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降血脂及抗氧化功能的超临界蜂胶液配方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421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降血脂及抗氧化功能的超临界蜂胶液配方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化工技术领域,具体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降血脂及抗氧化功能的超临界蜂胶液的配方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蜂胶是蜜蜂从蜜源植物所分泌的树脂中采集的天然活性成份。在常温下蜂胶为不透明固体,呈黑色或黄褐色,它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有机酯、及烯、萜、甾体化合物和多种氨基酸、酶、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等多种生理活性。目前正广泛被保健食品及医药行业应用。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几种几何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共轭二烯酸的混和物,是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的异构体,天然亚油酸是c-9,c-12-18:2,它异构化形成的共轭亚油酸因双键位置和顺反构型不同,有8种可能的异构体,有多种生理功能。天然存在的共轭亚油酸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的奶和肉中,对食品中的CLA混合物分析发现,乳制品和牛肉中的CLA大约有75%-80%以上是9c、11t-CLA异构体。植物中不存在,其它动物食品几乎也不含有。CLA的生理活性引起了药物药理学家、营养学家、油脂化学家们的广泛兴趣。有关的研究表明,9c、11t-CLA和10t、12c-CLA是可以确定的具有生理活性的异构体,它们具有减少各种癌症,降低人体内储存的脂肪含量而增加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人体的免疫能力,预防胆固醇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和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生理功能,1986年首次发现CLA可以抑制皮肤癌的发生,1990年又发现CLA可抑制胃癌的发生。自1991年到1997年来CLA的免疫刺激,抗动脉硬化,抑制脂肪积累的效果陆续被研究发现。1998年又发现CLA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CLA是一种新的天然类脂功能因子,可用于饲料添加剂和保健油脂食品中。因此CLA已成为发达国家保健功能食品的重要成份。
目前对CLA对脂肪代谢的研究表明CLA能降低动物脂肪,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这与发挥生物活性的CLA的主要异构体9c、11t-CLA和10t、12c-CLA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密切相关,1992年报道了CLA能降低脂肪含量并增加肌肉质量,后来在人及鼠类、鸡等动物中都观察到膳食中补充CLA能达到减肥的目的。2000年有人给Sprague Dauley大鼠补充CLA5周,腹膜后及子宫旁脂肪垫的重量减少了13%~32%,体重减轻了15%-29%;ICR小鼠补充CLA后,身体脂肪降低了57%-60%,而身体肌肉质量增加了5%-14%;人类过度肥胖者补充CLA12周,身体脂肪质量大幅度降低。动物实验表明,CLA能显著使动物体内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用含0.5%的CLA添加在饲喂的幼猪饲料中,与对照组相比其体内脂肪含量下降27%,而蛋白质含量则增加5%。
在当前研究中,尽管对CLA的降脂功能有很多的研究,但CLA对心脑血管上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报道不多,而血液和心脑血管上脂肪和脂肪酸组成对心脑血管系统正常生理功能是非常关键的,与高血脂、高血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CLA对血液和心脑血管上脂肪和脂肪酸组成变化,对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个很好的补充,也有利于人类对该疾病的控制。
天然存在的共轭亚油酸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的奶和肉中,我国消费这些产品与国际上有较大的差距,有必要评估CLA的相对缺乏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影响。事实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心血管系统疾病不断升高,已成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研究CLA对血液和心脑血管上脂肪和脂肪酸组成变化对我国人民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沙棘子油是从高原采集的名贵中药沙棘中萃取出来的功能性油脂,它富含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防止动脉硬化及增强免疫、抗炎抗病毒等多种保健功能。目前已经广泛被医学、食品、化妆品行业采用。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环境的恶化等因素促使人体的氧化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机体脏器在衰老退化过程中越来越受自由基的侵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人群数量越来越多,心血管系统病也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大隐患。人们需要从他们的饮食中摄取更多的能有助降低血脂过高及自由基、氧化带给健康的危害。在人们的膳食来源中,功能性油脂如沙棘子油、紫苏子油、红花油等功能性油脂具有降血脂的功能,但由于它们含有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氧化蚝败,摄入被氧化蚝败的油脂会加速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蜂胶在油脂中具有延缓功能性油脂的氧化的功能,同时摄入蜂胶能有助于人体清除自由基,增强抗氧化的功能;共轭亚油酸具有降低血脂,保护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而目前还没有以蜂胶、沙棘子油、共轭亚油酸等为主要原料科学配伍的蜂胶产品,特别是采用超临界萃取高纯度蜂胶、沙棘子的活性成份与共轭亚油酸配伍而研制的产品。
目前,蜂胶的加工方法有酒精浸提法、水浸提法、酒精、水混合提取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等,我国蜂胶原料全年的产量在300-500吨左右,蜂胶加工企业有数百家,蜂胶加工的班产量很低,一般在几公斤到几十公斤,因此蜂胶的产业化程度很低。超临界萃取也只适用50升左右的设备进行,不适合大型超临界设备的连续性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蜂胶与沙棘子以一定的比例混合,经过冷冻粉碎后,进行超临界CO2萃取。由于沙棘子萃取在超临界萃取已经取得了工业化连续化生产,工艺成熟,品质可靠。因此把蜂胶添加在沙棘中进行超临界CO2萃取方便了蜂胶的产业化,蜂胶与沙棘子混合后混合物可以适合采用1-3000升的设备进行生产,同时蜂胶与沙棘子混合后降低了蜂胶的单位体积浓度,沙棘子油的浸出能有力地携带蜂胶有效成份随CO2萃取出来,因此本发明能有效提高超临界蜂胶的得率和产业化程度。本方法同样适合其他功能性油脂如紫苏子油、月见草油、小麦胚芽油、红花油、灵芝孢子油等与蜂胶混合以制备超临界蜂胶复合物。本发明不仅解决了提高超临界CO2萃取得率,同时解决了蜂胶产量少,应用超临界方法成本高,不适合用大型超临界萃取设备生产的难题。
沙棘子油在常温下容易受氧化蚝败,优质的沙棘油原料在发挥其保健功能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沙棘油中添加一定的蜂胶能有效缓解沙棘油的氧化蚝败,在超临界沙棘油蜂胶复合物中蜂胶能延缓超临界沙棘油的氧化蚝败,因此本专利的超临界萃取蜂胶复合物的配方及方法同样适合制备其他功能性油脂与蜂胶的复合物,如超临界蜂胶紫苏子油复合物、超临界蜂胶月见草油复合物、超临界蜂胶灵芝孢子油复合物、超临界蜂胶小麦胚芽油复合物及超临界蜂胶红花油复合物等。


图1是蜂胶CO2超临界萃取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蜂胶CO2超临界萃取工艺为大致为萃取压力为10-40Mpa,萃取温度为35-65℃,萃取时间为2-5小时。由于CO2的非极性属性使它只能部分萃取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萃取过程中使用乙醇、乙酸乙酯等作为携带剂以增加CO2的极性,以便萃取出更多的有效成份。本专利采用的超临界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为25-40MPa,萃取温度为35-65℃,萃取时间为2-5小时。萃取过程中使乙醇、乙酸乙酯混合物作为携带剂,乙醇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比例为0.5∶1-10∶1;其用量5-150ml/L(以萃取釜中实际装物料体积计)。采用三级分离形式(见附图)进行分离从而分别收集分离组分,其中分离I的分离压力为15-25MPa,分离II的分离压力为10-15MPa,分离III的分离压力为6-10MPa。将收集到的三组分离成份任一组或者几组作为超临界蜂胶复合物与其他有效成份复配做成本专利要求的超临界蜂胶液。
超临界蜂胶不含铅及有机溶剂,同时超临界工艺能有效脱除蜂胶中致敏成份,减少过敏效应的发生。超临界萃取工艺能把蜂胶中60-90%的黄酮类化合物、全部的有机酸及萜类化合物萃取出来。蜂胶与沙棘子混合后,由于沙棘油的携带作用,能提高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同时沙棘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也能萃取到蜂胶、沙棘油复合物中,增加了蜂胶的有效成份得率和增加了蜂胶、沙棘油复合物的功能成份种类。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降血脂及抗氧化功能的超临界蜂胶液配方为超临界蜂胶5-30%,超临界沙棘油20-80%,王浆酸(10-羟基a葵烯酸)1-10%,共轭亚油酸10-30%,卵磷脂1-20%,单位为重量百分比(w/w)。
2.权利要求1的配方中超临界蜂胶、超临界沙棘油的萃取方法为将蜂胶、沙棘子等原料经过筛选、去杂等预处理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冷冻超微粉碎后进行CO2超临界萃取,得到混合的超临界蜂胶沙棘油复合物。
3.权利要求2中蜂胶、沙棘子等预处理后混合的比例为蜂胶∶沙棘子=1∶3-1∶20,单位为重量百分比(w/w),均匀混合后进行冷冻超微粉碎,再进行CO2超临界萃取。
4.权利要求3中超临界萃取压力为25-40MPa,萃取温度为35-65℃,萃取时间为2-5小时。萃取过程中使乙醇、乙酸乙酯混合物作为携带剂,乙醇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比例为0.5∶1-10∶1;其用量5-150ml/L(以萃取釜中实际装物料体积计)。采用三级分离形式进行分离从而分别收集分离组分,其中分离I的分离压力为15-25MPa,分离II的分离压力为10-15MPa,分离III的分离压力为6-10MPa。将收集到的三组分离成份一组或者几组混合作为超临界蜂胶复合物与其他有效成份复配做成本专利要求的超临界蜂胶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超临界蜂胶、超临界沙棘子油、王浆酸(10-羟基a葵烯酸)、共轭亚油酸等为原料制备具有降血脂和增强人体抗氧化功能的超临界蜂胶液配方及加工工艺,该配方为超临界蜂胶5-30%,沙棘油20-80%,王浆酸(10-羟基a葵烯酸)1-10%,共轭亚油酸10-30%,卵磷脂1-20%,单位为重量百分比(w/w)。其工艺为将沙棘子、蜂胶等原料经过筛选,预处理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冷冻粉碎后进行CO
文档编号A61P39/00GK101028313SQ20061000808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8日
发明者章晋武, 刘建国 申请人:北京蜂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