图8所示的立起状态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拉攀12的拉攀侧限制部46与罩体侧限制部34抵接,所以也能够阻止拉攀12从立起状态的进一步转动,从而阻止拉攀12向肩口侧平伏。
[0066]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具有:拉头主体11 ;配置在拉头主体11的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20、21之间且在一端具有停止爪13a的弹簧部13 ;以及安装在拉头主体11上并将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20、21和弹簧部13覆盖的罩体14,因此,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20、21和弹簧部13不会露出于外部。由此,能够提高拉头10的外观性,并且能够改善手感,另外,能够防止弹簧部13的意外变形。
[0067]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拉攀12具有凸轮部45,当使拉攀12从平伏于拉头主体11的后口侧的平伏状态向立起状态转动时,利用凸轮部45,通过弹簧部13的弹力对拉攀12向使其返回平伏状态的方向施力,拉链用拉头10还具有拉攀侧限制部46及罩体侧限制部34,其阻止拉攀12从立起状态的进一步转动,从而阻止拉攀12向拉头主体11的肩口侧平伏,因此,除操作拉攀12时以外,能够始终保持使拉攀12平伏于后口侧的状态。另外,能够防止拉攀12向肩口侧倾倒,能够提高操作性。而且,由于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实现上述功能,所以能够使拉头10小型化及轻质化。另外,也能够通过自动组装装置来组装拉头10。
[0068]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限制部由形成在拉攀12上的拉攀侧限制部46、和形成在罩体14上的罩体侧限制部34构成,通过拉攀侧限制部46和罩体侧限制部34的抵接,阻止拉攀12从立起状态的进一步转动,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拉攀12的过度转动,能够提高拉头10的操作性。[0069]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拉攀侧限制部46设置在拉攀12的连结杆42上,罩体侧限制部34设置在罩体14的宽幅部31的肩部33,因此,无需配置特殊的限制构件就能够防止拉攀12的过度转动。
[0070]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构成罩体14的至少引导柱19侧的前端部的轮廓与构成上述上翼板16的前端部的轮廓形成为相同形状,因此能够提高罩体14及拉头10的外观性。
[0071]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在拉攀12处于平伏状态时,拉攀12的至少连结杆42的上表面的位置为拉攀12的轴部41的上端以上、罩体14的上表面以下,因此能够与拉攀12相应地使拉头10为扁平形状。
[0072]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拉攀侧限制部46及罩体侧限制部34使弹簧部13与凸轮部45的接触位置在凸轮部45的凸轮面45c的从起点SP到终点EP的范围内,来阻止拉攀12的转动,因此,弹簧部13与凸轮部45的接触位置不会脱离凸轮面45c。由此,通过作用于凸轮面45c的弹簧部13的弹力,能够可靠地使拉攀12返回平伏于后口侧的平伏状态。
[0073]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由于通过弹簧部13对凸轮部45的平坦面45a的凸轮面45c侧弹性施力,所以弹簧部13与平坦面45a的接触位置与用于固定弹簧部13的铆接部24相距最远。由此,作用于平坦面45a的弹簧部13的弹力最强,所以能够进一步将拉攀12维持于平伏状态。
[0074](变形例)
[0075]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10及图11所示,也可以在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20、21的前后不形成铆接突起27,而是形成用于对拉攀12进行前后方向的定位的、沿前后方向突出的一对定位突起27A。该情况下,由于无需铆接,所以能够缩短突起27A的长度。另外,该情况下,拉攀12的轴部41被罩体14的左右的穿插孔32e转动自如地支承。
[0076]而且,根据本变形例,能够与无需对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20、21进行铆接相应地简化生产工序。另外,由于能够使罩体14变薄,所以能够使拉头10进一步小型化及轻质化。
[0077](第2实施方式)
[0078]接下来,参照图12?图15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第2实施方式。此外,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附图上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0079]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拉攀12的左右的连结杆42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在从侧面观察时呈大致梯形的突起部即拉攀侧限制部56。另外,拉攀侧限制部56的大致垂直延伸的前表面连续地形成至连结杆42的前端部。而且,拉攀侧限制部56与拉头主体11的上翼板16的上表面一起构成限制部,通过拉攀侧限制部56与上翼板16的上表面的抵接,防止拉攀12的过度转动(参照图15)。
[008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取代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罩体14,使用图12所示的罩体60,该罩体60具有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罩体14除去左右肩部33而成的形状,并覆盖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20、21和弹簧部13。
[0081]罩体60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长方形,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顶板61 ;从顶板61的前端缘向下方延伸的前面板62 ;从顶板61的后端缘向下方延伸的后面板63 ;和从顶板61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侧面板64。[0082]另外,如图12及图14所示,在后面板63的下端缘的左右方向中央部,朝向下方形成有嵌合在后侧固定柱26的凹部26b中的突起63a。另外,在左右的侧面板64的中间部,分别形成有能够供拉攀12的轴部41穿插的穿插孔64a。另外,在顶板61的内表面形成有槽部61a,用于避开通过拉攀12的凸轮部45而抬升的弹簧部13。由此,能够使罩体60尽可能地薄。
[0083]而且,在将罩体60覆盖于上翼板16的前侧固定柱25及后侧固定柱26后,将前面板62铆接在前侧固定柱25的左右的铆接凹部25a中,并且将后面板63铆接在后侧固定柱26的左右的铆接凹部26a中,由此将罩体60固定在上翼板16上。
[0084]其他结构及作用效果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
[0085]另外,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能够在不超出本申请技术内容的范围内进行适时设计变更。
[0086]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拉攀的凸轮部形成在轴部的一部分上,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凸轮部形成在整个轴部上。
[0087]附图标记说明
[0088]10 拉链用拉头
[0089]11 拉头主体
[0090]12 拉攀
[0091]13 弹簧部
[0092]13a 停止爪
[0093]14 罩体
[0094]16 上翼板
[0095]17 下翼板
[0096]19 引导柱
[0097]20 第I拉攀安装柱
[0098]21 第2拉攀安装柱
[0099]25 前侧固定柱
[0100]26 后侧固定柱
[0101]31 宽幅部
[0102]31a 前侧顶板
[0103]31b 前面板
[0104]31c 前侧侧面板
[0105]3 Id 侧方后面板
[0106]32 窄幅部
[0107]32e 穿插孔
[0108]33 肩部
[0109]34 罩体侧限制部
[0110]41 轴部
[0111]42 连结杆
[0112]43 操作部[0113]45凸轮部[0114]45a平坦面[0115]45b倾斜面[0116]45c凸轮面[0117]46拉攀侧限制部(突起部)[0118]56拉攀侧限制部(突起部)[0119]SP起点[0120]EP终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拉链用拉头(10),包括:拉头主体(11),其具有:上翼板(16)、下翼板(17)、将所述上翼板及所述下翼板连结起来的引导柱(19)、和立起设置在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的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20、21),所述拉头主体(11)用于使一对拉链链牙啮合、分离;拉攀(12),其安装在所述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上;弹簧部(13),其配置在所述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之间,且在一端具有停止爪(13a);以及罩体(14),其安装在所述拉头主体上,并将所述第I及第2拉攀安装柱和所述弹簧部覆兰rm.,所述拉链用拉头(10)的特征在于,所述拉攀具有凸轮部(45),当使所述拉攀从平伏于所述拉头主体的一侧的平伏状态向立起状态转动时,利用所述凸轮部,通过所述弹簧部的弹力对所述拉攀向使其返回所述平伏状态的方向施力,所述拉链用拉头(10)还具有限制部(46、34、56、16),该限制部阻止所述拉攀从所述立起状态的进一步转动,从而阻止所述拉攀平伏于所述拉头主体的另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由以下部分构成:`形成在所述拉攀(12)上的拉攀侧限制部(46);和形成在所述罩体(14)上的罩体侧限制部(34),通过所述拉攀侧限制部和所述罩体侧限制部的抵接,阻止所述拉攀从所述立起状态的进一步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攀(12)具有:轴部(41)、与所述轴部连结的一对连结杆(42)、和与所述一对连结杆连结的操作部(43),所述拉攀侧限制部(46)设置在所述拉攀的所述连结杆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罩体(14)的至少所述引导柱(19)侧的前端部的轮廓与构成所述上翼板(16)的前端部的轮廓形成为相同形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4)具有:配置在前端部的宽幅部(31);和从所述宽幅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窄幅部(32),所述罩体侧限制部(34)设置在比所述窄幅部更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所述宽幅部的肩部(3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幅部(31)具有:比所述窄幅部(32)更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前侧顶板(31a);从所述前侧顶板的前端缘向下方延伸的前面板(31b);从所述前侧顶板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前侧侧面板(31c);和比所述窄幅部更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且分别从所述前侧顶板的后端缘向下方延伸的侧方后面板(31d),所述肩部(33)形成在所述侧方后面板上。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窄幅部(32)的侧面设有能够供所述拉攀(12)的所述轴部(41)穿插的穿插孔(32e), 在所述拉攀处于所述平伏状态时,所述拉攀的至少所述连结杆(42)的上表面的位置为所述拉攀的所述轴部的上端以上、所述罩体(14)的上表面以下。
8.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攀侧限制部(46)为设置在连结杆(42)的上表面的突起部, 所述罩体侧限制部(34)为设置在所述罩体(14)的所述肩部(33)且从所述拉头主体(11)的前端部向后端部延伸的倾斜面。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使所述弹簧部(13)与所述凸轮部(45)的接触位置在所述凸轮部的凸轮面(45c)的从起点(SP)到终点(EP)的范围内,来阻止所述拉攀(12)的转动。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部(45)具有鼓出部,该鼓出部比具有中心轴的所述轴部(41)更向所述操作部(43)侧鼓出, 所述鼓出部具有在从所述拉攀的上表面侧到下表面侧的范围内向下倾斜的倾斜面(45b),` 所述凸轮面(45c)处于所述倾斜面的范围内。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部(45)具有:形成在所述拉攀(12)的上表面侧的平坦面(45a);和形成在与所述操作部(43)相对的面上的所述倾斜面(45b), 通过所述弹簧部(13)仅对所述平坦面的所述凸轮面侧弹性施力。
【文档编号】A44B19/30GK103607920SQ201180071716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7日
【发明者】槻庆一, 宫崎阳平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