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行箱机械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旅行箱机械结构。
背景技术:
旅行箱是是箱包中的一类。它包括有箱包体、伸缩拉杆和箱包底轮,因其使用方便而受到广泛使用。旅行箱有着漫长的历史。从仅供容纳衣物的木箱、大皮箱,到如今形态各异的便携式手提箱、拉杆箱,人们手中的旅行箱在不断演进。
然而,现有的旅行箱的救生功能较弱,如在乘船时,发生了翻船等事故后,游客身边往往有旅行箱,而旅行箱就只成为了累赘,而不能为游客提供帮助,帮助游客脱离险境,如此就要求一种多功能的旅行箱,具备一定的救生功能,该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功能旅行箱机械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旅行箱机械结构,包括:
上箱体和下箱体;
所述下箱体的左右两侧设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的末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扣;
所述上箱体的表面固定有打气筒,所述上箱体上还设有充气孔;所述上箱体、下箱体封闭成密闭空间。
优选的,所述上箱体包括上箱体底板、沿所述上箱体底板的周缘设置的上箱体侧板,所述上箱体侧板位于所述上箱体底板的同一侧;
所述下箱体包括下箱体底板、沿所述下箱体底板的周沿设置的下箱体侧板,所述下箱体侧板位于所述下箱体底板的同一侧;所述下箱体与所述上箱体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所述下箱体与所述上箱体可以紧密的扣合形成一密闭的空间;所述下箱体侧板的外表面设有第一提手;还包括有收纳装置,所述收纳装置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下箱体底板上;所述收纳装置由若干上下堆叠设置的储物空间组成,所述储物空间由下基板、上基板、沿所述下基板和上基板的周缘设置的柔性侧板所围成;所述下基板与上基板与所述下箱体底板平行设置;所述储物空间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还形成有取放物品的开口;所述上基板的宽度小于下基板的宽度;所述收纳装置的顶端设有方便拉伸所述储物空间的第二提手;
所述收纳装置与所述下箱体底板通过卡扣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箱体内可拆卸的设有若干个所述收纳装置;各收纳装置在下箱体底板上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上箱体底板的内侧设有第一收纳袋;所述上箱体的外侧形成有第二收纳袋。
优选的,所述上箱体的外侧固定设有指南针。
优选的,所述上箱体的外侧固定设有救生锤。
优选的,所述下箱体内设有防毒面罩。
优选的,所述下箱体内设有潜水设备。
优选的,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采用碳纤维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好,可靠性佳,操作使用方便,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当发生翻船或者内涝或者洪水时,用户可以将旅行箱通过安全带背在身上或者系在身上,通过打气筒向箱体内充气,将旅行箱快速改装为一个救生气囊装置,给用户提供上升浮力,此外,通过设置救生锤,可以快速的打开车玻璃,从而快速从车内逃生,通过设置防毒面具用以逃离火灾;通过设置设备用以在沉船后,借助充气后的旅行箱和潜水设备,快速自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旅行箱机械结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0、上箱体;11、上箱体底板;111、第一收纳袋;112、指南针;113、第二收纳袋;12、上箱体侧板;20、下箱体;21、下箱体底板;22、下箱体侧板;23、万向轮;24、拉杆;221、第一提手;222、密码锁;30、收纳装置;301、上基板;3011、第二提手;302、下基板;303、柔性侧板;91、安全带;92、打气筒;93、充气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旅行箱机械结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旅行箱机械结构,包括上箱体10和下箱体20;所述下箱体20的左右两侧设有安全带91,所述安全带91的末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扣;所述上箱体10的表面固定有打气筒92,所述上箱体10上还设有充气孔93;所述上箱体10、下箱体20封闭成密闭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箱体10包括上箱体底板11、沿所述上箱体底板11的周缘设置的上箱体侧板12,所述上箱体侧板12位于所述上箱体底板11的同一侧;所述下箱体20包括下箱体底板21、沿所述下箱体底板21的周沿设置的下箱体侧板22,所述下箱体侧板22位于所述下箱体底板21的同一侧;所述下箱体20与所述上箱体10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所述下箱体20与所述上箱体10可以紧密的扣合形成一密闭的空间;所述下箱体侧板22的外表面设有第一提手221;还包括有收纳装置30,所述收纳装置30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下箱体底板21上;所述收纳装置30由若干上下堆叠设置的储物空间组成,所述储物空间由下基板302、上基板301、沿所述下基板302和上基板301的周缘设置的柔性侧板303所围成;所述下基板302与上基板301与所述下箱体底板21平行设置;所述储物空间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还形成有取放物品的开口;所述上基板301的宽度小于下基板302的宽度;所述收纳装置30的顶端设有方便拉伸所述储物空间的第二提手3011;所述收纳装置30与所述下箱体底板21通过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箱体20内可拆卸的设有若干个所述收纳装置30;各收纳装置30在下箱体底板21上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箱体10与所述下箱体20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箱体底板11的内侧设有第一收纳袋111;所述上箱体10的外侧形成有第二收纳袋113。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箱体10的外侧固定设有指南针112。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箱体10的外侧固定设有救生锤。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箱体20内设有防毒面罩。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箱体20内设有潜水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箱体10和下箱体20采用碳纤维制成。所述便携分层旅行箱还包括有设于下箱体侧板22上的万向轮2323。所述便携分层旅行箱还包括有设于下箱体底板21上的拉杆2424容纳槽,所述拉杆2424容纳槽内滑动连接有拉杆2424。所述上箱体、下箱体之间还设有密码锁22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好,可靠性佳,操作使用方便,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当发生翻船或者内涝或者洪水时,用户可以将旅行箱通过安全带91背在身上或者系在身上,通过打气筒92向箱体内充气,将旅行箱快速改装为一个救生气囊装置,给用户提供上升浮力,此外,通过设置救生锤,可以快速的打开车玻璃,从而快速从车内逃生,通过设置防毒面具用以逃离火灾;通过设置设备用以在沉船后,借助充气后的旅行箱和潜水设备,快速自救。在旅行前,还可以向箱体内预充气,从而避免在灾难来临的瞬间,来不及充气。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