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87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注射装置,尤指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
技术背景注射装置,例如注射针筒在医疗器材中占有极大比重,尤其近年来 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例如艾滋病或各类型肝炎的蔓延,以致受注射感 染的案例不断发生。因此,也引起各界对医疗器材的重视,尤以注射针 筒为甚,所以,具自毁功能的一次性的注射针筒乃成为必然且无法避免 的趋势。现有的安全注射针筒,大抵而言,是由针头、液筒及推杆结合而成。例如中国台湾于2003年7月1日公告的公告号为540385号的「二件式回 缩安全针筒」专利案即为一例,其具有可供推杆置入的筒体(液筒)一端设 有针座,该针座在周边与筒体间形成有撕裂沟槽,针座上设有一具穿孔 的中座,推杆在相对于中座一端设有可穿置卡扣在穿孔的扣块而构成一 种安全针筒。以便可通过推杆端头与针座卡固后,当推杆拉回针座同时 破坏撕裂沟槽,使固定有注射针的针座移至筒体内部,以防止注射针外 露的意外伤害发生。而该案显著的缺失在于,若撕裂沟槽厚度较厚,例如0.12mm,于射 出成型过程中,该熔融塑料液可顺利通过该间隙,通过以形成具穿孔的 中座,唯其因沟槽厚度较厚而难以通过由外力破坏,而失去一次性的目 的。若撕裂沟槽厚度较薄,例如0.06mm,其虽容易通过由外力破坏撕裂 沟槽,但熔融塑料液将难以通过如此薄之间隙,以致具穿孔的中座难以
一体射出成型。再者,因该液筒顶面撕裂沟槽的弱面设计,可能导致该 针座于注射或运输过程中,经由外力所产生的力矩,而造成摇晃情况发 生,甚至因撕裂沟槽的破裂将导致漏液的情况发生。有鉴于此,本发明申请人本着多年来从事安全注射装置设计及产销 的经验,期能克服前述安全注射针筒的诸多缺失,经再三实验与测试, 进而发展出本发明的「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发明内容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其是由一液筒, 一针头, 一推杆,及一套环所组成,其中,该针头是结合于液筒前端的 插榫,该插榫内部设有一扣接部,其与液筒前端顶壁交接处及顶壁与外 侧筒环交接处分别设有同心的一 C形撕裂沟及一环形撕裂沟;该推杆的 杆身前端轴向延伸一具有一卡扣部的杆柱,其是穿越并固定该套环,以 便可滑移地容置于液筒内;通过将推杆前推,使套环抵住顶壁,而卡扣部则卡扣于插榫内的扣接部,然后将推杆继续前推,使该c形撕裂沟因受力而撕裂,同时对未设沟槽部位形成一力矩,从而令对应该部位的环 形撕裂沟的较薄部位因而断裂,并沿着周缘蔓延呈大部断裂状态,此时, 将推杆回拉,使该环形撕裂沟受力后完全与液筒分离者。本发明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其另包括一定 位环,其是套接于插榫与筒环之间,并触及液筒顶壁。或者,该针头的 针座后段突设一座环,其是套接于插榫与筒环之间,且后方具有一斜削 端,其是触及液筒顶壁。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安全注射装置, 其中该扣接部是为一卡环,而卡扣部则为一斜向外张的矢形扣榫,而该 扣榫可卡扣于该卡环。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安全注射装置, 其中该液筒后端开口设有一止挡部,其是为向内突起的接环,而推杆的杆头部则是由两前、后翼片所构成,该两翼片可卡扣于接环而定位。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安全注射装置, 其中该杆柱径向突设一滑动部,其是由两周缘具斜削面的前、后环片所 构成,以便共同包夹套环后方环孔,当套环抵住液筒的顶壁时,该两环 片进入环室内,并可在其内滑动,使杆柱得以继续前移。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安全注射装置, 其中该推杆是在杆柱后方的杆身前段依序设有一杆头部及一第一折断 部,该杆头部卡掣于液筒后端开口的止挡部,而令针头、推杆前段及套 环收纳于液筒内,随即于第一折断部将推杆折断。再者,该第一折断部 后方依序设有一筒塞部及一第二折断部,该筒塞部是嵌置于液筒前端开 口,并于第二折断部将推杆折断。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安全注射装置, 其中该扣接部与C形撕裂沟的顶壁内面突设一顶掣点,以便当推杆前推, 使卡扣部卡扣于插榫内的扣接部,且杆柱顶掣于该顶掣点,使该C形撕 裂沟因受力而逐渐撕裂,同时对未设沟槽部位形成一力矩,从而令对应 该部位的环形撕裂沟较薄部位因而断裂。其中该顶掣点是位于该扣接部与c形撕裂沟中央位置。且该顶掣点是为凸点或凸肋。所以,经由本发明的实施,其确实可使针头不致于施打回收后再前 推,而有效地防止注射装置的再利用所产生的困扰。而定位环是或针头 后段座环的斜削端设计,是套接于插榫与筒环之间,其可避免因具有撕 裂沟的弱面设计所可能导致插榫摇晃的情况,并进一步具有止漏的效果。 再者,当施打及注射后,可将该液筒两端开口分别为杆头部及筒塞部所 封闭,而令使用后的针头绝无露出液筒的可能,从而增加使用后的安全性。尤有进者,本发明的同心内c形撕裂沟及环形撕裂沟的设计,可通过由对推杆先前推而后拉回所施加的外力,而令顶壁连同插榫、针头完 全地与液筒分离,而形成自毁功能,诚为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


为进一步揭示本发明的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 图1为本发明注射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组立后的立体图;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药筒的顶视图及前视剖面图;图4为本发明液筒汲取药液的剖面图;图5为本发明正在注射的剖面图;图6为本发明注射至尽头的剖面图;图7为本发明的杆突卡扣于卡环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8a及图8b为本发明液筒的撕裂沟于断裂过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9为本发明推杆回拉时的示意图;图IO为本发明推杆于液筒后端开口折断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推杆的杆塞嵌套于液筒前端开口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安全注射装置另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13为图12本发明组立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基本上,本发明的一次性注射装置是由一液筒l, 一针头2, 一推杆3,及一套环4所组成。其中,液筒1为中空状,其内部具一筒室11供容置药液,而其后方 则设有一对翼片12,以便供使用者握持之用。而液筒1前端顶壁13具一 外径较小且中央具一通孔141的插榫14。如图3a及图3b所示,该插榫14 与顶壁13及顶壁13与外侧筒环15之间分别则设有具厚薄变化,例如 0.12mm与0.6mm的一C形撕裂沟16及一环形撕裂沟17。此外,该插榫 14内壁向内突设一扣接部142,其与C形撕裂沟16的顶壁13内面,例 如C形撕裂沟16中央位置突设一顶掣点131。其中,该顶掣点131设置 的目的是为施力集中之用,因此,实施时可为凸点或凸肋,以利该C形 撕裂沟16的撕裂。此外,该筒室ll近后端开口向内突设一止挡部18,例如接环,其是 与推杆3的杆头部33的两周缘具斜削面的前、后杆翼331、 332的卡扣, 以利推杆3的定位及杆颈37的折断。特别是,另将一定位环5套接于插榫14与筒环15之间,其得为硬 质或软质材料所制成,但以软质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为佳。此外, 该定位环5是触及顶壁13,可避免因两撕裂沟16、 17的弱面设计所可能 导致该插榫14摇晃的情况发生,同时若两撕裂沟16、 17不慎破裂,该 定位环5还进一步肩负止漏的效果。所以,该定位环5设置目的在于(l)防止插榫14受到外力所产生的 力矩而造成两撕裂沟16、 17的意外破裂;以及(2)防止两撕裂沟16、 17 意外破裂后药剂的泄漏,即便因意外造成轻微泄漏,使本发明仍不丧失 注射的功能。针头2为现有技术,其具有一注射针21连结于针座22,该针座22 中央具有一座孔23,并可连通于注射针21的针孔,该座孔23内径对应 于前述插榫14外径,以便可紧密套合。推杆3为长条状杆体,末端具一外径较大的推片31,而杆身32是由 若干放射状片体所构成,前端则具一杆头部33,其前方轴向延伸一杆柱 34,该杆柱34径向突设一滑动部35。而杆柱34最前端则为一卡扣部36, 例如斜向外张的矢形扣榫。其中,该杆头部33是由两周缘具斜削面的前、后翼片331、 332所 构成,以利推杆3卡掣于止挡部18,以利该杆头部33后方外径呈縮入状 的第一折断部37,例如杆颈的折断。而滑动部35是由两周缘具斜削面的 前、后环片351、 352所构成,以便共同包夹套环4后壁的环孔42。而本发明于该第一折断部37后方设有依序设有一筒塞部38及一亦 呈縮入状的第二折断部39,例如塞颈。套环4为软质材料制成,唯不限于橡胶材料,其外径尺寸对应于筒
室11,以便可紧密塞合,而其内部的环室41后方开具一环孔42,供与 前述的两环翼351、 352套接,且前端则具一尺寸较小的轴孔43,以便供 卡扣部36的穿出。其中,该环室41具有相当的纵深,以便滑动部35的 两环片35K 352可在其内滑动。
请再参阅图式,本发明于组立时先将套环4套合于杆柱34,使卡扣 部36由轴孔43穿出,且两环翼351、 352套接于环孔42,而后将推杆3 连同套环4嵌套入液筒1的筒室11内,且针头2通过针座22嵌套于插榫 14,即呈现如图2及图4所示的立体图及剖面图,并可为汲取药液状态。
如图5所示,汲取药液后,并施打或注射时,是以手指前推推杆3, 使其前端套环4沿着筒室11前移,并挤压药液,使其通过插榫14及针头 2,而注射于体内。
如图6所示,当套环4连同推杆3推顶至液筒1前端顶壁13,使药 液为的挤出,并使卡扣部36伸入通孔13内,使药液残余降至最低。
当注射完妥后,如图7所示,将该推杆3前推,使卡扣部36卡扣于 插榫14内的扣接部142,而滑动部35的两前、后环翼351、 352因套环4 抵住顶壁13,而继续前进,并分别进入环室41内。
如图8a所示,当推杆3继续前推,其杆柱34先行顶掣于顶掣点131, 使该C形撕裂沟16因受力而逐渐撕裂,同时对未设沟槽部位形成一力矩, 从而令对应该部位的环形撕裂沟17较薄部位因而断裂,并沿着周缘蔓延, 唯未形成完全断裂状态。
如图8b所示,此时,将推杆3向内縮回,使该环形撕裂沟17受力 后完全与液筒1分离。如图9所示,该推杆3连同套环4、插榫14、定 位环5及针头2后拉至筒室11内,直到筒室11后端开口的止挡部18与 杆头部35形成卡掣,使推杆3不致再回拉的可能,即可有效防止再使用。
如图10所示,此时,可经由第一折断部37处将推杆3折断,使针 头2、推杆3的一部份及套环4是留存于筒室11内。
如图11所示,随即将折断后推杆3的筒塞部38由液筒1前端开口嵌
入,再经由第二折断部39处将推杆3折断,而将该液筒1两端开口分别 为杆头部33及筒塞部38所封闭,因此即便将液筒1丢弃,绝无安全上 的困扰。如图12及图13所示,是本发明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其相同于前述实施例的组件均已相同名称及标号代表的,而堪称唯一的 差异在于,本实施例无定位环的设置,而是在针头2的针座22后段则突 设一座环24,其是套接于插榫14与筒环15之间,且后方具有一斜削端 241。该斜削端241是触及顶壁16,此举可避免因两撕裂沟16、 17的弱面 设计所可能导致该插榫14摇晃的情况发生,同时若两撕裂沟16、 17不 慎破裂,该斜削端241还进一步肩负止漏的效果。本发明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 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脱本发 明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其是由一液筒,一针头,一推杆,及一套环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针头是结合于液筒前端的插榫,该插榫内部设有一扣接部,其与液筒前端顶壁交接处及顶壁与外侧筒环交接处分别设有同心的一C形撕裂沟及一环形撕裂沟;该推杆的杆身前端轴向延伸一具有一卡扣部的杆柱,其是穿越并固定该套环,以便可滑移地容置于液筒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撕 裂沟有厚薄。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括一 定位环,其是套接于插榫与筒环之间,并触及液筒顶壁。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扣 接部是为一卡环,而卡扣部则为一斜向外张的矢形扣榫,而该扣榫卡扣 于该卡环。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液 筒后端开口设有一止挡部,其是为向内突起的接环,而推杆的杆头部则 是由两前、后翼片所构成,该两翼片卡扣于接环而定位。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杆 柱径向突设一滑动部,其是由两周缘具斜削面的前、后环片所构成。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针 头的针座后段突设一座环,其是套接于插榫与筒环之间,且后方具有一 斜削端,其是触及液筒顶壁。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推 杆是在杆柱后方的杆身前段依序设有一杆头部及一第一折断部,该杆头 部卡掣于液筒后端开口的止挡部,而令针头、推杆前段及套环收纳于液 筒内,随即于第一折断部将推杆折断。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一折断部后方依序设有一筒塞部及一第二折断部,该筒塞部是嵌置于液 筒前端开口,并于第二折断部将推杆折断。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扣接部与c形撕裂沟的顶壁内面突设一顶掣点,。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 顶掣点是位于该扣接部与c形撕裂沟中央位置。
12.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 顶掣点为凸点或凸肋。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由一液筒,一针头,一推杆,及一套环所组成,其中,该针头结合于液筒前端的插榫,该插榫内部设有一扣接部,其与液筒前端顶壁交接处及顶壁与外侧筒环交接处分别设有同心的一C形撕裂沟及一环形撕裂沟;该推杆的杆身前端轴向延伸一具有一卡扣部的杆柱,其是穿越并固定该套环,以便可滑移地容置于液筒内;以便将推杆前推,使套环抵住顶壁,而卡扣部则卡扣于插榫内的扣接部,然后将推杆继续前推,使该C形撕裂沟因受力而撕裂,同时对未设沟槽部位形成一力矩,从而令对应该部位的环形撕裂沟的较薄部位因而断裂,并沿着周缘蔓延呈大部断裂状态,此时,将推杆回拉,使该环形撕裂沟受力后完全与液筒分离。
文档编号A61M5/178GK101125230SQ20061010982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6日
发明者陈昌慈 申请人:陈昌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