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拉链及其拉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拉头,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拉头的拉链。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追求穿衣的便利以及衣服的美观,大部分的衣服都采用拉链作为衣服开合部的连接工具。拉链一般包括链条、拉头01和拉片三个部分,其中拉头01作为链条啮合的关键部件,其制造加工工艺是整个拉链制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拉头01的生产过程中,拉头01在安装拉片之前,需要对拉头01的表面进行喷漆或电镀以使其更加的美观。在喷漆或电镀的过程中,由于是多个拉头01同时进行,彼此之间会不断接触和相对运动,且拉头01·的鼻梁011宽度小于拉头01容纳链条的内腔012的高度,所以无法避免的会出现拉头01的鼻梁011进入另一个拉头01的内腔012中而相互咬合,如图1、2和3所示,两个拉头01一旦咬合就很难再拆分开,最后只能导致报废,报废率可达到10% -30%,上述问题在鼻梁011上设有开口的拉头01的生产过程中尤为常见,给生产成本带来的极大的浪费。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此问题在开口鼻梁011拉头01的生产过程中比较突出,所以针对制造开口鼻梁拉头01的改进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就是加粗鼻梁011,使其宽度大于拉头01内腔012的高度,这样鼻梁011就无法再进入内腔012中,当然此方法也适用于鼻梁011没有开口的拉头01,但是此种方法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还对拉头01的美观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一种方法是在对拉头01进行表面加工时,先将拉头01的鼻梁011与拉头01顶面压合,然后再进行表面处理,处理好后再通过模具将鼻梁011恢复到原来位置,但是此种方法操作较为繁琐,大大影响了拉头01的生产效率。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拉头,以实现在生产工艺改动较小的情况下,减少甚至避免不同拉头间彼此咬合现象的发生,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头,实现了在生产工艺改动较小的情况下,减少甚至避免不同拉头间彼此咬合现象的发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头,包括鼻梁和内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鼻梁上以阻挡所述鼻梁进入另一拉头的所述内腔的凸块。优选的,上述拉头中,所述凸块与所述鼻梁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上述拉头中,所述凸块为两个,且关于所述鼻梁对称设置在所述鼻梁的两个侧面上。优选的,上述拉头中,所述凸块为半球形。优选的,上述拉头中,所述凸块为矩形[0013]优选的,上述拉头中,所述凸块为圆柱形。优选的,上述拉头中,所述凸块的位置靠近所述鼻梁的开口处。基于上述提供的拉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拉链,所述拉链具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拉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头中,在对拉头进行表面加工时,由于鼻梁上设置了凸块,其增加了鼻梁的宽度,使得内腔无法容纳下鼻梁,进而减少甚至避免不同的拉头之间彼此咬合以致报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其无需压合鼻梁,对拉头的加工过程改动较小,对拉头的生产效率影响较小甚至不会影响生产效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拉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两个拉头咬合时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头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的主视图;图7为凸块阻挡两个拉头咬合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左视剖面图。以上图I-图8中拉头01、鼻梁011、内腔012 ;拉头I、鼻梁11、内腔12、凸块13、U为鼻梁的宽度、L2为内腔的高度、L3为鼻梁增
设凸块后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头,实现了在生产工艺改动较小的情况下,减少甚至避免不同拉头间彼此咬合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拉头的拉链。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为开口鼻梁拉头在表面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不同拉头咬合的现象较多,所以本实用新型以开口鼻梁拉头为例对本技术方案作出详尽的说明,当然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结构的拉头,不可以将开口鼻梁拉头理解为对权利范围的绝对限定。如图4、5和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头1,包括鼻梁11和内腔12,还包括设置在鼻梁11上以阻挡鼻梁11进入另一拉头I的内腔12的凸块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头I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对拉头I进行表面加工过程中,当不同拉头I的鼻梁11和内腔12接触时,由于鼻梁11上设置了凸块13,其增加了鼻梁11的宽度,使得 内腔12无法容纳下鼻梁11,图5和图6中L1彡L2彡L3,凸块13起到了阻挡的作用,如图7和8所示。通过上述工作过程可以得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头1,由于凸块13的阻挡作用,使得拉头I的鼻梁11无法进入另一拉头I的内腔12中,进而减少甚至避免不同的拉头I之间彼此咬合以致报废的现象,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其无需压合鼻梁11,对拉头I的加工过程改动较小,对拉头I的生产效率影响较小甚至不会影响生产效率。如图4、5和6所示,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头中,凸块13与鼻梁11为一体成型结构。将由凸块13和鼻梁11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不仅能够增强凸块13和鼻梁11的连接牢固性,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这样的结构只需进行一次加工成型即可,不必分别加工凸块13和鼻梁11,然后再将二者进行连接,简化了拉头的制造工艺,提高了制造效率。如图4、5和6所示,具体的,凸块13为两个,且关于鼻梁11对称设置在鼻梁11的两个侧面上。在鼻梁11上对称设置两个凸块13是为了增大拉头I的美观程度。因为拉头I为一个小部件,本身成本较低,在实际的销售、生产过程中,其美观程度往往比生产成本更能影响拉头I的经济效益,所以为了增加美感,提高经济效益,将拉头I设置为两个互相对称的形式。当然,只设置一个较大体积的凸块13也可解决技术问题,但是拉头I的美观程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优选的,凸块13为半球形、矩形或圆柱形。凸块13的具体结构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只要能够起到阻挡鼻梁11进入内腔12的作用即可,当然还要考虑到拉头I的整体美观性,本实施例对凸块13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如图4、5和6所示,进一步的,凸块13的位置靠近鼻梁11的开口处。对于开口鼻梁11拉头1,其鼻梁11最容易进入内腔12的部分就是鼻梁11的开口处,所以为了使得凸块13的阻挡效果更好,将凸块13设置在了靠近鼻梁11开口的部位,以最大程度避免鼻梁11进入内腔12中。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拉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拉链,该拉链具有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拉头。由于该拉链采用了上述实施例拉头,所以拉链由拉头带来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相应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拉头,包括鼻梁(11)和内腔(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鼻梁(11)上以阻挡所述鼻梁(11)进入另一拉头(I)的所述内腔(12)的凸块(13) 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13)与所述鼻梁(11)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13)为两个,且关于所述鼻梁(11)对称设置在所述鼻梁(11)的两个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13)为半球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13)为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13)为圆柱形。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13)的位置靠近所述鼻梁(11)的开口处。
8.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拉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头,包括鼻梁(11)和内腔(1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鼻梁(11)上以阻挡所述鼻梁(11)进入另一拉头(1)的所述内腔(12)的凸块(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头,减少甚至避免不同的拉头之间彼此咬合以致报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其无需压合鼻梁,对拉头的加工过程改动较小,对拉头的生产效率影响较小甚至不会影响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拉头的拉链。
文档编号A44B19/26GK202680786SQ201220151869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1日
发明者李灵江, 王自宏 申请人: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