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架及其适用的脚踏车、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49726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架及其适用的脚踏车、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架及其适用的脚踏车、电动车。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电动车架基本都由铝、铁、钢管通过夹治具方式焊接而成,为了达到一定的支撑强度,都要做成封闭三角形或三角形变型衍生形状,妨碍车体中间空间的组合利用与内部对象的取出。且车架都需要一定的弯管模具与焊接夹治具、一个车架对应一种规格的车型与电池容量,相邻车型的车架不能共享,造成投入成本高。车架需要一套固定的焊接检治具来检验尺寸,如果车型持续改进,则弯管模具与焊接夹治具都面临报废的风险,不利于工艺性持续改进。

【发明内容】

[0003]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架,通过结构改进,适用于多种车型,便于扩展和组装,或维护性强,同时提供了包含该电动车架的脚踏车、电动车。
[0004]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电动车架,设置在车头和车座之间,包括用于与车头支撑杆连接的车头套、用于与车座连接的车座固定托架以及封闭环、设置在封闭环两侧的防护板;所述封闭环由至少两段内框板通过首尾连接组成,所述防护板高出所述封闭环与所述封闭环顶面形成开放凹槽,所述车头套设置在开放凹槽一端与所述防护板、封闭环均相连,所述车座固定托架设置在开放凹槽另一端与所述防护板相连,所述防护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与所述封闭环的内部空间连通。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防护板和封闭环组成的内部空间用于固定安放多种规格的可充电电池,这样采用同一个车架可以灵活的衍生出多个规格的车型,防护板高出封闭环部分与封闭环组成的开放凹槽可用于放置便携物品。且车架可扩展性强,利用车架上预留空间可以增加其它装置结构;通孔可以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也可用于拆卸车架后的提手。
[0005]所述封闭环的内框板通过螺帽和螺钉相连,所述防护板与所述封闭环通过螺帽和螺钉相连,所述车头套与所述防护板、封闭环之间通过螺帽和螺钉相连,所述车座固定托架与所述防护板之间通过螺帽和螺钉相连。所述封闭环通过切削加工和折边弯曲形成,所述防护板通过切削加工形成,所述车头套通过数控加工形成,所述车座固定托架通过数控加工形成。通过切削加工、折边弯曲与数控精加工所得部件精度很高,部件之间通过螺帽和螺钉相连,可以脱离模具和夹治具而直接连接,节约模具开模成本,且适用性强,能够适应电动车架工艺的改进;且具有组装方便、连接坚固,可调节程度高的优点。
[0006]为了更好地适用于脚踏车,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封闭环由三段内框板组成,其中两段内框板呈“L”型、首尾相连形成方形内框,第三内框板的头部与所述车头套相连、主体在所述车座固定托架处二次折弯、尾部延伸至方形内框的车尾方向侧边;所述防护板包括脊柱板和架板,脊柱板结构与第三内框板相适配并高出第三内框板形成所述开放凹槽、高出部分设有通孔,所述架板与方形内框相适配、架板上设有通孔,架板上突出三块连接板与脊柱板的头部、中部、尾部分别相连,相邻连接板之间与脊柱板形成通孔。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中轴内框架和后连杆组件,中轴内框架设置在两侧脊柱板尾部之间并与所述脊柱板、第三内框板均相连;后连杆组件为两个、与两侧脊柱板分别相连,每个后连杆组件包括两个连杆和主体,在上设置的连杆与所述脊柱板的中部相连、在下设置的连杆与所述脊柱板的尾部相连,其中一个后连杆组件内侧设有后刹适配托架和碟刹垫圈,另一个后连杆组件内侧设有变速器勾爪。
[0008]为了更好地适用于电动车,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封闭环包括上内框板、中内框板、下内框板、前内框板和后内框板,上内框板、后内框板、下内框板、前内框板首尾依次相连形成封闭框架,中内框板一端与前内框板中部相边、另一端设置在上内框板和后内框板之间将封闭框架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防护板与封闭框架相适配并高出上内框板形成所述开放凹槽,所述防护板上设有至少三个通孔与所述开放凹槽、上封闭框架、下封闭框架分别连通。所述车座固定托架包括主体、支撑侧板、连接主板和底板,连接主板与两防护板的内壁同时相连、支撑侧板与两防护板的外壁同时相连,主体与车座相适配,底板与支撑侧板内侧壁相连。
[0009]所述车头套、车座固定托架、封闭环、防护板均采用铝合金制成。
[0010]一种脚踏车,包括上述的电动车架。
[0011]—种电动车,包括上述的电动车架。
[001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
[0013]1、本发明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便于组装,易于安装,可维护性强,有效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
[0014]2、本发明通过螺帽和螺钉即可实现固定连接,无需特殊工具,即可直接安装使用;
[0015]3、本车架可扩展性强,适用于脚踏车、电动车等多种车型,利用车架上预留空间可以增加其它装置结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实施例1的主视图;
[0018]图3为图2的局部方面图;
[0019]图4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
[0020]图5为实施例1的侧视图;
[0021]图6为实施例1的立体图;
[0022]图7为实施例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如附图1至6所示的电动车架,应用于脚踏车,固定在脚踏车的车头和车座之间,包括用于与车头支撑杆连接的车头套3、用于与车座管连接的座管固定托架12、封闭环、设于封闭环两侧的防护板、与封闭环和防护板均相连的中轴内框架5以及分别与两侧防护板相连的后连杆组件;车架结构的高度为653.65mm、宽度为1044.17mm、封闭环的厚度为56mm、封闭环加上两侧的防护板为86mm,座管固定托架距车架结构底端的距离为563.98mm。车头套3呈双层中空型,每层的两侧壁设有方孔贯通、垂直方向开有圆孔供头管穿过,四角及中部均设有固定孔;车头套3中供车头支撑杆穿过的圆孔直径为50_、轴向与地面的夹角呈67.5度、轴向与封闭环的顶部夹角66.9度。封闭环包括第一内框板10、第二内框板11和第三内框板4,第一内框板10、第二内框板11均呈“L”型,两端对接形成方形内框;第三内框板4包括三段,一段为水平段、用于与脚踏车上管卡合相连,二段用于连接一段和三段,三段为倾斜段、用于与脚踏车座管卡合相连,第三内框板4两侧壁设有固定孔,主体呈三角栅格状、主体的头部设有与车头套3中部固定孔配合相连的头部固定孔、主体尾部设有与中轴内框架5相连的尾部固定孔。两侧的防护板彼此对称,一侧的防护板由第一脊柱板I和第一架板8组成,另一侧的防护板由第二脊柱板2和第二架板9组成。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结构与第三内框板4相适配并高出第三内框板4形成开放凹槽、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设有与第三内框板4侧壁固定孔配合相连的主体固定孔,高出部分包括头部、中部和尾部,两侧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的头部之间形成车头套3的固定区,两侧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的中部之间形成座管固定托架12的固定区,两侧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的尾部之间形成中轴内框架5的固定区。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的头部设有与车头套3四角固定孔配合相连的头部固定孔,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的中部设有与座管固定托架12配合相连的中部固定孔,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的尾部设有与中轴内框架5侧壁固定孔配合相连的尾部固定孔,尾部侧壁还设有供脚踏车中轴穿过的圆孔。第一架板8和第二架板9均包括主体板和连接板,主体板与方形内框相适配,主体板边角上设有与方形内框相连的主体板固定孔,在主体板的顶部两边角处彼此背向突出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固定孔,第一架板8的连接板穿过第一脊柱板1、第二架板9的连接板穿过第二脊柱板与第三内框板4 一段和二段的两侧分别相连,在主体的底部和侧壁突出有连接板,侧壁连接板上设有固定孔、两侧壁连接板分别穿过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与第三内框板4的三段相连。座管固定托架12包括主体和连接端,主体上沿水平方向开有贯穿的三角形孔、沿垂直方向开有供座管贯穿的圆形孔,连接端两侧壁上开有固定孔用于连接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的中部。中轴内框架5包括主体和侧壁,主体倾斜设置、主体上设有方孔以及与第三内框板4尾部配合相连的固定孔,方孔下方正对位于中轴内框架5侧壁之间的连杆挤压管7,中轴内框架5侧壁上设有供中轴穿过的圆孔6。两侧的第一、第二后连杆组件均包括主体和两个连杆,第一上连杆15和第二上连杆16 —端分别穿过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与座管固定托架12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第二后连杆组件主体的顶部相连,第一下连杆17和第二下连杆18 —端分别穿过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与中轴内框架5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第二后连杆组件主体的底部相连。第一后连杆组件内侧设有后刹适配托架14和碟刹垫圈20,第二后连杆组件内侧设有变速器勾爪13。
[0026]将第三内框板4与脚踏车的上管和座管卡合相连,在第三内框板4两侧设置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通过穿过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主体固定孔和第三内框板4侧壁固定孔的螺帽和螺钉固定。在两侧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的头部设置车头套3,通过穿过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头部固定孔和车头套3四角固定孔的螺帽和螺钉固定相连,车头套3的中部固定孔处压设在第三内框板4头部并通过穿过车头套3中部固定孔和第三内框板4头部固定孔的螺帽和螺钉固定相连。在两侧第一脊柱板I和第二脊柱板2的中部设置座管固定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