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血脂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97344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降血脂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降血脂药物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以中药材提取物为原料制成的一种降血脂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蒲黄的药物成分已有文献报道,按主要含脂溶性成分和黄酮类成分的性质,从蒲黄中提取降脂药物的方法目前有以下几种1.专利申请号85104933,发明名称为“从蒲黄中提取降脂药物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对药材经醇(含水乙醇)提取、浓缩、冷藏使分层,取猪油状脂溶性部分,调酸碱度后再过滤,回收溶剂,得到降脂的有效成分。但该法只能将蒲黄中脂溶性成分提出,而还有大量的黄酮苷不能经该法提出,且该工艺需对样品冷藏,取猪油状物质,在大生产中不易操作。
2.专利申请号03115508.1,发明名称为“蒲黄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方法是采用含水乙醇加热提取、浓缩、将清膏用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分离,水洗除杂质后,用含水乙醇洗脱,收集醇洗脱液,再加高浓度乙醇醇沉除杂,以获得蒲黄提取物。该方法需用大孔树脂柱洗脱分离,对生产设备要求较高,且将大孔树脂洗脱分离应用于制药生产,应对树脂残留量(苯、甲苯、二甲苯等)进行检查。这些都会增加实际工作中的工作量。
3.专利申请号03118944.X,发明名称为“蒲黄总提物及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采用醇提、回收溶剂后静置,使分层、取油,药渣再经水提、浓缩,将水提浸膏、醇提浸膏和油制备包合物。该工艺兼顾保留了蒲黄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但步骤较繁琐。
4.专利申请号02136115.0,发明名称为“蒲黄总黄酮提取物及其制备工艺和用途”。该专利对工艺描述的涵盖范围较广,包括溶剂萃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铅盐沉淀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柱层析法以及液一液逆流分配层析法等,所用溶媒有水、乙醇等有机溶剂,这些方法在实验室中实施是行之有效的,但如在大生产中操作确是不易之事,且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以蒲黄提取物制备治疗高脂血症药物,现有文献报道有蒲黄片、降脂胶丸。
卫生部颁标准WS3-B-2055-95蒲黄片配方蒲黄300g;蒲黄提取物制备是取蒲黄300g,水提取、浓缩为清膏,加辅料混合后,干燥,制粒,压片得蒲黄片。
卫生部颁标准WS3-B-1969-95记载降脂胶丸配方蒲黄250g,菜油250g;蒲黄提取物制备是取蒲黄250g加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取油层调pH值至碱性,弃去沉淀,上清液调pH值至中性,浓缩为清膏,制成降脂胶丸。
但是现有剂型存在着剂量大、生物利用度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蒲黄提取物制备剂量小、生物利用度好的降血脂滴丸。另一目的提供适合于大生产的先进降血脂滴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进行了制备工艺的研究(一)工艺药效比较本品为治疗高脂血症药物,处方中的药物成分已有文献报道,按主要含脂溶性成分和黄酮类成分的性质,又考虑到中医药传统口服剂型多为汤剂,所以设计了五个工艺路线,采取五种不同的提取方法(A)水提取法称药材用布袋包装,以水湿润后,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液静置沉淀8小时,浓缩成清膏。
(B)水提醇沉法称取药材用布袋包装,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液浓缩成清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8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成清膏。
(C)乙醇渗漉法称取药材用布袋包装,用70%乙醇渗漉提取,回收渗漉液浓缩成清膏。
(D)乙醇回流1法称取药材用布袋包装,用90%乙醇回流提取3次,分别为3、2、1小时,滤液浓缩成清膏,放置分层,取上层脂溶性成分,用90%乙醇加热使溶解,加生石灰粉调PH8,静置2小时;再加浓硫酸调PH5,静置8小时,滤过药渣用90%乙醇洗3次,合并滤液,浓缩成清膏。
(E)乙醇回流2法将(D)中回流提取溶剂改用80%乙醇,其余步骤相同。
以上五种工艺采用对高脂血症降脂作用的实验进行药效筛选。结果如下1.供试药物与试剂蒲黄滴丸A称取14.40g浸膏加水至100ml蒲黄滴丸B称取2.74g浸膏加水至100ml
蒲黄滴丸C称取9.00g浸膏加水至100ml蒲黄滴丸D称取1.70g浸膏加吐温(0.2ml)溶解至100ml蒲黄滴丸E称取0.41g浸膏加吐温(0.2ml)溶解至100ml总胆固醇试剂盒CHO 批号180261甘油三酯试剂盒TG 批号220911试剂盒生产单位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提供。
动物许可证号SCXK——(京)2002——00013.高脂饲料配制胆固醇2%,猪油10%,牛胆盐5‰,剩余比例为基础饲料粉拌匀,加适量水调匀,制成块状,烘干,备用。
4.给药剂量及分组情况高脂血症模型组等量水。
蒲黄滴丸A9.0g生药/kg。蒲黄滴丸B9.0g生药/kg。
蒲黄滴丸C9.0g生药/kg。蒲黄滴丸D9.0g生药/kg。
蒲黄滴丸E9.0g生药/kg。
给药体积均为20ml/kg。
5.实验仪器TBA-40FR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芝)6.方法与结果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取小鼠50只,♀♂各半,随机分为6组。蒲黄滴丸五个剂量组均为9.0生药/kg及高脂饲料模型组。每天口服灌胃给药一次,共连续给药10天,高脂模型组给予等量水(模型组与受试样品组仍给予高脂饲料)。给药后第10天禁食12小时,由小鼠眼眶内取血,用酶法测定TC、TG。实验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统计学处理。
结果见表1。
表1对小鼠高脂模型血脂的影响 (X±SD)

注各受试组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较*P<0.05**P<0.01结论蒲黄滴丸五种不同的工艺对高脂模型动物的降脂作用实验表明,蒲黄滴丸B较为有效。
(二)提取工艺的研究根据上述降血脂药效学实验结果,并考虑到工厂大生产的实际操作,确定B滴丸工艺路线,即水提醇沉工艺,并对此工艺路线进行了考察。
1.水提醇沉工艺的考察在工艺中水提取后,其杂质较多,服用量过大,直接影响剂型的建立,选择了水提后进行醇沉,以出膏量低为指标考察除杂情况,取处方量50g药材,水提取2次,浓缩后加入乙醇,使其达到不同浓度的含醇量,考察其出膏量。选用L9(33)正交实验表进行试验,结果见表2、表3,表4表2因素水平表

表3水提醇沉工艺考察L9(33)试验计算表结果

RC>A>B表4方差分析表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正交试验因素影响不显著。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醇沉浓度对出膏量有一定的影响,R值说明醇沉浓度是主要因素,加水量和提取时间是次要因素。各因素影响的程度依次为RC>RA>RB,而A因素A1=A2<A3,B因素B1=B2<B3,C因素C3<C2<C1。故确定A1B1C3条件即用水提取两次(7、5倍),第一次2h,第二次1h,醇沉使达含醇量为80%。
为说明此试验工艺条件可靠,又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验证并对成分指标芦丁进行含量的测定(以处方中蒲黄所含的芦丁量计算),同时也对70%和60%醇沉后的提取物进行考察,结果如下表5表5醇沉浓度达80%、70%、60%的提取物中的含量测定结果

结果表明醇沉浓度80%时的成分芦丁的含量也相对比浓度80%和60%的要高些。所以进一步验证选择醇沉浓度达80%是可行的,经五批试验验证(见后五批试验数据),该工艺条件稳定,可操作。
(三)制剂成型工艺的考察根据本品治疗高脂血症,考虑到易吸收,速效剂型,结合制备工艺,设计为滴丸剂。制备简便,制剂工艺较先进,并对其制剂成型的条件进行了考察1、基质的选择选择熔点低,具有良好的分散力和较大内聚力的PEG6000作为基质,来满足临床治疗和药效成分性质的要求。首先选用PEG4000作基质,将熔融基质与药物在搅拌机下混合均匀,80℃保温滴入70cm长的10-15℃液体石蜡冷却柱中,以滴丸基本能成型为依据,结果滴丸硬度差。在此基础上,用PEG6000来替换PEG4000滴丸的硬度更好。
2.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筛选以滴丸基本能成型及所需服用量为依据,筛选药物与基质的最低配比。结果见表6表6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考察

试验表明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在1∶1.7或1∶2均可,考虑到服用量的需要确定选择最低配比为1∶1.7。
3.冷却剂的选择 在上述实验中选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却剂,结果可以。为了说明液体石蜡是该药物中更好的冷却剂的选用,又在同一温度下试验了用甲基硅油作为冷却剂,进行滴制滴丸,结果见表7
表7冷却剂的选择

结果显示确定液体石蜡为冷却剂为宜。
4、成型工艺研究 上述条件确定后,对滴制条件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对滴头口径、滴距及冷却温度),反复实验改变滴头口径或冷却剂温度及滴距。结果表明,较好的冷却剂温度在10-15℃范围,滴距5cm,滴头口径宜为2.0mm较好。
滴丸的滴制,除了选择适宜的基质与冷却剂,药物加入方式和比例以外,柱高、物料温度、滴速也是影响滴丸成型的因素。因此,对该三个因素,设计了三个水平,用L9(33)正交表安排了试验,以单位时间内滴丸成型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滴制条件。因素水平表见8,正交试验见表9表8因素水平表

表9正交试验L9(33)正交表及结果 注RA>RB>RC分析结果从R值来看A>B>C,A(料温)是主要因素,B滴速和C柱长对滴丸也有一定的影响。依次顺序AA2>A3>A1.BB3>B2>B1,CC1>C3>C2基本相近,从滴丸的圆整度来看C3为最佳。故选定A2,B3,C3。即物料温度为80℃,滴速为50-60滴/分,柱长为140cm为蒲黄滴丸的最佳滴制工艺条件。经五批小试验证条件稳定,可操作。
5.蒲黄滴丸的包衣考察蒲黄滴丸制剂味苦,不易于为广大患者所接受,故考虑采用薄膜包衣法,使其能满足更广泛的人群的需要。对其包衣条件考察如下(1).包衣液的选择 根据本品的功效,试验了三种包衣材料,结果见表9
表9包衣材料的选择

试验结果表明从溶解度,外观,口感来观察,羟丙甲纤维素更适用于本品的包衣。羟丙甲纤维素的成膜性较好,可是单纯用来包衣,包衣滴丸表面干燥,且放置后,表面膜容易部分凸起,影响滴丸的外观质量,所以另加适量的塑性物质聚山梨酯-80以增加薄膜衣的可塑性和韧性。并加入适量的甜菊素使其口感更佳。经过多次对比试验,确定其包衣液为羟丙甲纤维素,聚山梨酯-80,甜菊素,水,无水乙醇。
(2).包衣液配比的选择 以其外观和口感为参照,并考虑了实验的易操作性,进行了包衣液配比的选择实验,结果见表10表10包衣液配比的选择

结果表明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g,聚山梨酯-801g,甜菊素0.2g,水20ml,无水乙醇80ml时较理想。
(3).包衣成型工艺的研究 选择了合适的包衣液及其配比,包衣液的流速,用量,包衣锅的转速,温度决定了最后包衣的质量。多次试验表明1)包衣液的流速及包衣时间 流速较大时使滴丸易变湿,导致成分溶出;流速较小时,则很容易断流,最终选定流速为2~3ml/min。为了达到能够矫正滴丸的辛辣味,又能够发挥滴丸快速吸收的优势,故选择用较少的包衣液用量,反复实验表明,包衣时间为15分钟/50g滴丸能能够达到上述要求。
2)包衣锅的转速及温度 要求包衣锅的转动能使滴丸在其中快速流动,才能达到包衣均匀的效果。因为滴丸的基质PEG的熔点较低,故选择包衣锅的温度在35~42℃之间,转速在20转/分较佳。
实验数据研究表11五批实验数据
表12三批放大实验数据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血脂的药物,其特征是以蒲黄为原料按照下述方法制成的滴丸剂A、配方蒲黄75g~150g提取物、蒲黄提取物的1.7~2倍加入聚乙二醇6000、80℃液体石蜡、羟丙甲纤维素1g~2g聚山梨酯-800.5g~1g、甜菊素0.1g~0.2g、水10ml~20ml、无水乙醇40ml~80ml;B、制备方法将蒲黄药材用布袋包装,煎煮两次,加水量为5~9倍,煎煮时间1~3小时,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50~85℃测定的清膏,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60~80%,充分搅拌后,静置12~48小时,收集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50~85℃测定的清膏。按清膏的1.7~2倍量加入聚乙二醇6000,于70~90℃使熔融,与上述清膏混匀,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物料温度为80℃,滴速为50~60滴/分,柱长为140cm,沥干,薄膜包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1g~2g,聚山梨酯-80 0.5g~1g,0.1g~0.2g、水10ml~20ml、无水乙醇40ml~80ml,制成滴丸。
上述的降血脂的药物,其特征是以蒲黄为原料按照下述优选方法和优选配方制成的滴丸剂A、配方蒲黄150g提取物、蒲黄提取物的1.7倍加入聚乙二醇6000、80℃液体石蜡、羟丙甲纤维素2g聚山梨酯-80 1g、甜菊素0.2g、水20ml、无水乙醇80ml。
B、制备方法将蒲黄药材用布袋包装,煎煮两次,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2小时,收集滤液;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1小时,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测定的清膏,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80%,充分搅拌后,静置24小时,收集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60℃测定的清膏。按清膏量的1.7倍加入聚乙二醇6000,于80℃使熔融,与上述清膏混匀,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物料温度为80℃,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沥干,薄膜包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g,聚山梨酯-80 1g,甜菊素0.2g,水20ml,无水乙醇80ml,制成滴丸。
本发明提供一种蒲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蒲黄药材用布袋包装,煎煮两次,加水量为5~9倍,煎煮时间1~3小时,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50~85℃测定的清膏,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60~80%,充分搅拌后,静置12~48小时,收集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50~85℃测定的清膏。
上述的蒲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其优选方法是将蒲黄药材用布袋包装,煎煮两次,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2小时,收集滤液;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1小时,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测定的清膏,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80%,充分搅拌后,静置24小时,收集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60℃测定的清膏。
发明的效果通过先进且适用于大生产的制剂方法制成的滴丸剂型,是目前所报专利中所未提及的制备方法和剂型之一,在制剂学及制剂成型工艺上具有新颖性。
该工艺采用水提醇转溶的方法,去除了淀粉、粗蛋白、粗脂肪等大分子杂质,不仅保留了大部分水溶性及脂溶性成分(多为黄酮类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斛皮素、异鼠李素、山萘酚及以其为母核的糖苷类衍生物),而且工艺简单,与目前各专利公开的说明书所述的方法比较,更易于在大生产中操作和推广,具体比较如下表13各制备方法所含有效成分的比较

综上,比较而言,我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并且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保证了药物的疗效。蒲黄滴丸与蒲黄片和降脂胶丸药效试验比较1.试验目的观察蒲黄滴丸样品与蒲黄片、降脂胶丸经多次灌胃给药对由高脂饲料所致高脂血症大鼠的影响。
2.试验药物蒲黄滴丸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蒲黄片昆明金殿制药有限公司降脂胶丸北京生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脂饲料天津市医药科技研究所配制3.试验动物大鼠Wistar种,体重200-250g,雌雄兼用,由天津市医药科技研究所动物室提供。
4.试验结论试验结果表明,蒲黄滴丸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有明显的升高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蒲黄滴丸样品组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降低作用优于蒲黄片组和降脂胶丸组,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作用优于降脂胶丸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作用与对照组相当。
通过药效学试验,对药品生物利用度做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蒲黄滴丸组的生物利用度较高,明显优于蒲黄片组和降脂胶丸组,同时具有起效快,易崩解,便于吸收的优点。功能主治降血脂药。用于血脂、胆固醇过高症。
蒲黄滴丸剂型的优点生物利用度高;易崩解,吸收快,起效迅速;剂量准确;载药量小;稳定性高,夏季无需冷藏;毒副作用小;无不良气味,携带方便;生产设备简单,生产周期短。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1.处方蒲黄75g2.制备工艺将75g蒲黄药材用布袋包装,煎煮两次,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2小时,收集滤液;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1小时,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测定的清膏,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80%,充分搅拌后,静置24小时,收集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60℃测定的清膏。按清膏量的2倍加入聚乙二醇6000,于80℃使熔融,与上述清膏混匀,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物料温度为80℃,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沥干,薄膜包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1g,聚山梨酯-80 0.5g,甜菊素0.1g,水10ml,无水乙醇40ml),制成1000粒滴丸(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4.20 4.25g)。
实施例21.处方蒲黄150g2.制备工艺将150g蒲黄药材用布袋包装,煎煮两次,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2小时,收集滤液;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1小时,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测定的清膏,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80%,充分搅拌后,静置24小时,收集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60℃测定的清膏。按清膏量的1.7倍加入聚乙二醇6000,于80℃使熔融,与上述清膏混匀,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物料温度为80℃,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沥干,薄膜包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g,聚山梨酯-80 1g,甜菊素0.2g,水20ml,无水乙醇80ml),制成1000丸滴丸(每克滴丸相当于生药4.28~4.36g)。
权利要求
1.一种降血脂的药物,其特征是以蒲黄为原料按照下述方法制成的滴丸剂A、配方蒲黄75g~150g提取物、蒲黄提取物的1.7~2倍加入聚乙二醇6000、80℃液体石蜡、羟丙甲纤维素1g~2g聚山梨酯-800.5g~1g、甜菊素0.1g~0.2g、水10ml~20ml、无水乙醇40ml~80ml;B、制备方法将蒲黄药材用布袋包装,煎煮两次,加水量为5~9倍,煎煮时间1~3小时,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50~85℃测定的清膏,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60~80%,充分搅拌后,静置12~48小时,收集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50~85℃测定的清膏。按清膏的1.7~2倍量加入聚乙二醇6000,于70~90℃使熔融,与上述清膏混匀,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物料温度为80℃,滴速为50~60滴/分,柱长为140cm,沥干,薄膜包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1g~2g,聚山梨酯-800.5g~1g,0.1g~0.2g、水10ml~20ml、无水乙醇40ml~80ml,制成滴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血脂的药物,其特征是以蒲黄为原料按照下述优选方法和优选配方制成的滴丸剂A、配方蒲黄150g提取物、蒲黄提取物的1.7倍加入聚乙二醇6000、80℃液体石蜡、羟丙甲纤维素2g聚山梨酯-80 1g、甜菊素0.2g、水20ml、无水乙醇80ml;B、制备方法将蒲黄药材用布袋包装,煎煮两次,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2小时,收集滤液;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1小时,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测定的清膏,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80%,充分搅拌后,静置24小时,收集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60℃测定的清膏。按清膏量的1.7倍加入聚乙二醇6000,于80℃使熔融,与上述清膏混匀,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在滴丸机中进行滴丸,物料温度为80℃,滴速为60滴/分,柱长为140cm,沥干,薄膜包衣,包衣液的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2g,聚山梨酯-80 1g,甜菊素0.2g,水20ml,无水乙醇80ml,制成滴丸。
3.一种蒲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蒲黄药材用布袋包装,煎煮两次,加水量为5~9倍,煎煮时间1~3小时,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50~85℃测定的清膏,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60~80%,充分搅拌后,静置12~48小时,收集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50~85℃测定的清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蒲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其优选方法是将蒲黄药材用布袋包装,煎煮两次,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2小时,收集滤液;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1小时,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测定的清膏,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80%,充分搅拌后,静置24小时,收集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60℃测定的清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降血脂药物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以蒲黄提取物为原料制成的一种降血脂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蒲黄为原料制成的滴丸剂蒲黄提取物的加入聚乙二醇6000、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用羟丙甲纤维素、聚山梨酯-80、甜菊素、水、无水乙醇包衣。蒲黄滴丸剂的生物利用度较高,同时具有起效快,易崩解,便于吸收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K9/20GK1660304SQ20041009395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6日
发明者李永仓, 马洪波, 杨静, 赵喆 申请人: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