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后病员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4457发布日期:2018-12-21 19:10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射频消融术后病员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术后病员裤,尤其涉及一种射频消融术后病员裤;属于医疗器材。



背景技术:

心脏射频消融术(catheterradiofrequency ablation)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

传统的病员裤多为整体式结构,股动脉穿刺处需加压包扎。普通的病员裤不仅穿脱不便,而且容易对伤口包扎处形成摩擦,影响患者术后舒适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另外,在医生查看伤口或换药过程中,需要完全暴露股动脉处伤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隐私。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开发一种射频消融术后病员裤,以方便患者术后治疗护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穿着舒适,方便患者术后治疗护理的射频消融术后病员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带有两条裤管的裤子本体;两条裤管的内侧靠近裤裆的位置设有开口,各开口处缝制有拉链;在各裤管的内表面对应于拉链的位置缝制有可将该拉链遮挡覆盖的隔离搭片,该隔离搭片面对拉链的那一面缝制有而第一粘接贴,在裤管的内表面靠近拉链的位置缝制有与第一粘接贴相适配的第一粘接贴附件。

在隔离搭片面对拉链的那一面缝制有口袋,该口袋中装有加压袋;裤管的内表面缝制有束紧搭片,该束紧搭片面对肉体的那一面缝制有第二粘接贴,裤管的内表面缝制有与第二粘接贴相适配的第二粘接贴附件;第一粘接贴与第二粘接贴可相互粘接。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两条裤管内侧设置开口、并缝制拉链,因此方便医务人员对股动脉处的伤口进行治疗护理;有效克服了传统病员裤穿脱麻烦、动作幅度大,操作过程容易碰触伤口、增加患者痛苦等诸多缺陷;同时还能避免患者受凉、保护患者隐私。由于在隔离搭片的外表面增加了可容纳加压袋的口袋,因此方便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加压袋压迫止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二粘接贴1、紧搭片2、第二粘接贴附件3、隔离搭片4、裤管5、第一粘接贴附件6、束拉链7、口袋8、第一粘接贴9、加压袋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裤子本体具有两条裤管5,在两条裤管5的内侧靠近裤裆的位置设置开口(图中未示出),各开口处缝制有拉链7。为了穿着舒适,同时也为了避免拉链7触碰伤口,在各裤管5的内表面对应于拉链7的位置缝制有隔离搭片4。为了避免该隔离搭片折叠、卷曲、移位,并能有效遮挡覆盖拉链7;在隔离搭片4的外表面的周边(面对拉链的那一面)缝制有第一粘接贴9(如公贴);相应地,在裤管5内表面靠近拉链7的位置缝制有与第一粘接贴9相适配的第一粘接贴附件6(如母贴)。

为了便于采用加压袋10(如盐袋)压迫伤口止血,在隔离搭片4外表面(面对拉链的那一面)缝制有口袋8,该口袋中装有加压袋10。

为了保证加压袋10能够对伤口施压,裤管5的内表面缝制有束紧搭片2。该束紧搭片的内表面(面对肉体的那一面)缝制有第二粘接贴1(如母贴),相应地,裤管7的内表面缝制有与第二粘接贴1相适配的第二粘接贴附件3(如公贴);第一粘接贴9与第二粘接贴1可相互粘接。

使用时,通过第一粘接贴9和第一粘接贴附件6将隔离搭片4固定在裤管5内表面,即可对拉链7进行有效阻隔、保护伤口。当医务人员需对伤口进行处理时,拉开拉链7、揭开隔离搭片4即可。当需要采取施压止血时,只需将加压袋10至于口袋8中,然后通过第一粘接贴9和第一粘接贴附件6将隔离搭片4固定在裤管5内表面,拉上拉链7即可。若需进一步增加压力,只需将装有加压袋10的隔离搭片4顺时针绕过患者大腿内侧、将束紧搭片2逆时针绕过患者大腿外侧,然后通过第一粘接贴9、第二粘接贴1将隔离搭片4与束紧搭片2搭接连为一体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