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0761发布日期:2018-07-24 20:0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行李箱,尤其涉及一种载人行李箱。



背景技术:

行李箱是人们外出旅行或商务出行携带行李物品的必备工具,现有的行李箱一般包括箱体和箱体上的伸缩拉杆,箱体底部还设有轮子,虽然现有技术中的行李箱可通过轮子实现移动,便于用户搬运,但需要使用者人工拖拽拉杆或直接推动箱体才能实现行李箱的移动,且仍需耗费一定的人力,移动效率较低,特别是在长途旅行或出差过程中,人工拖拽会增加疲劳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乘坐的载人行李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载人行李箱,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上的转向杆、电池及数个轮子,所述轮子包括至少一个动力轮,所述转向杆的顶端能够凸伸出箱体且转向杆的底端至少连接一个轮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载人行李箱安装有转向杆,转向杆的顶端能够凸伸出箱体,方便于使用者操控。转向杆的底端连接有配合转向杆转向的轮子,使用者跨骑于箱体上转动转向杆使得该轮子同向转动。电池可以给动力轮提供工作电力,使得动力轮带动载人行李箱移动,相较于使用者通过拉杆拖动或推动行李箱的方式,该载人行李箱可以节省使用者的体力,并提高了使用者的乘坐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转向杆的底端连接的轮子为动力轮。

优选的,所述箱体包括第一端壁、与第一端壁相对的第二端壁、第三端壁、与第三端壁相对的第四端壁,第一端壁、第三端壁、第二端壁、第四端壁首尾连接,所述转向杆靠近第三端壁设置且转向杆的顶端凸伸出第一端壁,所述动力轮凸伸出第二端壁,第一端壁的长度大于第三端壁。

优选的,所述数个轮子包括凸伸出第二端壁的从动轮或/和凸伸出第四端壁的滚动轮,且所述从动轮或滚动轮中包括仅能够沿载人行李箱前进或后退方向上转动运行的定向轮。该定向轮之所以定向是指仅能在载人行李箱前进或后退的方向运行,不能在载人行李箱前进方向定向的左右方向上滚动运行,有效增加了载人行李箱载人移动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能够凸伸出第三端壁的拉杆。

优选的,所述动力轮与转向杆之间设置有处于拉伸状态的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转向杆的顶端安装有调速器。

优选的,所述调速器为电位器或霍尔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转向杆为折叠杆或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箱体上设有支撑用户脚部的踏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载人行李箱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载人行李箱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转向杆与箱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转向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向的剖面图;

图6为图5中b向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载人行李箱使用拉杆移动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类似词语仅用于简化文字描述以区别于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特定的次序间的先后关系。

参阅图1,一种载人行李箱,包括箱体1、安装于箱体1上的转向杆2、安装于箱体1内部的电池及数个轮子。箱体1呈长方体。数个轮子设置于箱体1的底端面和侧端面。箱体上趋近于地面的端面为底端面。底端面的轮子并呈前后方向设置。例如:前后各一个轮子,或者前后各两个轮子,或者前后共三轮,根据设计需要其中一个或两个为动力轮31。本实施例中,箱体1前侧设有一个动力轮31,后侧设有两个从动轮32,三轮呈三角设置关系,两从动轮32从动于动力轮31移动。转向杆2竖向设置并贯穿于箱体1,并靠近于箱体1的前端面。转向杆2的顶端能够凸伸出箱体1,方便于使用者操控。转向杆2的底端连接有一个轮子,使用者转动转向杆2时,该轮子同向转动。本实施例中,转向杆2的底端连接的轮子为动力轮31。该动力轮31采用为轮毂电机车轮,电池电连接于轮毂电机车轮并提供工作电力。该动力轮31不仅可以实现载人行李箱的转向,还可以提供载人行李箱的移动动力。相较于使用者通过拉杆拖动或推动行李箱移动的方式,该载人行李箱可以节省使用者的体力。使用者跨骑于箱体1上,通过操控转向杆2,以及动力轮31的转动,可以使得载人行李箱移动并根据转向杆2的转动方向而相应转向。提高了使用者的乘坐舒适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从动轮32优选为定向轮,而不是万向轮,该定向轮之所以定向是指仅能在载人行李箱前进或后退的方向运行,不能在载人行李箱前进方向定向的左右方向上滚动运行,有效增加了载人行李箱载人移动时的稳定性。

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中,箱体1包括第一端壁11、与第一端壁11相对的第二端壁12、第三端壁13、与第三端壁13相对的第四端壁14、第五端壁15以及与第五端壁15相对的第六端壁16。其中,第一端壁11和第二端壁12分别对应于箱体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第三端壁13和第四端壁14分别对应于箱体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第五端壁15和第六端壁16分别对应于箱体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各个端壁的四个边缘分别连接其他四个相应的端壁,各个端壁共同拼合呈长方体的箱体1。第一端壁11、第三端壁13、第二端壁12、第四端壁14首尾连接,构成用以承载使用者重量的框体。第五端壁15和第六端壁16连接于该框体的左侧和右侧,构成放置物品的中空腔体。转向杆2靠近第三端壁13设置且转向杆2的顶端凸伸出第一端壁11。动力轮31凸伸出第二端壁12,两从动轮32亦凸伸出第二端壁12并安装于第二端壁12上。使用者跨骑于箱体1并坐立于第一端壁11上方操控载人行李箱运行时,箱体1的第三端壁13和第四端壁14竖向放置,第一端壁11水平放置,第一端壁11的长度大于第三端壁13的长度,可以在增加箱体1储物空间的基础上能够降低使用者的重心,提高使用者乘坐载人行李箱的安全性。第五端壁15和第六端壁16分别设有支撑使用者脚部的左踏板和右踏板,可提高使用者乘坐时的舒适性。

参阅图3至图5,本实施例中,转向杆2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端壁11的第一杆体2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端壁12的第二杆体22、固定连接第一杆体21和第二杆体22的连接件23、可伸缩地连接于第一杆体21的第三杆体24、固定连接于第三杆体24的操控把手25。第二杆体22可伸缩地连接有轮叉26,轮叉26通过轮轴安装有动力轮31。操控把手25位于第三杆体24的顶端。操控把手25上安装有调速器251,该调速器251信号连接于动力轮31,并用以调节动力轮31的转动速度。调速器251为电位器或霍尔传感器。连接件23的中间设置有挡块231,其一端套接于第一杆体21的外周,另一端套接于第二杆体22的外周。挡块231可以限制第一杆体21和第二杆体22的相对位置,并防止第一杆体21和第二杆体22相对移动。第三端壁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筒27,该套筒27的固定位置对应于转向杆2的第二杆体22的安装位置。第二杆体22贯穿于套筒27并通过轴承连接于该套筒27,转向杆2可转动地连接于该套筒27。套筒27通过轴承可以限制第二杆体22的安装位置,进而通过连接件23限制第一杆体21的安装位置。

第一杆体21为中空管体,其内缘的横截面为非圆形。第三杆体24贯穿于第一杆体21,其横截面匹配于第一杆体21的横截面。即第三杆体24可以沿第一杆体21的长度方向滑动,而不能相对于第一杆体21转动。第三杆体24可凸伸出第一杆体21外部,亦可收缩入第一杆体21内部,并能和第一杆体21一起转动。操控把手25上设有一按压件252,按动该按压件252可使得第三杆体24相对第一杆体21滑动。当然,第三杆体24亦可以折叠于第一杆体21,并通过折叠件固定安装第一杆体21和第三杆体24。使用者转动操控把手25时,第三杆体24跟随操控把手25转动;同时,第三杆体24带动第一杆体21一起转动。第二杆体22因与第一杆体21通过连接件23固定连接,所以使用者转动操控把手25时,第二杆体22亦能作同向转动。第二杆体22套接有套筒27,转向杆2可相对于套筒27转动。

第二杆体22为中空管体,其外缘的横截面为圆形,有利于安装轴承并相对于套筒27转动。第二杆体22的内缘的横截面为非圆形,轮叉26的固定端261伸入于第二杆体22的中空管体中,且其固定端261的横截面匹配于第二杆体22的内缘横截面。即轮叉26的固定端可以沿第二杆体22的长度方向滑动,而不能相对于第二杆体22转动。第二杆体22跟随第一杆体21同向转动时,轮叉26亦作同向转动,即使用者转动操控把手25时,轮叉26相对于操控把手25作同向转动,可以使得动力轮31转向。

第一端壁11和第三端壁13的内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件17,第一固定件17开设有圆孔。该圆孔的位置对应于第一端壁11,第一杆体21贯穿于该圆孔。第一杆体21的外缘的横截面为非圆形,第一杆体21与第一固定件17的圆孔之间连接有填充块171。该填充块171的外缘匹配于第一固定件17的圆孔,填充块171的内缘匹配于第一杆体21的外缘。该填充块171用以填充第一杆体21与第一固定件17的圆孔之间的间隔部分,并使得第一杆体21更好的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件17。第一固定件17上安装有圆环挡板172,可以防止填充块171脱离于圆孔。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杆体21的外缘的横截面亦可以设置为圆形,并匹配于第一固定件17的圆孔。

第二端壁12和第三端壁13的内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件18,第二固定件18开设有圆孔。该圆孔的位置对应于第二端壁12,第二杆体22贯穿于该圆孔,并可相对该圆孔转动。套筒27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件18,并对应于第三端壁13。

参阅图6,第二杆体22的中空部分设有一弹性件221,该弹性件221处于拉伸状态。具体的,第二杆体22的中空部分设有用以安装弹性件221的固定板222,该固定板222相对于轮叉26的固定端261设置,并位于轮叉的固定端261的上方。弹性件221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222,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轮叉26的固定端261。弹性件221可以防止轮叉26脱离于第二杆体22。轮叉26通过弹性件221可伸缩地连接于第二杆体22。处于拉伸状态的弹性件221使得轮叉26向箱体1外部移动,并使得动力轮31保持与地面接触的状态。动力轮31与地面接触时可以与地面产生摩擦力,推动载人行李箱移动,从动轮32从动于动力轮31。该动力轮31保持与地面接触时,亦能有利于使用者通过操控把手25操控载人行李箱的转动方向。当然,载人行李箱移动于凹凸不平的地面时,地面对动力轮31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得动力轮31向第二杆体22的固定板方向移动,弹性件221的拉伸力可以抵消该反作用力,仍能使得动力轮31保持与地面的接触状态。弹性件221可以为气压弹簧、压缩弹簧或弹性橡胶。

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的载人行李箱还包括安装于箱体1上的拉杆4以及配合拉杆4移动箱体时用以支撑箱体1的滚动轮5。滚动轮5凸伸出第四端壁14并安装于第四端壁14上。滚动轮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滚动轮分别安装于第四端壁14的四角处。滚动轮采用为万向轮。当然,滚动轮5的数量亦可以为两个,并配合有支撑件共同支撑载人行李箱。拉杆4安装于第五端壁15上,并向第三端壁13方向延伸,拉杆能够凸伸出第三端壁13。拉杆4为多级可伸缩拉杆,并提供足够的拉伸长度,方便于使用者拖动或推动箱体1移动。此时,载人行李箱可作为普通行李箱使用。当然,拉杆4亦可以安装于箱体1上除第五端壁15的其他端壁上,滚动轮5安装于在拉杆移动箱体1时趋近于地面的端壁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滚动轮5优选为定向轮,而不是万向轮,该定向轮之所以定向是指仅能在载人行李箱前进或后退的方向运行,不能在载人行李箱前进方向定向的左右方向上滚动运行,有效增加了载人行李箱载人移动时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