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967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特别是一种治疗胃部疾病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胃部疾病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较多,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但也同时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各种药物能够在市场上并存,并为患者所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它是一种按苗医药理论制成的药物,有散寒止痛,益气健脾的功能,对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它是以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楤木160~240份、九月生14~21份、太子参6.5~9.5份,按常规制剂工艺制备成的中成药。
上述的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各原料更好的重量配比是,楤木180~220份、九月生15.5~19.5份、太子参7~9份。
前述的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各原料最好的重量配比是,楤木200份、九月生17.5份、太子参8份。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是一种按苗医药理论制成的药物,它采用地方上较为多见的中草药材作为原料,成本低廉。该药物可促进胃运动,加速胃内容物的排空,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与溃疡面的接触时间;减少返流入胃的胆汁量;减少胃内容物对胃窦部的机械刺激,减少胃泌的释放,能促进上皮细胞和组织生长从而发挥抗溃疡病作用。有散寒止痛,益气健脾的功能。用于中焦虚寒,胃脘疼痛,喜温喜按,可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有上述症候者。有易于制作,成本较低,治疗效果好的特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取楤木200Kg、九月生17.5Kg、太子参8Kg作为原料。将九月生、太子参分别洗净,烘干,粉碎,备用,得A品。将楤木洗净,烘干,破碎,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量,煎煮1小时,第三次加水4倍量,煎煮1小时。药液分别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1.20~1.30,得B品。将A品、B品混匀,烘干,粉碎,灭菌,装入胶囊,即得成品胶囊。每粒0.4g计,一日3次,每次2~3粒,饭后内服。
实施例2。取楤木180Kg、九月生19Kg、太子参9Kg作为原料。按实施例1的方法可制得成品胶囊。每粒0.4g计,一日3次,每次2~3粒,饭后内服。
实施例3。取楤木215Kg、九月生16Kg、太子参7Kg作为原料。按实施例1的方法可制得成品胶囊。每粒0.4g计,一日3次,每次2~3粒,饭后内服。
本发明也可按常规制剂工艺制成片剂、冲剂、糖浆等其它剂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以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楤木160~240份、九月生14~21份、太子参6.5~9.5份,按常规制剂工艺制备成的中成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楤木180~220份、九月生15.5~19.5份、太子参7~9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楤木200份、九月生17.5份、太子参8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它是以楤木160~240份、九月生14~21份、太子参6.5~9.5份作为原料,按常规制剂工艺制备成的中成药。本发明是一种按苗医药理论制成的药物,该药物可促进胃运动,加速胃内容物的排空,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与溃疡面的接触时间;减少返流入胃的胆汁量;减少胃内容物对胃窦部的机械刺激,减少胃泌的释放,能促进上皮细胞和组织生长从而发挥抗溃疡病作用。有散寒止痛,益气健脾的功能。用于中焦虚寒,胃脘疼痛,喜温喜按,可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有上述症候者。有易于制作,成本较低,治疗效果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P1/00GK1504206SQ02127978
公开日2004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8日
发明者李晓松 申请人:贵州丽康制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