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2114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床输注用血液或血液成分在进行光化学病原体灭活时使用的血液病原体灭活剂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输血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支持手段,临床输注的全血是一种由血浆和各种血细胞构成的广义的结缔组织,用物理方法可将全血分离成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血浆和冷沉淀等血液成分,将血液成分分别用于不同疾病治疗的输血方法称为成分输血。由于与全血输注相比较,成分输血具有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易于保存和节约血液资源等优点,因而被广泛采用,成为临床输血的主要形式。本发明专利提及的全血或血液成分的病原体灭活方法是指一种在全血或血液成分中添加病原体灭活剂-光敏剂,经光照射后,再滤除光敏剂,制备成安全的血液成分的光化学血液病原体灭活方法,本发明专利主要涉及的是用涤纶薄膜吸附病原体灭活剂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利用光化学方法灭活血液中包括病毒在内的病原体的研究是近年来输血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关注的研究方向,其原理为在血液成分中加入亚甲蓝、核黄素、补骨酯或其衍生物等可与血液中致病微生物核酸或包膜结合的光敏剂,经光照射后,光敏剂吸收光能,可发生电子转移或激发产生单态分子氧,在核酸特定区域形成共价加成化合物或破坏核酸的骨架结构以达到病原体灭活的效果。我中心已于1998申报了“血浆病毒灭活的方法及其装置”的发明专利,并于2003年7月2日获得了专利权,中国专利号为“98121328.6”,该专利详细阐述了亚甲蓝光化学方法在血浆病毒灭活中的应用。该病原体灭活方法已在全国较大范围内推广使用。
目前国内外加入病原体灭活剂的方法是直接加入低浓度液体病原体灭活剂或固体型病原体灭活剂,液态病原体灭活光敏剂剂在低浓度时会很快降解而失去病原体灭活作用,固体型病原体灭活剂存在单剂量不准确、不均匀,并且很难解决病原体灭活剂及所添加辅料的无菌、无热原和无不溶性微粒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保持病原体灭活剂2年内稳定、又可以使病原体灭活剂的加入剂量准确、符合静脉滴注使用要求的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这种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的制备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其中灭活剂是由血液或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的光敏剂和可静脉输注的辅料所组成,涤纶薄膜为药用的涤纶薄膜。
添加的可静脉输注辅料有填充、粘合和润湿作用,辅料的质量最好是光敏剂质量的2-10倍。
本发明所述的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其涤纶薄膜单片上负载的灭活剂为0.25-12.5ug/mm2,优选的是0.5-5ug/mm2。
本发明所述的药用涤纶薄膜,最优选的是符合国家标准(Q/320483CSY002-2001)的涤纶薄膜,该薄膜性能稳定,对病原体光敏剂不渗透、不吸附,不发生化学反应,不影响各项质量检测,不影响病原体灭活光敏剂使用时的快速洗脱,可以保证病原体灭活剂在贮存期内的质量合格。
本发明所述的血液病原体灭活光敏剂,主要有亚甲蓝、核黄素、补骨酯或其衍生物等可与血液中致病微生物核酸或包膜结合的光敏剂,优选使用光敏剂“亚甲蓝、补骨酯及其衍生物,最优选使用的光敏剂是亚甲蓝。
本发明所述的可静脉输注用的药用辅料,可以是可静脉输注用的药用辅料是指注射级的葡萄糖、甘露醇、羟乙基淀粉和右旋糖苷中的任一单一成分或其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等。
本发明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a、取处方量的光敏剂(折除水分及杂质量)和光敏剂质量2-10倍的可静脉输注用辅料溶于可用溶剂中,并使之溶解完全;b、加热至40-80℃,然后向溶液中加入经活化的针用活性炭,保温搅拌20~40分钟,趁热过滤,过滤液加入相同的溶剂至灭活剂的浓度为0.1mg/ml-1g/ml,反复精滤至中间体溶液无25um以上的微粒,过滤后的无微粒中间体经热原检测合格后备用;c、在百级洁净区域下将上述中间体溶液按所需量滴加在清洗过的洁净涤纶薄膜上,然后在百级洁净条件下晾干。
步骤a中所用的溶剂可以是注射用水、乙醇、丙酮和乙醚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优选为注射用水和乙醇的单一或混合溶剂,最优选为注射用水或注射用水与乙醇的混合溶液。
步骤b中灭活剂中间体溶液的浓度最好控制在0.5mg/ml-50mg/ml,最优选的为2mg/ml-20mg/ml。活性炭的使用量按光敏剂剂和辅料的总重量的3%-10%加入即可。
步骤c中所用的涤纶薄膜清洗处理方法是第一步是浸泡,将涤纶薄膜捻开,加精滤过的95%乙醇,振摇或超声至膜完全散开,然后静置,换容器中的乙醇1~3次;第二步,在使用涤纶薄膜前1~3小时,用准备好的精冲洗设备冲洗过滤洗涤至过滤水澄明度合格,最后将涤纶薄膜转移至精滤过的乙醇中待用。
步骤c中滴加灭活剂中间体溶液到涤纶薄膜上的方法为在100级洁净区域下,根据病原体灭活剂溶液的浓度,用10-50ul微量进样器或点样枪向膜中央滴加病原体灭活剂中间体溶液,点样结束后,将托盘于100级区下晾干,备用。
滴加溶液时的注意事项(1)严格按给予的滴加体积滴加,正负误差应小于1%。
(2)滴加应在膜凹陷的中央。
(3)滴加前应注意注射用水是否挥干,如未挥干,不可滴加。
(4)注意针头是否有余液,不可有挂针的小液滴。
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使用时装在装载容器中,装载容器为可药用的高分子材料制作的上下盖式可供血液流经的容器。使用时应注意涤纶薄膜上的药物和装载容器已干燥,容器还应避免会产生塑料颗粒杂质。
取样全检,检验合格后装有涤纶薄膜的装载容器可与血浆病原体灭活装置(中国专利号为“98121328.6”)进行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组合物,其上的灭活剂稳定性好,可保存2年以上,其含量降低不超过3%;单片组合物的病原体灭活剂的剂量准确,可达到标示量的95-105%;对病原体灭活剂及其相关辅料采用了高温除热原、无菌过滤的制备工艺,组合物无菌、无热原、无不可溶性微粒,达到可静脉注射用的要求,从而解决了目前血浆或血液成分进行光化学病原体灭活的病原体灭活剂的科学制备和添加问题。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所用涤纶薄膜为药用,所用原辅料均为注射级标准,符合中国2005版药典要求。
实施例1处方见表一表一

制备方法将处方量的亚甲蓝和葡萄糖加入到50ml注射用水中,充分溶解,加热至70℃,再向溶液中加入经活化的针用活性炭0.12g,保温搅拌三十分钟,趁热过滤,过滤用微孔滤膜的孔径小于0.22um,过滤后无微粒的中间体溶液再用精滤好的注射用水加至100ml定容后,备用。
按下述步骤清洗涤纶薄膜第一步是浸泡,将涤纶薄膜手工捻开,每一万张放入500ml容器中,加300ml精滤过的95%乙醇,反复剧烈振摇、超声,至膜完全散开。静置,将容器中的乙醇换2次,反复操作;第二步,在使用涤纶薄膜前两小时,用准备好的精冲洗设备冲洗过滤洗涤,洗至过滤水澄明度合格为止。将涤纶薄膜转移至精滤过的乙醇中,待用。用上述处理方法处理出洁净的涤纶薄膜10000张备用。
取洁净的上下盖装载容器10000套,在100级层流罩下晾干备用;在下盖中放置好薄膜。根据病原体灭活剂溶液的浓度,用10-50ul微量进样器或点样枪向膜中央滴加病原体灭活剂中间体溶液。每片涤纶薄膜滴加病原体灭活剂中间体10ul,在100级层流罩下晾干,然后盖好上盖,即得,经含量、无菌、热原、微粒等检验合格后,与血液或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装置连在一起使用。
该实施例制备的涤纶薄膜吸附亚甲蓝组合物的含量经检测为20.8ug/片,无菌,热原检测合格,微粒检测符合2005年二部药典附录ixC规定,符合注射用要求。
该实施例制备的涤纶薄膜吸附亚甲蓝组合物的病原体灭活验证效果详见下表二
表二

实施例2处方见表三表三

制备方法将处方量的亚甲蓝和葡萄糖加入到200ml容量瓶中,加入50%的药用乙醇100ml,充分溶解,加热至45℃,再向溶液中加入经活化的针用活性炭0.8g,保温搅拌三十分钟,趁热过滤,过滤用微孔滤膜的孔径小于0.22um,过滤后的无微粒的中间体溶液再用精滤好的50%乙醇加至200ml定容后,备用;按本发明提供的涤纶薄膜清洗处理方法处理出洁净的涤纶薄膜10000张备用;取处理好洁净的上下盖10000套,在100级层流罩下晾干备用;按本发明提供的放置薄膜的办法在下盖中放置好薄膜;按本发明提供的病原体灭活剂中间体溶液附加在涤纶薄膜上的方法附加病原体灭活剂,每片涤纶薄膜滴加病原体灭活剂中间体20ul,在100级层流罩下晾干,然后盖好上盖,即得,经含量、无菌、热原、微粒等检验合格后,与血液或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装置连在一起使用。
该实施例制备的涤纶薄膜吸附亚甲蓝组合物的含量经检测为79.5ug/片,无菌、热原检测合格,微粒检测符合2005年二部药典附录ixC规定,符合注射用要求。
该实施例制备的涤纶薄膜吸附亚甲蓝组合物的病原体灭活验证效果详见下表四
实施例2嗅球摘除模型的制作方法水合氯醛0.38g/kg腹腔注射麻醉小鼠,将头部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SN-2,8208,NARISHIGE,Japan)上,暴露颅骨,参考The Mouse Brain小鼠图谱(George Paxinos)用电钻在前囟前3.2mm为后界开窗,暴露双侧嗅球,用厚度为0.5mm的刀片由后界垂直插入取出嗅球组织,并将残余组织吸净,创口用明胶海绵填塞止血骨蜡封闭。术后休息1w。
2.结果2.1.水迷宫成绩分析丁香酚给药组实验7d和14d的水迷宫潜伏期明显小于空白组的水迷宫潜伏期,表明嗅觉吸入丁香酚能够增强小鼠空间学习记忆的能力。(见表1)。
2.2.自主活动成绩分析丁香酚给药组实验7d时小鼠自主活动明显高于空白组小鼠自主活动,而14d小鼠自主活动与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异,表面嗅觉吸入丁香酚能够短暂性的增加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假手术组、模型组7d和14d的自主活动高于空白组小鼠自主活动,可能表明开颅手术能够增强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见表2)。
表1水迷宫成绩分析(x±s,n=10)

*P=0.019ΔP=0.019表2自主活动成绩分析(x±s,n=10)

该实施例制备的涤纶薄膜吸附核黄素组合物的含量经检测为768ug/片,无菌,热原检测合格,微粒检测符合2005年二部药典附录ixC规定,符合注射用要求。
该实施例制备的涤纶薄膜吸附核黄素组合物的病原体灭活验证效果详见下表八表八

实施例5处方见表九表九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该实施例制备的涤纶薄膜吸附补骨酯衍生物组合物的含量经检测为45.4ug/片,无菌、热原检测合格,微粒检测符合2005年二部药典附录ixC规定,符合注射用要求。
该实施例制备的涤纶薄膜吸附补骨酯衍生物组合物的病原体灭活验证效果详见下表十表十

以上5个实施例制备的样品经过6个月加速实验和18个月室温留样试验,其病原体灭活剂主成分含量均在标示量的90%-110%之间,无菌、热原检查均合格,微粒检测符合2005年二部药典附录ixC规定。经检测分析、病毒验证和实际应用,其病原体灭活率达到99.9%,在使用中溶解迅速,方便操作和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其中灭活剂是由血液或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的光敏剂和可静脉输注的辅料所组成的组合物,涤纶薄膜为药用的涤纶薄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其特征在于辅料的质量是光敏剂质量的2-10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其特征在于涤纶薄膜单片上负载的灭活剂为0.25-12.5ug/mm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其特征在于涤纶薄膜单片上负载的灭活剂为0.5-5ug/mm2。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用涤纶薄膜是符合国家标准(Q/320483CSY002-2001)的涤纶薄膜。
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光敏剂是指亚甲蓝、核黄素、补骨酯或其衍生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光敏剂是指亚甲蓝、补骨酯或其衍生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光敏剂是指亚甲蓝。
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可静脉输注用的药用辅料是指注射级的葡萄糖、甘露醇、羟乙基淀粉和右旋糖苷中的任一单一成分或其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临床输注用血液或血液成分在进行光化学病原体灭活时使用的血液病原体灭活剂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其中灭活剂是由血液或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的光敏剂和可静脉输注的辅料所组成的组合物,涤纶薄膜为药用的涤纶薄膜。本发明的吸附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剂的涤纶薄膜组合物可保存2年以上,其含量降低不超过3%;单片组合物的病原体灭活剂的剂量准确,可达到标示量的95-105%;无菌、无热原、无不可溶性微粒,达到可静脉注射用的要求,从而解决了目前血浆或血液成分进行光化学病原体灭活的病原体灭活剂的科学制备和添加问题。
文档编号A61L101/44GK1861198SQ20061002722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日
发明者黄宇闻, 莫琴, 谢如锋, 钱开诚 申请人:上海市血液中心, 南京逐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