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500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尿管,它适于一般的导尿之用,尤其适用于前列腺引流和灌注治疗。
现有技术中的胶乳导尿管其结构如图1、图2所示,它属于三腔单囊结构,即其主要由膀胱囊20′、膀胱囊管腔11′、导尿管腔12′及膀胱冲洗管腔13′组成,并匹配设计有膀胱囊侧孔10′、膀胱囊管腔接管端5′、导尿管侧孔2′、导尿管接管端7′、膀胱冲洗管侧孔14′及膀胱冲洗管腔接管端8′,且在膀胱囊管腔接管端5′安装有调控阀门6′。使用时,经调控阀门6′由注射器注水或气体,使膀胱囊20′扩大呈球形,插入导尿管后再扩大膀胱囊20′防止导尿管滑出,当膀胱颈出血时,牵拉导尿管使膀胱囊20′压迫膀胱颈部而起到止血作用;经膀胱冲洗管腔13′可行膀胱冲洗和膀胱注药治疗;导尿管腔12′提供临床导尿,引流膀胱尿液。1′为前段,3′为膀胱囊壁,4′为导尿管壁,9′为膀胱囊腔。但由于导尿管在使用时心须留置在患者的体内,故对男性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存在前列腺液、精囊腺液和精液排泄不畅的弊端,可诱发男性生殖系感染;总之,现有的胶乳导尿管对前列腺疾病缺乏引流、灌注等诊断和治疗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既具有导尿的功能、又具有前列腺引流和灌注作用的多功能导尿管,以达到对前列腺、精囊腺疾病的诊断、引流及灌注治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该多功能导尿管包括膀胱囊、膀胱囊管腔及导尿管腔,并匹配设计有膀胱囊管腔侧孔、膀胱囊管接管端、导尿管侧孔及导尿管接管端,其结构特点是还设置有网囊、尿道球部囊及抽吸管腔、注射管腔、尿道球部囊管腔,网囊位于膀胱囊及尿道球部囊之间,网囊的外壁上分布有网孔,并在抽吸管腔、注射管腔及尿道球部囊管腔上分别匹配设置有抽吸管腔侧孔、抽吸管接管端、注射管腔侧孔、注射管接管端、尿道球部囊管腔侧孔及尿道球部囊管接管端。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尿道球部囊接管端设置调控阀门。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注射管接管端设置调控阀门。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网孔与抽吸管腔侧孔呈不完全错位。
本实用新型抽吸管腔上所设的抽吸管腔侧孔有数个。
本实用新型注射管腔上所设的注射管腔侧孔只有一个。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网孔有数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结构设计合理、新颖,功能多,治疗效果好;2、可用于前列腺、精囊腺疾病的诊断及药物灌注治疗,包括抽吸液性标本检验、注射造影剂显示前列腺、精囊腺和射精管及其病变;3、前列腺手术后,留置本实用新型,当尿道有溢尿时可经抽吸管腔引出后尿道尿液而解除尿道溢尿,并避免尿液向前列腺管内的逆流;当前列腺窝出血时,可经注射管腔注入止血剂而达到止血的效果;4、在引流膀胱尿液和注药膀胱治疗的同时,对前列腺、精囊腺起引流作用;5、适用范围广,既适用于男性患者,也适用于女性患者,对女性患者的尿道分泌液也有引流作用,且使用效果佳。


如下图1为现有技术中胶乳导尿管的主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胶乳导尿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未充盈时)。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盈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B-B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C-C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D-D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E-E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段内部结构主视示意图(未充盈时)。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盈时前端内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段内部结构侧视示意图(未充盈时)。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充盈时前段内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接管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接管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1-前端,2-导尿管侧孔,3-膀胱囊壁,4-导尿管壁,5-膀胱囊管接管端,6-调控阀门,7-导尿管接管端,9-膀胱囊腔,10-膀胱囊管腔侧孔,11-膀胱囊管腔,12-导尿管腔,15-网囊,16-尿道球部囊壁,17-抽吸管接管端,18-注射管接管端,19-尿道球部囊管接管端,20-膀胱囊,21-尿道球部囊,22-网孔,23-抽吸管腔,24-注射管腔,25-尿道球部囊腔,26-尿道球部囊管腔,27-膀胱囊腔隙,28-网囊腔隙,29-尿道球部囊腔隙,30-尿道球部囊管腔侧孔,31-抽吸管腔侧孔,32-注射管腔侧孔。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详述。
参见图3-图15,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膀胱囊20、网囊15、尿道球部囊21及膀胱囊管腔11、导尿管腔12、抽吸管腔23、注射管腔24和尿道球部囊管腔26组成,为五腔三囊结构。网囊15位于膀胱囊20及尿道球部囊21之间,在网囊15的外壁上分布有网孔22。在膀胱囊管腔11、导尿管腔12、抽吸管腔23、注射管腔24及尿道球部囊管腔26上分别匹配设置有膀胱囊管腔侧孔10、膀胱囊管接管端5、导尿管侧孔2、导尿管接管端7、抽吸管腔侧孔31、抽吸管接管端17、注射管腔侧孔32、注射管接管端18及尿道球部囊管腔侧孔30和尿道球部囊管接管端19。
本实用新型的前段1上设有两个导尿管侧孔2,其为导尿管腔12在膀胱腔上的开口,并直通导尿管接管端7,使用时接引流管(袋)。导尿管腔12起着引流膀胱尿液和膀胱内注药治疗的作用,在灌注治疗前列腺疾病的同时,导尿管腔12起引流尿液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膀胱囊腔9在导尿管近前段注水后呈球形扩大,其通过导尿管侧壁内的膀胱囊管腔11通往膀胱囊管接管端5。在留置导尿时,该膀胱囊腔9呈球形扩大,可防止导尿管滑出;膀胱囊颈部和后尿道出血时,导尿管适当牵拉固定起压迫止血的作用;在前列腺抽吸检验标本或注射药物治疗时,可封闭尿道内口而提高前列腺诊断的可靠性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网囊15外壁上分布有网孔22,由于网囊15内壁的隔离,避免抽吸时形成负压而使抽吸管腔侧孔31将后尿道粘膜吸附;网孔22与抽吸管腔侧孔31呈不完全错位,以利于后尿道分泌物的抽吸。
本实用新型的抽吸管腔23上所说的抽吸管腔侧孔31有数个,抽吸管腔23通向抽吸管接管端17,可接注射器。当采取前列腺液标本时,将膀胱囊20和尿道球部囊21扩展后封闭了后尿道,用注射器抽吸,随着后尿道负压的增加获得前列腺液标本,避免了污染的机会,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注射管腔24上所说的注射管腔侧孔32只有一个,注射管腔24通向注射管接管端18,可装调控阀门6接注射器。当抽吸管腔23采取前列腺液标本不足,可从注射管腔24注入少量生理盐水,经前列腺后尿道的冲洗而得到检验标本。在进行前列腺疾病的治疗时,由于抽吸管腔23的抽吸,后尿道及前列腺内存在一定的负压,此时将药物自注射管腔24灌注,药物容易弥散到前列腺体内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尿道球部囊腔25在网囊15远侧注水后呈长圆形,自导尿管另一侧壁内有尿道球部囊管腔26,通往尿道球部囊接管端19。对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膀胱囊腔9扩展后,再将尿道球部囊腔25扩展,形成封闭的后尿道,以提高前列腺检测的准确性和提高前列腺疾病的治疗效果。
使用时,患者自尿道外口插入本实用新型,先经膀胱囊管接管端5的调控阀门6注水25毫升,使膀胱囊腔9扩大至3.5厘米,以防引流管滑出,并适当牵拉导尿管,使膀胱囊20抵压尿道内口,再经尿道球部囊接管端19的调控阀门6缓慢注水3毫升,使尿道球部囊21扩张尿道球部在尿道膜部下方填塞而封闭后尿道。若诊断需要,还可经抽吸管腔23用5毫升注射器抽吸前列腺液作常规、细菌学、细胞学等检验标本,抽吸量不足,可通过直肠前列腺按摩增加前列腺排泄量;若为检测前列腺显影图像或治疗前列腺疾病,经抽吸管腔23抽吸后使后尿道和前列腺管持续负压;还可自注射器腔24注入造影剂或药物,使后尿道和前列腺管内随着负压而灌注造影剂或药物,以达到前列腺显影或治疗的目的。当检查或/和治疗达成后,松解抽吸管腔23,分别抽出尿道球部囊21内和膀胱囊20内的液体,最后拨出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导尿管,包括膀胱囊、膀胱囊管腔及导尿管腔,并匹配设计有膀胱囊管腔侧孔、膀胱囊管接管端、导尿管侧孔及导尿管接管端,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网囊(15)、尿道球部囊(21)及抽吸管腔(23)、注射管腔(24)、尿道球部囊管腔(26),网囊(15)位于膀胱囊(20)及尿道球部囊(21)之间,网囊(15)的外壁上分布有网孔(22),并在抽吸管腔(23)、注射管腔(24)及尿道球部囊管腔(26)上分别匹配设置有抽吸管腔侧孔(31)、抽吸管接管端(17)、注射管腔侧孔(32)、注射管接管端(18)、尿道球部囊管腔侧孔(30)及尿道球部囊管接管端(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导尿管,其特征在于还可在尿道球部囊接管端(19)设置调控阀门(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导尿管,其特征在于还可在注射管接管端(18)设置调控阀门(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网孔(22)与抽吸管腔侧孔(31)呈不完全错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多功能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抽吸管腔(23)上所说设抽吸管腔侧孔(31)有数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注射管腔(24)上所设的注射管腔侧孔(32)只有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网孔(22)有数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导尿管,它属于五腔三囊结构,主要由膀胱囊、网囊、尿道球部囊、膀胱囊管腔、导尿管腔、抽吸管腔、注射管腔和尿道球部囊管腔组成,不仅具有导尿的功能,而且具有前列腺注药灌洗及引流的功能,避免了留置导尿对前列腺等男性生殖器官的不良反应,提高了前列腺及其它附属性腺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M1/00GK2484957SQ0122560
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6日
发明者徐金木 申请人:徐金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