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卫生吸湿用品中的吸湿芯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23689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卫生吸湿用品中的吸湿芯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一次性卫生吸湿用品(比如衬裤垫,卫生巾和成人失禁用品)中的吸湿芯,卫生吸湿用品设计成并且适用于放在穿戴者的内裤的裆部,用来接收和容纳月经和其它阴道排泄物。
卫生吸湿用品用于收集和容纳阴道分泌物,尤其是月经间期的分泌物,经血,并且失禁时也可以是尿。为了提高舒适性,这种吸收体避免使用厚层的吸收材料。
现有技术中公知的卫生吸湿用品通常由吸收材料体构成,具有基本上为平面和伸长的形状,它由适于与使用者的身体接触的透液的上层以及与衬裤结合的不透液体的下层包起来。
透液的上层适于与使用者的骨盆区域接触,因此它由尽可能柔顺和不刺激的材料制成。根据现有技术的现状,这层可以是穿孔塑料薄膜,多孔或交联的海绵,一层带有天然纤维(木纤维或棉纤维),人工纤维(聚酯或聚丙烯),或者由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混合的织物或无纺布材料。为了使上层保持干燥,所述的上层可以是疏水性材料。
另一方面,所述的下面不渗透层具有防止吸收体中吸收和保存的液体透到使用者的衣服或皮肤上的功能,可供选择的是,由一聚乙烯薄层制成。所述的下层是透气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层要带有许多小孔,或者由不透液体的无纺布材料制成。
由吸收材料构成的吸湿主体基本上包括有两部分导流层和吸湿芯。所述的吸湿芯又包括包裹超吸湿材料的吸收薄片。
通常,在制造吸收薄片时使用的材料是公知的“气流成网”纸。这种纸由纤维素构成,结构为非导向纤维结构,从而使其具有很好的分布液体的性能。也有使用一些非纤维结构来代替“气流成网”纸。
超吸湿材料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通常是呈粉末状的吸湿颗粒。这些颗粒粘在吸收薄片上,它们具有吸收和保存在卫生吸湿用品的吸湿芯内的液体的功能。
用于制造吸湿芯的吸收薄片的材料是特别重要的,这样才能使吸收剂具有很好的吸收性能,因为吸收薄片必须能够吸收液体、分布液体并且把液体均匀地导流给超吸湿材料。
在文献EP0146190中描述了一种公知的材料,该材料所具备与以上所述相似的的特征,。这种材料有多层包裹超吸湿材料的吸收层,从而形成进行压花处理的结构。
在制造卫生吸湿用品中发现的问题是“气流成网”纸成本太高,导致最终的单个吸收体的成本增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卫生吸湿用品,在制造吸湿芯时利用“湿法铺絮”纸,它代替了目前用于制造所述吸湿芯的“气流成网”纸。这个目的通过一种卫生吸湿用品来实现,它包括有透过液体的上层,不透液体的下层,一导流层和一吸湿芯,吸湿芯又包括吸收薄片和粘着到薄片内表面上的超吸湿材料,所述薄片有弯曲到其内表面上的纵侧部,并且由湿法铺絮纸构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利用“湿法铺絮”纸代替“气流成网”纸来制造吸湿芯。这个目的通过提供一种吸湿芯,尤其是卫生吸湿用品的吸湿芯来实现,其中所述吸湿芯包括有吸收薄片和超吸湿材料,超吸湿材料粘着到薄片的内表面上,所述薄片有弯曲到其内表面上的纵侧部,,并且由湿法铺絮纸制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湿芯的制造方法,利用“湿法铺絮”纸代替制造所述吸湿芯常用的“气流成网”纸。这个目的通过一种吸湿芯,尤其是卫生吸湿用品的吸湿芯的制造方法可以实现,该吸湿用品包括透液体的上层和不透液体的下层,该方法包括在适用于制造吸湿芯的湿法铺絮纸上喷射粘着材料的步骤,以及在粘着材料上加上超吸湿材料,弯曲纸张从而形成所述的吸湿芯,以及对吸湿芯进行压花和穿孔的步骤。
本说明以权利要求结束,权利要求特别指明和清楚地声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相信从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中本发明将会更容易被理解,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图1是本发明的卫生吸湿用品的上表面的透视图。
图2图1所示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吸湿芯的下表面的透视图。
图4是制造图3所示的吸湿芯中所使用的压花的类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吸湿层的上部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吸湿层的放大图。
现有技术中已经公知,卫生吸湿用品由基本上为平面的吸湿材料主体5构成,吸湿材料主体由适于与使用者的骨盆区直接接触的透液上层2以及能够与衬裤(未示出)结合起来的不透液下层3包起来。
图中还可以看到柔性的侧翼4,它向侧面延伸成为上层2和下层3的伸出部分,或者向侧面延伸成为其中一层的伸出部分,或者侧翼仍旧与上层和下层分开,但是与吸湿用品1相连。每一个侧翼的下表面仍有一个粘附区(未示出),从而使其固定到使用者衬裤的裆部。在吸湿用品1的下层3的纵向的中心部分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个粘附区(也未示出)。
如图2所示,吸湿主体5(由虚线区域界定)由邻近吸湿芯8的导流层7构成,吸湿芯8又由吸收薄片9构成,吸收薄片的内表面由超吸湿材料10覆盖。
依据本发明,吸湿芯8的吸收薄片9采用“湿法铺絮”纸制做,取代普通卫生巾吸收体的“气流成网”纸。
现有技术中已知,“湿法铺絮”或“水铺絮”纸,甚至棉纸都是在透水滤网上粘着纤维素而制成的,通过挤压形成纸层,从而获得很细的吸收纸。
然而,由于“湿法铺絮”纸存在着一系列本发明将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利用“湿法铺絮”纸,对目前用于制做吸收薄片9的“气流成网”纸做简单的改变是不可能的。
例如,“湿法铺絮”纸在用于制造吸收薄片时发现的技术问题是由于这种纸由导向纤维构成这样的事实而导致的,导向纤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吸湿芯8吸收和分布液体,因此增加了吸湿芯8吸收液体的时间,也增大了所述芯8中饱和点出现的可能性。因此,在卫生巾吸收体中会发生渗漏。
在“湿法铺絮”纸中发现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制作工艺导致的纸表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渗透性,从而阻碍了其应用于制作吸收薄片9。“湿法铺絮”纸的另一个问题是这种材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硬度,导致吸收体1的使用者不舒适,因此没有适当的前处理,在卫生巾吸收体1中使用这种纸是不可取的。
因此,为了解决以上提到的使用“湿法铺絮”纸产生的问题,希望提供一种吸收体1的制造方法,对吸湿芯8预先进行压花和穿孔,从而使使用这种纸成为可行的。
如图3所示,吸收薄片9分成三部分中心部分A和两个外侧部B。中心部分A包括有大约为薄片9的宽度的1/2的纵向中心带。外侧部B由薄片9的纵向侧部形成。
要制造所希望的吸湿芯8,首先是在吸收薄片9的内表面喷射粘着剂。在吸收薄片9上喷射粘着剂的方法也是公知的利用热塑粘附材料的“热融喷雾”法。
优选地,喷在吸收薄片9的内表面上的粘着材料量是0.01g-1.00g/100cm2。更优选地为0.30g-0.40g/100cm2。在粘着层上加上一层现有技术已知的并且为粒状的超吸湿材料10,最好把超吸湿材料相对均匀地分布在粘着层上。
已经发现,对于产品来说,选择特殊的超吸收剂对于液体的控制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优选的超吸收剂的吸收性能的负荷(AUL)值至少为24ml盐水/克超吸收剂。AUL的测试方法已在1992年9月15日授权于Kellenberger的美国专利5147343中定义。高的AUL值降低了超吸收剂成为凝胶块的可能,尤其在具有湿法铺絮纸层压的结构中,其中有助于流体毛细分布的纤维材料量是有限的。在美国专利US5562646中(1996年10月8日授权于Goldman)公开了在这样一种结构中能够使超吸收剂很好地进行吸附的其它性能,它们涉及多孔性,抗压性以及盐液传导率。这些性能的数值相对较高时,即使不使用任何湿法铺絮材料也将会使超吸收剂层以所需要的速度收集和传送流体,从而具有上述性能。优选的数据是多孔性大于0.15,在0.7psi的限定压力下抗压性至少为23g/g,盐液传导率至少为30×10-7cm3sec/gr。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加上超吸收剂后,使吸收薄片9弯曲,从而使外侧部B接近中心部分A,覆盖住粘着到内表面上的超吸湿材料层10,从而使所述吸收薄片9把超吸湿材料层10保护起来。
优选地,吸收薄片9拆叠起来的剖面基本上为“C形”(见图3)。另一种实施例包括有“G形”剖面,或者可以假定具有基本上同效的不同剖面。从图3可以看出,由于粘着剂本身就使外侧部B接近中心部分A,所以当外侧部B弯曲时,外侧部B的端部相接触,两个侧部从一端到另一端就不用固定。
优选地,芯体8的吸收薄片9的外侧部相接触的那一表面正对着吸收体1的下部不透液层3的侧部。
在优选实施例中,吸收薄片9一弯曲,吸湿芯8就进行压花和穿孔操作。
对材料进行压花是公知技术,压花应用于形成平面,切割,或用于其它等效造型。这种技术增大了吸收薄片9的接触表面,从而提高了吸湿芯8的吸收能力。
利用两个压花辊进行压花,上面一个压花辊,下面一个压花辊,每一个辊的表面都带有浮雕花纹,浮雕花纹是由带有特殊格式的齿状物形成的。这种浮雕花纹可以转移到待压的材料上,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压花期间可以把花纹转移到吸湿芯8上。同样公知的是,在压花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量具叫深度限制器。这个量具表示的是一个辊的齿状物或浮雕花纹的末端边缘进入另一个辊的齿状物的末端边缘的多少。
在现有技术中,这种优选应用于吸湿芯中的压花技术是公知的,称为“边×中心边”(side*side entered)。从图4可以看出,在这种压花技术中,上面的辊所压的定界40位于下面的辊所压的三个定界41的中间。优选地,本发明使用的所述深度限制器在0.030-0.040英寸(0.762-1.016mm)范围内,最优选地为0.035英寸(0.889mm)。压花速度优选为30英尺/分钟(9.144米/分钟)。
如图5和图6所示,对吸湿芯8进行压花改变了吸收薄片9的表面。这使从所述的薄片9的表面突出的隆起E的标准一致。每一个隆起E基本上都为三角形剖面,其中一个侧面R有一个呈坡状的平缓隆起,而与侧面R正对着的侧面P的隆起更陡,从而形成一个基本上与薄片9的表面相垂直的墙。
以上所述的这种压花使吸湿芯8的表面S上出现了一定数目的洞H,因此除了具有更高的吸收速度以外,还能够使月经适当分布,即使制造芯8时使用“湿法铺絮”纸也能够使月经适当分布。
在墙P的底部与薄片9的表面接触的地方出现了所述的洞H,由于在这个区域中,薄片9的纸的表面压力增高,使纸纤维断裂,在材料中出现小的撕裂,从而出现所述的洞。
吸湿芯8内存在的超吸收剂颗粒10也导致所述洞的出现,原因是这些颗粒与吸收薄片9摩擦,从而在纸上产生洞。
优选地,对吸湿芯8进行压花从而产生墙P,墙P相对于卫生吸湿用品1的纵轴方向纵向设置。墙P的这种设置能够使月经更多地沿着吸湿芯8纵向扩散,由超吸湿材料10通过洞排走。
在洞的边缘的超吸湿材料10可以更好地吸收月经,原因是这种材料10与流体直接接触,从而可以更快地吸收流体。
在优选实施例中,吸湿芯8表面上的隆起按如下方式分布在上表面上每平方厘米大约有8-15个隆起,在其下表面有相同数目的隆起。更优选地,在上表面上每平方厘米大约有12个隆起,在其下表面也有12个隆起。
在优选实施例中,吸湿芯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每平方厘米大约有2-15个洞。更优选地,吸湿芯8的所述上层和下层每平方厘米大约有6个洞。
除了制造吸收体1的材料的成本经济以外,其它的优点得益于以上所述的制造方法。
如上所述,对吸湿芯8的吸收薄片9进行穿孔使超吸湿材料10部分地暴露出来,从而使由所述吸湿芯8吸收的液体直接由超吸湿材料10吸收,使上面的可渗透液体层2以及导流层7迅速干燥,使卫生吸湿用品1的使用者感觉更舒适。
除了由于穿孔而打破了这种材料的导向纤维,从而提高了“湿法铺絮”纸的柔性以外,对吸湿芯8进行穿孔改进了液体的吸收和分布,降低了吸收体1渗漏的可能性。
另外,穿孔打破了“湿法铺絮”纸表面上发现的不可渗透性,从而提供一种吸湿芯8,它的吸收液体的性能得以提高。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压花与穿孔结合起来,产生一种吸湿芯8,它与现有技术中的卫生吸湿用品相比,这种卫生吸湿用品稍微厚一些,从而使使用者感觉更安全。
上面已经对本发明的特殊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和说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显然可以做各种变化和修正。因.比本发明的范围之内的所有修正和变化都包括在权利要求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卫生吸湿用品,包括透过液体的上层;不透液体的下层;导流层;以及具有上部和下部的吸湿芯,所述吸湿芯还包括吸收薄片和粘着在薄片内表面上的超吸湿材料,所述薄片基本上由湿法铺絮纸制成,包括有两个正对着的纵向侧部,每一个所述纵向侧部都弯在内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吸湿芯被压花和穿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吸湿芯在其表面上包括有许多隆起,隆起的剖面基本为三角形,其中一侧隆起平缓,另一个相对侧隆起陡峭,隆起陡峭的一侧与吸湿芯的纵轴基本上平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体,其中在吸湿芯上部和下部,每平方厘米都包括有8-15个隆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吸湿芯的上部和下部每平方厘米都包括有2-15个穿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超吸湿材料的吸收性能负荷值为至少24ml盐水/克超吸湿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超吸湿材料的多孔性至少约为0.1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超吸湿材料在0.7psi的限定压力下抗压性至少为23g/g。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超吸湿材料的盐液传导率至少为30×10-7cm3sec/g。
10.一种用于卫生吸湿用品中的吸湿芯,所述芯有一上部和下部,它包括有吸收薄片和超吸湿材料,超吸湿材料粘着到薄片的内表面上,所述薄片基本上由湿法铺絮纸构成,并且包括有两个相对的纵向侧部,每一个所述的纵向侧部都弯曲到内表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湿芯,其中吸湿芯被进行压花和穿孔。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湿芯,其中吸湿芯在其表面上包括有许多隆起,隆起的剖面基本为三角形,其中一侧隆起平缓,另一个相对侧隆起陡峭,隆起陡峭的一侧与吸湿芯的纵轴基本上平行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湿芯,其中在吸湿芯上部和下部,每平方厘米都包括有8-15个隆起。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湿芯,其中吸湿芯的上部和下部每平方厘米都包括有2-15个穿孔。
15.一种制造用于卫生吸湿用品中的吸湿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湿法铺絮纸张上喷射粘着材料;在粘着材料上加上超吸湿材料;弯曲纸张,从而形成所述的吸湿芯;以及对吸湿芯进行压花和穿孔。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压花步骤在吸湿芯的表面上产生了许多隆起,隆起的剖面基本为三角形,其中一侧隆起平缓,另一个相对侧隆起陡峭,隆起陡峭的一侧与吸湿芯的纵轴基本上平行设置。
全文摘要
一种卫生吸湿用品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吸收体包括有含有湿法铺絮纸的吸收薄片。这种湿法铺絮纸利用粘着剂进行处理,将超吸湿材料覆盖住,并且将吸收体的吸湿芯折叠起来。
文档编号A61F13/15GK1337214SQ0111968
公开日2002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5日
发明者I·P·P·普罗格霍夫 申请人:约翰逊·约翰逊工商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