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行驶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
行李箱是人们出门常用的储物物品。行李箱常见于机场、车站,在一些较大面积的机场或车站,尤其是在人比较疲劳的时候,行李箱的自动行驶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假如地面不平整还可以用拉杆上的驱动系统来提供一定量的动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电动行驶的行李箱。申请号为201110161945.8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行李箱,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提手上的按钮来控制机箱内的电动机,从而控制行李箱的运动,降低使用者拖动行李箱耗费的体力。但是该发明仅仅是在行李箱上设置了电动机,其速度无法实现调节,也无法实现其他功能。申请号为201610488601.0的发明专利公开了另一种电动行李箱,包括箱体、太阳能电池板和行走系统,该发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于蓄电池中,绿色节能环保,实现了行李箱的自动移动。但是该发明并没有考虑到行李箱的使用环境主要是室内,因此其太阳能电池板所能够提供的能源是有限的,续航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出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行李箱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及多功能拓展不足的问题,并提供一种可电动行驶的行李箱。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可电动行驶的行李箱,其具体结构为:行李箱箱体底部一侧设置两个前轮,另一侧设置两个后轮,前轮为万向轮,后轮的通过皮带连接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行李箱箱体的下方设置有脚踏板;行李箱箱体顶部设有坐垫;行李箱箱体下方设有容纳电池的空腔,电池卡合固定于空腔内部的电极上,电极接入控制电路中;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开断控制开关、USB接口、速度控制按钮、调节电阻,USB接口连接于所述电极的正负极上;电极的正负两极中一端并联有三个阻值不同的调节电阻,且三个调节电阻与电极之间设置速度控制按钮实现电路的换接,三个调节电阻的另一端并接于开断控制开关的一端,电极的另一端和开断控制开关的另一端分别接入电机的正负接线端。
作为优选,所述的脚踏板设置于其所处面板的左下角位置。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的脚踏板一端铰接于行李箱箱体上,且行李箱箱体上开设有容纳脚踏板收缩的凹槽;凹槽的顶部设有手动锁止装置,用于在脚踏板收缩回凹槽中时对其进行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手动锁止装置包括弹簧、凸体和凸台,所述的凹槽上方还开设有一个带窗口的空腔,弹簧一端支撑于该空腔的顶部,另一端支撑于凸台上,凸台侧壁固定有一个伸出所述窗口的凸体;所述的脚踏板顶部开设有与凸台相匹配的槽孔,当凸体位于所述窗口的上限位置时,凸台底部脱离该槽孔,当凸体位于所述窗口的下限位置时,凸台底部伸入该槽孔内。
作为另一种优选,还包括抽拉装置,所述的电池安装于抽拉装置上的电池槽中,且抽拉装置两侧安装有与容纳电池的空腔相匹配的滑动导轨。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的坐垫顶部呈凹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的行李箱基础上增设控制电路和驱动组件,实现了行李箱的电动行驶功能,且可调节电能输出和行驶速度的大小,从而使拉动时更省力。本实用新型箱体结构合理,且通过设置脚踏和坐垫又能同时满足载人行驶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可电动行驶的行李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电动行驶的行李箱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踏板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踏板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手动锁止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抽拉装置与电极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
如图1所示,为一种可电动行驶的行李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整个行李箱的主体为行李箱箱体107,且一侧设置有可伸缩调节的拉杆108。行李箱箱体107所采用的材质应该能够承载人体重量,以免发生变形。
行李箱箱体107底部一侧设置两个前轮110,另一侧设置两个后轮304,后轮304作为动力轮,因此需要进行固定,而前轮为从动轮,因此选择万向轮。后轮304的通过皮带303连接于电机302的动力输出轴上。行李箱箱体107下方设置有脚踏板102。脚踏板102可同时设置在两侧,也可以设置在一侧。行李箱箱体107顶部设有凹形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坐垫105,坐垫105的内芯尽量采用海绵、记忆棉等软塑性材料,以提高舒适度。行李箱箱体107下方靠近前后轮处设有水平的用于容纳电池101的空腔,电池101卡合固定于空腔内部的电极501上,使其形成可拆卸式结构。电极501呈长条形,其上方与电池接触一侧分别设置于电池上的输出端一一对应的电极片。如图2所示,电池101的正负极分别连接电极501上的正负极,且电极501的正负极接入控制电路中,用于为整体提供电源。控制电路中包括开断控制开关103、USB接口104、速度控制按钮106、调节电阻402,USB接口104的正负接线端连接于所述电极501的正负极上,通过电池101对用户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满足旅行过程中的充电需求。电极501的负极上并联有三个阻值不同的调节电阻402,且三个调节电阻402与电极501之间设置速度控制按钮106实现电路的换接,三个调节电阻402的另一端并接后与开断控制开关103的一端连接,电极501的正极和开断控制开关103的另一端分别接入电机302的正负接线端,形成电机302的开断控制和转速调节电路。电机302应采用直流电机。开断控制开关103可采用常开的按钮开关或单控开关,通过开关按钮控制电路的通断,从而控制电机是否能够旋转。速度控制按钮106可采用可控制多路的旋转开关、按钮开关或拨动开关,三个调节电阻402所在的电路分别连接至速度控制按钮106的不同触点,通过开关的调节选择三路中的一路进行连通。速度控制按钮106依次连通的电路上,调节电阻402的阻值应逐渐变小,实现速度的不断加快。即当速度控制按钮106位于初始位置时,其左端与电池101相连,右端通过开断控制开关103连接至电机302,形成回路。开断控制开关103接通状态下,电机302转动,并通过旋转带动皮带303运动,从而使两个后轮304运动前进。当速度控制按钮106切换至下一电路时,调节电阻402的阻值相对上一电阻变小,由此使电机302转速加快,下一电路类同。
为了符合用户坐在行李箱上时的使用习惯,脚踏板102应设置于其所处面板的左下角位置,即如图1所示位置。
为了实现脚踏板102的收纳功能,如图3所示,脚踏板102一端铰接于行李箱箱体107上,且行李箱箱体107上开设有容纳脚踏板102收缩的凹槽。凹槽的顶部设有手动锁止装置,用于在脚踏板102收缩回凹槽中时对其进行固定。手动锁止装置可采用插销、卡扣等元件,下面给出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如图4和5所示,手动锁止装置包括弹簧801、凸体802和凸台702,容纳脚踏板102收缩的凹槽上方还开设有一个带窗口的空腔。该空腔与凹槽之间连通,但窗口与凹槽之间不打通,两者之间保留着行李箱箱体的外壁,形成阻档结构,用于控制凸体802的行程。弹簧801一端支撑于该空腔的顶部,另一端支撑于凸台702上,凸台702侧壁固定有一个伸出所述窗口的凸体802。凸体802可在窗口中滑动,但无法脱离窗口,因此形成一个上限位置和下限位置。在凸体802滑动过程中,弹簧801需始终保持压紧状态。脚踏板102顶部开设有与凸台702相匹配的槽孔703,当凸体802被上拉至窗口的上限位置时,凸台702底部需脱离该槽孔703,脚踏板102能够从凹槽中脱离。当凸体802下方至窗口的下限位置时,凸台702底部需有至少一部分伸入脚踏板102顶部的槽孔703内,使脚踏板102被临时固定在凹槽中。
另外,为了方便电池的可拆卸式安装,如图6所示,电池101首先安装于抽拉装置上的电池槽504中,通过将电池槽整体插入和抽出空腔实现电池的拆装。抽拉装置与电极501的接触端分别设有左卡合件502和右卡合件503,用于使两者固定更加紧密。当然电池槽上需要设置相应的导体,连接电池101的正负极和电极501。抽拉装置两侧安装有滑动导轨,与容纳电池101的空腔相匹配,便于滑动。
当然,为了实现行李箱运行过程中的制动,还可以在前后轮上设置相应的制动组件或刹车片,也可以在控制电路中增设相应的控制按钮对制动过程进行控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