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和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47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和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保健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集针灸、按摩、拔罐、药物注射于一体的冲和针。
背景技术
中医外治疗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完善、系统、很有潜力的无创痛穴疗学的医学分支,也是适应了患者尽量减轻身体疼痛和损伤,接受舒适而安全的自然疗法的治疗要求。但现有的保健器械存在很多缺点,如体积大、操作复杂、效果不理想、现有的拔罐不能适用于肘、膝、踝等关节部位,必须有第二人才能完成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操作手法多样、效果好、患者自己就可独立操作的冲和针的技术方案。
“冲和”治疗疾病,遵循中医的基本治疗原则,运用“冲和”方法,刺激患者体表的经络、穴位或特定的部位,加速药物吸收,通过穴性和药性作用激发经络之气,达到“气血冲和、协调阴阳”,使机体失衡状态得以纠正,即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调整。该器具有多种操作方法,如冲法、和法、提法、揉法、拔罐法等,所谓冲法是施术者用冲和磁针紧按患部穴位,右手反复提压手柄以产生冲击性和牵引性动态正负压,进行提拿、按压局部肌肉的一种手法;和法是施术者用冲和磁针着力于一定体表部位,右手提起手柄,在产生适当负压的情况下,进行单方向直线运动的一种手法;拔罐法又具有针罐、刺络拔罐、负压拔罐药物注射等手法。在古代李时珍有“背部三经、除百病、驱百虫、显效也”的论述,现在有整脊、捏脊疗法,该器具沿背部督脉、膀胱经进行冲和,可以双向调节脏腑功能,具有较好的保健、治病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柔性囊体、在柔性囊体的上部设置有分别朝向囊体内外的下突起和上突起,有穿过上、下突起的并与其配合的磁针或水针。
上述的磁针具体包括穿过上、下突起的上、下磁柱,上磁柱能够与上突起紧密配合,下磁柱与下突起之间有间隙,即下磁柱能够在下突起中自由运动,下突起的中部设置有台阶孔,使下磁柱能够在孔中自由运动,又设置有防止其滑落的台阶。上下磁柱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存在一定的磁场。具体可以设计为上、下磁柱的靠近的两极极性相同,上述的水针的外壁与上、下突起中间的空腔紧密配合,水针的结构可采用现有的注射器的结构。
上述的柔性胶囊的纵剖面为切除左右支脚的“Ω”状,也就是普通的白炽灯泡的形状,便于拿捏挤压、关节部位拔罐。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通经活络、理筋散寒、活血止痛等功效。冲法可用于全身各经络腧穴。冲和法适用于软组织丰满部位或较深部位,能行气、活血、理筋、止痛。和法应用极广,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的有效手段。临床中又可根据施术部位的不同选择冲和磁针的大小、使用不同的冲和力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使用状态中的冲和磁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使用状态中的冲和水针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磁柱,2.下磁柱,3.柔性囊体,4.上突起,5.下突起,6.水针,7.台阶孔,8.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冲和针。如图1、图2所示,它包括柔性囊体3,柔性囊体3具体可以采用橡胶、硅橡胶等弹性材料制造,在柔性囊体3的上部设置有分别朝向囊体3内外的下突起5和上突起4,有穿过上突起4、下突起5的并与其配合的磁针或水针6。磁针具体包括穿过上、下突起的上、下磁柱,上磁柱1能够与上突起4紧密配合,下磁柱2与下突起5之间有间隙,即下磁柱2能够在下突起5中自由运动,下突起5的中部设置有台阶孔7,使下磁柱2能够在孔中自由运动,又设置有防止其滑落的台阶8;上、下磁柱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存在一定的磁场;上磁柱1和下磁柱2的靠近的两极极性相同。水针穿过上、下突起,并与上、下突起的内壁配合。柔性胶囊3的纵剖面为切除左右支脚的“Ω”状。本实用新型中的水针可以采用普通的注射器,其结构可通过现有技术实现。
权利要求1.一种冲和针,其特征是它包括下端开口的柔性囊体、在柔性囊体的上部设置有分别朝向囊体内、外的下突起和上突起,有穿过上、下突起的并与其配合的磁针或水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和针,其特征是所述的磁针包括穿过上、下突起的上、下磁柱,上磁柱能够与上突起紧密配合,下磁柱与下突起之间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和针,其特征是所述上、下磁柱的靠近的两极极性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冲和针,其特征是所述的下突起中部设置有台阶孔,且上部的孔径大于下部的孔径,并与下磁柱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冲和针,其特征是所述的柔性囊体的纵剖面为切除左右支脚的“Ω”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冲和针,属于医疗保健器械领域。它包括柔性囊体、在柔性囊体的上部设置有分别朝向囊体内外的下突起和上突起,有穿过上、下突起的并与其配合的磁针或水针。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药械兼用、动静结合”的中医外治器具,是目前较为科学、理想的无创痛穴疗法之一,它通过药物与器械结合,达到穴性与药性共同作用的治疗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操作手法多样、保健医疗效果好的特点,具有中医外治方法学上的重要意义。
文档编号A61M5/00GK2892050SQ20062008207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3日
发明者徐希国 申请人:徐希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