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2125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治疗心肌缺血疾病的中药,使用剂量大,药效低,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同时多伴有加快心率的副作用;治疗脑缺血的药多有抗凝和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有出血倾向的高血压或脑血管畸形患者,会使脑出血的风险增高,低血压患者使血压更低,血流缓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阴阳平衡”的中医理论及其对心脑血管缺血疾病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具有针对性研制的配方。
本发明主要原料为吴茱萸,吴茱萸具有强心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而不加快心率。明显改善血液循环,使微循环中的血流由粒流变成线流。同时还有镇静止痛作用。
本发明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的原料还包括大黄,能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具有抗炎作用。炒大黄具有止血作用。
本发明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吴茱萸42~48 大黄24~28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符合西医的脑供血不足诊断,血压低、头晕、乏力、纳差、便溏、脉细弱的40岁以上患者263例,服用本发明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后一周内,症状明显改善者263例,显效率100%,服药一个月,脑供血不足消失者199例,治愈率75%。
符合西医的脑供血不足诊断、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稍高、耳鸣、头晕、乏力、便秘、脉弦细,40岁以上患者270例,服用本发明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后,一周内症状明显改善者270例,显效率100%,服药一个月,脑供血不足消失者180例,治愈率66%。同时血压、血脂、血糖明显降低。
符合西医的心肌缺血诊断,乏力、气短、纳差、便溏、脉细弱,30岁以上患者218例,服用本发明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后一周内症状明显改善者218例,显效率100%,服药一个月,心肌缺血改善者162例,治愈率75%。
制作方法将吴茱萸用10%甘草水浸泡2小时后,风干燥,粉碎至120目细粉,然后制成胶囊。
将大黄与麸皮按100∶2的比例混合,用武火翻炒2分钟,放凉过80目筛后,粉碎至120目细粉,制成胶囊。
相对于同类治疗脑缺血疾病的中药,本发明制作工艺简单、药的成分少,但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吴茱萸42大黄24具有强心作用,使微循环中的血流加速。
实施例2本发明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吴茱萸44大黄25具有强心作用,使微循环中的血流加速。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具有抗炎作用。
实施例3本发明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吴茱萸48大黄28具有强心作用,使微循环中的血流加速。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具有抗炎作用。
制作方法将吴茱萸用10%甘草水浸泡2小时后,风干燥,研碎至120目细粉,然后制成胶囊。
将大黄与麸皮按100∶2的比例混合,用武火翻炒2分钟,放凉过80目筛后,粉碎至120目细粉,制成胶囊。
病例秦全中男86岁荥阳市交通队家属院,2003年5月2日就诊,头晕、双下肢指陷性水肿至膝、卧床一周、不能站立、血压100/30mmHg、舌质暗、白腐苔、左手关脉虚弦、右手关脉虚弦、服药3日后、头晕减轻、双下肢浮肿明显消退,仅足背及脚踝稍肿,9日后,头晕消退,足背轻度浮肿,血压110/50mmHg、扶墙可以行走。15日后、血压110/58mmHg、可以单独行走,25日后、血压110/62mmHg、生活自理。
董宝玲女34岁荥阳市广武乡南董村 血脂高,心肌缺血,血压120/98mmHg、头晕、心前区刺痛、胸闷、乏力,2003年2月3日就珍,服药一周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血压120/90mmHg、17日后,症状消退。
黑月英女66岁荥阳市广武乡南董村,尿糖+4,血糖7.8mmol/1,血压170/80mmHg、心慌、乏力、头晕、小腹痛一周、2003年7月20日就诊,服药6日,尿糖-,血压145/75mmHg、上述症状明显减轻,12日后,症状基本消退。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吴茱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大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吴茱萸42~48 大黄24~2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吴茱萸42大黄2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吴茱萸44 大黄2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吴茱萸48 大黄2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吴茱萸用10%甘草水浸泡2小时后,风干燥,粉碎至120目细粉,然后制成胶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大黄与麸皮按100∶2的比例混合,用武火翻炒2分钟,放凉过80目筛后,粉碎至120目细分,制成胶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治疗心缺血疾病的中药使用剂量大,药效低,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同时多伴有加快心率的副作用;治疗脑缺血的药多有抗凝和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有出血倾向的高血压或脑血管畸形患者,使用现有的药品会使脑出血的风险增高的问题。本发明治疗心脑缺血疾病的中药主要成分是吴茱萸、大黄。制作方法将吴茱萸用10%甘草水浸泡2小时后,风干燥,研碎至120目细粉,然后制成胶囊;将大黄与麸皮按100∶2的比例混合,用武火翻炒2分钟至微黄,放凉过80目筛后,粉碎至120目细分,制成胶囊。相对于同类治疗脑缺血疾病的中药,本发明制作工艺简单、药的成分少,但疗效显著。
文档编号A61P9/00GK1490046SQ03156918
公开日2004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5日
发明者董运祥, 张艳品 申请人:董运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