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包含至少一个由多片垫片拼接而成的延伸单元。每一片垫片具有一个内面、一个外面及多个缓冲体。每一个缓冲体具有一个凸出于该内面的凸柱,及一个由该外面向内凹入并对应形成于该凸柱内的凹槽。每一个延伸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拼接件及一个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的第二拼接件。该第一拼接件具有一片垫片,该第二拼接件具有至少一片垫片,该第二拼接件的部分凸柱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的部分凸柱。如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不同的方式拼接所述延伸单元,能延伸出不同的面积大小与结构性质,而不需以开模的方式分别制造,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因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专利说明】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垫,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
【背景技术】
[0002]一片现有的弹性垫如一片鞋垫,通常是以模造方式生产出所需要的大小与形状,因此生产前必须要先制作出对应形状的模具,不但生产成本高昂,在产品早期开发的过程中,所需投入的研发成本也高居不下。
[0003]此外,以模造方式所生产的弹性垫的可曲挠性相当有限,若要将该弹性垫适用于一个弧状表面时,只能以制备弧状模具的方式来制作具备弧度的弹性垫,而无法以直接曲挠的方式将原本为平坦状的弹性垫贴附于该弧状表面,在在限制了该弹性垫的应用广度。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
[0005]本实用新型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包含至少一个由多片垫片拼接而成的延伸单元,每一片垫片具有一个内面、一个与该内面相反的外面,及多个缓冲体,每一个缓冲体具有一个凸出于该内面的凸柱,及一个由该外面向内凹入并对应形成于该凸柱内的凹槽,该延伸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拼接件,及一个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的第二拼接件,该第一拼接件具有一片上述垫片,该第二拼接件具有至少一片上述垫片,该第二拼接件的垫片的部分凸柱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的垫片的部分凸柱。
[0006]本实用新型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每一个缓冲体的凸柱具有一个远离该内面的贴触面,该第二拼接件的凸柱以所述贴触面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的凸柱的贴触面。
[0007]本实用新型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每一个缓冲体的凸柱具有一个远离该内面的贴触面,及一个连接该贴触面与该内面的围绕面,该第二拼接件的凸柱以所述围绕面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的凸柱的围绕面。
[0008]本实用新型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该第一拼接件的凸柱的贴触面贴触于该第二拼接件的内面,该第二拼接件的凸柱的贴触面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的内面。
[0009]本实用新型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该第二拼接件的垫片数量为两片,其中一片垫片的其中一半凸柱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的其中一半凸柱,另外一片垫片的其中一半凸柱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的另外一半凸柱。
[0010]本实用新型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该第二拼接件的垫片数量为四片,每一片垫片还具有一个连接该内面与该外面的侧面,该侧面具有四个两两相对且共同包围出一个矩形状的端面部,所述第二拼接件的垫片通过其中两个端面部邻接于相邻的垫片。
[0011]本实用新型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还包含数片边缘垫片,覆盖于该第二拼接件的裸露部份。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以相同的垫片仅以拼接方式便能达到不同的面积大小与结构性质,由此无需使用模具分别制造,不但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也能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应用性极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延伸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0014]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延伸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0015]图3是沿图2中剖切线II1-1II的剖面示意图;
[0016]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多个延伸单元及两片边缘垫片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5是所述延伸单元拼接所述边缘垫片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延伸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0019]图7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多个延伸单元相互拼接的平面示意图;
[0020]图8是本实用新型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延伸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0021]图9是沿图8中剖切线IX -1X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延伸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0023]图11该第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5]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四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0026]在提出详细说明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027]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多个延伸单元1,每一个延伸单元I由多片垫片2所拼接而成,并包括一个第一拼接件11,及一个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11的第二拼接件12。该第一拼接件11具有一片上述垫片2,该第二拼接件12具有两片上述垫片2。
[0028]每一片垫片2以弹性材质制成且外观呈一个矩形状,并包括一个内面21、一个与该内面21相反的外面22、一个连接该内面21与该外面22的侧面23,及多个规则排列的缓冲体24。
[0029]每一个缓冲体24具有一个凸出于该内面21的凸柱241,及一个由该外面22向内凹入并对应形成于该凸柱241内的凹槽244。每一个凸柱241具有一个远离该内面21的贴触面242,及一个连接该贴触面242与该内面21的围绕面243。
[0030]借此,所述缓冲体24能在受压变型后弹回原状,因此能有效吸收外力冲击并达到缓冲效果。所述缓冲体24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参阅现有技术后能够了解的技术内容,因此于此不再加以详述。
[003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拼接件12的所述垫片2通过所述侧面23相互邻接,该第一、第二拼接件11、12拼接时,该第二拼接件12的其中一片垫片2的其中一半凸柱241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11的其中一半凸柱241,该第二拼接件12的另外一片垫片2的其中一半凸柱241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11的另外一半凸柱241。
[0032]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第二拼接件11、12的凸柱241是通过所述贴触面242相互贴触,且在本实施例中是以高周波的方式来烧熔黏合所述贴触面242,如此一来,该第一、第二拼接件11、12能稳固地结合。能够想象的是,实施时也能以楔合、胶合、超音波、热熔法或是其他可能的接合方式来黏合所述贴触面242。此外,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拼接件12的垫片2数量不以两片为限,也可仅具有一片该垫片2,以该第二拼接件12的垫片2的部分凸柱241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11的部分凸柱241,该第二拼接件12的垫片2的其他凸柱241裸露。参阅图4与图5,该第二拼接件12的所述垫片2将会各自包括未被该第一拼接件11所覆盖的多个凸柱241,将其中一片垫片2的裸露凸柱241贴触于另外一个延伸单元I的裸露凸柱241,如此重复便能拼接所述延伸单元I并延伸该弹性垫的长度,同时使该弹性垫成为一个具有缓冲能力的双层结构。
[0033]在本实施例中,同样是通过高周波的方式在所述延伸单元I拼接时黏合所述贴触面242,以期所述延伸单元I能稳固地拼接。
[0034]值得一提的是,位于该弹性垫延伸方向末端的两个延伸单元I的第二拼接件12仍然会有未被覆盖的多个凸柱241,而使该弹性垫末端呈一个单层结构,此时能利用两片边缘垫片3分别对应贴触于所述第二拼接件12的裸露凸柱241,而使整张弹性垫具有一致的双
层结构。
[0035]所述边缘垫片3结构与所述垫片2大致相同,并包括数个数量分别对应所述第二拼接件12裸露凸柱241的缓冲体31。每一个缓冲体31的结构与所述垫片2的缓冲体24大致相同,且同样具有一个贴触面311。
[0036]为达到外观与结构上的一致性,所述边缘垫片3同样通过其缓冲体31的贴触面311与所述第二拼接件12裸露凸柱241的贴触面242相互贴触。如此,该弹性垫方能具有一致的整体结构与强度。
[0037]值得一提的是,能够直接由上述垫片2切削出合适的形状与凸柱241数量成为所述边缘垫片3,而不需另外制作;但能够想象的是,直接将该弹性垫边缘的单层结构以切削的方式去除,同样能够达到整体结构的一致性。
[0038]借此,以所述延伸单元I为基本的结构单元进行拼接,能够有效地延伸该弹性垫的面积并保持其结构的一致性,而能因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延伸出不同的面积大小与形状,或是成为一张大型的原材料以供后续裁剪。
[0039]参阅图6与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类似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每一个延伸单元I的第二拼接件12具有四片垫片2。
[0040]该第二拼接件12的垫片2的侧面23分别具有四个两两相对的端面部231,所述垫片2分别通过其中两个端面部231与相邻的垫片2相互邻接,并排列成一个「田」字型,且该四片垫片2均部分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U。
[0041]如此,将所述延伸单元I的第二拼接件12中的裸露凸柱241相互贴触,便能向外延伸该弹性垫的面积,而达到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的功效,且相较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沿一个长度方向延伸而成为一张长条型原材料的方式,该第二较佳实施例能够沿一个长度方向与一个宽度方向延伸出相当大的面积,不但拼接后的形状变化更为多元,也更加适用于制作大面积产品的场合。
[0042]参阅图8与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第三较佳实施例,该第三较佳实施例大致类似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每一个第二拼接件12的凸柱241是以所述围绕面243贴触于所对应的第一拼接件11的凸柱241的围绕面243,且每一个第二拼接件12的贴触面242接触于所对应的第一拼接件11的内面21,每一个第一拼接件11的贴触面242贴触于所对应的第二拼接件12的内面21。
[0043]如此,除了能达到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功效外,该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拼接件间贴合地更为紧致,因此该弹性垫的连续性与结构强度更好,相对地也较难以被弯折。
[0044]参阅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第四较佳实施例,该第四较佳实施例大致类似于该第二、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综合体,每一个延伸单元I的第二拼接件12具有四片分别部份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11的垫片2,且每一个第二拼接件12的凸柱241是以所述围绕面243贴触于所对应的第一拼接件11的凸柱241的围绕面243 ;此外,该第四较佳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二拼接件12的贴触面242贴触于所对应的第一拼接件11的内面21,每一个第一拼接件11的贴触面242贴触于所对应的第二拼接件12的内面21。
[0045]借此,该第四较佳实施例除了同样能沿该长度与该宽度方向延伸出相当大的面积夕卜,也兼具结构强度较佳的优点。
[0046]如此,相较于现有需要制作多组模具的作法,本实用新型改以相同的垫片2来拼接出该弹性垫,只需开模制作所述垫片2,便能以所述垫片2所拼接而成的该延伸单元I为基本的结构单元进行拼接,在不影响其结构性质的情况下有效地延伸该弹性垫的面积,而达到不同的形状变化与面积大小,或是成为一张大型的原材料以供后续裁剪,不但能够大幅地降低生产成本,在产品开发初期所投入的研发成本也能够有效地减少。
[0047]此外,本实用新型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以不同方式拼接所述垫片2,还能够达到截然不同的结构性质。
[0048]参阅图11,该第一、第二实施例拼接时,所述垫片2间只通过所述贴触面242相互贴附黏合,相邻垫片2的侧面23彼此分离,并没有被固定,因此在该弹性垫受到外力曲挠时,所述侧面23间的距离d能够产生变化,此种结构使得该弹性垫的可曲挠性大幅地提高,相较于现有难以曲挠的模造弹性垫,该第一、第二实施例能轻易服贴于任意形状与弧度的表面。
[0049]参阅图8至图10,相反地,若要使整块弹性垫的可曲挠性降低,则能以该第三、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方式来拼接所述垫片2,相较于曲挠性好的该第一、第二较佳实施例,该第三、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紧致,着重于其不可挠的结构连续性与强度。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三、第四实施例的延伸单元I拼接时,相邻的第一、第二拼接件11、12的侧面23以高周波方式相互黏合,使得整块弹性垫能够有更好的连续性以及不可挠性。
[005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不需通过模具分别制造,而只需以拼接方式便能达到不同的面积大小与结构性质,不但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也能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应用性极广,因此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其特征在于: 该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包含至少一个由多片垫片拼接而成的延伸单元,每一片垫片具有一个内面、一个与该内面相反的外面,及多个缓冲体,每一个缓冲体具有一个凸出于该内面的凸柱,及一个由该外面向内凹入并对应形成于该凸柱内的凹槽,该延伸单兀包括一个第一拼接件,及一个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的第二拼接件,该第一拼接件具有一片上述垫片,该第二拼接件具有至少一片上述垫片,该第二拼接件的垫片的部分凸柱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的垫片的部分凸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缓冲体的凸柱具有一个远离该内面的贴触面,该第二拼接件的凸柱以所述贴触面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的凸柱的贴触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缓冲体的凸柱具有一个远离该内面的贴触面,及一个连接该贴触面与该内面的围绕面,该第二拼接件的凸柱以所述围绕面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的凸柱的围绕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拼接件的凸柱的贴触面贴触于该第二拼接件的内面,该第二拼接件的凸柱的贴触面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的内面。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拼接件的垫片数量为两片,其中一片垫片的其中一半凸柱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的其中一半凸柱,另外一片垫片的其中一半凸柱对应贴触于该第一拼接件的另外一半凸柱。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拼接件的垫片数量为四片,每一片垫片还具有一个连接该内面与该外面的侧面,该侧面具有四个两两相对且共同包围出一个矩形状的端面部,所述第二拼接件的垫片通过其中两个端面部邻接于相邻的垫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其特征在于:该可拼接延伸的弹性垫还包含数片边缘垫片,覆盖于该第二拼接件的裸露部份。
【文档编号】A43B17/02GK203555243SQ201320717325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王素霞, 陈罕全 申请人:王素霞, 陈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