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通络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0008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降糖通络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糖通络中药制剂,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粘滞血症者的降糖通络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内分泌代谢失常性疾病,血液粘度增高是糖尿病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高粘滞血症”(类似中医的血瘀证候),“高粘滞血症”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下肢血管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在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梗塞等糖尿病并发症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影响糖尿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现有的西药只是局限于降低病人的血糖,中药虽然也报导过不少的制剂,但疗效并不很显著,尤其是以2型糖尿病患者证属阴虚燥热兼血瘀为适应病证的中药制剂目前很少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降糖效果明显,又能改善其高粘滞状况,尤其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证属阴虚燥热兼血瘀病证的降糖通络中药制剂。
本发明由以下所述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制成知母5-15克 绞股蓝10-20克 丹参5-20克优选重量配比为知母8-12克 绞股蓝8-15克 丹参6-15克。
以上配方可以制成胶囊剂、颗粒剂、片剂、丸剂、汤剂或其它剂型。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知母、丹参醇提;用75%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5-8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次5-7倍量提取1.5小时;过滤,得到有效成分分别为菝葜皂苷元和丹参酮IIA的醇提渡;(2).绞股蓝水提醇沉用8.12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后保留滤液,滤渣再用7-10倍量水煎煮1.0小时,再过滤后,滤液合并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10~1.15(60℃测)的浸膏,加乙醇至65%,静置24h,过滤;(3).真空浓缩在温度为60~70℃、真空度为-0.06~0.08Mpa的条件下,浓缩至1.30~1.35(60℃测)的稠膏;(4).干燥在70~80℃,真空度为-0.08~0.09Mpa的条件下进行干燥;(5).成型按已有技术将其制成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汤剂或其它剂型。
实验数据(一)药理研究我们对该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药理研究1、对正常小鼠血糖和糖耐量的影响。2、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的影响。3、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血糖的影响。4、对甲亢阴虚型小鼠的影响5、对气虚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6、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1、对正常小鼠血糖没有明显降低作用,但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糖耐量。2、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及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3、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4、能提高甲亢阴虚型小鼠的耐缺氧存活能力,具有滋阴作用。5、能改善气虚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具有补气作用。6、能降低家兔血小板聚集率,抑制血栓形成,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二)毒理研究(1)急性毒性试验以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给小鼠灌胃,未能求出LD50,其耐受量可达176g/kg。成人临床推荐用量为30g生药/日,按公斤体重折算,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410倍(人按70kg计算,为0.43g/kg)。按体表面积计算为45倍(按体表面积折算小鼠20g相当70kg成人用量的0.0026倍。小鼠等效剂量为30(g)×0.0026/0.02(kg)=3.9g/kg),动物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未发现有急性毒性反应。
(2)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按低剂量8.3g/kg、中剂量16.5g/kg、高剂量33g/kg(指生药量,下同,低、中、高剂量按公斤体重折算分别相当于70kg成人临床用药剂量的19、38、76倍。按体表面积折算分别相当于70kg成人临床用药剂量的3、6、12倍)给大鼠连续灌胃给药13及26周,并停药观察4周,与对照组比较,对大鼠的一般状况、行为活动、进食量、体重增长、脏器系数以及病理组织学等均无明显影响;对外周血象、血液生化指标均无异常影响。结果表明本发明在大鼠长期给药中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现推荐的成人临床用药剂量是安全的。
(三)临床研究我们对本发明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粘滞血症共90例进行了临床观察,90例患者中,治疗组(单用降糖通络胶囊)共60例,对照组(单用参芪降糖胶囊,由河南羚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共30例,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均有较明显的降糖作用,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在疾病疗效、证候疗效、降糖幅度、证候积分的变化、改善患者血液高粘滞状态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在临床观察中,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有何不良反应,各安全性观测指标未见异常改变。
本发明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且其疾病疗效、证候疗效、降糖幅度、证候积分的变化、改善患者血液高粘滞状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现有其它中药,其药源来源广泛、服有方便、无毒副作用、适于长期服用、尤其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证属阴虚燥热兼血瘀病证,组方中的药味有效成分清楚,标准可控,质量稳定,作用指标明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胶囊剂配方如下知母8公斤、丹参15公斤,绞股蓝10公斤将知母、丹参分别用75%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6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次5倍量提取1.5小时;过滤,得到有效成分分别为菝葜皂苷元和丹参酮IIA的乙醇提取物;绞股蓝水提醇沉用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后保留滤液,滤渣再用8倍量水煎煮1.0小时,过滤后,滤液合并,浓缩至密度为1.10~1.15(60℃测)的浸膏,加乙醇至65%,静置24h,过滤;3.真空浓缩将上述二种提取种物合并,在温度为60~70℃、真空度为-0.06~0.08Mpa,浓缩至1.30~1.35(60℃测)的稠膏;4.干燥在70~80℃,真空度为-0.08~0.09Mpa的条件下进行干燥。
5.成型按已有技术将其制成胶囊剂。
质量研究试管法预试结果表明,本品含皂苷、多糖、菲醌类成分。薄层层析法可检测出各味药的主要成分。依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E第一法)检查重金属,结果三批产品均<10ppm;依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F第一法)检查砷,结果三批产品均<2ppm。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胶囊剂项下的有关要求对三批成品进行了崩解时限、水分、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等项目的检查,结果符合规定。
药品标准研究根据药味所含的化学成分,以化学对照品对照,建立了本品知母、绞股蓝、丹参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对知母的菝葜皂苷元进行了含量测定,经方法学考察,菝葜皂苷元在1.0~5.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78%,RSD为0.73%。并规定含知母以菝葜皂苷元(C27H44O3)计,不得少于3.40mg/粒。所建立的质量标准简便易行,重现性好,经检测三批中试产品,可控制本品质量。
稳定性研究按新药注册的技术要求,采用室温留样观察法,按本品质量标准(草案)的规定对本品三批样品(20031216、20031223、20031229)的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微生物限量检查等项目检测,除当月考察外,以后每月考察一次,共考察了三个月,结果表明,本品质量稳定。
说明本发明制备工艺科学、合理、先进、经济可行;质量稳定、安全、有效,所制定的标准能够控制产品的质量。
实施例2片剂知母6公斤、丹参15公斤,绞股蓝18公斤,按实施例1的步骤及已有片剂制片技术制成片剂。
实施例3颗粒剂知母18公斤、丹参8公斤,绞股蓝6公斤,按实施例1的步骤并按颗粒剂已有技术制成颗粒剂。
权利要求
1.一种降糖通络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制成知母5-15克 绞股蓝10-20克 丹参5-20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糖通络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优选的重量配比为知母8-12克 绞股蓝8-15克 丹参6-15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糖通络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可以制成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汤剂、丸剂。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知母、丹参醇提;用75%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5-8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次5-7倍量提取1.5小时,过滤,得到有效成分分别为菝葜皂苷元和丹参酮IIA的醇提渡;(2).绞股蓝水提醇沉用8-12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后保留滤液,滤渣再用7-10倍量水煎煮1.0小时,过滤后合并滤液,再将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10~1.15(60℃测)的浸膏,加乙醇至65%,静置24h,过滤;(3).真空浓缩在温度为60~70℃、真空度为-0.06~0.08Mpa的条件下,浓缩至1.30~1.35(60℃测)的稠膏;(4).干燥在70~80℃,真空度为-0.08~0.09Mpa的条件下进行干燥;(5).成型按已有制剂技术将其制成胶囊剂、颗粒剂、片剂、丸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糖通络中药制剂,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粘滞血症者的降糖通络中药制剂。由以下所述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制成知母5-15克,绞股蓝10-20克,丹参5-20克。本发明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且其疾病疗效、证候疗效、降糖幅度、证候积分的变化、改善患者血液高粘滞状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现有其它中药,且服有方便、无毒副作用、适于长期服用、组方中的药味有效成分清楚,标准可控,质量稳定,作用指标明确。
文档编号A61P3/00GK1824137SQ200510032578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0日
发明者李若存, 郑兵, 胡学军, 陈丹 申请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