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车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0606发布日期:2018-08-03 22:5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安全帽;更特别言之,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脚踏车安全帽。



背景技术:

安全帽已被视为保护配戴者头部的重要装备。于若干特定的交通工具,例如摩托车、脚踏车或赛车中,无论于一般或竞赛的使用情境,安全帽已是不可或缺的装备。

现已投入大量精力于研究头部损伤及脚踏车骑乘间的关联性,并已致力于发展于配戴者头部遭受撞击时可提供更佳安全性的安全帽。

并且,于现今对于安全帽的功能性已产生多样的需求。现代的脚踏车安全帽除必须提供于配戴者头部免于严重损伤的充足的保护效果外,更甚者,对安全帽更具重量轻及符合空气动力学要求。此外,对于安全帽的配戴舒适性亦有所需求。上述所有功能必须足以整合于单一安全帽,方可满足现代安全帽的标准。

缘此,仍急需发展能高度整合安全性、配戴舒适性、散热性及空气动力学功能于一体的脚踏车安全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新颖的脚踏车安全帽,其具有流线型空气动力学结构、重量轻及大量充足的冷却气流流经配戴者头部及脚踏车安全帽内部。

于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脚踏车安全帽,得以确保于脚踏车安全帽的本体及配戴者头部间的最小移动量,以便提供充分的保护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于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安全帽包含一种脚踏车安全帽,其包含一本体、多个气流入口以及多个气流出口。本体包含一前部、一上部、一后部及一内部。上部包含一封闭表面,至少二窝状结构形成于封闭表面上以提供空气动力学效果。多个气流入口形成于前部。多个气流出口形成于后部。其中内部包含多个肋条,该些肋条设置于对应气流入口及气流出口位置,并于其内定义多个气流通道。一气流由气流入口进入本体、流经这些气流通道、由气流出口离开本体,借以使气流完整通过本体。

上述脚踏车安全帽中,各气流入口及各气流出口各自包含至少一渐扩开口以使气流通过。若干气流入口及若干气流出口包含支撑杆。此外,气流入口的若干渐扩开口及气流出口的若干渐扩开口是相互对应地设置。

上述脚踏车安全帽中,这些窝状结构是自封闭表面的中部两侧延伸至封闭表面的后部两侧。内部包含凹陷空间供使用者头部配戴。各肋条是被分隔地设置,且各肋条是分别对应这些气流入口及这些气流出口而连接于前部及后部之间。

上述脚踏车安全帽中,后部包含自封闭表面截断的部分。

上述的脚踏车安全帽还包含一颏带固定件,其是设置于本体两侧。

附图说明

图1是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脚踏车安全帽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绘示图1中的脚踏车安全帽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绘示图1中的脚踏车安全帽的侧视图;

图4是绘示图1中的脚踏车安全帽的上视图;

图5是绘示图1中的脚踏车安全帽的底视图;

图6是绘示图5中的脚踏车安全帽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绘示图1中的脚踏车安全帽的后视图;

图8是绘示图1中的脚踏车安全帽的剖视图;

图9是绘示图1中的脚踏车安全帽的颏带固定件;以及

图10是绘示于图1中的脚踏车安全帽中,气流流经前部的渐扩开口及后部的渐扩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一较佳实施例请参照图1至图8。图1是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脚踏车安全帽100结构示意图;图2是绘示图1中的脚踏车安全帽10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绘示图1中的脚踏车安全帽100的侧视图;图4是绘示图1中的脚踏车安全帽100的上视图;图5是绘示图1中的脚踏车安全帽100的底视图;图6是绘示图5中的脚踏车安全帽10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绘示图1中的脚踏车安全帽100的后视图;图8是绘示图1中的脚踏车安全帽100的剖视图。

脚踏车安全帽100包含一本体110、多个气流入口120及多个气流出口130。本体110包含一前部110a、一上部110b、一后部110c及一内部110d。上部110b包含一封闭表面(指上部110b最外侧面,不另编号)。至少二窝状结构180形成于封闭表面上以提供空气动力学效果。借此,可于脚踏车骑乘时提供较好的稳定性及大幅降低风阻。

本体110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制,可选用一般聚合物如PETG或其他热固性聚合物。

气流入口120形成于前部110a,而气流出口130形成于后部110c。

气流可流经本体110以提供气冷却效果。换而言之,气流是从气流入口120进入本体110,以及从气流出口130离开本体110。

为使气流通过,气流入口120及气流出口130各包含至少一渐扩开口121、131。应注意渐扩开口121、131数量可基于不同空气动力学考量而改变。于一实施例中,渐扩开口121、131是可通过于气流入口120及气流出口130间的支撑杆140、141所间隔而成。

请参照图7及图8。若干气流入口120的渐扩开口121及若干气流出口130的渐扩开口131是被设置互相对应。通过渐扩开口121、131的配置,得以令气流由气流入口120进入而由气流出口130离开,得以令气流被环绕广布于脚踏车安全帽100内部。

于图1~图4中,可见上部110b为封闭,亦即,上部110b包含封闭表面。借此,脚踏车安全帽100强度可进一步增强以便提供更好保护效果。

请参照图5及图6。内部110d包含凹陷空间以供使用者头部配戴。内部110d包含多个肋条151,各肋条151被间隔地设置而于各肋条151间形成间隙161。间隙161提供充足气流通道以增强气冷却效果。更详细言之,肋条151是被设置对应这些气流入口120及气流出口130位置且于其内定义气流通道。借此,请一并参照图8,气流由这些气流入口120进入该本体110、流经这些气流通道、由这些气流出口130离开本体110。再者,各肋条151是连接于前部110a及后部110c之间,兼可增强脚踏车安全帽100结构以便对配戴者头部提供良好保护效果。肋条151的配置亦提供舒适的配戴方式,兼可减轻脚踏车安全帽100重量。

更可一提的是,后部110c包含一自封闭表面截断的部分,其可提供对配戴者后头部更好的保护效果。

请参照图9及图10。图9是绘示图1中的脚踏车安全帽100的颏带固定件171;以及图10是绘示于图1中的脚踏车安全帽100中,气流L流经前部110a的渐扩开口121及后部110c的渐扩开口131。

于图9中,颏带固定件171设置于本体110两侧。通常一颏带(图未示)是用于紧固配戴者头部及脚踏车安全帽的内部110d。一般而言,颏带固定件171提供可任意调整颏带的配置方式。于一实施例中,颏带于配戴者头部两侧的耳部前方及下方通过本体110,并结合于耳部下方且环绕过配戴者颏部。

于图10中,显示气流L的途径。气流L流经前部110a的气流入口120的渐扩开口121而触及配戴者头前部。接着,气流L通过配戴者头部上方及侧面,进而提供了广区域且环绕配戴者头部的气流分布。接着,气流L由后部110c的气流出口130的渐扩开口131离开。借此,气流L可提供充足的气冷却效果,有助于骑乘时的散热。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