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85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附着于身体的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通过使加热器具接触受影响区域来提供加热作用而治疗关节疼痛等的方法是已知的。使用石膏绷带等固定关节以限制关节的强制性移动(forcible movement)来治疗关节疼痛的方法也是已知的。通过加热作用治疗关节疼痛的已知方法的一个实例是其中将具有化学升温剂的支架应用于受影响区域,诸如膝关节的方法,所述化学加温剂容纳在与支架连接的袋子中 (专利文献1)。另一建议的实例是用于关节上的温热治疗器具,其可以将适于温热治疗的温度保持多个小时,即使当在关节移动的条件下其也能固定就位,并且可以将产热部保持在适当的区域中(专利文献幻。这些治疗器具预期可以通过使受影响区域诸如关节升温来促进血液循环。然而,这些器具预计不能通过限制关节的移动来增强治疗效果。另外,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化学加温剂是已知的。通过减少透气性,这些化学加温剂可以用作直接应用于对于一般用途足够宽的区域内皮肤上的化学加温剂。这些化学加温剂一般用粘合材料附着在身体上(例如,专利文献幻。然而,在此情况下,使用粘合材料将化学加温剂附着在皮肤上削弱了化学加温剂的柔性,使得化学加温剂不能沿关节佩戴。此化学加温剂预期也不能限制关节的移动。此外,如果产热部接触皮肤的面积太大则直接接触皮肤的化学加温剂会过高地提高感知温度。因此,每个容纳放热组合物的部件的面积往往很小(例如,专利文献4)。由于每个容纳放热组合物的部件的面积很小,这些化学加温剂预期不能通过限制关节的移动来增强治疗效果。[引用文献列表][专利文献][PTL 1]日本未审查的实用新型公开第1989_6观20号[PTL 2]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开第2007-14792号[PTL 3]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开第2005-27916号[PTL 4]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开第2002-514103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器具,其可以使身体升温从而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限制应用该加热器具的身体区域的移动。[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人进行了广泛研究以便通过使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加热器具来促进关节疼痛的预防、改善等。因此,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将一个或多个容纳放热组合物的部件中的放热组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设定在特定范围内,和通过将每个容纳放热组合物的部件的面积设定在特定范围内,能够在初次使用期间增加加热器具的柔性,允许产热部沿身体佩戴,并且在后续使用期间通过产热部的硬化来有效地固定身体,从而增强关节疼痛等的预防、改善等。基于这些发现通过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涉及如下第1-9项中所定义的加热器具、治疗方法和该加热器具的使用。第1项.一种附着于身体的加热器具,包括产热部,其将通过与空气接触而放热的放热组合物封入一个或多个部件中;和至少一个带状部,其由可伸展材料形成并且附着于所述产热部;收纳于每个部件中的所述放热组合物具有0. 11-0. 94g/cm2的单位面积重量;并且每个部件具有15_150cm2的面积。第2项.根据第1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中对每个施用所述加热器具的区域,所述产热部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数目为一个、或二至四个,并且所述二至四个部件彼此相邻地布置。第3项.根据第1或2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中收纳于每个部件中的所述放热组合物具有0. 15-0. 71g/cm2的单位面积重量,并且每个部件具有M-117cm2的面积。第4项.根据第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中所述带状部具有可伸展性使得令所述带状部伸长150%所需的力为115N或以下。第5项.根据第1-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施用于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颈、肘、指关节或腰中的任一个。第6项.根据第1-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用于治疗关节疼痛或腰痛。第7项.根据第1-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用于通过覆盖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颈、肘、指关节或腰来治疗关节疼痛或腰痛。第8项.一种治疗关节疼痛或腰痛的方法,包括用第1-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覆盖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颈、肘、指关节或腰,并且用通过所述放热组合物的氧化而变硬的所述产热部来固定关节或腰。第9项.第1-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在制造用于治疗关节疼痛或腰痛的器具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加热器具是附着于身体的加热器具。该加热器具包括产热部,其将通过与空气接触而放热的放热组合物封入一个或多个部件中;和至少一个带状部,其由可伸展材料形成并且附着于所述产热部。在每个部件中容纳的放热组合物具有0. 11-0. 94g/cm2的单位面积重量,且每个部件具有15-150cm2的面积。本发明的加热器具的具体结构描述如下。1.产热部产热部在一个或多个部件中封入放热组合物,该放热组合物通过接触空气生热。 具体地,在产热部中,放热组合物夹在下面描述的第一片材(接触身体的层)和第二片材 (不接触身体的层)之间。放热组合物由此封入(密封于)一个或多个部件中。产热部可以具有能够有利地与身体密切接触的任何形状,但优选具有其中各部件能够在纵向排列的矩形。产热部的尺寸可以适当地根据应用加热器具的区域的尺寸来确定。例如,当产热
4部为用于腕部或踝部上的矩形时,优选长边为约5-32cm,且短边为约3-20cm。当产热部为用于膝部的矩形时,优选长边为约10-50cm,且短边为约5_20cm。当产热部为用于腰部的矩形时,优选长边为约10-50cm,且短边为约5_20cm。当产热部为用于颈部的矩形时,优选长边为约10-30cm,且短边为约3_10cm。当产热部为用于肘部的矩形时,优选长边为约10-30cm,且短边为约5_10cm。当产热部为用于手指的矩形时,优选长边为约5-15cm,且短边为约3_10cm。1-1.部件在产热部中,其中封入放热组合物的部件的数目取决于应用加热器具的区域。典型地,产热部的部件的数目优选为每个应用加热器具的区域1个、或2个至4个,并且2个至4个部件彼此相邻地布置。例如,当加热器具应用于腕部或踝部时,部件的数目优选为1 个或2个,且特别优选2个。当加热器具应用于膝部时,部件的数目优选为1个或2个,且特别优选为2个。当加热器具应用于腰部时,部件的数目优选为2个或4个,且特别优选4 个。当加热器具应用于颈部时,部件的数目优选为1个或2个,且特别优选2个。当加热器具应用于肘部时,部件的数目优选为1个或2个,且特别优选2个。当加热器具应用于手指时,部件的数目优选为2个或4个,且特别优选4个。减少其中封入放热组合物的部件的数目可以进一步增强限制应用加热器具的区域的移动的作用,如下所述,这通过调节每个部件的面积和放热组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来获得。因此,可以促进疼痛的预防和疼痛的康复。此外,因为放热组合物封入(密封于)本发明的加热器具中的产热部的每个部件中,不象其中化学加温剂容纳在与支架连接的袋子中的加热器具,产热部不会在容纳其的袋子中移动,如例如,下面测试例6中所证明的那样。这使得产热部能够沿应用加热器具的区域可靠地佩戴,甚至在后续使用期间。此外,本发明的加热器具的尺寸可以使用带状部调节。因此,与具有固定尺寸的加热器具诸如具有产热部的支架相比,加热器具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关节或腰部的尺寸,容易地缠绕其应用的区域。各部件的形状不受限制,并且可以根据应用加热器具的区域的形状适当地选择。 各部件可以,例如,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各部件的尺寸可以在上面定义的各部件区域的范围内调节。例如,当产热部具有矩形且其中矩形的部件以纵向排列时,各部件的长度(沿产热部的短边)优选为约3-12cm, 更优选约5-lOcm;且各部件的宽度(沿产热部的长边)优选为约5-20cm,更优选约5-15cm。相邻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受限制,并且可以适当地根据产热部的尺寸等来确定。优选地,相邻部件之间的距离为约0. 5-20cm,且更优选约0. 5-lOcm。相邻部件之间的距离在本文中代表一对最靠近的相邻部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加热器具中,容纳在每个部件中的放热组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为0. 11-0. 94g/cm2 ;且每个部件的面积为15-150cm2。为了改善初次使用期间的使用感觉,并且防止应用加热器具的区域在后续使用期间的强制性移动,更优选容纳在每个部件中的放热组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为0. 15-0. 71g/cm2 ;且每个部件的面积为M-117cm2。甚至更优选容纳在每个部件中的放热组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为0. 20-0. 60g/cm2,且每个部件的面积为32-80cm2。
如本文所提到的,本文中的术语容纳在每个部件中的“放热组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是指通过将封入每个部件中的放热组合物的重量(g)除以产热部中设置的每个部件与身体接触的一面的面积(cm2)而获得的值。如本文所提到的,术语“初次使用”是指从当通过使放热组合物与空气接触开始使用加热器具时的时间至当放热组合物硬化至一定程度时的时间的时段。从放热组合物开始产生热量至产生热量结束的时间(即,加热时间)取决于加热器具的形状和放热组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而改变。例如,术语“初次使用”是指,从当通过使放热组合物与空气接触开始使用加热器具时的时间至当放热组合物已经结束产生热量时的时间的时段的约开始三分之一至开始一半以内的时段。例如,在加热器具的加热时间为12小时的情况下,初次使用对应于约0-4小时至约0-6小时的时段。此外,术语“后续使用”是指从当放热组合物已经硬化至一定程度时的时间至当放热反应已经基本上结束使得不能再获得加热作用时的时间的时段。加热时间取决于加热器具的形状和放热组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而改变。例如,术语“后续使用”是指,在从当通过使放热组合物与空气接触开始使用加热器具时的时间至当放热组合物已经结束产生热量时的时间的时段的约最后三分之一至最后一半以后的时段。例如,在加热器具的加热时间为12小时的情况下,后续使用对应于约8-12小时至约6-12小时的时段。其中封入本发明的放热组合物的各部件的厚度,以均勻地封入了放热组合物的部件测量,典型地为约3-15mm,优选约3_10mm,且更优选约3_7mm。1-2.第一片材(接触身体的层)第一片材不受限制,并且可以是通常用作化学加温剂的包装材料的任何膜或片材。单层或复合膜或片材单独使用或与机织或非织造织物组合使用。第一片材可以是弹性的或无弹性的,并且可以是透气的或不透气的。术语“无弹性的”在本文中不一定是指通过施加任何力完全不可伸展的材料,而是该材料可以具有比可伸展的带状部的弹性低的弹性。术语“透气的”是至该材料允许空气通过。该材料还可以具有透湿性。典型地,热塑性合成树脂等用作形成第一片材的膜或片材的树脂。优选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酰胺、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氨酯、聚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碳酸酯和盐酸橡胶。这些树脂单独或组合使用。聚乙烯特别优选地作为形成膜的树脂。当复合膜或片材用作第一片材时,其典型地通过层压或其他方法制备。层压可以根据任何已知的方法进行。例如,层压可以通过使用热粘合,或粘合剂诸如热熔性粘合剂或丙烯酸或氨基甲酸乙酯粘合剂的方法进行。层压膜或片材的表面可以完全粘合或部分粘合以保持柔性。可以层压至上面提到的膜或片材的非织造织物的实例包括含有合成纤维的非织造织物,所述合成纤维是诸如尼龙、维尼纶、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酯、人造丝、乙酸酯、丙烯酸树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和含有天然纤维的非织造织物,所述天然纤维是诸如棉花、大麻和丝。当非织造织物层压至膜或片材时,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特别优选地作为非织造织物。非织造织物可以具有约20_100g/m2的重量。1-3.第二片材(不接触身体的层)
第二片材可以是在其所有表面上可透气的膜或片材。典型地,单层或复合多孔膜或片材单独或与机织或非织造织物组合使用。第二片材可以是弹性或无弹性的。第二片材可以具有类似于通常用于化学升温剂的可透气膜或片材的透气性。该透气性可以为,例如,根据JIS K7129中定义的方法A测量为约208-610g/m2/天。热塑性合成树脂等用作形成第二片材的膜或片材的树脂。优选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酰胺、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氨酯、聚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碳酸酯和盐酸橡胶。这些树脂单独或组合使用。 聚乙烯特别优选作为形成膜或片材的树脂。定向膜,优选定向多孔膜,或包含该膜的片材,有利地用作可透气膜或片材。定向多孔膜典型地含有无机填料诸如碳酸钙,其通过拉伸形成孔隙后被制成为可透气膜。膜的透气性可以通过控制孔径来控制。可透气膜优选是层压的烯烃类(优选聚乙烯类)定向和多孔膜,或其与非织造织物的复合片材。层压的多孔膜或层压的片材典型地通过层压或其他方法制备。层压可以根据任何已知的方法进行。例如,层压可以通过使用热粘合,或粘合剂诸如热熔性粘合剂或丙烯酸或氨基甲酸乙酯粘合剂的方法进行。层压膜或片材的表面可以完全粘合或部分粘合以保持柔性。可以层压至上面提到的膜或片材的非织造织物的实例包括含有合成纤维的非织造织物,所述合成纤维是诸如尼龙、维尼纶、聚酯、人造丝、乙酸酯、丙烯酸树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和含有天然纤维的非织造织物,所述天然纤维是诸如棉花、大麻和丝。非织造织物可以具有约20-100g/m2的重量。1-4.放热组合物封入袋子中的放热组合物可以是通过接触空气生热的任何组合物。在本发明中, 具体地,含有铁粉、保水剂、金属盐和水的组合物优选地用作放热组合物。放热组合物中铁粉、保水剂、金属盐和水的总质量优选为约80-100质量%。放热组合物在下面详细地描述,使用含有铁粉、保水剂、金属盐和水的放热组合物作为代表性的实例。1-4-1.铁粉本发明的产热部可以当铁粉通过与空气中的氧反应而产生热量时发挥加热作用。铁粉的实例包括还原铁和铸铁。这些铁粉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铁粉可以为颗粒、纤维等形式。这些形式的铁粉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颗粒状铁粉的粒度典型地为约10-300 μ m,且优选为约10-100 μ m。本文提到的粒度可以如下测定将100克要测量的测试样品(铁粉等)置于电振筛中,并振动15分钟,所述电振筛从顶部按顺序包括,700 μ m、650 μ m、500 μ m、400 μ m、 300 μ m、250 μ mUOO μ m、50 μ m和10 μ m的筛子。随后粒度可以通过测量每个筛子中剩余的测试样品的量和经过每个筛子的测试样品的量来测定。放热组合物中铁粉的量优选为约30-80质量%,且更优选约45-65质量%。1-4-2.保水剂在本发明中,保水剂是能够保水的材料。保水剂的实例包括多孔材料和吸水树脂。用作保水剂的多孔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活性炭、木粉、珍珠岩和蛭石。
活性炭能够将空气结合至表面上的微孔中从而促进氧供应,或能够保留热量使得放热温度不会改变。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多孔内部结构,并且因此提供特别良好的保水能力。 此外,活性炭不仅良好地吸收水,而且吸收在从放热组合物生成热量时蒸发的水蒸气,从而防止水蒸气散逸。因此,活性炭也可以非常有用地用作保水材料。活性炭还可以吸收铁粉氧化释放的气味。由例如椰壳、木材、木炭、煤和骨炭制备的活性炭可以优选地用作活性炭。 活性炭可以是颗粒、纤维等形式。这些形式的活性炭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在本发明中,具体地,优选使用颗粒状活性炭。当使用颗粒状活性炭时,粒度优选为约10-300 μ m,且更优选约10-100 μ m。以与铁粉的粒度相同的方式测量活性炭的粒度。木粉、珍珠岩和蛭石也可以采取任何形式只要它们可以保水,但优选颗粒形式以改善使用加热器具的感觉。当使用颗粒形式的木粉、珍珠岩或蛭石时,粒度典型地为约 300 μ m或以下,且优选约250 μ m或以下。木粉、珍珠岩和蛭石的粒度也以与铁粉的粒度相同的方式测量。在这些多孔材料中,优选使用活性炭和蛭石;更优选使用活性炭和蛭石;且特别优选使用活性炭。这些多孔材料可单独或组合使用。用作保水剂的吸水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异丁烯-马来酐共聚物、聚乙烯醇-丙烯酸共聚物、淀粉-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聚丙烯酸盐交联产物、丙烯酸盐-丙烯酸酯共聚物、 丙烯酸盐-丙烯酰胺共聚物、和交联的聚丙烯腈。在这些吸水树脂中优选聚丙烯酸盐交联产物。吸水树脂的粒度典型地为约100-500 μ m,且优选约250-400 μ m。吸水树脂的粒度也以与铁粉的粒度相同的方式测量。这些吸水树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多孔材料和吸水树脂可以单独或组合地用作保水剂。放热组合物中使用的保水剂优选为多孔材料,或多孔材料和吸水树脂的组合;更优选活性炭,或活性炭、多孔材料(不同于活性炭)和吸水树脂的组合;且还更优选活性炭、蛭石和聚丙烯酸盐交联产物的组合。放热组合物中保水剂的量优选为约2-约30质量%,且更优选约5-约20质量%。 更具体地,当多孔材料单独用作保水剂时,放热组合物中多孔材料的量优选为10-30质量%,且更优选约10-20质量%。当吸水树脂单独用作保水剂时,放热组合物中吸水树脂的量优选为2-10质量%,且更优选约2-7质量%。当使用多孔材料和吸水树脂的组合作为保水剂时,放热组合物中多孔材料和吸水树脂的量分别优选为5-20质量%和1-10质量%,且分别更优选7-20质量%和1-5质量%。特别当使用活性炭、不同于活性炭的多孔材料和吸水树脂的组合作为保水剂时,活性炭、多孔材料和吸水树脂的量分别优选为3-20质量%、 1-10质量%和1-10质量%,且分别更优选5-15质量%、1-5质量%和1_5质量%。1-4-3.金属盐金属盐促进与空气的氧化反应,因此活化铁粉的表面以促进铁的氧化反应。在已知的放热组合物中使用的金属盐可以用作该金属盐。此类金属盐的实例包括硫酸盐诸如硫酸铁、硫酸钾、硫酸钠、硫酸锰和硫酸镁;和氯化物诸如二氯化铜、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锰、氯化镁和氯化亚铜。还可以使用碳酸盐、乙酸盐、硝酸盐和其他盐类。 这些金属盐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金属盐的粒度典型地为约100-700 μ m,且优选为约250-650 μ m。放热组合物中金属盐的量优选为约0. 5-10质量%,且更优选约1-3质量%。
1-4-4.水水的可用类型包括蒸馏水和自来水。放热组合物中水的量优选为约1-40质量%, 且更优选约20-30质量%。1-4-5.混合各组分放热组合物可以通过混合上述组分来制备。混合可以根据需要在真空或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混合可以根据例如,美国专利第4,649,895号中所述的方法进行。1-5.制备产热部的方法通过将第一和第二片材粘合而获得产热部,使得放热组合物被封入一个或多个部件中。当层压材料用作第一和第二片材中的每一个时,第一和第二片材彼此粘合使得形成各层压材料的非织造织物面向外侧(即,与接触封入的放热组合物的一面相反)。此时,为了形成封入放热组合物的各个部件,产热部除各个部件之外的所有区域被粘合。例如,参见图1-3中的每张图,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在产热部1中除部件2以外的区域中彼此粘合。如图3中所示,产热部可以具有相邻部件之间的通孔5。例如,当本发明的加热器具佩戴在膝部上时,通孔5的存在允许髌骨进入通孔5中,从而增强了加热器具对膝关节的适应性。加热器具还可以任选地具有用于膝关节以外的关节的通孔。尽管图3图示了通孔5,但加热器具可以没有通孔。此外,尽管图1和图2的每张图均没有图示通孔,但加热器具在相邻部件之间可以具有的通孔。通孔的数目典型地为一个,但也可以为2个或多个。可用的粘合方法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热粘合和使用上面所提到的树脂组分粘合的方法。2.带带状部由可伸展材料形成,并且附着于产热部。通过将带状部缠绕在身体上,产热部可以保持在身体上(患者的受影响区域),使得产热部与身体保持接触。如图1中所示, 在本发明的加热器具中,产热部1连接至带状部3的一端。在图1中,带状部3连接至产热部1的仅一端;然而,如图2中所示,带状部3也可以连接至产热部1的相对的端部。此外, 如图3中所示,两个或多个带状部可以连接至产热部的一端。即,一对带状部可以彼此相隔一定距离平行地连接至产热部的一端。连接方法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已知的粘合剂粘合、用线固定、超声焊接和其他方法。此外,如图1-3中每张图所示,带状部3的另一端典型地设置有粘合部4,其为产热部和/或带状部提供优良的附着力,以便保持产热部与身体接触。粘合部4可以,例如,是 MAGICTAPE (注册商标)。带状部的尺寸不受限制,且可以根据应用加热器具的区域的尺寸适当地调节。例如,当加热器具应用于腕部或踝部时,优选带状部的长边为约5-32cm,且短边为约3-20cm ;并且更优选带状部的长边为约10-20cm,且短边为约5-12cm。当加热器具应用于膝部时,优选带状部的长边为约10-50cm,且短边为约5-20cm ; 并且更优选带状部的长边为约20-30cm,且短边为约10-17cm。当加热器具应用于腰部时,优选带状部的长边为约10-50cm,且短边为约5-20cm ; 并且更优选带状部的长边为约20-30cm,,且短边为约10-17cm。当加热器具应用于颈部时,优选带状部的长边为约10-50cm,且短边为约5-20cm ;并且更优选带状部的长边为约20-30cm,且短边为约10-17cm。当加热器具应用于肘部时,优选带状部的长边为约10-50cm,且短边为约5-20cm ; 并且更优选带状部的长边为约20-30cm,且短边为约10-17cm。当加热器具应用于手指时,优选带状部的长边为约3-15cm,且短边为约3-lOcm ; 并且更优选带状部的长边为约3-lOcm,且短边为约3-5cm。当带状部的长边和短边在这些范围内时,产热部可以有利地与身体接触。带状部的伸长率不受限制,只要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得带状部可以围绕产热部从而有利地保持产热部与身体接触。如果带状部的可伸展性太小,则产热部不能沿关节佩戴。因此,可伸展性为,例如,使得带状部伸长150%所需的力典型地为115N或以下,优选 0. 3-115N,且更优选 0. 3-102N。使带状部伸长150%所需的力在本文中为通过如下步骤确定的值将带状部切成 100x50mm,且测量当使用拉伸试验机(AGS-Η Shimadzu Corporation)在纵向上拉动带状部时使带状部伸长150%所需的力(N)。带状部的具体结构不受限制,只要带状部具有一定程度的可伸展性。带状部优选由天然或合成纤维的非织造或机织织物制成,并且更优选具有多个通气孔。带状部的厚度典型地为约0. 1-lmm,且优选为约0. 5_lmm。市售的带状部的实例是“Optiflex”,其由GoldenPhoenix Fiberwebs Inc.制造。带状部的透气性由通气孔的孔径决定。透气性可以通过例如,使用针、激光、电火花加工等为带状部提供微小的孔来调节。带状部中通气孔的总面积优选为带状部的面积的约3-8%,且更优选约4-6%。总面积的值可以如下确定肉眼计数带状部的50x50mm部分中的通气孔数目,计数的数目乘以每个孔的面积(半径为0. 5mm),且得到的值除以2,500m2。3.加热器具的使用实施方式形成本发明的加热器具的产热部(放热组合物)在空气的存在下生成热。因此, 加热器具典型地在被封入气密包装中的同时分配。本发明的加热器具的特征为产热部与皮肤直接接触。而且,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加热器具具有产热部和与其连接的带状部,它们彼此形成为一体。本发明的加热器具允许产热部接触身体,从而对身体施加加热作用。因为产热部通过带状部固定于应用加热器具的区域,因此本发明的加热器具不容易从受影响区域(佩戴位置)移位,即使在初次使用期间。本发明的加热器具可以典型地将温度保持在约38-42 °C。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加热作用”是指通过生成热使受影响区域升温。加热作用可以,例如,改善受影响区域的血液循环,并且促进受影响区域的恢复,同时从受影响区域的组织去除废物。加热作用允许受影响区域升温至约38-42°C,且优选约39-41°C。例如,如图4中所示,产热部通过将带状部缠绕在身体上来固定。因此,本发明的加热器具可以改善腕部、踝部、膝部、颈部、肘部、手指、腰部等的疾病和症状。此外,本发明的加热器具可以有利地用作治疗后康复用器具。由于其优良的加热作用,本发明的加热器具不仅可以有利地用于治疗和康复,而且可以用作用于使身体升温的化学加温剂。此外,在本发明的加热器具中,容纳在每个部件中的放热组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和每个部件的面积在上面定义的范围内。因此,在初次使用期间,产热部是柔软的,并且因此在覆盖应用加热器具的身体区域(例如,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颈部、肘部、指关节或腰部)的同时,其沿该身体区域佩戴。加热器具由此提供良好的使用感觉,并且有效地促进应用其的区域的血液循环。此外,在本发明中,容纳在每个部件单位面积中的放热组合物的重量和每个部件的面积在上面定义的范围内。因此,在后续使用期间,产热部在硬化的同时沿应用加热器具的区域的形状佩戴。除了加热作用,通过固定应用加热器具的区域来保护该区域的作用 (类似于佩戴石膏绷带的作用)以外,产生了限制该区域移动的作用。这促进了关节疼痛等的预防和治疗。根据本发明,加热器具有利地通过覆盖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颈部、肘部、指关节、腰部等用作治疗关节疼痛等的加热或治疗器具。即,关节疼痛、腰痛等可以使用本发明的加热器具(治疗方法)来治疗。具体地,在后续使用期间,产热部沿关节等的形状硬化。 因此,加热器具通过覆盖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颈部、肘部、指关节或腰部,并且通过用已经通过放热组合物的氧化而硬化的产热部固定该关节等,可以有利地用作治疗关节疼痛等的加热或治疗器具。因此,关节疼痛、腰痛等可以使用本发明的加热器具(治疗方法)来治疗。[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在本发明中,通过将容纳放热组合物的每个部件中的放热组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设定在上面定义的范围内,和通过将容纳放热组合物的每个部件的面积设定在上面定义的范围内,能够在初次使用期间增加加热器具的柔性,允许产热部沿应用加热器具的身体区域佩戴;并且在后续使用期间通过产热部的硬化来有效地固定应用加热器具的区域。这增强了例如,关节疼痛、腰痛等的预防和治疗。根据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大大减轻疼痛诸如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颈部、肘部、指关节、腰部等的疼痛,并且能够加速从这些疼痛中恢复的速度的加热器具。


图1是本发明的加热器具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加热器具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加热器具的示意图。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加热器具的使用实施方式的图。[附图标记列表]1.产热部2.部件3.带状部4.粘合部5.通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下列实施例、比较例和测试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和比较例分别制备具有图1、2和3的结构的加热器具用于在腕部、腰部和膝部上的评价。产热部1)放热组合物将粒度为50 μ m的铁粉、粒度为200 μ m的活性炭、粒度为400 μ m的盐、水、粒度为100 μ m的蛭石和粒度为400 μ m的丙烯酸聚合物部分钠盐交联产物混合而制备放热组合物。放热组合物中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蛭石和聚丙稀酸钠的量分别为阳质量%、13质量%、1质量%、沈质量%、3质量%和2质量%。2)第一片材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酯通过水刺(spimlace)制备的非织造织物(重量30g/m2) 层压至含有聚乙烯作为树脂组分的膜上,从而制备长度为31. 5cm和宽度为5m的层压材料。3)第二片材制备PET-SL非织造织物/LDPE的层压材料(透气性300g/m2/天)。纤维片材 (重量:30g/m2)被层压至多孔膜(厚度70 μ m)上,从而制备长度为31. 5cm和宽度为5m的层压材料,所述纤维片材通过使用聚丙烯和聚乙烯热粘合制成为复合纤维,所述多孔膜通过将主要含有烯烃类树脂和无机填料(碳酸钙)的膜拉伸而制成多孔的。4)产热部的制备在制备放热组合物后,立即使用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密封放热组合物。以此方式, 制备矩形的产热部各自用于膝部(长边为36cm,短边为20cm)和用于腰部(长边为36cm, 短边为20cm)。具体地,通过形成密封有放热组合物的两个矩形部件,并将除了第一和第二片材上的部件之外的产热部所有区域粘合,使得第一片材的聚乙烯树脂膜和第二片材的聚乙烯树脂膜彼此接触,从而制备各个产热部。制备10种产热部,它们的每个部件的面积为9cm2、 15cm2、2km2、32cm2、45cm2、55cm2、80cm2、117cm2、150cm2 和 180cm2。这些产热部的每一个的每个部件的长度(产热部的短边)和宽度(产热部的长边)如下3cm长和3cm宽(面积为9cm2) ;5cm长和3cm宽(面积为15cm2) ;6cm长和4cm 宽(面积为Mcm2) ;4cm长和8cm宽(面积为32cm2) ;9cm长和5cm宽(面积为45cm2) ; Ilcm 长和5cm宽(面积为55cm2) ; IOcm长和8cm宽(面积为80cm2) ; 13cm长和9cm宽(面积为 117cm2) ; 15cm长禾口 IOcm宽(面积为150cm2);以及18cm长禾口 IOcm宽(面积为180cm2)。每个第一片材和每个第二片材的粘合在130°C下通过热粘合进行。此外,对于每个部件的具有10种不同面积的每个产热部,每个部件中的放热组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变化为下面15种类型0. 08g/cm2 ;0. llg/cm2 ;0. 15g/cm2 ;0. 2g/cm2 ; 0. 33g/cm2 ;0. 4g/cm2 ;0. 54g/cm2 ;0. 57g cm2 ;0. 6g/cm2 ;0. 67g/cm2 ;0. 7lg/cm2 ;0. 74g/cm2 ; 0. 88g/cm2 ;0. 94g/cm2 ;和0. 96g/cm2。因此,制备总计150种产热部。需注意根据上述方法测量单位面积重量。带对于膝部上的评价通过使用0. 5mm宽的钻头以规则的间隔提供具有均一的穿孔的13cm长、22cm宽和0. 8mm 厚的带状部(商品名 “Optiflex” ;Golden Phoenix Fiberwebs Inc.)来制备带子。 每个带状部配有MAGICTAPE (注册商标),其长10cm、宽2. 5cm。对于腕部上的评价8cm 长、20cm 宽、且 0. 8mm 厚的带子(商品名 “Optiflex” ;Golden Phoenix Fiberwebs Inc.)用作带状部。使用超声焊接机将每个带状部粘合于每个产热部的一端。每个带状部配有 MAGICTAPE (注册商标),其长 7cm、宽 2. 5cm。对于膊部上的评价IOcm 长、20cm 宽、且 0. 8mm 厚的带子(商品名 “Optiflex” ;Golden Phoenix Fiberwebs Inc.)用作带状部。使用超声焊接机将每个带子粘合于每个产热部的两端。带状部之一配有 MAGICTAPE (注册商标),其长 8cm、宽 2. 5cm。加热器具通过将每个带状部超声固定于各个产热部的端部来制备加热器具。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备的每个加热器具封入由聚偏二氯乙烯涂层膜(KOP)制成的袋子中以避免接触空气。在从聚偏二氯乙烯涂层膜的袋子中取出加热器具后立即进行下面给出的测试例 1-7。测试例1 (初次使用期间柔件的评价)10名健康受试者佩戴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备的各个加热器具,各个部件具有不同的面积且放热组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不同,如下表1中所示。在开始使用加热器具后立即评价各个加热器具的柔性。具体地,如图4中所示,为了保持产热部的第一片材侧接触膝关节,用产热部和带状部围绕膝部。然后产热部用带状部的MAGICTAPE (注册商标)固定。表 1中使用的等级如下定义等级
5 优异的柔性和适合性。
4:良好的柔性和适合性。
3 正常的柔性和适合性。
2 稍差的柔性和适合性。
1 差的柔性和适合性。
A 基于10名受试者的评分,平均等级为4.,5或以上。
B 基于10名受试者的评分,平均等级为4.,0或以上且小‘于
C 基于10名受试者的评分,平均等级为3.,5或以上且小‘于
D 基于10名受试者的评分,平均等级为小于 3. 0。
表1
1.初次使用期间柔性的评价
权利要求
1.一种附着于身体的加热器具,包括产热部,其将通过与空气接触而放热的放热组合物封入一个或多个部件中;和至少一个带状部,其由可伸展材料形成并且附着于所述产热部;收纳于每个部件中的所述放热组合物具有0. 11-0. 94g/cm2的单位面积重量;并且每个部件具有15-150cm2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具,其中,对每个施用所述加热器具的区域,所述产热部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数目为一个、或二至四个,并且所述二至四个部件彼此相邻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器具,其中收纳于每个部件中的所述放热组合物具有0. 15-0. 71g/cm2的单位面积重量,并且每个部件具有M-117cm2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中所述带状部具有可伸展性使得令所述带状部伸长150%所需的力为115N或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施用于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颈、 肘、指关节或腰中的任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用于治疗关节疼痛或腰痛。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用于通过覆盖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颈、肘、指关节或腰来治疗关节疼痛或腰痛。
8.一种治疗关节疼痛或腰痛的方法,包括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覆盖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颈、肘、指关节或腰,并且用通过所述放热组合物的氧化而变硬的所述产热部来固定关节或腰。
9.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在制造用于治疗关节疼痛或腰痛的器具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器具,其可以使身体升温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同时限制应用所述加热器具的身体区域的移动。一种附着于身体的加热器具,包括产热部,其将通过与空气接触而放热的放热组合物封入一个或多个部件中;和至少一个带状部,其由可伸展材料形成并且附着于所述产热部;收纳于每个部件中的所述放热组合物具有0.11-0.94g/cm2的单位面积重量;并且每个部件具有15-150cm2的面积。
文档编号A61F7/08GK102245138SQ20098015027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9日
发明者松尾笃士 申请人:小林制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