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加压灌装机构及其眉笔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2296发布日期:2018-11-09 20:3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灌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加压灌装机构及其眉笔灌装机。



背景技术:

眉笔的生产主要是通过灌注将液态笔芯物料从上往下灌注到眉笔的笔管中,现今市场上,很少有专门为生产眉笔而设计的眉笔笔芯灌注机器,从而眉笔笔芯灌注的工作通常由人工来完成,不仅如此,通常的灌注手法是将笔芯物料从上往下灌注到眉笔笔管中,这样使得笔芯物料仅仅靠重力作用来压实,不仅物料灌注不均匀,而且还容易产生气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人工灌注眉笔笔芯和笔芯物料仅仅靠重力作用来压实笔芯紧密度无法控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室用加压灌装机构及其眉笔灌装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实验室用加压灌装机构,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料桶及位于料桶底端的灌装嘴,所述料桶的底端开设有滑道、上出料孔及下出料孔,所述上出料孔及下出料孔分别位于滑道两侧,所述上出料孔的两端分别与容纳腔和滑道连通,所述下出料孔的两端分别与滑道和灌装嘴连通,所述滑道内滑动设置有具有抽料通道和注料通道的阀芯;

所述料桶的底端开设有与滑道连通的活塞腔,所述活塞腔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料桶的外侧设有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活塞沿活塞腔往复运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用于驱动阀芯沿滑道往复运动,当第二动力装置驱动阀芯移动至抽料通道与上出料孔连通时,抽料通道同时与活塞腔连通;当第二动力装置驱动阀芯移动至注料通道与下出料孔连通时,注料通道同时与活塞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料桶的外侧,所述第一气缸的伸出端与活塞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料桶的外侧,所述第二气缸的伸出端与阀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抽料通道及注料通道均呈L型。当然抽料通道及注料通道也可以做成其它形状,但L型易开通且效率高。

作为优选,所述上出料孔的轴线与下出料孔的轴线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料桶外侧设置有电热器。电热器对料体起到加热和保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实验室用眉笔灌装机,包括平台及位于平台上的笔芯模具,还包括加压灌装机构,所述料桶位于平台的上方,所述料桶底端的灌装嘴与笔芯模具相对设置,所述平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加压灌装机构相对笔芯模具靠拢或远离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气缸、连接板及若干推拉杆,所述料桶的底端固定有托板、所述第三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平台下方,所述第三气缸的伸出端朝下,所述连接板固定在第三气缸的伸出端上,所述托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推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杆与平台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灌装嘴上具有若干与下出料孔连通的灌装孔,所述笔芯模具上具有若干笔芯成型腔,所述笔芯成型腔与灌装孔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灌装孔靠近笔芯模具的一端均固定有密封圈。灌装孔下降到模具的表面通过密封圈与模具上的笔芯成型腔形成一个密封的型腔,密封圈起到密封作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用加压灌装机构及其眉笔灌装机可实现自动灌装,解决传统人工灌装眉笔笔芯的问题,节省人力,提高了效率。灌装时通过控制第一气缸的保压时间,解决了传统眉笔笔芯灌装后靠重力压实无法控制笔芯紧密度的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用加压灌装机构及其眉笔灌装机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用加压灌装机构及其眉笔灌装机的俯视图;

图中1、料桶,101、容纳腔,102、上出料孔,103、下出料孔,104、活塞腔,105、滑道,2、灌装嘴,201、灌装孔,3、阀芯,301、抽料通道,302、注料通道,4、第一气缸,401、活塞,5第二气缸,6、第三气缸,7、平台,8、笔芯模具,801、笔芯成型腔,9、连接板,10、推拉杆,11托板,12、密封圈,13、电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实验室用加压灌装机构,包括具有容纳腔101的料桶1及位于料桶1底端的灌装嘴2,所述料桶1的底端开设有滑道105、上出料孔102及下出料孔103,所述上出料孔102及下出料孔103分别位于滑道105两侧,所述上出料孔102的两端分别与容纳腔101和滑道105连通,所述下出料孔103的两端分别与滑道105和灌装嘴2连通,所述滑道105内滑动设置有具有抽料通道301和注料通道302的阀芯3,所述料桶1外侧设置有电热器13;所述料桶1的底端开设有与滑道105连通的活塞腔104,所述活塞腔104内滑动设置有活塞401,所述料桶1的外侧设有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活塞401沿活塞腔104往复运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用于驱动阀芯3沿滑道105往复运动,当第二动力装置驱动阀芯3移动至抽料通道301与上出料孔102连通时,抽料通道301同时与活塞腔104连通;当第二动力装置驱动阀芯3移动至注料通道302与下出料孔103连通时,注料通道302同时与活塞腔104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气缸4,所述第一气缸4的缸体固定在料桶1的外侧,所述第一气缸4的伸出端与活塞4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二气缸5,所述第二气缸5的缸体固定在料桶1的外侧,所述第二气缸5的伸出端与阀芯3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抽料通道301及注料通道302均呈L型。所述上出料孔102的轴线与下出料孔103的轴线重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实验室用眉笔灌装机,包括平台7及位于平台7上的笔芯模具8,还包括压灌装机构,所述料桶1位于平台7的上方,所述料桶1底端的灌装嘴2与笔芯模具8相对设置,所述平台7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加压灌装机构相对笔芯模具8靠拢或远离的驱动机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气缸6、连接板9及若干推拉杆10,所述料桶1的底端固定有托板11、所述第三气缸6的缸体固定在平台7下方,所述第三气缸6的伸出端朝下,所述连接板9固定在第三气缸6的伸出端上,所述托板11与连接板9之间通过推拉杆10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杆10与平台7滑动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灌装嘴2上具有若干与下出料孔103连通的灌装孔201,所述笔芯模具8上具有若干笔芯成型腔801,所述笔芯成型腔801与灌装孔201一一对应。所述灌装孔201靠近笔芯模具8的一端均固定有密封圈12。

工作原理如下:

先将料体加入料桶1的容纳腔101里面,料桶1通过电热器13对料体加热和保温。第二气缸5推动阀芯3使抽料通道301对准上出料孔102和活塞腔104,第一气缸4控制活塞401抽取定量料体,然后第二气缸5推动阀芯3隔断上出料孔102和下出料孔103。第三气缸6带动加压灌装机构下降,使灌装孔201下降到模具的表面通过密封圈12与模具上的笔芯成型腔801形成一个密封的型腔,然后第二气缸5推动阀芯3使注料通道302对准下出料孔103和活塞腔104,第一气缸4控制活塞401将料体注入,同时第一气缸4控制保持压力的时间来控制笔芯的紧密度。

达到设定保压时间后,第三气缸6带动加压灌装机构上升,灌装嘴2与笔芯模具8分离,将灌好的笔芯冷却好后,将笔芯从模具中取出,装入容器内即完成灌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