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肺部阴虚、胃部阴虚及消渴病阴虚症状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9672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肺部阴虚、胃部阴虚及消渴病阴虚症状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肺部阴虚、胃部阴虚及消渴病阴虚症状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肺阴虚是指阴液不足而不能润肺,主要表现为干咳、痰少、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盗汗、便秘、苔少质红少津脉细而数或咳血等。证因分析多由久咳久咯耗伤肺之阴液;或因痨虫袭肺,燥热之邪犯肺烁烁肺阴;或是汗多不固,阴津耗泄等,均可导致肺阴亏虚。胃部阴虚是胃的阴液不足所出现的证候,又称胃阴不足,由胃热、胃火炽盛,或温热病耗伤胃阴所致。证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 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总论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又称消瘅、肺消、消中。消渴病变脏腑在肺胃肾。燥热伤肺,则治节失职,肺不布津;燥热伤胃,则胃火炽盛,消谷善饥;燥热伤肾,则肾失固摄,精微下注。凡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情志失调,气郁化火,或劳欲过度,耗伤肾阴,均可诱发该病。常见证型有①肺热津伤型消渴。证见烦渴多饮,口干尿多,舌边尖红,脉洪数。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②胃热炽盛型消渴。证见多食易饥,体瘦便秘,苔黄脉滑。治宜清胃火,生津液。③肾阴亏虚型消渴。证见尿频量多,口干腰酸,舌红脉沉细。治宜滋阴固肾。该病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两虚,证见尿频,饮一溲一,腰膝酸软,面黑耳干,舌淡脉沉细。糖尿病是由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以出现多尿多食多饮消瘦等表现。其中多饮是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 饮水量和饮水次数增多,中医将此症状归入消渴范畴。中医学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中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综合病症。化验为高血糖及尿糖高。主要病变部位是肺胃肾,基本病机是阴津亏虚,燥热烦渴,造成身体肺胃肾阴虚。本发明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调配和实验而作出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肺部阴虚、胃部阴虚及消渴病阴虚症状的中药制剂,用于肺部阴虚、胃部阴虚及消渴病的治疗和缓解,疗效好,费用低。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特点是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沙参12-15克,麦冬12-15克,百合6-9克,天花粉15-19克,扁豆19-25克,生地6-10克,桑叶6-10克,浙贝5-10克,鱼腥草9-15克,牛膝9_15克,桑白皮6_11克,瓜蒌 6-11 克。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肺部阴虚、胃部阴虚及消渴病阴虚症状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的重量配比关系精选配方中各味中药,各味中药单独粉碎成80目以上的粉末后混勻或混合后粉碎成80目以上的粉末并拌勻,按常规方法杀菌,螨,卵,然后加水2斤,水沸后文火煎熬5-10分钟制成水煎剂二剂。当然也可制成丸剂、膏剂、胶囊或中药复方注射液。本发明的用法用量以水煎剂为例为口服每日二次,早饭和晚饭后各服一剂;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药性阴湿重,如果病人阴盛阳虚湿盛,则禁用。本发明中沙参具有滋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功;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百合具有养阴润肺, 清心安神,止咳的功效,主治阴虚久咳,痰中带血,咽痛失音,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痈肿;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 痔痿,对于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扁豆健脾和中, 消暑化湿,主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痛头晕、目赤昏花;浙贝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主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内服有利尿、解毒、消炎、排脓、祛痰作用;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利尿通淋;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 小便不利等症;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下面通过临床试验来说明本发明的疗效效果。1.对于肺阴虚的临床实验结果肺阴虚的主要症状为干咳,痰少,咽干,口燥,手足心热,盗汗,便秘,黄浓痰。疗效判断标准依上述症状的改善状况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 无效,上述症状的7项或7项以上消失或缓解为显效。5项或5项以上消失或缓解为有效, 其余为无效。随机选取肺阴虚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18例,女性82例,其中30-40岁的 53例,41-50岁41例,51-60岁的46例,61-70岁的48例,71岁以上12例,以一星期为一疗程,连续服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粉末煎剂一疗程时统计最后的疗效。统计结果如下200 例患者中,显效164例,占82%,有效的观例,占14%,无效的8例,总有效率达96 %。说明本发明的疗效治疗肺阴虚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其中原因是本方剂中鱼腥草可以消炎消肿,桑白皮瓜蒌浙贝可以去化痰,沙参麦冬百合生津滋阴,生地清热凉血,而扁豆可以和中健脾,化湿,平衡阴阳,以土制水。2.对于胃阴虚的临床试验结果胃阴虚的主要症状为口干,干呕,大便秘结,小便深黄,食后胸膈不适,舌裂。疗效判断标准依上述症状的改善状况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上述症状的5项或5项以上,消失或缓解为显效。3项或3项以上消失或缓解为有效,其余为无效。随机选取胃阴虚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 例,女性72例,其中30-40 岁的61例,41-50岁49例,51-60岁的52例,61-70岁的38例以一星期为一疗程,连续服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粉末煎剂一疗程时统计最后的疗效。统计结果如下200例患者中, 显效176例,占88 %,有效的21例,占10. 5%,无效的3例,总有效率达98. 5 %。说明本发明的疗效治疗胃阴虚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其中原因是本方剂中沙参麦冬
4天花粉百合生津滋阴;生地清热凉血;鱼腥草消炎抗炎,抗多种病原微生物;扁豆克补中健脾,益气,压制水邪,化湿;浙贝瓜蒌也有部分抗炎作用,消坚化痰。3.对于糖尿病的阴虚症状的临床试验结果消渴病阴虚症状的主要症状为多饮,多尿,消瘦,疲乏,尿甜,食前血糖高,早晨尿糖高。疗效判断标准依上述症状的改善状况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上述症状的6项或6项以上,消失或缓解为显效,5项或5项以上消失或缓解为有效,其余为无效。随机选取200例患者,其中男性137例,女性63例, 其中30-40岁的32例,41-50岁76例,51-60岁的68例,61-70岁的17例,71岁以上7例, 以一星期为一疗程,连续服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粉末煎剂一疗程时统计最后的疗效。统计结果如下200例患者中,显效148例,占74%,有效的38例,占19%,无效的14例,总有效率达93%。说明本发明的疗效治疗消渴病阴虚症状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其中原因在于本发明中沙参麦冬百合天花粉生津止渴作用较强,补肺胃肾阴津阴液;生地清热凉血,滋胃肾阴津阴液;浙贝瓜蒌桑白皮化痰化脓;鱼腥草可以消炎抗多种病原微生物; 桑叶去除肺及肌肤腠理余热;扁豆补中健脾,祛除湿邪。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效果优良。2.制作简单,用药方便,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在基层的推广和普及,特别适合我国农村地区医疗条件较差的广大患者。3.价格低廉,煎剂的价格在20元以下,缓解了病人看病贵的问题。4.无任何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沙参12克,麦冬12克,百合6克,天花粉15克,扁豆19克,生地6克,桑叶6克,浙贝5克,鱼腥草9克,牛膝9克,桑白皮6克, 瓜蒌6克。实施例2
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沙参15克,麦冬15克,百合9克,天花粉19克,扁豆25克,生地10克,桑叶10克,浙贝10克,鱼腥草15克,牛膝15克,桑白皮 11克,瓜蒌11克。实施例3
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沙参13克,麦冬13克,百合8克,天花粉17克,扁豆22克,生地8克,桑叶8克,浙贝8克,鱼腥草12克,牛膝12克,桑白皮9 克,瓜蒌9克。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肺部阴虚、胃部阴虚及消渴病阴虚症状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沙参12-15克,麦冬12-15克,百合6-9克,天花粉15-19克,扁豆19-25克,生地6-10克,桑叶6-10克,浙贝5-10克,鱼腥草9-15克,牛膝 9-15克,桑白皮6-11克,瓜蒌6-11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肺部阴虚、胃部阴虚及消渴病阴虚症状的中药制剂,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沙参12-15克,麦冬12-15克,百合6-9克,天花粉15-19克,扁豆19-25克,生地6-10克,桑叶6-10克,浙贝5-10克,鱼腥草9-15克,牛膝9-15克,桑白皮6-11克,瓜蒌6-11克。该制剂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用药方便,疗效优良。
文档编号A61K36/8968GK102166300SQ20111010054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1日
发明者韩刚 申请人:韩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