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伞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267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伞固定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雨具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雨伞固定器。



背景技术:

打伞,一般而言,使用者需用一只手握持雨伞的手柄,撑起雨伞,为自己或他人挡风遮雨。使用者一手握住雨伞的手柄,手柄不仅占用一只手,而且,握住手柄的手易疲劳。

所述手柄安装在中心撑杆的底部,中心撑杆上安装支架,支架上安装伞面。

所述雨伞,包括折叠伞,收拢后占用空间少,携带方便。折叠伞的手柄为圆盘类零件,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中心撑杆的底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不用手撑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伞固定器,包括压肩块、安装在所述压肩块上的系带,雨伞的中心撑杆固定在所述压肩块上;所述系带包括第一系带和第二系带,第一系带安装在压肩块的侧壁上,第二系带安装在压肩块的底面上,所述中心撑杆固定在压肩块的顶面上。

按上述技术方案,雨伞设置在压肩块上,压肩块固定在使用者的右肩或左肩上。

压肩块固定在使用者右肩的方式如下:压肩块在使用者右肩上时,环形状的第二系带缠绕使用者的肩部,第二系带穿过使用者的右侧腋窝,或者,使用者右臂伸入环形状的第二系带,直至压肩块压迫在使用者的右肩上;之后,第一系带经过使用者后背、穿过左侧腋窝、经过前胸后回至压肩块,系带缠绕使用者一周而使压肩块固定在使用者右肩。

压肩块固定在使用者左肩的方式如下:压肩块在使用者左肩上时,环形状的第二系带缠绕使用者的肩部,第二系带穿过使用者的左侧腋窝,或者,使用者左臂伸入环形状的第二系带,直至压肩块压迫在使用者的左肩上;之后,系带经过使用者后背、穿过右侧腋窝、经过前胸后回至压肩块,系带缠绕使用者一周而使压肩块固定在使用者左肩。

上述技术方案中,压肩块与使用者肩部的接触面呈内凹状,仿形使用者的肩部,如此,使用者的肩部嵌设在内凹状的所述接触面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系带具有弹性,系带的一端固定在压肩块上,系带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压肩块上,上述可拆卸地连接,例如,所述系带的另一端扣在压肩块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雨天打伞,使用者的双手被解放出来,使用者的肩部支撑着雨伞。

所述压肩块中空,压肩块的中空腔内设有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包括驱动杆和蜗轮,驱动杆的中部设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驱动杆的两端设外螺纹,驱动杆左端的外螺纹上螺接前夹紧块,驱动杆右端的外螺纹上螺接后夹紧块;

驱动杆的两端枢接在所述中空腔的侧壁上;前夹紧块和后夹紧块向下突出所述中空腔;所述蜗轮安装在蜗轮轴上,蜗轮轴枢接在中空腔的顶面上。

蜗轮轴旋转,蜗轮驱动所述驱动杆旋转,驱动杆驱动所述前夹紧块和所述后夹紧块相向移动,相向移动的前夹紧块和后夹紧块夹紧在使用者肩部下方的锁骨处和使用者的背部。使用者行走摆臂过程中,使用者肩部下方的锁骨处和使用者的背部不会随臂摆动而动作

前夹紧块的结构和右夹紧块的结构关于蜗轮轴心线所在平面前后对称;蜗轮轴心线,即蜗轮轴的轴心线;蜗轮轴心线所在平面,即蜗轮轴的轴心线所在的平面,该平面是前夹紧块和后夹紧块的前后对称平面。前夹紧块和后夹紧块前后对称,下文以前夹紧块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前夹紧块整体呈弯折状,前夹紧块包括螺接部、位于螺接部下方的夹持部,夹持部通过连接部与所述螺接部连接,夹持部和螺接部均竖直设置,连接部水平设置;中空腔的底部开口,中空腔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开设对前夹紧块进行导向的前导向槽和对后夹紧块进行导向的后导向槽;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前导向槽配合。旋转的驱动杆驱动螺接部横向移动,螺接部通过连接部带动夹持部横向移动,进而,前夹紧块在前导向槽的导向下横向移动;同理,后夹紧块在后导向槽的导向下横向移动。前夹紧块和后夹紧块的横向移动为相向移动。

前导向槽和后导向槽的底部均开口,供横向移动的前夹紧块和后夹紧块的夹持部通过。上述前导向槽和后导向槽的底部开口,以及前夹紧块和后夹紧块呈弯折状,其目的在于:扩大前夹紧块和后夹紧块的距离及前夹紧块和后夹紧块的横向移动幅度。

蜗轮轴向上突出中空腔的顶面,向上突出中空腔顶面的蜗轮轴上套设有旋转柄;旋转柄上开设与蜗轮轴配合的圆孔,圆孔的侧壁上开设直线槽,直线槽的尾部设有弹簧,直线槽的端部侧壁上设有限位块,直线槽内配合有拨动块,拨动块的尾端与所述弹簧相抵,拨动块的前端呈楔形,限位块与拨动块的前端面抵压,限制拨动块前端外凸;蜗轮轴的侧壁上开设至少两个与所述拨动块前端配合的梯形凹槽。

初始状态,拨动块的楔形前端与任一梯形凹槽配合;使用者正向旋转所述旋转柄,拨动块驱动蜗轮轴旋转,之后,使用者反向旋转所述旋转柄,拨动块前端的楔形使拨动块前端缩进直线槽,而蜗轮轴保持不动;之后,拨动块前端卡入相邻的另一梯形凹槽,使用者再正向旋转所述旋转柄,蜗轮轴旋转;如此反复,旋转柄驱动蜗轮轴正向旋转。需反向旋转蜗轮轴,使用者从蜗轮轴上取下旋转柄,翻转旋转柄,原顶面朝上现变成朝下,再将旋转柄套在蜗轮轴上,转动旋转柄,使拨动块前端与梯形凹槽配合,驱动蜗轮轴反向旋转。

旋转柄上开设竖向通孔,竖向通孔内固定插设有导向杆;压肩块的顶面上开设弧形导向槽,弧形导向槽的圆心与所述圆孔的圆心重合,导向杆的底端配合在所述弧形导向槽内。旋转柄旋转时,导向杆的底端在弧形导向槽内滑动,所述弧形导向槽兼有导向和限制旋转柄每次旋转幅度的作用。

压肩块的顶面上设有手柄固定装置,手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腔体和设置在固定腔体内的第二夹紧组件,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将雨伞手柄固定在所述固定腔体内;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杆和第二蜗轮,第二驱动杆的中部设有与第二蜗轮啮合的第二蜗杆,第二驱动杆的两端设外螺纹,第二驱动杆左端的外螺纹上螺接左夹紧块,第二驱动杆右端的外螺纹上螺接右夹紧块;左夹紧块和右夹紧块之间设有手柄支撑平台;第二驱动杆的两端枢接在固定腔体的侧壁上,固定腔体的侧壁上设有左导向杆和右导向杆,左导向杆与开设在左夹紧块上的导向孔配合,右导向杆与开设在右夹紧块上的导向孔配合;所述第二蜗轮安装在第二蜗轮轴上,第二蜗轮轴枢接在固定腔体的底面上。

按上述手柄固定装置的结构设计,第二蜗轮轴旋转,第二蜗轮旋转,第二蜗杆带动第二驱动杆旋转,第二驱动杆驱动左夹紧块和右夹紧块相向移动,左右夹紧位于手柄支撑平台上的手柄。

第二蜗轮轴的底端向下伸入压肩块的中空腔,伸入压肩块中空腔的第二蜗轮轴上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蜗轮轴上安装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按上述设计,前夹紧块、后夹紧块、左夹紧块、右夹紧块联动,蜗轮轴在驱动蜗轮的同时,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而驱动第二蜗轮轴旋转。

蜗轮轴的底部枢接在固定板上,固定板固定设置在中空腔的侧壁上;蜗轮轴的底部枢接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蜗轮轴由上半轴、中间轴、下半轴组成;中间轴的顶端面和底端面上均设有凸部,下半轴的顶端面和上半轴的底端面上均开设凹槽,凹槽内设有滑杆;中间轴顶端面上的凸部开设与上半轴底端面上凹槽内滑杆配合的第一滑孔,中间轴底端面上的凸部开设与下半轴顶端面上凹槽内滑杆配合的第二滑孔;每一滑杆上套设弹簧,弹簧位于凹槽和凸部之间;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中间轴上。

在主动齿轮的驱动下,左夹紧块和右夹紧块已夹紧折叠伞的手柄,蜗轮轴继续旋转以驱动前夹紧块和后夹紧块作相向的前后移动,此时,从动齿轮因已无法继续旋转而被主动齿轮平推,具体地,从动齿轮向左移动,所述凸部沿滑杆向左滑动而压缩弹簧,中间轴相对上半轴和下半轴作径向移动,主动齿轮不再驱动从动齿轮旋转。在从动齿轮驱动第二蜗轮轴的过程中,在弹簧的弹力下,中间轴的轴心线与上半轴的轴心线、下半轴的轴心线重合,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

固定腔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导向条,若干导向条沿固定腔体的圆周向均匀分布,每一导向条的底端向手柄支撑平台方向倾斜。若干导向条设置在固定腔体开口的周围,若干导向条构成喇叭状,折叠伞手柄伸入固定腔体的过程中,首先进入固定腔体开口,在若干导向条的导向下,放置在手柄支撑平台上。

所述第二蜗轮轴中空,第二蜗轮轴的中空腔内螺接有竖向螺杆,竖向螺杆的顶端与所述手柄支撑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手柄支撑平台位于第二蜗轮的上方;第二蜗轮轴中空腔的底部螺接有密封螺纹件,密封螺纹件的顶端抵压在竖向螺杆的底端面上;所述第二蜗轮轴向下突出固定腔体而伸入压肩块的中空腔内。

取下密封螺纹件,螺丝刀伸入第二蜗轮轴中空腔,转动竖向螺杆,升降手柄支撑平台,以调整第二夹紧组件对折叠伞手柄的夹紧位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雨伞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从左侧观察所述雨伞固定器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手柄固定装置60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蜗轮轴40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压肩块;100、中空腔;101、前导向槽;102、后导向槽;12、弧形导向槽;13、固定板;

21、第一系带;22、第二系带;

30、夹紧组件;31、驱动杆;32、蜗轮;33、蜗杆;34、前夹紧块;341、螺接部;342、夹持部;343、连接部;35、后夹紧块;

40、蜗轮轴;41、梯形凹槽;42、上半轴;43、中间轴;44、下半轴;45、凸部;46、凹槽;47、滑杆;48、弹簧;

50、旋转柄;51、直线槽;52、弹簧;53、限位块;54、拨动块;55、导向杆;

60、手柄固定装置;61、固定腔体;62、第二驱动杆;63、第二蜗轮;630、第二蜗轮轴;631、竖向螺杆;632、密封螺纹件;64、导向条;

64、第二蜗杆;651、左夹紧块;652、右夹紧块;66、手柄支撑平台;671、左导向杆;672、右导向杆;

70、从动齿轮;71、主动齿轮;

80、折叠伞的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6.

一种雨伞固定器,包括压肩块10、安装在所述压肩块上的系带,雨伞的中心撑杆固定在所述压肩块上;所述系带包括第一系带21和第二系带22,第一系带安装在压肩块的侧壁上,第二系带安装在压肩块的底面上,所述中心撑杆固定在压肩块的顶面上。

所述压肩块10中空,压肩块的中空腔100内设有夹紧组件30;所述夹紧组件包括驱动杆31和蜗轮32,驱动杆的中部设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33,驱动杆的两端设外螺纹,驱动杆左端的外螺纹上螺接前夹紧块34,驱动杆右端的外螺纹上螺接后夹紧块35;驱动杆的两端枢接在所述中空腔的侧壁上;前夹紧块和后夹紧块向下突出所述中空腔100;所述蜗轮32安装在蜗轮轴40上,蜗轮轴枢接在中空腔的顶面上。

前夹紧块34的结构和右夹紧块35的结构关于蜗轮轴心线所在平面前后对称。

前夹紧块整体呈弯折状,前夹紧块包括螺接部341、位于螺接部下方的夹持部342,夹持部通过连接部343与所述螺接部连接,夹持部和螺接部均竖直设置,连接部水平设置;中空腔的底部开口,中空腔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开设对前夹紧块进行导向的前导向槽101和对后夹紧块进行导向的后导向槽102;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前导向槽配合。

前导向槽101的底部开口,供夹持部342通过。

蜗轮轴40向上突出中空腔100的顶面,向上突出中空腔顶面的蜗轮轴上套设有旋转柄50;旋转柄上开设与蜗轮轴配合的圆孔,圆孔的侧壁上开设直线槽51,直线槽的尾部设有弹簧52,直线槽的端部侧壁上设有限位块53,直线槽内配合有拨动块54,拨动块的尾端与所述弹簧相抵,拨动块的前端呈楔形,限位块与拨动块的前端面抵压,限制拨动块前端外凸;蜗轮轴的侧壁上开设至少两个与所述拨动块前端配合的梯形凹槽41。

旋转柄50上开设竖向通孔,竖向通孔内固定插设有导向杆55;压肩块10的顶面上开设弧形导向槽12,弧形导向槽的圆心与所述圆孔的圆心重合,导向杆的底端配合在所述弧形导向槽内。

压肩块10的顶面上设有手柄固定装置60,手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腔体61和设置在固定腔体内的第二夹紧组件,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将雨伞手柄固定在所述固定腔体内。

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杆62和第二蜗轮63,第二驱动杆的中部设有与第二蜗轮啮合的第二蜗杆64,第二驱动杆的两端设外螺纹,第二驱动杆左端的外螺纹上螺接左夹紧块651,第二驱动杆右端的外螺纹上螺接右夹紧块652;左夹紧块和右夹紧块之间设有手柄支撑平台66;第二驱动杆的两端枢接在固定腔体的侧壁上,固定腔体的侧壁上设有左导向杆671和右导向杆672,左导向杆与开设在左夹紧块上的导向孔配合,右导向杆与开设在右夹紧块上的导向孔配合;所述第二蜗轮63安装在第二蜗轮轴630上,第二蜗轮轴枢接在固定腔体的底面上。

第二蜗轮轴630的底端向下伸入压肩块的中空腔100,伸入压肩块中空腔的第二蜗轮轴上安装有从动齿轮70;所述蜗轮轴40上安装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71。

蜗轮轴40的底部枢接在固定板13上,固定板固定设置在中空腔100的侧壁上;蜗轮轴的底部枢接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蜗轮轴40由上半轴42、中间轴43、下半轴44组成;中间轴的顶端面和底端面上均设有凸部45,下半轴的顶端面和上半轴的底端面上均开设凹槽46,凹槽内设有滑杆47;中间轴顶端面上的凸部开设与上半轴底端面上凹槽内滑杆配合的第一滑孔,中间轴底端面上的凸部开设与下半轴顶端面上凹槽内滑杆配合的第二滑孔;每一滑杆上套设弹簧48,弹簧位于凹槽和凸部之间;所述主动齿轮71安装在所述中间轴43上。

固定腔体6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导向条64,若干导向条沿固定腔体的圆周向均匀分布,每一导向条的底端向手柄支撑平台66方向倾斜。

所述第二蜗轮轴630中空,第二蜗轮轴的中空腔内螺接有竖向螺杆631,竖向螺杆的顶端与所述手柄支撑平台66固定连接,所述手柄支撑平台位于第二蜗轮63的上方;第二蜗轮轴中空腔的底部螺接有密封螺纹件632,密封螺纹件的顶端抵压在竖向螺杆的底端面上;所述第二蜗轮轴向下突出固定腔体61而伸入压肩块的中空腔100内。

实际操作中,压肩块10压迫在使用者的右肩,环形状的第二系带22缠绕使用者的肩部,第二系带穿过使用者的右侧腋窝,或者,使用者右臂伸入环形状的第二系带22,直至压肩块10压迫在使用者的右肩上;之后,第一系带21经过使用者后背、穿过左侧腋窝、经过前胸后回至压肩块,系带缠绕使用者一周而使压肩块固定在使用者右肩。

之后,使用者动作旋转柄50,蜗轮轴40旋转,蜗轮32和主动齿轮70同步旋转。在主动齿轮的驱动下,左夹紧块651和右夹紧块652夹紧折叠伞的手柄80,蜗轮驱动前夹紧块34和后夹紧块35作相向的前后移动,前夹紧块夹紧在使用者胸前,后夹紧块夹紧在使用者后背。此时,压肩块10被固定,进而,其上的雨伞亦固定。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