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881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制剂的给药方法及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银杏叶研究的发展,现已证明银杏叶的活性成分主要是黄酮和内酯类化合物。银杏内酯是仅在银杏叶中发现的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及显著药理活性的重要成分,迄今尚未发现存在于其他任何植物中。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价值。银杏内酯类化合物有银杏内酯A(BN52020)、银杏内酯B(BN52021)、银杏内酯C(BN52022)、银杏内酯M(BN52023)、银杏内酯J(SN52024)及白果内酯,已证明银杏内酯均为强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llvatfactor,PAF)受体拮抗剂。随着对银杏叶中有效药用成分的明确,单一有效成分新药成为近十年来法国、英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竞相开发的目标。对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发现银杏内酯B具有更高的药用价值。
银杏内酯B纯品(BN52021)目前国外已经应用于II、III期临床,用于休克、烧伤、中风、移植排斥和血液透析等试验,还可能为预防和治疗过敏生哮喘提供一类新的药物。由于银杏内酯B的理化性质特殊,将银杏内酯B制成溶液剂或粉针剂较为困难。因此,寻找出适合国内现有制药设备工艺的制备方法,以及充分发挥银杏内酯B药效的给药途径,成为国内银杏开发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研究的难点,提供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提供了银杏内酯B的静脉给药途径,并为实现此给药途径提供了一种银杏内酯B粉针的制备方法。
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是采取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其特征在于由治疗有效量的银杏内酯B加药品制备允许的溶剂溶解后,加入赋形剂,经冷冻干燥后制成粉针,其中银杏内酯B与赋形剂重量配比为1∶0~55。
所述的溶剂是乙醇、水、丙二醇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所述的冻干赋形剂是甘露醇、右旋糖酐、葡萄糖、蔗糖,或者是乳糖、氯化钠、甘氨酸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由以下步骤制备用溶剂将银杏内酯B溶解,充分搅拌或者超声处理至完全溶解,再加入适量溶剂和冻干赋形剂,调节溶液pH值为3~8.5后,添加溶剂至银杏内酯B浓度为1mg/ml~50mg/ml,加入适量活性炭,充分搅拌,过滤脱炭;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灌装于管制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中,盖上丁基橡胶塞,放入冻干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压紧瓶塞取出样品,铝盖压口,包装即得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
其中制备时所用的冻干赋形剂是甘露醇、右旋糖酐、葡萄糖、蔗糖、乳糖、氯化钠、甘氨酸中的一种或混合物;溶剂是乙醇、水、丙二醇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其中制备时所用的溶剂选用水时,需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采用司盘、吐温、泊洛沙姆中的一种。银杏内酯B与表面活性剂重量配比为1∶0.1~1.5。
上述所述的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针剂在治疗中风、冠心病及其它涉及血小板凝聚引起的心脑血管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解决了银杏内酯B难以制成合适粉针的问题,所得制成的冻干粉针可供静脉使用。能充分发挥其药效,制得的样品性质稳定,无明显的降解产物,符合国家对静脉使用粉针的质量要求。药效学研究表明,制得的样品对动物模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本发明制备的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针剂可应用于治疗中风、冠心病、及其它涉及血小板凝聚引起的心脑血管病。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结合药效学试验结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实施例1处方银杏内酯B2g乙醇 1000g制法称取处方量的银杏内酯B精制品2g,加乙醇500g溶解,超声处理至完全溶解,用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3.0,加入0.05%(w/v)活性炭,充分搅拌,过滤脱炭;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灌装于管制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中,盖上丁基橡胶塞,放入冻干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压紧瓶塞取出样品,铝盖压口,包装即得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
实施例2处方银杏内酯B2g司盘 3g甘露醇 50g乙醇 500g注射用水 500g制法称取处方量的银杏内酯B精制品2g,加500g乙醇溶解,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3g司盘,再加入500g注射用水和50g甘露醇,用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8.5,加入0.05%(w/v)活性炭,充分搅拌,过滤脱炭,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灌装于管制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中,盖上丁基橡胶塞,放入冻干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压紧瓶塞取出样品,铝盖压口,包装即得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
实施例3处方银杏内酯B1g吐温-80 0.1g甘露醇 25g
葡萄糖 30g注射用水 750g制法称取处方量的银杏内酯B精制品1g、葡萄糖30g,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5g吐温-80,再加入750g注射用水和25g甘露醇,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用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5.5,加入0.05%(w/v)活性炭,充分搅拌,过滤脱炭,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灌装于管制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中,盖上丁基橡胶塞,放入冻干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压紧瓶塞取出样品,铝盖压口,包装即得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
实施例4处方银杏内酯B10g泊洛沙姆 1g甘露醇 25g乙醇 100g注射用水 100g制法称取处方量的银杏内酯B精制品10g,加100g乙醇溶解,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1g泊洛沙姆,再加入100g注射用水和25g甘露醇,用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5.2,加入0.05%(w/v)活性炭,充分搅拌,过滤脱炭,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灌装于管制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中,盖上丁基橡胶塞,放入冻干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压紧瓶塞取出样品,铝盖压口,包装即得。
实施例5处方银杏内酯B10g吐温-80 5g右旋糖酐 25g丙二醇 50g注射用水 500g
制法称取处方量的银杏内酯B精制品10g,加50g丙二醇溶解,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5g吐温-80,再加入500g注射用水和25g右旋糖酐,用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5.0,加入0.05%(w/v)活生炭,充分搅拌,过滤脱炭,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灌装于管制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中,盖上丁基橡胶塞,放入冻干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压紧瓶塞取出样品,铝盖压口,包装即得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
银杏内酯B粉针抗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致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地点东南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试验目的证实银杏内酯B粉针的抗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实验材料1、受试药品与给药银杏内酯B粉针,提供单位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给药体积1ml/kg(用生理盐水配制)。阻塞前20min给药,速度0.2ml/min。
2、试剂与实验仪器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超氧化物(SOD)测定试剂盒,蛋白定量试剂盒(均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用1%磷酸盐PBS溶液配制成2%工作液),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
3、试验动物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50~300g,10周龄,SPF级,南京军区总院实验动物科提供。在室温18~22℃、12h明/暗交替条件下饲养3d,自由取食,饮清洁水。所有对大鼠的实验程序已经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
实验方法与结果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将直径2.8mm的尼龙线一端仔细打磨光滑,在距此端18mm、20mm、22mm处做标志。采用改良Koizumi法(4)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MACO)模型,手术过程中监测肛温,使之保持在37±0.5℃。大鼠用水合氯醛麻醉(300mg/kg,ip),颈部腹侧正中切口,暴露气管和右侧颈总动脉,在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支点,从近心端结扎颈总动脉,从分支处分离结扎颈外动脉,距分支处2mm在颈总动脉上剪一小切口,由切口处向颈内动脉放入栓塞线约20mm或遇到阻力后。缝合颈部皮肤切口。约10mm栓塞线留置在颈部切口外。缺血2h后拔出栓塞线约10mm,使血流再通。再灌注22h,剔除死亡或无神经功能缺失行为的大鼠。伪手术组大鼠除颈动脉不插栓线外,其它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
脑组织SOD和MDA测定再灌注末将大鼠断头处死,迅速取出大脑,取右大脑半球前1/3,制作10%脑匀浆。按试剂盒说明书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MDA含量,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含量。
病理组织学观察用10%甲醛溶液固定右侧大脑,一周后送本校病理科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银杏内酯B 5mg组和银杏内酯B 10mg组可以增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2h后的脑组织的SOD活性(P<0.05),减少其MDA含量(P<0.05),且有剂量依赖关系,具体结果见下表。
银杏内酯B对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MDA和SOD的影响。

注1)为与溶剂对照组比较P<0.05;2)为与伪手术组比较P<0.05大脑海马CA1区病理变化镜下观察结果表明伪手术组神经元排列整齐,层次清楚,无细胞坏死,无炎性细胞浸润;溶剂对照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排列紊乱,大量坏死细胞,胞质呈嗜酸性改变,核肿胀,碎裂或溶解消失,炎性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银杏内酯B 5mg/kg和银杏内酯B 10mg/kg组少量坏死细胞,炎性细胞浸润轻微,神经元数量多于溶剂对照组但少于伪手术组。
讨论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一种很好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其相关药物的动物模型,因为大脑中动脉是临床栓塞最常见的部位,且模仿人脑卒中的病理损伤。本实验利用该模型证实银杏内酯B可减少脑组织MDA的生成、增加SOD的活力;组织学检查表明银杏内酯B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CA1区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神经元坏死或凋亡。
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存在氧自由基的损伤作用,主要表现伪对细胞膜和线粒体等各种膜性器官的损伤;损伤RNA和DNA;能引起一系列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加,致使炎性细胞浸润,从而加重对神经元的损伤;可以诱导一系列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凋亡。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能量供应的来源,也是氧自由基的主要产生场所,最近研究认为呼吸链复合体I中的黄素单核苷酸基团和复合体III中的辅酶Q是氧自由基产生的重要的生理位点,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而氧自由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血流再通后组织中氧含量突然增多,与上述分子作用而形成。大量的氧自由基还可以与NO作用形成的ONOO-,ONOO-具有极强的氧化脂质的能力,且可使SOD失活,影响了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加重其对组织细胞的损伤。鉴于氧自由基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氧应激损伤是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中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策略之一。可以通过减少生成和增加清除来减轻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如通过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抑制细胞内钙超载、使用线粒体钾通道开放剂以及线粒体解耦联减少其产生、增加组织SOD活性以增强其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等。
MDA为是自由基攻击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使脂质过氧化的产物,其含量的测定间接反应了细胞损伤的程度。SOD是体内清除氧自由基的重要酶类,其含量的测定可以反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能力的强弱。本实验研究结果提示银杏内酯B可能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组织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抑制脂质的过氧化,从而减轻了脑组织的损伤。其微观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权利要求
1.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其特征在于由治疗有效量的银杏内酯B加药品制备允许的溶剂溶解后,加入赋形剂,经冷冻干燥后制成粉针,其中银杏内酯B与赋形剂重量配比为1∶0~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是乙醇、水、丙二醇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冻干赋形剂是甘露醇、右旋糖酐、葡萄糖、蔗糖,或者是乳糖、氯化钠、甘氨酸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4.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备用溶剂将银杏内酯B溶解,充分搅拌或者超声处理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溶剂和冻干赋形剂,调节溶液pH值为3~8.5后,添加溶剂至银杏内酯B浓度为1mg/ml~50mg/ml,加入适量活性炭,充分搅拌,过滤脱炭;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灌装于管制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中,盖上丁基橡胶塞,放入冻干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压紧瓶塞取出样品,铝盖压口,包装即得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其中制备时所用的冻干赋形剂是甘露醇、右旋糖酐、葡萄糖、蔗糖、乳糖、氯化钠、甘氨酸中的一种或混合物;溶剂是乙醇、水、丙二醇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其特征在于溶剂选用水时,需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采用司盘、吐温、泊洛沙姆中的一种,银杏内酯B与表面活性剂重量配比为1∶0.1~1.5。
6.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在治疗中风、冠心病、及其它涉及血小板凝聚引起的心脑血管病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制剂的给药方法及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粉针,其特征在于由治疗有效量的银杏内酯B加药品制备允许的溶剂溶解后,加入赋形剂,经冷冻干燥后制成粉针,其中银杏内酯B与赋形剂重量配比为1∶0~55。由以下步骤制备用溶剂将银杏内酯B溶解,充分搅拌或者超声处理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溶剂和冻干赋形剂,调节溶液pH值为3~8.5后,添加溶剂至银杏内酯B浓度为1mg/ml~50mg/ml,加入适量活性炭,充分搅拌,过滤脱炭;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灌装于管制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中,放入冻干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压紧瓶塞取出样品,铝盖压口,包装即得。
文档编号A61P9/00GK1830436SQ20061003961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8日
发明者张国清 申请人:张国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