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7512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涉及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是一种持续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若未得到有效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出现广泛的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出现神经、泌尿、循环等多系统的病变。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咨询委员会认可的分型方法,目前,糖尿病分型为(1)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通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包括自身免疫性(急性型、迟发型)及特发性。这类糖尿病患者必须采用胰岛素治疗。(2)2型糖尿病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这类患者一般不需采用胰岛素治疗,仅用饮食调节加用口服降糖药物即可控制血糖。(3)其他特殊类型由胰腺内、外原因和其他疾病、药物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4)妊娠糖尿病。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显著增加,2003年糖尿病病人超过1.94亿。有研究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达22亿1千万。其潜在的最大增长人群在亚洲,约占总增长的65%以上。具有关统计,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年上升近3倍以上,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由1980年的1.0%上升到1996年的3.2%,患病人数占全球糖尿病病人的约1/5。我国糖尿病患者其中1型糖尿病约占5.6%,2型糖尿病约占93.7%,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
祖国传统医学将糖尿病又名为消渴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证。
祖国传统医学在糖尿病防治方面早在西汉淳于意的诊籍(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有“肺消瘅”一案记载,是糖尿病最早医案;《内经》,最先提出过食肥甘厚味、形体肥胖、情志失调、五脏虚弱与糖尿病有密切联系。有关糖尿病防治还可见于公元600年古代医家甄立言最早记载的糖尿病患者尿甜的现象,比过去误认为最先发现尿甜的ThomasWillis约早千余年;公元610年隋朝太医博士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一书中提出糖尿病人应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指出消渴病人应该进行导引,导引后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这比过去误认为在世界上最先提出糖尿病体育疗法的John Brown要早千余年;公元650年唐代医家逊思邈明确指出糖尿病人要忌面、米及水果等,比过去误认为最先知道用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的John Rollo约早千余年。
祖国传统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防治糖尿病的宝贵经验,总结出了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如中草药治疗(辨证选药、单方验方)、针灸治疗(针刺、灸法、耳针等)、饮食治疗、体育疗法、气功、推拿等等。这些方法对改善糖尿病临床症状,降低血糖、血脂,改善微循环及糖尿病慢性病变的防治虽有一定作用,并形成了较系统的中医药治疗法则。但还缺乏针对性强,效果理想,服用方便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结合中西医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针对2型糖尿病的特点,采用中药材葛根、荔枝核、地黄、玉竹、黄连、板蓝根、玉米须和丹参,制成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药制剂。经实验证实,本发明药效显著、配方合理、工艺严格,具有治疗口渴喜饮、多食易饥、急躁易怒、怕热心烦、溲亦便秘、倦息乏力、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等症的阴虚热盛症的消渴病(即2型糖尿病)的作用。
本发明所涉及的中药材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所收载中药,并符合药典质量要求。
本发明药物制剂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每付中药)葛根300-400g、荔枝核300-400g、地黄200-300g、玉竹200-300g、黄连100-200g、板蓝根100-200g、玉米须200-300g、丹参200-300g。
制备本发明药物制剂的中药原料优选重量配比是葛根310-350g、荔枝核310-350g、地黄200-250g、玉竹200-250g、黄连140-180g、板蓝根140-180g、玉米须200-250g、丹参200-250g。
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采取如下步骤①按上述重量比备好下述原料葛根、荔枝核、地黄、玉竹、黄连、板蓝根、玉米须、丹参。
②取所述剂量的各药材,粉碎后备用;③将粉碎备用的药料混合加水煎煮二次,分别加水6-8、3-5倍量,依次煎煮1.5-2.5、1-2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稠膏状,相对密度为1.30~1.31,80~85℃,减压干燥,80℃,-0.01MPa,得干膏粉碎成细粉,过筛100目,备用。
④将步骤③所得干膏粉加入适量辅料,混匀,制成固体制剂或软胶囊(亦称力降糖胶囊)。
本发明对所得中药制剂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性、安全性。
药效学实验与阳性对照药降糖舒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力降糖胶囊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血糖有明显降低作用,其作用效果以给药后第1小时为最好;对四氧嘧啶所致大鼠模型有明显降血糖作用。此外对肾上腺素和葡萄糖所致高血糖小鼠血糖有明显降低作用。经鸡蛋黄所致高血脂小鼠实验研究证明,力降糖胶囊有明显降血脂和血总胆固醇含量作用。实验证明本发明制剂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和降低血浆比粘度作用。
毒理学试验取本发明胶囊制剂对小鼠灌胃给药,结果显示最大耐受量为36g/kg;长毒实验取6.0g/kg、2.0g/kg二种剂量灌胃,其剂量相当于临床用量的70倍和23倍,连续给药180天,未发现毒性反应及迟缓毒性反应。
II期临床试验取本发明胶囊制剂进行II期临床试验,采用平行对照、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多中心试验的设计方法,以降糖舒胶囊为对照药品,共入组238例,其中试验组入组120例,完成117例,脱落1例,剔除2例;其中对照组入组118例,完成107例,脱落3例,剔除8例。
疗效结果分析
空腹血糖疗效PP分析结果试验组显效率48.72%,有效率88.03%(n=117),对照组显效率38.32%,有效率78.51%(n=107);ITT分析结果试验组显效率49.58%,有效率88.24%(n=119),对照组显效率38.18%,有效率78.18%(n=11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餐后2h血糖疗效PP分析结果试验组显效率46.15%,有效率88.89%(n=117),对照组显效率39.25%,有效率78.51%(n=107);ITT分析结果试验组显效率46.22%,有效率89.08%(n=119),对照组显效率39.09%,有效率77.27%(n=11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空腹血糖变化值PP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下降均值为2.190±1.728mmol/L(n=117),对照组为2.040±1.906mmol/L(n=107);ITT分析结果,试验组下降均值为2.218±1.737mmol/L(n=119),对照组为2.044±1.932mmol/L(n=110)。两组下降值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餐后2h血糖变化值PP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下降均值为3.668±2.904mmol/L(n=117),对照组为3.111±2.720mmol/L(n=107);ITT分析结果,试验组下降均值为3.699±2.897mmol/L(n=119),对照组为3.113±2.782mmol/L(n=110)。两组下降值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综合证候疗效PP分析结果试验组显效率61.54%,有效率92.31%(n=117),对照组显效率30.84%,有效率85.98%(n=107);ITT分析结果试验组显效率60.50%,有效率92.44%(n=119),对照组显效率30.00%,有效率86.36%(n=110)。显效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症状总积分变化值PP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总积分下降均值为11.393±5.411mmol/L(n=117),对照组为8.813±4.671mmol/L(n=107);ITT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总积分下降均值为11.286±5.434mmol/L(n=119),对照组为8.745±4.626mmol/L(n=110)。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糖化血红蛋白疗效(PP与ITT同)分析试验组显效率48.67%,有效率77.88%(n=113),对照组显效率39.81%,有效率69.90%(n=1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降脂疗效(PP与ITT同)分析试验组显效率61.02%,有效率79.66%(n=59),对照组显效率50.82%,有效率63.93%(n=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安全性分析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试验组1例正常转异常,血小板对照组1例、试验组2例正常转异常,对照组4例异常转异常。
尿便常规检查试验组3例、对照组3例尿常规正常转异常;试验组2例、对照组1例便常规正常转异常。
肝肾功能检查试验组1例、对照组1例ALT异常转异常;试验组2例、对照组4例BUN正常转异常,对照组2例BUN异常转异常;试验组3例,对照组1例Cr正常转异常;试验组3例、B组4例Cr异常转异常。
心电图检查试验组5例,对照组5例心电图正常转异常;试验组14例、对照组14例异常转异常。
试验组无不良事件,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0%,均为轻度不良反应,症状均消失。
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胶囊制剂治疗阴虚热盛证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少。
III期临床试验取本发明胶囊制剂进行III期临床试验,采用平行对照、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多中心试验的设计方法,以降糖舒胶囊为对照药品,共入组430例,其中试验组入组323例,完成315例,脱落5例,剔除3例;对照组入组107例,完成104例,脱落2例,剔除1例。
疗效分析空腹血糖疗效PP分析结果试验组显效率50.48%,有效率91.11%(n=315),对照组显效率36.54%,有效率86.54%(n=104);ITT分析结果试验组显效率49.69%,有效率90.31%(n=320),对照组显效率35.85%,有效率85.85%(106)。试验组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餐后2h血糖疗效PP分析结果试验组显效率50.16%,有效率90.16%(n=315),对照组显效率40.39%,有效率84.62%(n=104);ITT分析结果试验组显效率49.38%,有效率89.06%(n=320),对照组显效率39.62%,有效率83.02%(n=106)。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空腹血糖变化值PP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下降2.432±1.827mmol/L(n=315),对照组下降1.906±1.907mmol/L(n=104);ITT分析结果试验组下降2.397±1.838mmol/L(n=320),对照组下降1.879±1.900mmol/L(n=106)。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餐后2h血糖变化值PP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下降4.058±2.443mmol/L(n=315),对照组下降3.532±2.594mmol/L(n=104);ITT分析结果试验组下降3.992±2.495mmol/L(n=320),对照组下降3.456±2.629mmol/L(n=106)。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合证候疗效PP分析结果试验组显效率60.32%,有效率95.24%(n=315),对照组显效率42.31%,有效率92.31%(n=104);ITT分析结果试验组显效率59.38%,有效率94.38%(n=320),对照组显效率41.51%,有效率92.45%(n=106);试验组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症状总积分变化值PP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总积分下降11.095±5.161(n=315),对照组下降11.058±5.389(n=104);ITT分析结果试验组下降11.013±5.211(n=320),对照组下降11.019±5.361(n=106)。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化血红蛋白疗效PP分析结果试验组显效率47.21%,有效率80.30%(n=269);对照组显效率38.64%,有效率72.73%(n=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分析和ITT分析相同。
降脂疗效PP分析结果试验组显效率41.07%,有效率75.00%(n=168);对照组显效率39.62%,有效率60.38%(n=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分析和ITT分析相同。
安全性分析血常规检查试验组1例WBC正常转异常;对照组2例淋巴细胞正常转异常;试验组3例,对照组2例血红蛋白正常转异常。
尿便常规检查在试验组有7例,在对照组1例尿白细胞正常转异常;在试验组有1例尿红细胞正常转异常;在试验组有1例,在对照组1例大便常规正常转异常。
肝肾功能检查在试验组有1例BUN正常转异常;在试验组有3例,在对照组3例Cr正常转异常。
心电图检查在试验组有1例正常转异常。
不良反应在试验组有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8%;在对照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35%不良反应,均为轻度不良反应,停用药物后症状均消失。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列举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葛根310g 荔枝核310g 地黄250g 玉竹250g黄连150g 板蓝根150g 米须250g 丹参250g取上述各药材,粉碎成小块混合加水煎煮二次,分别加水6、3倍量,依次煎煮1.5、1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稠膏状(相对密度约为1.30~1.31,80~85℃),减压干燥(80℃,-0.01MPa),得到的干膏粉碎成细粉,过筛(100目),加入适量辅料,混匀,按常规方法制成片剂。
实施例2葛根330g 荔枝核310g 地黄220g玉竹250g黄连120g 板蓝根150g 玉米须220g 丹参250g取上述各药材,粉碎成小块混合加水煎煮二次,分别加水7、4倍量,依次煎煮2、1。5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稠膏状(相对密度约为1.30~1.31,80~85℃),减压干燥(80℃,-0.01MPa),得到的干膏粉碎成细粉,过筛(100目),加入适量辅料,混匀,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3葛根330g 荔枝核380g 地黄220g玉竹280g黄连120g 板蓝根180g 玉米须220g 丹参280g取上述各药材,粉碎成小块混合加水煎煮二次,分别加水8、5倍量,依次煎煮1.5、2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稠膏状(相对密度约为1.30~1.31,80~85℃),减压干燥(80℃,-0.01MPa),得到的干膏粉碎成细粉,过筛(100目),加入适量辅料,混匀,按常规方法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4葛根380g 荔枝核330g 地黄280g 玉竹240g黄连150g 板蓝根160g 米须280g 丹参220g取上述各药材,粉碎成小块混合加水煎煮二次,分别加水8、5倍量,依次煎煮1.5、2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稠膏状(相对密度约为1.30~1.31,80~85℃),减压干燥(80℃,-0.01MPa),得到的干膏粉碎成细粉,过筛(100目),加入适量辅料,混匀,按常规方法制成散剂。
实施例5
葛根350g 荔枝核330g 地黄250g 竹240g黄连150g 板蓝根160g 玉米须250g丹参220g取上述各药材,粉碎成小块混合加水煎煮二次,分别加水8、5倍量,依次煎煮1.5、1.5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稠膏状(相对密度约为1.30~1.31,80~85℃),减压干燥(80℃,-0.01MPa),得到的干膏粉碎成细粉,过筛(100目),加入适量辅料,混匀,按常规方法制成软胶囊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每付中药)葛根300-400g 荔枝核300-400g 地黄200-300g 玉竹200-300g黄连100-200g 板蓝根100-200g 玉米须200-300g 丹参200-300g。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葛根310-350g 荔枝核310-350g 地黄200-250g 玉竹200-250g黄连140-180g 板蓝根140-180g 玉米须200-250g 丹参200-250g。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葛根310g荔枝核310g地黄250g玉竹250g黄连150g板蓝根150g玉米须250g 丹参25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下述步骤(1)按上述重量比取下述原料葛根、荔枝核、地黄、玉竹、黄连、板蓝根、玉米须、丹参,粉碎后备用;(2)将粉碎备用的药料混合加水煎煮二次,分别加水6-8、3-5倍量,依次煎煮1.5-2.5、1-2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稠膏状,相对密度为1.30~1.31,80~85℃,减压干燥,80℃,-0.01MPa,得干膏粉碎成细粉,过筛100目,备用。(3)将步骤(2)所得干膏粉加入适量辅料,混匀,制成固体制剂或软胶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所述制剂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或软胶囊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其中所述的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涉及治疗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针对2型糖尿病的特点,采用中药材葛根、荔枝核、地黄、玉竹、黄连、板蓝根、玉米须和丹参,加入适量辅料制成治疗2型糖尿病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或软胶囊中药制剂。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实,本发明药效显著、配方合理、工艺严格,具有治疗口渴喜饮、多食易饥、急躁易怒、怕热心烦、溲亦便秘、倦息乏力、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等症的阴虚热盛症的消渴病(即2型糖尿病)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K9/16GK1843475SQ200510025000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8日
发明者刘梅英, 王峰, 吴云鸣 申请人:绿谷(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