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颅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01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降解颅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颅脑外科用手术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可降解颅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颅脑外科手术中,颅骨缺损的封闭和颅骨骨瓣的固定是常规进行的操作。目前临床上已有钛合金、不锈钢等颅骨固定装置应用,虽然钛合金、不锈钢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几无付作用,但植入人体后就将成为一种永存异物,这是其无法克服的缺陷。同时,在操作时尚需专用工具,使用起来也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旨在解决目前临床上钛合金、不锈钢等人体植入物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采用可生物降解材料制作的并便于手术操作的可降解颅骨固定装置。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该可降解颅骨固定装置包括外固定片、内固定片,该外固定片的下表面和该内固定片的上表面分别布有与其片体固接的定位凸和予制成膜封闭的交通孔,外固定片的下表面中间设置有一根与其垂直并连接成一体套管,内固定片的上表面设置有一根与其垂直并连接成一体的、可与所述该套管套接而锁合的立柱,该立柱顶部固接有引丝。
本方案克服了钛合金、不锈钢等人体植入物的缺陷,采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这种材料可预先设定降解速度,令其与骨折愈合速度同步,这样,在骨折愈合后,可生物降解材料也已被人体相关酶类分解殆尽,从而不在人体内产生遗留物。生物降解材料一般为粉末状或颗粒状,可进行挤注成型,同时也具有相当的强度和韧性。本实用新型利用了这种材料的物理性能,按需要设计成上述结构的颅骨固定装置,具有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可根据需要随意裁剪成任意几何形状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外固定片分体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内、外固定片连接成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套管内壁呈圆锥形凹孔、立柱表面呈圆锥形凸起时的外固定片和内固定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的套管内壁呈齿牙形凹孔、立柱表面呈齿牙形凸起时的外固定片和内固定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述的可降解颅骨固定装置由外固定片1、内固定片2、套管3、引丝4、立柱5、定位凸6、交通孔7构成。该外固定片1置于颅骨缺损或颅骨骨瓣外侧,该内固定片2置于颅骨缺损或颅骨骨瓣内侧,术中,术者可视情用刀、剪对该内固定片2进行剪修;在该外固定片1的下表面和该内固定片2的上表面分别均布有与其片体固接的定位凸6,该定位凸6可以增大所述固定片与颅骨面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内、外固定片定位稳固,该定位凸6的形状可以是金字塔形、圆锥形或半球形;上述予制成膜封闭的交通孔7,术者可视情剜除此膜,用于留置引流管等;该外固定片1的下表面中间设置有一根与其垂直并连接成一体套管3,该内固定片2的上表面设置有一根与其垂直并连接成一体的、可与所述该套管3套接而锁合的立柱5,该立柱5顶部固接有引丝4;术中,该引丝4从该套管3中穿出,术者可牵引此丝,使该立柱5进入套管3内,并与套管3内壁对应的结构相锁合,从而起到颅骨缺损封闭和颅骨骨瓣固定的作用;为达到上述锁合的目的,该套管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呈球缺形、圆锥形或齿牙形几何形状的凹孔,该立柱5外表面设置有可与所述套管3内侧壁上的凹孔相锁合的凸起。
权利要求1.一种可降解颅骨固定装置,包括外固定片、内固定片,其特征在于该外固定片的下表面和该内固定片的上表面分别布有与其片体固接的定位凸和予制成膜封闭的交通孔,外固定片的下表面中间设置有一根与其垂直并连接成一体套管,内固定片的上表面设置有一根与其垂直并连接成一体的、可与所述该套管套接而锁合的立柱,该立柱顶部固接有引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颅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凸的形状可以是金字塔形、圆锥形或半球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颅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呈球缺形、圆锥形或齿牙形几何形状的凹孔,该立柱外表面设置有可与所述套管内侧壁上的凹孔相锁合的凸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颅脑外科用手术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可降解颅骨固定装置。它包括外固定片、内固定片,该外固定片的下表面和该内固定片的上表面分别布有与其片体固接的定位凸和予制成膜封闭的交通孔,外固定片的下表面中间设置有一根与其垂直并连接成一体套管,内固定片的上表面设置有一根与其垂直并连接成一体的、可与所述该套管套接而锁合的立柱,该立柱顶部固接有引丝。该颅骨固定装置解决了目前临床上钛合金、不锈钢等人体植入物存在的缺陷,具有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可根据需要随意裁剪成任意几何形状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B17/68GK2750792SQ20042011595
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30日
发明者陈俊峰 申请人:陈俊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