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血管病损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64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化血管病损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一体化血管病损支架。
该手术所用的金属置入物是一种用于血管病损的治疗器具,称为血管病损支架,由金属丝支架制成,用推送器将其推送到病变部位,使病变血管段回复正常的血流通道,病损被撑扩于支架形成的新血流通道以外。
国际上已经有数家医疗器械公司开发了商品化的血管病损支架,常用的有美国Boston Scientific、Cook、Medtronix、Cordis等公司的产品。
血管病损支架的质量、对人体病变血管的适应性等等是保证治疗成功、有效的关键。例如,人体动脉、静脉病损的范围程度千变万化,支架应有良好的适应性来匹配病变段的血管。支架太柔软,则无法达到完全撑开病变血管的目的;太坚硬,则容易造成血管新的损伤。由于多数采用穿刺的方法以输送器将支架送到病变段血管,因此,导入器越小,则对穿刺部位和用作通道的正常血管损伤越小。但细小的输送器的空间有限,如果减少组成支架的金属丝的体积,使导入更容易,但却损失了支架的撑张力;增加组成支架金属丝的体积虽然提高了撑张力,但细小的输送器又无法容纳该支架,必需换用较粗大的输送器,这就又增加了对穿刺部位和通道血管的损伤机会。因此,在支架体积与撑张力之间寻求平衡是支架设计和制作依据的原则之一。其次,如果支架管形的壁较厚,形成的新血流通道就会缩小,而支架管壁变薄,则撑张力可能达不到要求。因此,在支架管壁的厚度和撑张力之间寻求平衡是支架设计和制作依据的另一原则。再次,支架置入血管后其内壁如果不够光滑,则容易诱发血管内血栓形成,使手术失败,因此,在支架设计制作中,对支架的整体外观的平整、光滑程度要求也很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血管病损支架由一根金属丝连续编织而成,其主要包括折叠呈W形的金属丝环绕成的若干支架圈、将上述支架圈串成一体的连接部、将上述支架圈的金属丝相交重叠处嵌接在一起的固定部以及微型标记物。
制作时,先把金属丝一端固定在圆柱状金属模具表面的上端,将金属丝游离端沿模具表面呈斜行延伸预定长度,而后将金属丝按相同倾斜度反向折叠,如此重复形成W形,继续折叠成若干个W形,在模具横向上围绕一圈,形成支架圈,金属丝与起始部相交重叠部分用微型医用不锈钢管嵌接固定,形成固定点。再将金属丝沿模具纵轴方向延伸一定距离,形成连接部。将金属丝延伸出的部分继续按上述方法在纵向上折叠延伸支架的第二圈,围成一圈后金属丝的相交重叠处用上述不锈钢管嵌接,形成固定部。再按上法依次编织第三圈、第四圈……,形成预定长度的管状支架,金属丝末端用不锈钢管嵌接固定于支架的最后一圈上。支架最上和最下端的一圈支架上与固定点相对的部位预置微型不锈钢管作为标记物。最终形成横向上成W形、纵向上适合血管形状的金属支架。
将支架压缩后可塞入推送器的导鞘中,消毒备用。手术时,由推送器携载支架经血管穿刺将其送到病变血管部位,释放后金属丝支架靠自身弹力张开,形成新的血流通道,将病变段血管撑扩于正常血流通道以外。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W形编织折叠的形式,周向上撑扩力得到加强;撑扩力强化后,可以适当减少金属丝的直径,加以支架横解面上金属丝的数量少,使支架压缩-扩张比加大,可以压缩预装于较细的输送导管中;纵向延伸的金属丝形成的连接部具有支撑拄的功能,可对抗纵向压缩力和拉力,防止支架长度的变化。采用了单根金属丝整体化编织,结构更加牢固。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叙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血管支架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丝支架采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有限公司与上海钢铁研究所共同研制的单根镍-钛超弹合金丝编织而成。制作时,将金属丝一端固定在圆柱状金属模具表面的上端,将金属丝游离端沿模具表面呈斜行延伸预定长度,而后将金属丝按相同倾斜度反向折叠,如此重复形成W形,继续折叠成3个W形,在模具横向上围绕一圈,形成支架圈1,金属丝与起始部相交重叠部分用微型医用不锈钢管嵌接固定,形成固定点3。再将金属丝沿模具纵轴方向延伸一定距离,形成连接部2。将金属丝延伸出的部分继续按上述方法在纵向上折叠延伸支架的第二圈,围成一圈后金属丝的相交重叠处用上述不锈钢管嵌接,形成固定部3。再按上法依次编织第三圈、第四圈……,形成预定长度的管状支架,金属丝末端用不锈钢管嵌接固定于支架的最后一圈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血管病损支架的最上和最下端的一圈支架上与固定点相对的部位预置微型不锈钢管作为标记物4。最终形成横向上成W形、纵向上适合血管形状的金属支架。
将支架压缩后可塞入推送器的导鞘中,消毒备用。手术时,由推送器携载支架经血管穿刺将其送到病变血管部位,释放后金属丝支架靠自身弹力张开,形成新的血流通道,将病变段血管撑扩于正常血流通道以外。
实施例1肾动脉狭窄导致严重高血压如测量的病变段血管内径为3mm,病变长度为20mm,而病变两端正常血管内径为6mm,则采用直径0.25mm的金属丝,编织形成的支架展开后外径为7mm,长度40mm。
实施例2腹主动脉下端狭窄导致下肢缺血性疼痛如术前测量的动脉狭窄已达80%,而此处动脉正常内径为16mm,病变段长度为60mm;则采用直径0.45mm的金属丝,支架展开后外径为18mm,长度为90mm。
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化血管病损支架,由金属丝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该血管支架由一根金属丝连续编织而成,其主要包括折叠呈W形的金属丝环绕成的若干支架圈(1)、将上述支架圈(1)串成一体的连接部(2)、将上述支架圈(1)的金属丝相交重叠处嵌接在一起的固定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血管病损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架圈(1)上还连有微型标记物(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血管病损支架,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标记物(4)位于一体化血管病损支架的最上和最下端的一圈支架上及与固定点(3)相对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血管病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部(3)可使用不锈钢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血管病损支架,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标记物(4)可使用不锈钢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血管病损支架。由于血管病损支架的质量、对人体病变血管的适应性等等是保证治疗成功、有效的关键,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血管病损支架,该血管支架由一根金属丝连续编织而成,其主要包括折叠呈W形的金属丝环绕成的若干支架圈(1)、将上述支架圈(1)串成一体的连接部(2)、将上述支架圈(1)的金属丝相交重叠处嵌接在一起的固定部(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W形编织折叠的形式,周向上撑扩力得到加强;撑扩力强化后,可以适当减少金属丝的直径,加以支架横截面上金属丝的数量少,使支架压缩-扩张比加大,因此,该血管支架可适用于多种血管病损部位。
文档编号A61B17/00GK2524771SQ0127710
公开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7日
发明者景在平, 龚善石 申请人:龚善石, 景在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