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的青梅提取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481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的青梅提取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的青梅提取物。
背景技术
:由HIV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称为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该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部份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该病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且目前无法治愈,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目前已发现两种HIV,分别为HIV-1和HIV-2。两者具有相似的病毒结构和传播途径。HIV-2主要分布于非洲西部,在欧洲和美洲的一些感染者中也被检测到。其毒力和传播力都低于HIV-1,引起的艾滋病病程较慢且较缓和。HIV-1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引起全世界AIDS流行的病原,目前HIV的研究也是以HIV-1为主进行的。目前的问题在于防治艾滋病的药物研究进展缓慢。由于HIV病毒的易变性,缺乏适当的动物模型,疫苗研制面临很大困难,现有抗病毒的治疗药物尚不能从根本上杀灭病毒。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医学异乎寻常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独具一格的中医药是世界科学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由于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用药方式,理应在防治艾滋病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为世界攻克艾滋病作出贡献。虽然艾滋病是一种新的人类疾病,中医药文献及经验从未有所记载,但是以中医症侯学及病因病理学为基础,诊治艾滋病及相关综合症是完全可行的。尤其是几千味传统的天然药物历经数千年临床应用,从中一定能开发出有相当疗效的防治艾滋病的药物。基于此,目前全世界寻找天然抑制艾滋病病毒(HIV)药物的研究正在蓬勃开展。青梅(^jf//caw""gac/2/o/Blanco)又禾尔为青皮、海梅、油楠,属于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青梅属(&//ca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省的保亭、三亚、东方、白沙、乐东、万宁和琼中等地,是海南岛热带雨林中具有代表性、最普遍的树种。在民间长期用作治疗肝炎的药物。经全面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未见关于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的报道,也未见其有关抑菌的报道。国外学者对青梅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得到苯乙烯衍生物一白藜芦醇低聚物、倍半萜类、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药理实验发现白藜芦醇类化合物hopeaphenolA禾口vaticaphenolA对而情霉素的菌株Staphylococcusaureus和Mycobacteriumsmegmatis具有中等程度的抑制作用(JoannaRZ-Petal.,2002),而化合物VaticanolC对受试的七种人肿瘤细胞和DNA的拓扑异构酶II(topoll)具有生长抑制作用(ItoTetal.,2003;YamadaMetal.,2006),三蔽化合物Vaticinone能抑制HIV—1的复制(ICso值为6.5吗/ml)(ZhangHJetal.,2003),因此青梅属植物被认为是能产生新的抗HIV活性化合物的目标原料之一。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青梅提取物的应用,其具有显著的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效果。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青梅提取物的应用,该提取物在制备抗艾滋病病毒或抗菌药物中的应用。青梅提取物,即将青梅经过有机溶剂提取、萃取所得的植物提取物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经过精制所得的梳物提取物。所述青梅提取物的提取过程为将青梅烘干并粉碎成粉末,把青梅粉末用70%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回收尽乙醇,加水稀释,用有机溶剂萃取,将提取液浓縮,得到浸膏,真空干燥得到粉末即为青梅提取物。通过应用现代药理实验方法对青梅提取物的活性进行检测,发现该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作用,可以作为制备抗艾滋病病毒或抗菌的药物。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梳物体生物利用率高,效果显著。本发明采用有机溶剂迸行提取,青梅的活性成分溶出率高,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作用。2、原料来源广泛,安全性高。青梅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省的保亭、三亚、东方、白沙、乐东、万宁和琼中等地,是海南岛热带雨林中具有代表性、最普遍的树种,因而资源极为丰富;本发明所提供的提取物来自于天然植物,作为药物对人体无毒害等副作用。3、发展前景广阔。利用天然植物的提取物开辟一条治疗艾滋病或病毒性疾病的新途径,并且可以进一步分离纯化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设计开发出更高效的治疗艾滋病或病毒性疾病的药物,应用范围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非限定性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将青梅烘干并粉碎成粉末,把青梅粉末用70%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回收尽乙醇,加水稀释,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提取液浓縮,得到浸膏,真空干燥得到粉末即为青梅提取物。将青梅烘干并粉碎成粉末,把青梅粉末用90%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回收尽乙醇,加水稀释,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提取液浓縮,得到浸膏,真空干燥得到粉末即为青梅提取物。实施例三、将青梅烘干并粉碎成粉末,把青梅粉末用70%甲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回收尽乙醇,加水稀释,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提取液浓縮,得到浸膏,真空干燥得到粉末即为青梅提取物。利用青梅提取物抗HIV病毒活性实例待测样品溶解于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0.22|um滤膜过滤除菌,4。C保存,贮存浓度为1.0mg/ml;AZT溶解于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0.22)im滤膜过滤除菌,分装后-2(TC保存。所有细胞和病毒均以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进行培养。按常规方法制备HIV-lmB,滴定并计算出病毒的TCID5。。病毒贮存液分装后,置-70'C保存。细胞和病毒按常规方法冻存和复苏。①HIV-l感染性滴定检测将HIV-l贮存液在96孔板上作4倍稀释,IO个梯度,每梯度6个重复孔,同时设置对照孔6孔。每孔加入C8166细胞50^,每孔终体积为200ul。37°C,5%(^02培养。第三天补加新鲜RPMI-1640完全培养基100u1,第七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每孔中HIV-l诱导的细胞病变效应(CPE),以每孔是否有合胞体的形成确定;计算病毒的TCIDso。②对(:8166细胞的毒性实验4xl0"mlC引66细胞悬液100ul与待测药物溶液混合,设三个重复孔。同时设置不含药物的对照孔,37°"5%(:02培养3天,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性。ELx800酶标仪测定OD值,测定波长为595nm,参考波长为630nm。计算得到CCso值。③HIV-lmB致细胞病变(CPE)的抑制实验将8xl0"mlQ,66细胞50ul/孔接种到含有100iil/孔梯度倍比稀释药物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上,然后加入50nl的HIV-luro稀释上清,1300TCID50/孔。设3个重复孔。同时设置不含药物的正常细胞对照孔。AZT为阳性药物对照。37。C,5y。C02培养3天,倒置显微镜下计数合胞体的形成。EC5Q(50%EffectiveConcentration)为抑制合胞体形成50%时的药物浓度。计算公式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剂量反应曲线,计算出化合物抑制病毒的50%有效浓度(EC5Q),50%抑制细胞生长浓度(CC5o)及抗HIV-1活性的治疗指数TI值为TI=CC5Q/EC5()检测结果青梅乙酸乙酯提取物CC5o为187.37ug/ml,Eq。为18.67ug/ml,治疗指数(TI值)为13.65。抗菌活性实例供试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杆菌、枯草杆菌、根霉、黑曲霉。培养基①细菌培养基取19.5g营养肉汤培养基粉末溶于lL无菌水中,加15-20g的琼脂,加热待其溶解后灭菌。②真菌固体培养基:取28.5g真菌培养基粉末溶于1L无菌水中,加15-20g的琼脂,加热待其溶解后灭菌抑菌实验方法用半径1.5cm的滤纸片分别将各药品不同有机提取物及不同浓度浸透滤纸片。待其自然晾干后放入接有菌种的培养皿中。利用其扩散作用,使滤纸片的药品溶入培养基中。在另一个接有菌种的培养皿中放入浸过溶解样品的溶剂的空白对照滤纸片。菌种在经过培养后(细菌培养24小时、真菌培养48小时),观察培养皿中有无抑菌圈,并用相机拍摄结果。有抑菌圈的用游标卡尺测量其抑菌圈大小,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然后取平均值。由抑菌圈的有无证明其是否有抑菌作用,并由抑菌圈大小的比较说明抑菌作用的强弱。结论在青梅的有机提取物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效果最明显。在三种细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最为明显,对三种细菌的抑菌作用都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青梅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三种浓度下的抑菌圈半径见表一。表一青梅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三种浓度下的抑菌圈半径<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的青梅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该提取物用于制备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的药物;所述提取物由如下方法制得将青梅经过有机溶剂提取、萃取所得的植物提取物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经过精制所得的植物提取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的青梅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青梅提取物的提取过程为将青梅烘干并粉碎成粉末,把青梅粉末用70%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回收尽乙醇,加水稀释,用有机溶剂萃取,将提取液浓缩,得到浸膏,真空干燥得到粉末即为青梅提取物。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具体涉及一种青梅提取物的应用,所述提取物是指将青梅经过有机溶剂提取、萃取所得的植物提取物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经过精制所得的植物提取物,该提取物用于制备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的药物。本发明的优点植物体生物利用率高,效果显著;原料来源广泛,安全性高;对该提取物药物活性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意义深远;发展前景广阔。文档编号A61P31/18GK101254224SQ20081008265公开日2008年9月3日申请日期2008年2月26日优先权日2008年2月26日发明者宋小平,舒火明,莫峥嵘,忠陈,陈光英,韩长日申请人:陈光英;宋小平;舒火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