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6004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周围动脉的慢性持续性进展性炎症病变,主要发生在下肢, 以青壮年男性为多见,其特点是初期患肢怕冷、暗紫、剧痛,继则可变黑褐色,肢节脱落,属 中医的"脱疽"范畴,总之本病的发生以肝、肾、气血亏虚为本、寒湿外袭为标,病位在血脉, 主要的病机是寒湿凝聚气血于脉中、经络脉道阻塞不通而致。临床上主要分为缺血期、营养 障碍期及坏死期,中医在临床上加以严格的辨证施治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避免了手术 之苦,本发明丸剂治疗脉管炎安全有效、治愈率高、不易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制剂,具有疗效高、不复发、无副作用 的特点。 本发明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双花100份、 丹参100份、牛膝80份、土元100份、附子60份、坤草300份、黄芪400份和白花蛇草50份。
本发明可以制成中药学上可接受的各种制剂,优选蜜丸剂(脉管炎丸)。制作方法 为常规的中药制作方法取上述药物洗净、去杂、足量配齐、晾干,粉碎成细粉过80-100目 筛、混匀、炼蜜为丸。规格为每丸9克。每日口服2次,每次2丸,30天为一疗程。
本发明药物机理如下 双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散痈消肿,是治疗痈肿疮疽的要药。 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本品是活血化瘀之要药,广泛用于各种瘀血症。 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本品性善下行,活血通络,本品又是强肝肾、利
筋骨之要药。 土元破血逐瘀、续筋接骨,本品通经络、疗筋骨。 坤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本品常用于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等症。
白花蛇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本品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之功。
附子回阳救逆、散寒止痛。 黄芪补气升阳、托疮生肌、利水肿,本品具有补气托毒、排脓生肌之功。 本发明中药丸是按中医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以丹参、牛膝、土元为君、黄芪、坤
草为臣、双花、白花蛇草、附子为佐使,诸药合参具有清热解毒、去瘀生新、通络止痛之功,治
疗脉管炎具有疗效确切、治愈率高、见效快、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等特点。
疗效判断治愈病人下肢进行性间歇性跛行和慢性缺血性病状麻木、怕冷、疼
痛、苍白、溃疡和坏疽完全消失,血常规化验一切正常,全身无阳性体征可查。
好转病人下肢进行性间歇性跛行明显好转,冬季寒凉季节偶感病肢不适,有时重
浊隐痛、肢体发凉,但病肢溃疡、坏疽之症完全消失。
3
无效病状体征无改善。
经临床试验,结果如下治疗脉管炎患者30例,口服本发明药丸,每次2丸(每丸 重9克), 一 日2次, 一个月为一疗程,连服3个疗程观察疗效,治愈20例,占67 % ,好转8 例,占27 % ,无效2例,占6 % ,总有效率94% 。经三个疗程治疗后,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三 大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异常。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张某某,男,50岁,患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自感右下肢麻木、肿胀、 走路跛行、静止痛、夜间加重、患肢无汗怕冷,入院查体,面色苍白、患肢干燥不华、汗毛脱 落、肌肉萎縮,足趾局部呈紫色,趺阳脉消失。口服本发明药丸,每次2丸,一日2次;同时肌 肉注射胎盘注射液,每次2支,一日2次。经过3个月的住院治疗,症状完全消失,足趾颜色 恢复正常,病愈出院,随访2年未复发。 病例2、患者徐某某,男,45岁,患脉管炎(营养障碍期、瘀滞型),自述右下肢麻木 3个月,走路跛行、静止痛、夜间加重;查体患者面色苍白,患肢发冷无汗、肌肉萎縮、足大趾 局部呈暗红色有小溃疡面、趾甲生长缓慢、增厚且粗糙,趺阳、太溪脉消失。口服本发明药 丸,每次2丸, 一 日2次,同时肌肉注射胎盘组织液,每次4ml, 一日1次,治疗20天后症状大 减,皮肤颜色正常;治疗50天后,疼痛症状消失,全身无阳性体征可查,随访2年未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实施例各中药原料的份数均为重量份。
实施例1 : 双花100份、丹参100份、牛膝80份、土元100份、附子60份、坤草300份、黄芪 400份、白花蛇草50份。制备方法取上述药物洗净、去杂、足量配齐、晾干,粉碎成细粉过 80-100目筛、混匀、炼蜜为丸。规格为每丸9克。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双花100份、丹参100份、牛膝80份、土元100份、附子60份、坤草300份、黄芪400份和白花蛇草50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为蜜丸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脉管炎丸),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双花100份、丹参100份、牛膝80份、土元100份、附子60份、坤草300份、黄芪400份和白花蛇草50份。具有清热解毒、去瘀生新、通络止痛之功,本发明坚守中医辨证施治之大法,组方严谨,以去瘀生新为要令,并结合现代科研成果研制而成,具有疗效快、治愈率高、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1711813SQ20091023004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1日
发明者宋丽丽, 宋爱民, 宋紫玲, 宋钊, 闵子龙 申请人:宋爱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