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纳米伞布及超疏水纳米晴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2203发布日期:2020-04-10 15:44阅读:1182来源:国知局
超疏水纳米伞布及超疏水纳米晴雨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遮阳产品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疏水纳米伞布及包含该超疏水纳米伞布的超疏水纳米晴雨伞。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遮阳伞,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能够遮挡阳光,而且还要能够阻挡紫外线甚至有隔热降温的效果。目前,公知的伞布通常是采用棉或者化纤布等布才做布基层,布基层通常可以具有遮阳的效果,然后在布基层表面涂敷胶处理过可以遮阳及挡雨水。将伞布设置于伞架上,即可得到超疏水纳米晴雨伞。

但是现有超疏水纳米晴雨伞的伞布在雨天使用时其表面通常容易沾上水且不容易干,带入室内时,容易将室内环境弄湿,而且伞布上的水容易导致伞布使用寿命降低,还会加快伞架腐蚀。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疏水纳米伞布及包含该超疏水纳米伞布的超疏水纳米晴雨伞,该超疏水纳米伞布表面具有纳米疏水层,不容易附着水,因此在雨天使用伞布通常容易干,使用比较方便,且不会降低伞布使用寿命,具有超疏水纳米伞布的超疏水纳米晴雨伞具有较佳的防水遮阳效果,而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疏水纳米伞布,包括布基层及胶层,布基层上表面的任意点到基层下表面的垂直距离大于零;

还包括纳米疏水层,纳米疏水层固定于布基层的上表面,胶层固定于下表面;

纳米疏水层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60度,水在纳米疏水层的滚动角小于5度;

纳米疏水层采用荷叶原理,具有极优的疏水效果,因此超疏水纳米伞布即使在雨天或者水汽大的环境中使用,也很荣易干。

优选的,为了更好的达到防紫外线效果,胶层为黑胶层,纳米疏水层、布基层及胶层的厚度之比为:1:(3~10):(2~10)。

优选的,纳米疏水层的下部穿过布基层上表面嵌入布基层内,纳米疏水层的上部位于布基层上表面上,即纳米疏水层与布基层通过耦合方式固接,从而使得超疏水纳米伞布具有更高的耐磨性、抗压性等特点。

纳米疏水层为含氟纳米微球层或着碳纳米微球层,也可以为含氟纳米微球与碳纳米微球的混合层;

由于纳米疏水层为纳米球层,从而使得纳米疏水层表面形成有大量纳米球状凸起,从而增大与水接触的角度,并且使得水的滚动角度较小,使得水在纳米疏水层上成水珠状,进而使得水能快速地从纳米疏水层上滑走。

优选的,布基层的上表面设置有成阵列分布的凹坑,凹坑的孔径在100μm以下,凹坑的孔深在80μm以下,凹坑与纳米疏水层相互嵌合。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超疏水纳米晴雨伞,包括伞架及固定于伞架的伞布,伞布为上述任意实施例的超疏水纳米伞布。

优选的,伞架包括具备伸缩功能的伞柄及支撑杆;支撑杆在撑开及收缩状态之间变化;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能相对第一支撑部旋转;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夹角在大于0°且小于180°之间变化;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固定于伞柄,第二端部与第二支撑部连接;

第一支撑部也具有可弯折或者伸缩功能,当支撑杆为撑开状态时,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夹角可为大于90°且小于180°,且伞柄为伸长状态;

当支撑杆为收缩状时,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夹角可为大于0°且小于30°,且伞柄为缩短状态;

当支撑杆为撑开状态与收缩状态之间时,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夹角可为大于30°且小于120°,伞柄处于伸长与收缩状态之间;

由于伞柄及支撑杆可以伸缩,因此使得超疏水纳米晴雨伞可以很方便携带。

优选的,伞布包括第一遮挡部及与第一遮挡部固接的第二遮挡部,第一遮挡部覆盖于第一支撑部,第二遮挡部覆盖于第二支撑部。

优选的,支撑杆在撑开状态下时,第一遮挡部及第二遮挡部分别展开于一个平面上,第一遮挡部与第二遮挡部展开的平面之间的外夹角角度大于或等于180°且小于或等于270°;

优选地,在支撑杆在撑开状态下,第一遮挡部与第二遮挡部展开的平面之间的外夹角角度大于或等于°且小于或等于240°;

由于第一遮挡部与第二遮挡部撑开位于不同的平面,因此可以通过第二遮挡部将第一遮挡部上的雨水导向于雨伞遮挡的范围之外;使得通过第一遮挡部与第二遮挡布配合,可有效的防止雨水从侧面进入雨伞遮挡的范围;雨伞遮挡的范围为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伞布为起点投影于地面时所覆盖的立体空间;

支撑杆的数量若干,各支撑杆以伞柄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伞布的胶层朝向伞柄。胶层主要用于防紫外线,通过将胶层朝向伞柄,因此超疏水纳米晴雨伞的胶层使用的胶膜覆膜涂层采用黏合方式涂覆在伞布背面,使得伞布更轻薄柔软,零透光使其防紫外线效果更佳,同时还可以减少胶层与水、风等外界因素的接触,从而可以提高胶层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胶层的防护效果;

伞布的纳米疏水层与胶层朝向相反;也就是说可通过纳米疏水层对布基层及胶层进行更好的保护;

伞架材料可为轻质合金材料和玻璃纤维。

优选的,还包括装饰部;伞柄的顶端设置有圆柱形的伞布扣,伞布扣外周侧有螺纹,装饰部的底部设置有螺孔,装饰部套接于伞布扣;

装饰部上部可根据需要更换成任意造型,如夜光珠,卡通;也可以取下装饰部而不影响超疏水纳米晴雨伞的挡雨或防紫外线功能。

优选的,伞布的下面设置有多个伞布套管,伞布套管的上部嵌入胶层,伞布套管的顶部与布基层连接;

多个伞布套管采用软质材料制作,如本实施例中的超疏水纳米伞布;多个伞布套管伸展开时为中空管状;

每个第一支撑部至少通过1个伞布套管与伞布联接,

给个第二支撑部至少通过1个伞布套管与伞布联接;

伞布套管作用为在超疏水纳米晴雨伞撑开或收拢时,限制支撑杆与伞布的的相对位置;

伞布套管比常规雨伞中用绳线绑扎伞布和伞骨架的方式更加牢固,且不影响支撑杆在雨伞撑开或者收缩时在伞布套管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超疏水纳米伞布以及使用该超疏水纳米伞布制作的超疏水纳米晴雨伞,超疏水纳米伞布包括布基层及胶层,布基层包括主体层、上表面及下表面,上表面任意点到下表面的垂直距离大于零;还包括纳米疏水层,纳米疏水层固定于布基层的上表面,胶层固定于下表面;纳米疏水层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60度,水在纳米疏水层的滚动角小于5度;纳米疏水层采用荷叶原理,具有极优的疏水效果,因此超疏水纳米伞布即使在雨天或者水汽大的环境中使用,也很荣易干;超疏水纳米晴雨伞的结构设计非常适合雨水导流,使雨水快速从伞面滑落,进一步提高雨伞的速干效果;另外,雨伞顶端的可拆卸可换装的装饰部给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雨伞的伞布套管设计使雨伞更加耐用,雨伞收起时更方便整理伞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超疏水纳米伞布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超疏水纳米伞布分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超疏水纳米晴雨伞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超疏水纳米晴雨伞的伞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超疏水纳米晴雨伞的装饰部与伞布扣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01-布基层;111-布基层上表面;121-布基层下表面;102-胶层;103-纳米疏水层;113-纳米疏水层下部;123-纳米疏水层上部;133-凹坑;200-伞架;201-手柄;211-支撑杆;221a-第一支撑部;221b-第二支撑部;230-伞布扣;240-装饰部;300-伞布;301-第一遮挡部;311-第二遮挡部;320-伞布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超疏水纳米伞布,包括布基层101及胶层102,布基层101上表面111的任意点到布基层101下表面121的垂直距离大于零;

还包括纳米疏水层103,纳米疏水层103固定于布基层101的上表面111,胶层102固定于下表面121;

纳米疏水层103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60度,水在纳米疏水层103的滚动角小于5度;

纳米疏水层103采用荷叶原理,具有极优的疏水效果,因此超疏水纳米伞布即使在雨天或者水汽大的环境中使用,也很荣易干。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达到防紫外线效果,胶层102为黑胶层,纳米疏水层103、布基层101及胶层102的厚度之比为:1:(3~10):(2~10)。

本实施例中,纳米疏水层103的下部113穿过布基层101上表面111嵌入布基层101内,纳米疏水层103的上部123位于布基层101上表面111上,即纳米疏水层103与布基层101通过耦合方式固接,从而使得超疏水纳米伞布具有更高的耐磨性、抗压性等特点。

纳米疏水层103为含氟纳米微球层或着碳纳米微球层,也可以为含氟纳米微球与碳纳米微球的混合层;

由于纳米疏水层103为纳米球层,从而使得纳米疏水层103表面形成有大量纳米球状凸起,从而增大与水接触的角度,并且使得水的滚动角度较小,使得水在纳米疏水层上成水珠状,进而使得水能快速地从纳米疏水层103上滑走。

本实施例中,布基层101的上表面设置有成阵列分布的凹坑133,凹坑133的孔径在100μm以下,凹坑133的孔深在80μm以下,凹坑133与纳米疏水层103相互嵌合。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超疏水纳米晴雨伞,包括伞架200及固定于伞架200的伞布300,伞布300为上述任意实施例的超疏水纳米伞布。

本实施例中,伞架200包括具备伸缩功能的伞柄201及支撑杆221;支撑杆221在撑开及收缩状态之间变化;支撑杆221包括第一支撑部221a及第二支撑部221b;第二支撑部221b能相对第一支撑部221a旋转;第一支撑部221a与第二支撑部221b之间的夹角在大于0°且小于180°之间变化;第一支撑部221a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固定于伞柄201,第二端部与第二支撑部221b连接;

第一支撑部221a也具有可弯折或者伸缩功能,当支撑杆221为撑开状态时,第一支撑部221a与第二支撑部221b之间的夹角可为大于90°且小于180°,且伞柄201为伸长状态;

当支撑杆221为收缩状时,第一支撑部221a与第二支撑部221b之间的夹角可为大于0°且小于30°,且伞柄201为缩短状态;

当支撑杆221为撑开状态与收缩状态之间时,第一支撑部221a与第二支撑部221b之间的夹角可为大于30°且小于120°,伞柄201处于伸长与收缩状态之间;

由于伞柄201及支撑杆221可以伸缩,因此使得超疏水纳米晴雨伞可以很方便携带。

本实施例中,伞布300包括第一遮挡部301及与第一遮挡部301固接的第二遮挡部311,第一遮挡部301覆盖于第一支撑部221a,第二遮挡部311覆盖于第二支撑部221b。

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21在撑开状态下时,第一遮挡部301及第二遮挡部311分别展开于一个平面上,第一遮挡部301与第二遮挡部311展开的平面之间的外夹角角度大于或等于180°且小于或等于270°;

优选地,在支撑杆221在撑开状态下,第一遮挡部301与第二遮挡部311展开的平面之间的外夹角角度大于或等于200°且小于或等于240°;

由于第一遮挡部301与第二遮挡部311撑开位于不同的平面,因此可以通过第二遮挡部311将第一遮挡部301上的雨水导向于雨伞遮挡的范围之外;使得通过第一遮挡部301与第二遮挡311布配合,可有效的防止雨水从侧面进入雨伞遮挡的范围;雨伞遮挡的范围为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伞布为起点投影于地面时所覆盖的立体空间;

支撑杆221的数量若干,各支撑杆221以伞柄201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伞布300的胶层102朝向伞柄。胶层102主要用于防紫外线,通过将胶层朝向伞柄,因此超疏水纳米晴雨伞的胶层102使用的胶膜覆膜涂层采用黏合方式涂覆在伞布300背面,使得伞布300更轻薄柔软,零透光使其防紫外线效果更佳,同时还可以减少胶层102与水、风等外界因素的接触,从而可以提高胶层102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胶层102的防护效果;

伞布300的纳米疏水层103与胶层102朝向相反;也就是说可通过纳米疏水层103对布基层101及胶层102进行更好的保护;

伞架200材料可为轻质合金材料和玻璃纤维。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装饰部240;伞柄的顶端设置有圆柱形的伞布扣230,伞布扣230外周侧有螺纹,装饰部的底部设置有螺孔,装饰部240套接于伞布扣230;

装饰部240上部可根据需要更换成任意造型,如夜光珠,卡通;也可以取下装饰部240而不影响超疏水纳米晴雨伞的挡雨或防紫外线功能。

本实施例中,伞布的下面设置有多个伞布套管320,伞布套管320的上部嵌入胶层102,伞布套管320的顶部与布基层101连接;

多个伞布套管320采用软质材料制作,如本实施例中的超疏水纳米伞布;多个伞布套管320伸展开时为中空管状;

每个第一支撑部221a至少通过1个伞布套管320与伞布联接,

给个第二支撑部221b至少通过1个伞布套管320与伞布联接;

伞布套管320作用为在超疏水纳米晴雨伞撑开或收拢时,限制支撑杆与伞布的的相对位置;

伞布套管320比常规雨伞中用绳线绑扎伞布和伞骨架的方式更加牢固,且不影响支撑杆在雨伞撑开或者收缩时在伞布套管320内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上下文另有特定清楚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元件和组件,数量既可以单个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多个的形式存在,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本实用新型中的步骤虽然用标号进行了排列,但并不用于限定步骤的先后次序,除非明确说明了步骤的次序或者某步骤的执行需要其他步骤作为基础,否则步骤的相对次序是可以调整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