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拉链用拉头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120801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0]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拉头产品中,特别是隐形拉链用拉头产品中。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应用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案的隐形拉链用拉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应用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案的隐形拉链用拉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应用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案的隐形拉链用拉头的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了能够标记L1特意去掉所述右翼部14 ;
[0034]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图3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6是图2中所示前导向柱翻转180°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7是应用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案的隐形拉链用拉头的俯视方向的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隐形拉链用拉头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9]如图1和图2所示,是应用本发明第一种技术方案的隐形拉链用拉头100的机构示意图,所述拉头100包括相互独立的拉头主体110和前导向柱3。
[0040]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拉头主体110包括底板1,以及左、右分置在所述底板1两侧的一对竖立壁即左竖立壁11和右竖立壁12,在一对所述竖立壁(11、12)的顶端分别设置有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的翼部(13、1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左竖立壁11和右竖立壁12之间的中央区域的后导向柱2,所述后导向柱2包括后导向部21以及设置在所述后导向部21顶端的后凸缘部22。所述后导向柱2与所述底板1 一体成型。为此,所述后导向柱2通过上述一体成型的结构而稳固地定位在所述底板1上,从而能够使所述后导向柱2上的后凸缘部22的侧壁220与一对所述翼部(13、14)的内侧壁(130、140)之间的间隙S1的大小,以及所述后凸缘部22与所述底板1之间的间距H1的大小都得到固化,这样,所述后导向柱2不会因为承受大的横向作用力或长期的使用而出现松动而影响链牙的滑行。
[0041]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前导向柱3包括前导向部31以及设置在所述前导向部31顶端的前凸缘部32。所述前导向柱3可拆卸地与所述后导向柱2拼合在一起后也定位到所述底板1上并位于所述左竖立壁11和右竖立壁12之间的中央区域。为此所述前导向柱3不仅独立于所述后导向柱2,还独立于所述底板1。为此,所述前导向柱3特别是所述前凸缘部32能够摆脱制造传统一体式拉头时模具制造所框定的制约而具有理想的外观尺寸,所述前凸缘部32可以满足以下的结构特征:从所述拉头100的纵向中心线CL到前凸缘部32的最外端的距离L2与从所6述纵向中心线CL到所述竖立壁(11、12)的出口端的内表面的距离L1的比L2/L1被设定为0.8或更大(即,L2/L1彡0.8)。
[0042]如图1所示,所述前导向部31与所述后导向部21拼合为所述导向部41,所述前凸缘部32与所述后凸缘部22拼合为所述凸缘部42。所述凸缘部42朝两边的所述竖立壁(11、12)方向横向延伸也沿从所述拉头100的进口端101向所述拉头100的出口端10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但其横向宽度在纵向方向上逐渐减少,所述凸缘部42的侧壁410与一对所述翼部(13、14)的内侧壁(130、140)共同构成Y字形的用于引导拉链布带的引导通道6。
[0043]其中,所述凸缘部42朝两边的所述竖立壁(11、12)方向横向延伸也沿从所述拉头100的进口端101向所述拉头100的出口端10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但其横向宽度在纵向方向上逐渐减少,实质上定义了所述凸缘部42的外形形状,所述凸缘部42具有两个延伸方向:第一个延伸方向,所述凸缘部42朝分别位于其左、右两边的所述竖立壁(13、14)所在方向横向延伸,为此所述凸缘部42具有横向宽度并且所述凸缘部42的横向宽度比所述导向柱40的横向宽度大;第二个延伸方向,所述凸缘部42沿从所述拉头100的进口端101向所述拉头100的出口端10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为此所述凸缘部42在纵向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另外,所述凸缘部42的横向宽度在纵向方向上逐渐减少,也就是说,所述凸缘部42的靠近所述拉头进口端101的前端部的横向宽度W1比靠近所述拉头出口端102的后端部的横向宽度W2大。综上所述,所述凸缘部42可以理解为孤立于一对所述竖立壁(11、12)之间的整体上大致呈三角型的孤岛。
[0044]如图2所示,在所述前凸缘部3的顶面部位设置有凹坑36。在所述后凸缘部22上还包括弧形钩臂23,所述弧形钩臂23的后端232固设在所述后凸缘部22的顶面部位上,而前端231顶压在所述凹坑36内。这样,所述钩臂23的所述前端231能够顶压在所述凹坑36的后侧面和底面上,从而从上、下和前、后两个方向上对所述前导向柱3进行定位,所述钩臂23成为定位所述前导向柱3的定位器。另外,所述钩臂23还可以用作定位所述拉头1的拉片(图中未画出)的拉鼻。其中,借助所述拉片能够拉动所述拉头100滑动,而为了拉动所述拉头100滑动,实质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实施方案,如图1和图3所示,在所述底板1上还设置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并能够结合拉片也能独立使用的环形拉耳15。
[0045]这样,所述前导向柱3依靠所述后导向柱2上的弧形钩臂23与所述后导向柱2前后拼合一起并得到稳固的定位,使所述前导向柱3不仅在横向方向上而且在上下方向都不容易出现松动,从而能够使所述前导向柱3上的前凸缘部32的侧壁320与一对所述翼部(13,14)的内侧壁(130、140)之间的间隙S2的大小得到了固化,同时还能够使所述前凸缘部32和所述底板1之间的间距H2的大小得到了固化。其次,由于所述前导向柱3与所述后导向柱2是前后拼合配置,分合拉链时,拉链给予所述导向柱4的作用力也主要是在纵向方向或者是前后方向,该作用力不会导致它们容易分离;另外,即使所述前导向柱3出现松动,由于其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相对比较短,为此所述前导向柱3即使在横向方向上出现偏摆也不会导致所述间隙距离S2的大小发生明显的变化。其次,由于所述前导向柱3可拆卸地与所述后导向柱2前后拼合一起,为此所述前导向柱3所承受来自于链牙在滑行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或顶压力时能够通过位于其后方的所述后导向柱2予以抵消,为此,独立的所述前导向柱3并没有类似专利200980161114.1中的所述拉头上板构件一样孤立于底板上,所述前导向柱3能够通过与所述后导向柱2前后拼合而得到所述后导向柱2强而有力的支撑。
[0046]而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所述前导向柱3和后导向柱2之间的结合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所述前凸缘部32的后端设置有一对纵向方向延伸的侧边凸起(33、34),在一对所述侧边凸起(33、34)之间形成中央空缺区域35,为此所述前凸缘部22的后端大致呈马鞍状。在所述后凸缘部22的前端设置有伸入到所述中央空缺区域35内的中央凸起24。这样,当所述后凸缘部22的中央凸起24伸入到所述中央空缺区域35内后,所述中央空缺区域35与所述中央凸起24之间的凹凸配合结构形成所述前凸缘部32和所述后凸缘部22之间的第一级凹凸定位结构,借助所述第一级凹凸定位结构能够减少或避免所述前凸缘部32在左右方向上的晃动。
[0047]进一步地,在所述中央空缺区域35的底壁上设置有小凸块38,在所述中央凸起24上设置有与所述小凸块38适配的小凹腔240。这样,所述小凸块38与所述小凹腔240之间的凹凸配合成为所述前凸缘部32和所述后凸缘部22之间的第二级凹凸定位结构,借助所述第二级凹凸定位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少或避免所述前凸缘部32在左右方向上的晃动。
[0048]进一步地,在所述侧边凸起(33、34)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上定位止口(330、340),而在所述中央凸起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下定位止口(241、242),这样,当所述后凸缘部22的中央凸起24伸入到所述中央空缺区域35内的同时,所述上定位止口(330、340)与所述下定位止口(241、242)也就结合一起,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