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828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椎间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椎间固定件,尤指一种旋转调整元件时,可带动滑动件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滑移,使卡制件的尖锥部可凸出壳体的嵌制孔表缘,即可稳固的嵌合于上下比邻的脊椎体表缘的椎间固定件。
背景技术
人体的脊椎是由复数脊椎体所组成,而在相邻的脊椎体之间则具有椎间盘;然而,随着人体的老化,使上述相邻脊椎体间的椎间盘慢慢退化,进而造成相邻的脊椎体会逐渐狭窄,导致脊椎体压迫到神经;故,患有此种症状的患者,必须于相邻脊椎体之间隙中嵌设一定位装置。
参见图6、7所示,可由图中清楚看出习用椎间固定件,主要包括一本体A及复数骨钉B,该本体A斜向通过所设复数螺孔A1,当本体A置于相邻脊椎体C之间隙中时,可由复数骨钉B斜向螺固于本体A的螺孔A1内,进而使骨钉B穿出本体A表缘,并嵌入脊椎体C内形成定位;然而,此种固定方式在使用上必须对复数骨钉B逐一进行螺合,进而造成操作使用非常复杂费时,且各骨钉B螺入脊椎体C之深度及压力并无法得到均一,故极易产生其它之并发症。
是以,如何设法解决上述习用椎间固定件的缺欠与不便,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故,本人有鉴于上述习用椎间固定件的缺欠,乃搜集相关信息,经多方评估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经验,几经思考、设计,而研发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调整元件时,可带动滑动件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滑移,进而迫使卡制件的尖锥部凸出于壳体的嵌制孔表缘,可稳固的嵌合于上下比邻的脊椎体表缘的椎间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间固定件,由于其壳体呈弧形弯折状,且与脊椎体终板的横切面形状相符合,进而可有效增加与脊椎体间的密合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椎间固定件,包括有壳体、滑动件、卡制件及调整元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中央设有容置空间,且壳体之一侧设有与容置空间相连通的枢接槽,并于容置空间的两侧边设有复数贯穿壳体的嵌制孔;该滑动件于两侧表面设有复数倾斜的滑轨,并于滑动件一侧端部设有螺杆,且滑动件收容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而滑动件的螺杆则位于壳体的枢接槽;该卡制件于其侧表面延设有导杆,并于卡制件的一侧端面设有尖锥部,且卡制件收容于壳体的嵌制孔内,而导杆则嵌设于滑动件的滑轨内;该调整元件设有转动部,并于转动部的一侧延设有连接部,且调整元件的连接部枢设于滑动件的螺杆外缘,并供可旋转调整元件带动滑动件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滑移,使卡制件的导杆可沿滑动件的滑轨带动卡制件形成轴向移动,并使卡制件的尖锥部凸出壳体的嵌制孔表缘。其中所述壳体远离枢接槽的一侧表面设有定位孔,且定位孔为可供两相对设置的壳体穿设一固定元件形成定位。
所述壳体的枢接槽设有抵持面,并于调整元件的连接部端缘设有卡制部,且调整元件的卡制部可抵持于壳体的抵持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其可旋转调整元件,带动滑动件于壳体容置空间内滑移,迫使卡制件的尖锥部凸出于壳体的嵌制孔,稳固的嵌合于上下比邻的脊椎体表缘。
2、由于其壳体呈弧形弯折状,且与脊椎体终板的横切面形状相符,可有效增加与脊椎体间的密合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制前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制时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卡制后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6,为习用椎间固定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习用椎间固定件使用时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会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参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一种椎间固定件,主要包括壳体1、滑动件2、卡制件3及调整元件4,兹就主要构件及其特征详述如后;其中该壳体1中央设有容置空间11,并于壳体1之一侧设有与容置空间11相连通的枢接槽12,且远离枢接槽12之另一侧表面设有定位孔13,并于容置空间11的两侧边设有复数贯穿壳体1的嵌制孔14;再者,上述枢接槽12同时设有一抵持面121。
该滑动件2于两侧表面设有复数倾斜之滑轨21,并于滑动件2一侧端枢设有螺杆22。
该卡制件3于其一侧表面延设有导杆31,并于卡制件3另一端设有尖锥部32。
该调整元件4设有转动部41,并于转动部41一侧延设有连接部42;再者,该调整元件4的连接部42端缘设有卡制部421。
藉由上述构件组合时,将滑动件2置入壳体1的容置空间11内,使滑动件2的螺杆22收容于壳体1的枢接槽12内,将卡制件3收容于壳体1的嵌制孔14内,而将卡制件3的导杆31嵌设于滑动件2的滑轨21内形成定位此时,可将调整元件4的连接部42螺入滑动件2的螺杆22外缘,并使调整元件4的连接部42收容于壳体1的枢接槽12内,且调整元件4的卡制部421则可抵持于壳体1的枢接槽12所设的抵持面121表缘,续由固定元件5经由定位孔13与另一呈相对设置的壳体1螺合定位,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组合。
请继续参见图3-5所示,可由图中清楚看出,藉由上述构件组合完成后,将本实用新型置于两脊椎体之间隙中,并藉由旋动调整元件4的转动部41,使调整元件4的连接部42与滑动件2的螺杆22利用螺纹的配合,带动滑动件2于壳体1的容置空间11内进行滑移;再者,当上述滑动件2移动同时,则可籍由倾斜设置的滑轨21迫使卡制件3沿轴向移动,进而使卡制件3的尖锥部32凸出壳体1的嵌制孔14表缘,并嵌入脊椎体6表缘形成定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举凡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原则,所作出的各种不间变化及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专利保护范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椎间固定件,包括有壳体、滑动件、卡制件及调整元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中央设有容置空间,且壳体之一侧设有与容置空间相连通的枢接槽,并于容置空间的两侧边设有复数贯穿壳体的嵌制孔;该滑动件于两侧表面设有复数倾斜的滑轨,并于滑动件一侧端部设有螺杆,且滑动件收容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而滑动件的螺杆则位于壳体的枢接槽;该卡制件于其侧表面延设有导杆,并于卡制件的一侧端面设有尖锥部,且卡制件收容于壳体的嵌制孔内,而导杆则嵌设于滑动件的滑轨内;该调整元件设有转动部,并于转动部的一侧延设有连接部,且调整元件的连接部枢设于滑动件的螺杆外缘,并供可旋转调整元件带动滑动件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滑移,使卡制件的导杆可沿滑动件的滑轨带动卡制件形成轴向移动,并使卡制件的尖锥部凸出壳体的嵌制孔表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远离枢接槽的一侧表面设有定位孔,且定位孔为可供两相对设置的壳体穿设一固定元件形成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枢接槽设有抵持面,并于调整元件的连接部端缘设有卡制部,且调整元件的卡制部可抵持于壳体的抵持面。
专利摘要一种椎间固定件,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收容有具复数倾斜滑轨的滑动件,并于容置空间的两侧设有复数嵌制孔,且于嵌制孔内收容有卡制件,并使卡制件的导杆嵌设于滑动件的滑轨内,当旋转调整元件时,可带动滑动件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滑移,并使卡制件的导杆沿滑动件的滑轨带动卡制件轴向移动,使卡制件的尖锥部凸出壳体的嵌制孔表缘,同时稳固的嵌合于上下比邻的脊椎体表缘,可有效增加与脊椎体间的密合度。
文档编号A61B17/70GK2636830SQ0327565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1日
发明者董荣洲 申请人:董荣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