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美学缝合用创口调节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04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临床美学缝合用创口调节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适用于手术切口、外伤伤口的皮内缝合。
图2为其中双层“回”字架上、下层中一层的横剖面构造图。
图3为其中可向左侧延伸的舌板构造图。
图4为临床中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的示意图。
图中1、双层“回”字架,2、可向左侧延伸的舌板,2′、可向右侧延伸的舌板,3、舌柄,4、架齿,5、板齿,6、纱垫,7、创口两缘的对合线,8、已打结的皮内缝合线的外露部,9、未打结的皮内缝合线的外露部,10、缝线的皮内部分。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程序每3-5cm切口段用大约15cm的丝线,先穿过一小块3×3cm纱布9折而成的小纱垫(计9层),以小型皮针和相应规格的丝线进行皮内缝合。每段进第一针处,距切口边缘外1cm,每段最后一针在切口另一边缘外1cm处出针并穿过9层小纱垫;每段均暂不打结。整个创口逐段缝毕后,拉缩每段缝线,使该段创口张力适宜,吻合理想,据缝线进、出针点之间的长度,调节本实用新型长度与之等长,放置于进、出针点之间后,将缝线两端夹于舌柄橡胶缝之间,然后在舌柄外围打结。切口换药时,因纱布垫使本实用新型悬空,并不影响换药,对纱布垫用酒精浸湿即可。对体表不平之部位如跨颧部等处的创口,经调节纱垫厚度同样可实施皮内缝合。创口愈合后拆线时,只须在缝线之进针点或出针点偏内处剪断缝线,缝线的皮内部分即自然“弹出”。
权利要求1.一种临床美学缝合用创口调节固定器,其特征是由双层回字架和两个可向外延伸的舌板组成抽拉式结构,双层回字架每层两侧均有向舌板前方倾斜的架齿,舌板前端形状为双圆弧形,尾端两侧有带一定弹性的舌齿,舌板上有固定缝线的舌柄。
专利摘要临床美学缝合用创口调节固定器,属医疗器械领域,用于手术切口、外伤伤口皮内缝合。本实用新型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双层“回”字架和两个可向外侧延伸的舌板组成的抽拉式结构,双层回字架每层两侧均有向舌板前方倾斜的架齿,舌板前端形状为双圆弧形,尾端两侧有带一定弹性的舌齿,舌板上有固定缝线的舌柄。通过本实用新型可松紧适度地固定皮内缝线之两端,维持创口张力,只须一般丝线即可实现大多数创口缝合的美学化和大众化。
文档编号A61B17/04GK2605822SQ0223764
公开日2004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1日
发明者孙荣玺, 李明亮, 张力, 高原, 张旭萍, 张海鹏, 朱金如, 李树军, 李玮, 苏立伟 申请人:张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