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中药的吸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279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有中药的吸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的卫生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含有中药的吸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清热解毒中草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活性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现可以用中药细粉喷洒制备卫生纸,制造卫生用品的吸湿性复合纸材料等,用聚乙烯醇纤维膜、活性炭纤维膜等担载银或载银氯等无机杀菌物质可以杀灭水及空气中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但现有膜材纸类受载药量及机械强度的限制,无机杀菌物质容易脱吸附,毒性大,且抗菌谱有限,对病毒不敏感,故作为卫生防护材料其抗菌抗病毒活性不理想。抗菌防护材料是近年来医药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研制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膜,不仅可以有效地过滤吸附环境、空气、水、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且可以有效的杀灭病原微生物,是目前医疗卫生行业防治疾病的有力保障。据文献报道用聚乙烯醇纤维膜、活性炭纤维膜担载银或载银氯可以有效的杀灭水中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抗菌防护材料的研制探索出一条新的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强抗菌抗病毒活性的中药活性部位吸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清热解毒中草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活性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但中药起效慢,成分复杂,我们的发明思想是为达到高效快速杀灭卫生材料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对中草药活性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用中药活性部位担载吸附制备膜材,用于卫生防护材料。
一种含有中药的吸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由膜材料以及吸附担载在膜材料的中药活性部位提取物组成,提取物的担载量为0.1-5.0g/g;膜材料选自聚丙烯纤维膜、聚乙烯醇纤维膜、活性炭纤维膜中的一种,中药活性部位提取物由黄连、连翘、金银花、黄芩、板蓝根、鱼腥草、贯众七种中的三种及以上组成。
本发明第一个优选的中药活性部位提取物由黄连、连翘、金银花、黄芩组成。
本发明第二个优选的中药活性部位提取物由黄连、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组成。
本发明第三个优选的中药活性部位提取物由黄连、连翘、黄芩组成。
本发明第四个优选的中药活性部位提取物由黄连、连翘、金银花、黄芩、板蓝根、鱼腥草、贯众组成。
含有中药的吸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纤维膜吸附担载方法制备,将膜材料浸入中药活性部位提取物的溶液中,溶液浓度为0.005-10g/ml,经过1-48小时后取出,25-100℃减压干燥至恒重。
本发明采用膜材料担载具有较强抗菌抗病毒的中药活性部位提取物,药物的担载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杀灭病原微生物作用,机械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卫生防护性能。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1.中药复方活性部位吸附膜制备(1)中药复方活性部位提取物中药组方黄连50g、连翘50g、金银花50g、黄芩50g上述中药材20g分别加入适量乙醇浸泡3d后,渗漉,反复三次,过滤,渗漉液浓缩的浸膏20g;硅胶拌样,中压制备色谱,溶剂为氯仿∶石油(1-100%V/V)梯度洗脱,自动组分收集仪收集组分,合并40-100%组分,回收溶剂得复方活性部位8g。
(2)膜材料选用聚丙烯纤维膜。
(3)制备方法取5g纤维膜浸入中药中药复方活性部位提取物溶液中,24小时后取出,100℃减压干燥至恒重。计算膜材载药量为0.4056-0.1041g/g。
2.载药膜材抗菌实验按AATCC Test Method 100法,测得载药聚丙烯纤维膜对4种病原菌的抗菌率(%)
药物浓度 金黄色葡萄链球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mg/ml) 球菌 菌 杆菌 菌50 100 100 100 10025 100 97 959012.5 9485 8581实施例21.中药复方活性部位吸附膜制备(1)中药复方活性部位提取物中药组方黄连50g、连翘50g、金银花50g、黄芩50g上述中药材20g分别加入适量乙醇浸泡3d后,渗漉,反复三次,过滤,渗漉液浓缩的浸膏20g;硅胶拌样,中压制备色谱,溶剂为氯仿∶石油(1-100%V/V)梯度洗脱,自动组分收集仪收集组分,合并40-100%组分,回收溶剂得复方活性部位8g。
(2)膜材料选用聚乙烯醇纤维膜。
(3)制备方法取5g纤维膜浸入中药中药复方活性部位提取物溶液中,24小时后取出,100℃减压干燥至恒重。计算膜材载药量为0.5100-0.1275g/g。
2.载药膜材抗菌实验按AATCC Test Method 100法,测得载药聚乙烯醇纤维膜对4种病原菌的抗菌率(%)药物浓度 金黄色葡萄链球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mg/ml) 球菌 菌 杆菌 菌50100 100 100 10025100 100 100 10012.5 9794 8581实施例31.中药复方活性部位吸附膜制备
(1)中药复方活性部位提取物中药组方黄连50g、连翘50g、金银花50g、黄芩50g上述中药材20g分别加入适量乙醇浸泡3d后,渗漉,反复三次,过滤,渗漉液浓缩的浸膏20g;硅胶拌样,中压制备色谱,溶剂为氯仿∶石油(1-100%V/V)梯度洗脱,自动组分收集仪收集组分,合并40-100%组分,回收溶剂得复方活性部位8g。
(2)膜材料选用活性炭纤维膜。
(3)制备方法取5g纤维膜浸入中药复方活性部位提取物溶液中,24hr后取出,100℃减压干燥至恒重。计算膜材载药量为0.9046-0.2264g/g。
2.载药膜材抗菌实验按AATCC Test Method 100法,测得载药活性炭纤维膜对4种病原菌的抗菌率(%)药物浓度 金黄色葡萄链球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mg/ml) 球菌 菌 杆菌 菌50100 100 100 10025100 100 100 10012.5 9897 9090实施例41.中草药吸附膜制备(1)中草药及其组方提取物中药组方黄连5g,连翘5g,金银花5g,板蓝根5g上述中药材20g分别加入适量水浸泡2hr后,煎煮,第一次2hr,过滤,第二次2hr,过滤,混合两次煎液,浓缩至相当于原生药含量5g/ml(2)膜材料选用聚丙烯纤维膜。
(3)制备方法取5g纤维膜浸入中草药提取物(B)溶液中,24hr后取出,100℃减压干燥至恒重。计算膜材载药量为0.9046-0.1130g/g。
2.载药膜材抗菌实验按AATCC Test Method 100法,测得载药聚丙烯纤维膜对4种病原菌的抗菌率(%)药物浓度 金黄色葡萄链球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mg/ml) 球菌 菌 杆菌 菌100 100 100 100 10050100 100 100 100259597 807012.5 0 0 0 0实施例51.中草药吸附膜制备(1)中草药及其组方提取物中药组方黄连5g,连翘5g,黄芩5g上述中药材15g分别加入适量水浸泡2hr后,煎煮,第一次2hr,过滤,第二次2hr,过滤,混合两次煎液,浓缩至相当于原生药含量5g/ml(2)膜材料选用聚乙烯醇纤维膜。
(3)制备方法取5g纤维膜浸入中草药提取物(B)溶液中,24hr后取出,100℃减压干燥至恒重。计算膜材载药量为0.7887-0.1000g/g。
2.载药膜材抗菌实验按AATCC Test Method 100法,测得载药聚丙烯醇纤维膜对4种病原菌的抗菌率(%)药物浓度 金黄色葡萄链球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mg/ml) 球菌 菌 杆菌 菌100 100 100 100 10050 100 100 100 10025 7575 727012.5 0 0 0 0实施例6
1.中草药吸附膜制备(1)中草药及其组方提取物中药组方黄连5g、连翘5g、贯众5g、金银花5g、鱼腥草5g、板蓝根5g、黄芩5g上述中药材35g分别加入适量水浸泡2hr后,煎煮,第一次2hr,过滤,第二次2hr,过滤,混合两次煎液,浓缩至相当于原生药含量5g/ml(2)膜材料选用活性炭纤维膜。
(3)制备方法取5g纤维膜浸入中草药提取物(B)溶液中,24hr后取出,100℃减压干燥至恒重。计算膜材载药量为1.3155-0.1644g/g。
2.载药膜材抗菌实验按AATCC Test Method 100法,测得载药活性炭纤维膜对4种病原菌的抗菌率(%)药物浓度 金黄色葡萄链球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mg/ml) 球菌 菌 杆菌 菌100 100 100 100 10050100 100 99.9 99258075.5706012.5 0 0 0 0
权利要求
1.一种含有中药的吸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由膜材料以及吸附担载在膜材料的中药活性部位提取物组成,提取物的担载量为0.1-5.0g/g;膜材料选自聚丙烯纤维膜、聚乙烯醇纤维膜、活性炭纤维膜中的一种,中药活性部位提取物由黄连、连翘、金银花、黄芩、板蓝根、鱼腥草、贯众七种中的三种及以上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材料,其特征在于中药活性部位提取物由黄连、连翘、金银花、黄芩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材料,其特征在于中药活性部位提取物由黄连、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材料,其特征在于中药活性部位提取物由黄连、连翘、黄芩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材料,其特征在于中药活性部位提取物由黄连、连翘、金银花、黄芩、板蓝根、鱼腥草、贯众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纤维膜吸附担载方法制备,将膜材料浸入中药活性部位提取物的溶液中,溶液浓度.005-10g/ml,经过1-48小时后取出,25-100℃减压干燥至恒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的卫生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含有中药的吸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由膜材料以及吸附担载在膜材料的中药活性部位提取物组成,采用纤维膜吸附担载方法制备。材料具有较强的杀灭病原微生物作用,机械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卫生防护性能。
文档编号A61L15/44GK1634608SQ20031011775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0日
发明者鲁润华, 柳军玺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